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巴渝舞起源及流变考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47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渝舞起源及流变考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巴渝舞起源及流变考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巴渝舞起源及流变考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巴渝舞起源:巴师勇锐,歌舞凌殷关于“巴渝舞”现存最早的文献记录为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中所引 上林赋 的内容:“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颠歌,族举递奏,金鼓迭起,铿鎗闛鞈,洞心骇耳。”13038“索隐”晋人郭璞注解:“巴西阆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好舞。初,高祖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人习之,因名巴俞舞也。”13039对此,风俗通义2华阳国志 卷一 巴志311后汉书 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42842有更为详尽的记载,内容大同小异,都叙及汉高祖募发賨人为先锋,定三秦,乐其猛锐,喜其歌舞,令乐府习之之事。其中 华阳国志 与 后汉书 更提到,“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2、。”311“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42842由此能够推知,巴渝舞往前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之时,既有歌又有舞,由居于巴地的賨人所创造。賨人所属巴国,其历史更为久远。山海经 海内经 即有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5大禹治水成功后,“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34其后夏朝建立,巴国尚是部落联盟,称为“巴方”。殷商时,商王武丁开疆拓土,在妇好的协助下灭亡巴国。待至周武王伐纣,巴人参与其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34复立巴子国,“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蛮”,为多民

3、族融合国家。35-6秦惠文王时,巴国为张仪所第 36 卷第 2 期山 西 青 年 职 业 学 院 学 报Vol.36No.22023 年 6 月Journal of Shan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Jun.,2023(1.常熟理工学院 师范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2.汉江师范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文化 艺术】巴渝舞起源及流变考论胡益凡1,王琛睎2摘要:巴渝舞最早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之时。汉初高祖刘邦将之引入宫廷,作为俗乐舞和四夷乐舞广泛流传。东汉末,巴渝舞渐趋雅正,用于朝贺大飨。魏初,巴渝舞被当作曹操庙乐,正式跻身雅乐舞行列。西晋时,巴

4、渝舞与大武舞杂用成为雅乐武舞,南朝各朝以之作为范式,历代景行,南朝梁时出现了清商化的巴渝舞。隋时,巴渝舞被雅乐舞体系清除。唐时,巴渝舞依然作为清商乐舞存在,唐后彻底消亡。关键词:巴渝舞;俗乐舞;雅乐舞;流变中图分类号:J7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637(2023)02-0064-05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项目立项课题“苏州地区典型传统乐舞文化当代转型与中学舞蹈美育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416);汉江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课题国家级“非遗郧阳凤凰灯舞文化特点与传播现状”(项目编号:XJ2022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2

5、3-04-14作者简介:1.胡益凡(1991),男,河南扶沟人,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舞蹈教育、舞蹈文化;2.王琛睎(1994),男,山西运城人,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舞蹈表演、民间舞蹈文化。64灭,成为秦属巴郡39。秦昭襄王时,巴人各族在“白虎夷”带领之下起义反抗苛税重赋。秦采用“安便赏募,从其利隙”6的谋略予以镇压,事后与巴人订立盟约,“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算;伤人者论;杀人雇死,倓钱”39-10进行安抚。汉初,巴人帮助高祖刘邦平定三秦,功勋卓著。“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故世号 白虎复夷,一曰 板楯蛮。”310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

6、注意。第一,巴人与賨人、獠人的关系。巴地最初即是多民族聚居之地,周朝分封巴子国,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等族,经过数百年的征战杀伐和聚居融合,巴賨族逐渐成为巴地分布最广的核心族群,又加之秦时,“巴人谓赋为賨,遂因名焉”7,巴人也被称为賨人。晋以后又被称为獠人。第二,巴渝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巴渝舞指巴地賨人所创造的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歌舞。狭义的巴渝舞指汉高祖谓“武王伐纣之歌”“令乐人习学之”的歌舞。本文主要研究狭义范畴的巴渝舞。二、巴渝舞发展:俗舞夷舞,趋正趋雅汉代是俗乐舞蓬勃发展空前繁荣的朝代。巴渝舞被引入汉室宫廷,既作为俗乐舞,也作为四夷乐舞,用于节庆表演、宴饮娱乐、宾客招待、

7、日常交际等。汉书 卷九十六下 西域传第六十六下记载,“于是广开上林,穿昆明池,营千门万户之宫,立神明通天之台,兴造甲乙之帐,落以随珠和璧,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83928描述了汉武帝以巴俞、角抵等百戏招待赴京朝拜的四方少数民族宾客的情景。其中巴俞既是与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并列的俗乐舞,也是意在表示天下立定四海归服的四夷乐舞。除了宫廷以外,巴渝舞在民间也大受欢迎。盐铁论 卷二 刺权第九 记载,“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斗鸡,中山素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作于堂下,妇女被罗纨,婢妾曳

8、絺纻,子孙连车列骑,田猎出入,毕弋捷健。”9虽然桓宽讥刺的是权贵豪富之家穷奢极侈玩乐无度,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巴渝舞作为一项日常娱乐活动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和耳熟能详。西汉末年,哀帝即位甫及两月即下令罢乐府,汉书 卷十一 哀帝记第十一 记载,“六月,诏曰:郑声淫而乱乐,圣王所放,其罢乐府。”8335汉书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记载,“哀帝自为定陶王时疾之,又性不好音,及即位,下诏曰: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声兴其罢乐府官。郊祭乐及古兵法武乐,在经非郑卫之乐者,条奏,别属他官。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巴俞鼓员三十六人凡鼓十二,员百二十八人,朝贺置酒陈殿下,应古兵法大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罢,

9、可领属大乐,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奏可。然百姓渐渍日久,又不制雅乐有以相变,豪富吏民湛沔自若,陵夷坏于王莽。”81072-1074汉哀帝鉴于有汉以来俗乐舞大肆流播,世风浮靡、民心怠惰,已经对国本造成动摇,秉政伊始即着手大加裁撤管理俗乐舞的专门机构乐府。自汉初中央政权公开倡导俗乐舞,到汉末官方视俗乐舞为郑卫淫辟之声,从中也可见王朝治乱兴亡于乐舞的痕迹和影响。巴渝舞以“古兵法武乐”得以保留,“朝贺置酒陈殿下”,并“领属大乐”,此时已经渐趋雅正,用于朝贺大飨。东汉时,巴渝舞作为祭仪明文载于皇帝、诸侯王、列侯、贵人、公主的丧葬制度当中。后汉书 志第六 礼仪下记载,“大丧 诸侯王列

10、侯始封贵人公主薨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帻委貌冠,衣素裳。校尉三百人,皆赤帻不冠,绛科单衣,持幢幡。候司马丞为行首,皆衔枚。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铎司马八人,执铎先”43145巴渝舞被当作挽歌使用10。东汉末年,有“建安七子之冠冕”美誉的王粲在曹操的命令下对巴渝舞辞进行改创。晋书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乐上 记载,“汉高祖自蜀汉将定三秦故名曰巴渝舞。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台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魏初,乃使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粲问巴渝帅李管、种玉歌曲意,试使歌,听之,以考校歌曲,而为之改为矛渝新福歌曲、弩渝新福歌曲、安台新福歌曲、行辞新福

11、歌曲,行辞以述魏德。”11693-694可知巴渝舞歌最早演唱时用的是巴地方言,西汉初引入宫廷原本保留,到东汉末天下大乱,“众乐沦缺”,已经很难索解。西汉时的四篇巴渝舞辞今已不可复见,只存曲名。王粲改创后的四篇巴渝舞辞见于 宋书 卷二十 志第十 乐二,总名“魏俞儿舞歌”,主旨为颂汉功和述魏德。由于王粲是依托原曲辞意思改创,并非完全新创,大概能够想见西汉初的巴渝舞主题内容就是颂汉功,所谓“功成作乐”。王粲改创新辞正当曹操进封魏王不久,虽无天子之名,已有天子之实,舞辞述魏德的同时隐然含有劝进禅让之意,但曹操至死也未篡汉自立,从中也能看出汉魏之际政治时局的错综复杂。考察汉代文献,并无“巴渝舞”之记载,

12、都记作“巴俞”,王粲改创之后所称也为“魏俞儿舞歌”12571。有学者65考证为“俞”通“歈”,“训为歌,巴俞即巴歈,亦即巴歌”,是竹枝词的源头所在。晋以后,“巴渝舞”广泛传播,“巴俞”渐不为人知13。本文亦以“巴渝舞”记之。三、巴渝舞流变:宗庙祭祀,雅乐武舞建安二十五年,魏王曹操病故洛阳。同年,魏王世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称帝,是为魏文帝,改元黄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黄初二年,曹丕改巴渝舞为昭武舞。宋书 卷十九 志第九 乐一记载,“文帝黄初二年,改汉巴渝舞曰昭武舞,改宗庙安世乐曰正世乐昭容乐曰昭业乐五行舞曰大武舞。其众哥诗,多即前代之旧,唯魏国初建,使王粲改作登哥及安世、巴渝诗而已。”12534

13、宋书 卷十九 志第十 乐二 记载,“魏俞儿舞歌四篇 魏国初建所用,后于太祖庙并作之。”12571昭武舞的舞辞最初因沿用王粲改创的魏俞儿舞歌。其后成为祭祀曹操的庙乐,用以颂扬曹操的武功,舞辞当有所更改。至此,巴渝舞一变而为宗庙祭祀乐舞。其性质和功能发生深刻变革。后世政权以之作为范式,纷纷对巴渝舞加以改造,纳入雅乐舞体系。魏明帝景初元年六月改曹操庙乐为武始舞。三国志 卷三 明帝纪第三 记载,“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斌之舞。”14至于昭武舞是否仍为曹操庙乐未见诸记录。公元 266 年,司马炎篡魏自立,建立晋

14、朝,改元泰始,立国之初一仍旧制。晋书 卷三 帝纪第三 武帝记载,“二年戊戌,有司奏:大晋继三皇之踪,蹈舜禹之迹,应天顺时,受禅有魏,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皆如虞遵唐故事。奏可”1154晋书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乐上 记载,“武皇帝采汉魏之遗范,览景文之垂则,鼎鼐唯新,前音不改。”11676“及武帝受命之初,百度草创。泰始二年,诏郊祀明堂礼乐权用魏仪,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改乐章而已,使傅玄为之词云。”11679泰始九年,晋武帝改昭武舞为宣武舞。宋书 卷十九 志第九 乐一 记载,“九年,荀勖遂典知乐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之舞,而勖及傅玄、张华又各造此舞歌诗晋又改魏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

15、文舞。”12539-540宋书 卷二十 志第十 乐二 录有傅玄所造晋宣武舞歌四篇。舞辞内容多颂扬司马氏仁德武功。12572-573咸宁元年,晋武帝诏令庙乐停宣文、宣武二舞,起用正德、大豫二舞。晋书 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乐上 记载“至景初元年,尚书奏,考览三代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及晋又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舞曰宣文舞。咸宁元年,诏定祖宗之号,而庙乐乃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荀勖所使郭琼、宋识等所造正德、大豫二舞云。”11694可知晋朝初立,袭用魏制,至泰始九年,庙乐用昭武、羽籥二舞。羽籥舞即魏武始、咸熙、章斌三舞,俱改乐章创新词。泰始九年改昭武舞曰宣武舞,羽籥

16、舞曰宣文舞。咸宁元年,下诏停止,改用正德、大豫二舞。由此反推,昭武舞在魏明帝改曹操庙乐为武始舞之时很可能依然作为庙乐使用。至于宣文、宣武二舞与正德、大豫二舞之间的关系,通典 卷一百四十七 乐七记载,“宋武帝永初元年,改正德舞为前舞,大豫舞为后舞。建武二年改前舞为凯容,谓之文舞;后舞为宣烈,谓之武舞。何承天三代乐序云:正德、大豫二舞,盖出于二容乐,然则其声节有古之遗音焉。晋使郭琼、宋识等造正德、大豫舞,初不言因革昭业等两舞,承天空误二容,竟自无据。按正德、大豫二舞,即出宣武、宣文、魏大武三舞也。何以知之?宣武,魏昭武舞也;宣文,魏文始舞也。魏改巴渝为昭武,五行曰大武。今凯容舞则执籥翟,此即魏文始

17、舞也。宣烈舞有牟弩、有干戚。牟弩,汉巴渝舞也;干戚,周武舞也。宋代止革其辞与名,不变其舞。舞相传习,至今不改。琼、识所造,正是杂用二舞,以为大豫耳。夷蛮之乐,虽陈宗庙,不应杂以周舞也,遂皆称雅正,以为盛德。历代景行,所差实远。”153761乐府诗集 卷五十二 舞曲歌辞一 记载“古今乐录 曰:“宋孝武改 前舞 为 凯容 之舞,后舞 为 宣烈 之舞。何承天 三代乐序 云:晋 正德 大豫舞,盖出于汉 昭容 礼容乐 初不言因革昭业等两舞,承天空谓二容,竟自无据”宣文,魏 武始舞 也今 凯容舞 执籥秉翟,即魏 武始舞 也夷蛮之乐虽陈宗庙,不应杂以周舞也。”16759-760通典 所记与 古今乐录 几乎完

18、全相同。唐杜佑在撰写 通典 时应是摭取了南朝陈释智匠所编 古今乐录 的内容。按 通典 中所记“魏文始舞”当为“魏武始舞”,应为转录笔误。另魏文帝黄初二年改汉昭容乐曰昭业乐12534,可知南朝宋何承天认为正德、大豫二舞出于汉昭容、礼容乐二舞。南朝陈释智匠则据 晋书 记载,“咸宁元年而庙乐乃停宣武、宣文二舞,而同用正德、大豫二舞云”,以及南朝宋因袭晋制,凯容舞与正德舞,宣烈舞与大豫舞,“止革其辞与名,不变其舞。舞相传习,至今不改。”凯容舞执籥翟,与魏羽籥舞、晋宣文舞一脉相承,宣烈舞有牟弩、有干戚,与汉巴渝舞、魏昭武舞、晋宣武舞和周武舞、汉五行舞、魏大武舞渊源颇深17,指出正德舞即宣文舞,大豫舞即宣

19、武舞与魏大66武舞合二为一。千百年来此说为各家所引用,已成定论。咸宁元年,巴渝舞彻底雅化,与周武舞杂用成为郊庙朝飨所奏文武二舞之武舞。但是,巴渝舞究属四夷乐舞,故南朝陈释智匠与唐杜佑对此均不以为然。四、巴渝舞延续:雅乐清乐,同时并举公元三一六年,迭经八王之乱及永嘉之祸,西晋终为匈奴所灭。三一七年,晋室南渡,于江南延续国祚,定都建邺,是为东晋。由于“遭离丧乱,旧典不存”,东晋初立宗庙时,“以无雅乐器及伶人,省太乐并鼓吹令”。另一方面,荀勖当初以新律造正德、大豫二舞,“又更修正钟罄,事未竟而勖薨”。晋惠帝元康三年,诏其子修定金石,寻因西晋灭国,无以奏功,并且“遗声旧制,莫有记者”。随着东晋政权逐渐

20、稳定,偏安局面形成。东晋各朝对雅乐不断加以增补修正,一直到晋孝武帝太元中,“破苻坚,又获乐工杨蜀等,闲练旧乐,于是四厢金石始备焉”12540。又 通典 卷一百四十五 乐五 记载,“巴渝舞者晋及江左皆制其辞。”153708可知东晋一朝对巴渝舞辞亦有所创制但舞辞内容史乏记载无从得见。巴渝舞名号是否更改也无从得知。不过,作为中原旧曲的巴渝舞在“衣冠南渡”之后,处于南北文化大交流与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中,当与南音互相影响,有所变革。同时,杂用巴渝舞而成的雅乐武舞“历代景行”,虽然东晋初立雅乐一度中断,但经过数世经营,到晋孝武帝太元中,已日臻完备,恢复旧制,为后世王朝所继承和使用。公元四二零年,刘裕代晋立宋

21、,改元永初,秉政伊始,即定雅乐,沿袭晋制,“止革其辞与名,不变其舞”12541。宋书 卷十九 志第九 乐一记载,“宋武帝永初元年七月,有司奏:皇朝肇建,庙祀应设雅乐,太常郑鲜之等八十八人各撰立新哥。黄门侍郎王韶之所撰哥辞七首,并合施用。诏可。十二月,有司又奏:依旧正旦设乐,参详属三省改太乐诸哥舞诗。黄门侍郎王韶之立三十二章,合用教试,日近,宜逆诵习。辄申摄施行。诏可。又改正德舞曰前舞,大豫舞曰后舞。”12541宋书 卷二十 志第十 乐二 录有王韶之所撰前舞后舞歌二篇,篇末分别标注“右前舞歌一章。晋正德之舞,蕤宾箱作”“右后舞歌一章。晋大豫之舞,蕤宾箱作”12596-597乐府诗集 卷五十二舞曲

22、歌辞一 则记载“宋书乐志 曰:武帝永初元年,改晋 正德舞 曰 前舞,大豫舞 曰后舞,并蕤宾廂作。”16757由上文可知南朝宋庙祀雅乐完全继承晋 正德 大豫 二舞,由王韶之创制新词,重新冠以“前舞”“后舞”之名。不过在乐律方面,南朝宋作了一番改创。宋书 卷十九 志第九 乐一 记载,“宋文帝元嘉九年,太乐令钟宗之更调金石。十四年,治书令史奚纵又改之。”12540此后,宋孝武帝孝建二年又改前舞为凯容,后舞为宣烈,宋书 卷十九 志第九 乐一 记载,“孝建二年九月甲午尚书左仆射建平王宏议以为:晋氏之乐,正德、大豫,及宋不更名,直为前后二舞,依据昔代,义舛事乖。今宜厘改权称,以凯容为韶舞,宣烈为武舞郊祀之

23、乐,无复别名,仍同宗庙而已 诏可。”12541-505其时散骑常侍、丹阳尹建城县开国侯颜竣并提议“正德、大豫,礼容具存,宜殊其徽号,饰而用之。以正德为宣化之舞,大豫为兴和之舞,庶足以光表世烈,悦被后昆。”12544最后,“众议并同宏”12545宋孝武帝遂即采纳了建平王刘宏的建议。代宋而起的齐在整个南朝当中享国最短,只有二十四年,对于宋制,多有因循。南齐书 卷十一 志第三 乐 记载,“宋黄门郎王韶之造肆夏四章前后舞歌一章。齐微改革,多仍旧辞。其前后舞二章新改。”18185“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烈舞为武舞。据韶为言,宣烈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今世谚呼为武王伐纣。其冠服,魏明帝世尚书所

24、奏定武始舞服,晋、宋承用,齐初仍旧,不改宋舞名。其舞人冠服,见魏尚书奏,后代相承用之。”18190并收录有“前舞阶步歌辞”“前舞凯容歌诗”“后舞阶步歌辞”“后舞凯容歌辞”各一篇。其中前后舞阶步歌辞标注“新辞”,“前舞凯容歌诗”“后舞凯容歌辞”标注“旧辞”。对比 宋书 所收录的王韶之创制的前舞、后舞歌辞,齐辞除了在个别字的书写上有所差别,几乎完全照搬。“其前后舞二章新改”当是指“前后舞阶步歌辞”而言。所谓“阶步”,隋书 卷十五 志第十 音乐下 记载,“近代舞出入皆作乐,谓之阶步,咸用肆夏。今亦依定,即周官所谓乐出入奏钟鼓也。”19358可见,南朝齐对雅舞形制又做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另外根据 宋

25、书 中记载,宋孝武帝孝建二年改前舞为凯容,后舞为宣烈。南齐书 中所记“后舞凯容歌辞”当为“后舞宣烈歌辞”。而从“据韶为言,宣烈即是古之大武,非武德也。今世谚呼为武王伐纣”可知,齐时“后舞宣烈”杂用周之大武和汉之巴渝直指武王伐纣本事,又根据 华阳国志 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徙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也。”以“武王伐纣”为本事的周大武舞在创制之初很可能就受到巴渝舞的直接影响和启发。因此,南朝陈释智匠在 古今乐录 中以“巴渝舞”“夷蛮之乐,虽陈宗庙,不应杂以周舞也”,持论未免过苛。南朝梁最初依然沿用齐乐,所谓“梁氏之初,乐缘齐旧”。隋书 卷十五 志第十 音乐下 记载,“至于

26、梁67(下转第 78 页)初,犹用凯容、宣业之舞,后改为大壮、大观焉。今人犹唤大观为前舞,故知乐名虽随代而改,声韵曲折,理应常同。”19351南朝梁开国君主梁武帝萧衍思弘古乐,于天监元年下诏访百僚各陈所见,“又自纠擿前违,裁成一代。”隋书 卷十三 志第八 音乐上 记载,“乃定郊禋宗庙及三朝之乐,以武舞为大壮舞,取易云 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以文舞为大观舞,取易云大观在上,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也。国乐以 雅 为称,取诗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止乎十二,则天数也。乃去阶步之乐,增撤食之雅焉。”19292并收录有 大壮舞歌 大观舞歌 各一篇。结合上述文献可知,南朝

27、梁武帝时改后舞宣烈为大壮舞,前舞凯容为大观舞,舞辞重新创制,舞容乐律未有改变,裁撤前后舞阶步歌。又 旧唐书 卷二十九 志第九 音乐二 记载,“巴渝,汉高帝所作也。帝自蜀汉伐楚,以版楯蛮为前锋,其人勇而善斗,好为歌舞,高帝观之曰:武王伐纣歌也。使工习之,号曰巴渝。渝,美也。亦云巴有渝水,故名之。魏、晋改其名,梁复号巴渝,隋文废之。”201063可见南朝梁时曾经复号巴渝,但此巴渝与汉之巴渝、魏之昭武、晋之宣武究系何种关系,有学者考证为南朝梁之巴渝为新创制,与鞞舞十分近似21。主要论据有三:(1)隋书 卷十五 志第十 音乐下记载“其后牛弘请存鞞、铎、巾、拂等四舞,与新伎并陈。因称:四舞,按汉、魏以来

28、,并施于宴飨。鞞舞,汉巴、渝舞也。”19377古今乐录记载,“鞞舞,梁谓之 鞞扇舞,即 巴渝 是也。鞞扇,器名也。鞞扇上舞作 巴渝弄,至 鞞舞 竟,岂非 巴渝 一舞二名,何异 公莫 亦名 巾舞 也。”16771-772南朝梁之巴渝曾被等同于鞞舞。(2)乐府诗集卷第五十三 舞曲歌辞二 记载,“按 乐录 隋志 并以 鞞舞 为 巴渝,今考汉、魏二篇,歌辞各异,本不相乱。盖因梁、陈之世,於 鞞舞 前作 巴渝弄,遂云一舞二名,殊不知二舞亦容合作,犹 巾舞 以 白纻 送,岂得便谓 白纻为 巾舞 邪?失之远矣。”16771-772北宋郭茂倩指出南朝梁之巴渝和鞞舞为合作关系,并非一舞。(3)旧唐书 音乐志、新

29、唐书 礼乐志 都将巴渝舞归入隋朝清乐,说明南朝梁之巴渝已迥然不同于汉之巴渝,同时亦无可能指向大壮舞。本文认为南朝梁之巴渝很可能是巴渝舞流传到南朝以后清商化了的结果,其原有的刚悍剽勇已为娴婉妙曼所取代,而打上了深深的士族文化烙印。南朝陈对前三朝雅乐舞均有所继承,无论是宋之凯容、宣烈,还是梁之大壮、大观,都被吸纳进南朝陈的雅乐舞体系当中。隋书 卷十三 志第八 音乐上 记载,“天嘉元年,文帝始定圆丘、明堂及宗庙乐至太建元年,定三朝之乐,采梁故事:第一,奏相和五引,各随王月,则先奏其钟祠用宋曲,宴准梁乐,盖取人神不杂也。”19307-308乐府诗集卷第五十二 舞曲歌辞一 记载,“古今乐录 曰:陈以 凯

30、容 乐舞用之郊庙,而 大壮 大观 犹同梁舞,所谓祠用宋曲,宴准梁乐,盖取人神不杂也。”16761陈文帝天嘉五年改雅乐舞武舞为七德,文舞为九序22。隋书 卷十三 志第八 音乐上 记载,“五年,诏尚书左丞刘平、仪曹郎张崖定南北郊及明堂仪注。改天嘉中所用齐乐,尽以 韶 为名帝初再拜,舞七德,工执干楯,曲终复缀。出就悬东,继舞九序,工执羽籥。”19309“至六年十一月,侍中尚书左仆射、建昌侯徐陵,仪曹郎中沈罕奏来年元会仪注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19309七德、九序舞辞内容今已不可得见,是否为继承梁之大壮、大观,重新创制新辞而得,还有待新的史料进一步证实。概而言之,南朝各朝存续时间都

31、十分短暂,对于前朝雅乐大多以因袭为主,除了舞辞内容,鲜少有大的改变,被杂用进雅乐舞武舞之中的巴渝舞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而独立的作为夷舞、俗舞、杂舞的巴渝舞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点,被改造成一种清商乐。公元 589 年,隋军南下灭陈,中国复归统一。隋文帝杨坚在“开皇乐议”,重修雅乐中以“今文舞执羽籥,武舞执干戚,其矛俞、弩俞等,盖汉高祖自汉中归,巴、俞之兵,执仗而舞也。既非正典,悉罢不用”19359,巴渝舞被从雅乐舞系统中清除。后隋灭唐兴,再制雅乐,巴渝舞更是湮没无闻,无从寻觅。不过作为清商乐的巴渝舞,直到武周时依然流传“清乐者,南朝旧乐也武太后之时,犹有六十三曲,今其辞存者,惟有白雪、公莫舞、巴渝”

32、201062迟至晚唐,犹有文人案头模拟之作。如 乐府诗集卷第五十三 舞曲歌辞二中所收录晚唐诗人陆龟蒙所写“吴俞儿舞歌”三篇16769。唐以后,关于巴渝舞的记载除了存前代故实外,罕有新录,起于汉初的巴渝舞至此彻底消亡。68(上接第 68 页)参考文献1 司马迁.史记 M.北京:中华书局,2013.2 萧统.昭明文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9-180.3 汪启明,赵静.华阳国志译注 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4 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2.5 山海经 M.方涛,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275.6 徐南洲.是“白虎为害”还是巴人起义?J.天府新论,

33、1986(3):46-49.7 杨先国.再议巴渝舞 J.民族艺术,1993(3):186-197.8 班固.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3.9 桓宽.盐铁论 M.北京:中华书局,2015:88.10 马璐瑶.两汉巴渝舞名称及功能考述 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88-92.11 房玄龄等.晋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2.12 沈约.宋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3.13 石峥嵘.巴渝舞 名称考辨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2):48-51.14 陈寿.三国志 M.北京:中华书局,2013:109.15 杜佑.通典 M.北京:中华书局,1988.16 郭茂倩.

34、乐府诗集 M.北京:中华书局,1979.17 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 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68-91.18 萧子显.南齐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3.19 魏徵,等撰.隋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1.20 刘昫,等撰.旧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2013.21 李晓龙.巴渝舞 宫廷流变考述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05):73-78.22 刘奕璇,曾智安.魏晋南朝元会雅舞考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1):25-31.(责任编辑:王媛君)参考文献1 栗美霞.山西:推动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N.山西经济日报,2022-01-09(1).2 崔志强.山西聚力

35、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N.中国经济导报,2022-05-19(6).3 于俏.全域旅游发展体制与理念创新研究评 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 J.人民长江,2022,53(8):223.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GUO Peng-cheng(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Party School of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36、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Jilin University of Administration),Changchun 130012,China)Shanxi has deeply explored th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and mad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tourism the focus of tourism development.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hanxi,there is a

37、lack ofinnovative marketing capacity of scenic spots,a lack of talent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a lack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a lack of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tourism products,etc.,it should develop the“Culture and Tourism Plus”and“PlusCulture and Tourism”,innovate modern patterns of tourism

38、 consumption,create a fresh brand of tourism and culture,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ight economy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othermeasures,which will help Shanxi transform from a province of culture and tourism to a province of tourism strength.Shanxi province;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tourism economic belt;tourismindustry chain(责任编辑:聂晶)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