收藏 分销(赏)

“四颗糖”的艺术——论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中的赏识教育.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7088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颗糖”的艺术——论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中的赏识教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颗糖”的艺术——论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中的赏识教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颗糖”的艺术——论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中的赏识教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作者简介 高若宇(),男,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基金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 年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后现代课程语境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话语运用调查研究()。年 月第 卷第 期当代教研论丛 文章编号 ()“四颗糖”的艺术 论小学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中的赏识教育高若宇(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摘要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以及赏识教育与教育惩戒间的矛盾,是为许多教师争议的话题。由于赏识教育的目的功利化、形式单一化、与批评的关系模糊化,因而难以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赏识与批评是一体两面的,教师面对问题行为,采

2、取赏识教育,必须坚持家校共育,端正理念;制定规则,赏罚分明;多种方式,习惯养成的实践路径,用关爱和期待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从而矫正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关键词 赏识教育;课堂管理;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在小学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秩序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学段的小学生而言,问题行为的存在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其难以适应从家庭到陌生的、充斥着纪律与规范的新环境的落差所导致的,同时也有着教师所树立的不同于家长的权威以及小学生与同伴间新的交往等问题。科尔伯格认为,处于前习俗水平儿童的道德发展是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和低层次的,仍旧集中于诸如奖

3、励、惩罚等“他律”的阶段;而皮亚杰则认为,小学阶段儿童对于道德的判断依赖于行为的后果,对是非判断抱着较为极端的态度。因此,早期对于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不但有利于对于课堂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维持,更会深刻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工作,既是课堂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更是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以及课堂突发情况处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年 月 日教育部正式发布的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对教师提出了“鉴别小学生行为和思想动向,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不良行为”的具体要求。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注重对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科学的、富

4、有教育艺术气息的矫正。一、从惩戒到赏识 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新思路(一)教育惩戒的现状与不足教育惩戒在世界各国都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重要教育话题。面对品行不良、知错不改、常有问题行为乃至于对他人与社会造成一定影响的儿童,适当的教育惩戒常被认为是帮助他们认识错误,纠正问题行为,养成良好人格的基本途径。当代教研论丛 年 年 月 日,我国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颁布,这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育惩戒权的运用与实施划明了标准与界限,极大程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避免可能由于惩戒权运用过当或失当导致的教育问题。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教育惩戒却似乎并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教育惩戒作用过程中

5、的“失落”主要在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自身对教育惩戒的“边界”认识尚不充足。有部分教师错误地将教育惩戒作为一切课堂问题行为的“万金油”式的解决方法。对于问题行为的解决并未寻求其根源,而是仅仅针对其行为本身进行制止,采取了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矫正措施,难以保证后续儿童问题行为不再重演。其次,教师的教育惩戒重心主要放在了对问题行为的制止上,忽视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最后,单纯的惩戒式矫正方法很难正确把握惩戒的“度”的衡量,极易陷入惩戒过当或失当的误区。诚然,教育惩戒对于儿童课堂问题行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矫正形式,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尝试探索别的行之有效的矫正方式。(二)“四颗

6、糖”与赏识教育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作为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经典案例,为我们提出了有别于单纯的惩戒方式的另一视角 赏识教育。陶行知先生面对伤害同学的“坏”学生,用一颗糖奖励他的准时,用一颗糖奖励他及时停止,一颗糖奖励他与坏人斗争、见义勇为,最后一颗糖奖励他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用单纯的惩戒抑制学生的不良行为,陶行知先生更倾向于运用人文主义关怀,引导学生自行发现错误,并正视学生的闪光点,达到了帮助学生长善救失、扬长避短的教育效果。这是利用赏识教育进行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典型案例。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善全面的道德观念,因此,与惩戒教育相比,赏识教育便显得更有温度,展现着“师爱”的温暖。小学

7、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地展现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是采用鼓励的方式对学生表达赞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尽快从家庭生活融入到校园生活中,使学生将学习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赏识教育在小学阶段最为重视的,一是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二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行为主义角度来说,赏识教育是采用不同于惩罚的一种正强化的方式,提升学生从事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的概率,而非单纯使用惩罚压制学生的负面行为。有学者提出,赏识教育是一种正强化的教育,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通过鼓励、赞美等积极的方式进行的教育,赏识的内容不仅指向学习者行为的结果,更侧重学习者的行为过程

8、。赏识教育实则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教育、爱的教育、情感的教育。(三)惩戒与赏识的关系有人认为,赏识教育与教育惩戒是一对截然相反的矫正形式。这种看法并不合理。单纯的教育惩戒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教师产生如同对待“敌人”一般的敌视态度,而过度的、单一的赏识教育也会让学生难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影响对问题行为的矫正效果。赏识与惩戒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关系,是有机共生的。在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应当正确平衡赏识与惩戒间的关系,进行赏识时注意对问题行为本身进行艺术性的批评,进行惩戒时也不能忘记对学生行为中的闪光点进行赞赏。正如“四颗糖”故事中的学生,在小学生眼中,被校长叫走谈话本身便

9、可被视作惩罚的一部分,而陶行知先生对他的正面评价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赏识教育并非盲目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充耳不闻或盲目赏识,而应与教育惩戒有机融合,促进和帮助学生自行认识错误,主动改正,以达到行为的矫正和道德层面的成长。二、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一)赏识目的功利化中国陶行知研究所副所长杨瑞清先生指出,赏识教育在目标上的误区是把赏识定位于狭隘的成功。许多家长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表现出急功近利、注重虚名、现实功利等倾向,进而造成家长和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甚至压制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只允许成功,不接受失败;只注重短期的现实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理想的培养目标,缺乏对学生主体的人文关怀,也

10、缺乏教育过程中应有的耐心、爱心和理解。小学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往往会陷入功利化误区,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不足,未能达到对赏识教育的正确认识导致的。对学生的赏识应当指向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基本人格的塑造,应当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行为发自内心的认可与鼓励,而非怀抱目的的功利化的活动,是一种坚信孩子“行”的信念。功利化的赏识是盲目的,更是低效的。在进行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时,若教师单纯为儿童成绩或排名而进行夸第 期高若宇:“四颗糖”的艺术 奖,不但无法使小学生树立对于问题行为的正确认识,反而会歪曲学生价值观,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忽视个人道德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二)赏识形式单一化在部分小学教师实施

11、赏识教育时,往往难以正确把握赏识的具体方式,对学生的赏识仅限于上课时对学生正确行为的口头夸奖,且夸奖的对象只是学生的具体行为,而难以触及学生的优秀品格。赏识教育既要“赏”,又要“识”。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若仅仅限于对于课堂良好表现的夸奖,则会使教师的赏识变得廉价,因而难以得到学生的重视。这种赏识教育是片面的,在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中,虽然对学生的奖励本身只是四颗糖果,但每颗糖果所代表的对学生某种品格的赏识是有的放矢的。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具有复杂性的教育情境,需要应对的是多样化的突发状况。因此,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

12、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每个学生的人格特质因材施教,用多样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差异化的课堂问题行为。(三)赏识、批评模糊化赏识教育在课堂问题行为矫正中运用时,必然要与教育惩戒相融合。若忽视了教育惩戒的艺术而单纯进行赏识教育,便会丧失矫正问题行为的本质,流为对学生的盲目夸奖。赏识实际上是批评的艺术,赏识与惩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体两面的,不能将其盲目割裂开来。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鼓励赞赏,学生就容易走向极端,养成恃宠而骄、傲慢无礼的脾性,反而不利于问题行为的矫正以及正确人格的养成,适当的批评是使其发现错误、认识后果的必要手段。赏识教育是一个过程,教师所赏识的是一种变化或者是

13、学生向较好方向发展的一种潜能。赏识教育面对问题行为矫正时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儿童在实际情境下产生的问题行为,有的放矢地进行赏识教育,扬其长避其短,以艺术性的赏识和艺术性的批评树立学生正确的行为意识,从而使其自行发现自己问题行为的错处,主动矫正自己的问题行为。三、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一)家校共育,端正理念在赏识教育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必然要实现家庭学校双向交流、共同作用的赏识教育体系。首先,要从家长开始转变理念。在我国传统式家庭教育中,家长给予孩子的往往是挫折教育,以指责、批评等为主要形式。由于对于赏识教育的不理解,家长在面对赏识教育时会陷入功利化的误区 “唯成绩、唯分数”,仅对于学生的成绩

14、增长进行夸奖,面对问题行为时,往往采取以负面情绪和批评责骂为主的处理方式。因此,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的理念,应从家庭教育开始。父母应该拥有这样一种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父母应该学会感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成长变化。当家长对于问题行为和赏识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时,赏识教育才能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发挥最大的功用。在教师进行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时,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允许教师在特定情况下将情况向家长告知,这是在校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时的家校共育的政策支撑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客观公正地向家长描述儿童的行为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而非以“告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批评。除了事实

15、本身,教师更应与家长深入交流学生的教育问题,确定问题行为的矫正方式,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教育,使其自省改正。在有关孩子的问题行为上,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应该一致,是积极的、长善救失的,应充分显示出对学生的重视,对学生道德发展的信心,以及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家长和教师通力合作,采取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长期变化过程,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制定规则,赏罚分明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清晰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并树立起学生的规则意识,是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关键所在。小学阶段的儿童道德品质发展以他律为主,尊重权威。树立具体的课堂规则有助于学生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教师也应不吝于

16、奖励严格遵守课堂规则的学生。当学生触犯课堂规则时,除了对其行为进行一定的惩戒外,还应看到学生行为实施时的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忘对学生维护规则的行为予以奖励,深入探讨学生触犯规则,出现问题行为的缘由。如“四颗糖”故事中,用泥块砸人的学生是为了帮助被欺负的女同学,因此,陶行知先生对其见义勇为的精神进行了赏识,也让学生主动认识了自己行为的错误。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课堂秩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培养学生自制能力的过程。在对班级秩序的维护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升自身对于规则的认识,提升自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赏识教育便能发挥比单方面的批评与责 当代教研论丛 年备更好的效果。行为主义认为赏识

17、教育是“正强化”的方法,而学生自制能力的提升则是相应被提升的积极反应。教师在学生自制力提升过程中予以赏识,加以期待,赏罚分明,对于学生问题行为的抑制与矫正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三)多种方式,习惯养成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时,要在赏识教育中注入教师深切的情感,在深入交流中带来期待,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以杜绝问题行为的再次发生。赏识教育方式应该多样,好的语言是师生课堂上的坚实纽带,是师生间认识和情感相互交流的桥梁,这是进行赏识教育的第一步。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赏识与帮助。如可以邀请曾经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感受到教师工作的不易。通过这一过程,

18、学生培养了初步的责任感和班级荣誉感,提升了自信心,并能设身处地为教师、为同学考虑问题。与此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进行发自内心的夸奖,强化其积极进步的行为,达到对问题行为的矫正目的,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进一步发展。总之,赏识教育并非是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放纵和放任,更并非是教师对问题学生不明是非的奖赏。赏识教育之中也有批评,正确、合理、科学的批评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赏识教育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期望与关爱,通过正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四颗糖”式的指导。赏识教育在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方面有着独到而深远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懂赏识,敢赏识,会赏识,将正确的赏识变为儿童道德发展之路上的一盏明灯。参考文献 才让东智 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年课堂教 学 教育 改革 专 题 研讨 会论 文集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徐敏,李蓥昱 浅谈赏识教育在幼儿园实施中的状态 教育观察,()惠清华 走出赏识教育误区,直抵教育真谛(二)西部素质教育,()责任编辑:刘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