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862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9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一、引言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才教育体系进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阶段。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并明确新时代教育评价导向,改进德智体美劳结果性评价,强化创新过程性评价,教育评价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健全完善素质评价体系1。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评价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指挥棒作用,加之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在高校范围内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教育

2、评价是指在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明确的教育目标,使用教育方法,对各类教育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对学生加以积极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活动。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包含思政课程、日常表现在内的各类思想政治工作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评判的过程。二、构建基于“五育并举”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意义(一)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标准,

3、贯彻两手抓战略方针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有利于高校摸清并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情况,找出问题和差距,便于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宏观调控与顶层设计3。各高校的评价体系从侧面反映出其思想政治工作2023 年第 9 期(总第 1437 期)No.9,2023Serial No.1437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HEILONGJIANG EDUCATION(Theory&Practice)收稿日期:2022-11-14修回日期:2022-12-08作者简介:梁曼(1998),女,辽宁葫芦岛人,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金项目:2021 年黑龙江大学人文社会

4、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学生工作)指导项目“五育并举 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以 H 大学为例”摘要:“五育并举”是新时代教育整体性、完整性的要求,是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思想的重要遵循,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对接社会发展需要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人才的全面自主培养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全方位推进“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需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指挥棒作用。高校应把握“五育并举”新内涵,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新要求,实现人才培养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要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

5、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着手进行变革,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一体化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理想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词:“五育并举”;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9-0089-04“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梁曼(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课程思政荫89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9“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导向,为其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标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

6、的成长并不局限于高等教育,但高等教育对其发展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教育效果本身具有滞后性,因此,学生的教育成效在高等教育阶段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显现。在此情况下,如果评价体系不健全,很可能会导致部分人将思想政治工作虚化,认识不清,落实不到位,进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3。(二)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导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明确“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树立思想政治工作价值标准,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以评价体系内

7、容规范自身行为,设置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在“言传”的同时,首先做到“身教”3。通过思想政治工作阶段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育人作用发挥进行审视,及时回顾反思工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实践改进与创新。而评价结果所带来的奖惩处罚措施,将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外部动力,其评价结果所蕴含的价值倾向将成为其进步向上的内在动力,进而从内外两个维度激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实效。(三)增强调控能力,促进系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是从全过程、全方位对受教育者进行群体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活动4。评价体系帮助

8、学生跳出自我观测点,为其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全新观测平台,有利于其增强自我认知能力,客观全面评价自己,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提高社会遵循的自觉性。而评价结果附属的社会舆论和强化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将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形成“评价反馈改进评价”的单向闭环评价模式,反作用于全面育人体系的完善。三、基于“五育并举”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现状(一)评价指标过于单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也作出了高等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4。但我国教育实践

9、中仍存在重智育、轻综合素质的问题,存在以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为核心的“五唯”评价的顽瘴痼疾,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相背离。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目前,多数思政课程的分数构成为闭卷考试(70%)与平时成绩(30%)相结合,其出发点为全面整体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在实践层面,部分思政课教师将课堂出勤情况算作平时成绩,但按时出勤并不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是最基本的课堂要求,而过程中也未必每堂课都进行考勤,考勤具有偶然性且存在漏洞。也有部分思政课教师会将课堂汇报算作平时分数的一部分,过程中可以增强协作、表达、搜集资料等能力,相对科学合理,但综合能力的锻炼较少,实质上考试分数仍

10、是本门课程最终考核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尽管近些年各地提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但仍有高校将教育评价用于选拔,这种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抑制学生个性化成长。(二)评价功能缺乏导向性“教学评”统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原则,而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性。评价功能的导向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存在的内在价值支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功能的导向性是指在高等教育环境下,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人生目标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指导性、牵引性的道德激励5。思政课程多为理论知识考核,评价标准缺乏实践导向,日常“学生党员讲党课”等思政类教育活动、比赛中的评价功能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综合能力锻炼,且各类课程与活动间缺

11、乏系统的顶层设计,评价标准没有系统明确的导向。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元文化交融碰撞,导致学生中出现政治立场不坚定、信仰淡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功能导向性的弱化。且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经济功能更加得到人们重视,评判和选拔的标准多倾向于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必然导致专业学习重视度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及评价功能受到冲击。因而,高校突出立德树人责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信仰,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生命力的关键着力点和突破口。(三)评价结果反馈机制不健全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

12、价体系,建立健全反馈机制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5。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多停留在评价本身,忽视了评价结果反馈的潜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评价无反馈”代表了评价的无效性,这种评价仅存有评价的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在意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爱党爱国的精神,而多902023.9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数高校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核占评价总分数的 70%,甚至更高,从实践层面进行的评价少之又少。如果这时评价结果仅以最终分数作为反馈,则学生无法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更无法提

13、及“补短”。从教师层面来说,目前,多数高校教师评价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述职+其他”的模式进行,而学生评价却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会出现要求严格的教师由于学生喜爱度不高而评分较低的情况,同时,教师述职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夸张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自己所做的工作。在评价可能存在偏差,以及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健全反作用于评价功能导向作用的发挥的情况下,反馈就更加重要。因此,高校不仅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更要建立一个有效性高、观测点多的思想政治工作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识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实效。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

14、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学生,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两个主体,且两个主体间的评价应是双向的。这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还包括辅导员、心理教育教师,以及学生管理服务人员。(一)“五位一体”评价体系的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思想政治工作评价需要建立起“五位一体”的系统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劳 5 个维度设立考评体系和分数计算6。高校德育学分第二课堂、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是高校评价工作的一次全新探索,是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举措。学生通过自我量化式评价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并在此过程中加强修养,完

15、善品格,提升素养。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各项活动的内容环节学分化,过程成果成绩化,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学院为主导,以学期、学年为时间节点,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学院审核把关、学校督导检查的方式进行。“五位一体”评价体系主要考查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个体的差异化发展。本着全面发展和兴趣导向原则,学生在 3 年内至少选择完成 7 个一级指标中的两项一级指标规定的保底加分分数。各一级指标加分不设上限。学生 3 年累计达到 60 分(含 60 分)即为“合格”,7079

16、 分为“中等”,8089 分为“良好”,90 分以上为“优秀”,满分 100 分。若 3 年内不能满足最低修读分数,则需要进行补充修读,补修由学院统一组织,若在最后时间节点仍无法完成修读分数,则不能获得毕业资格。综合素质评价最终以过程性方式记录,以成绩单为结果呈现,直观体现学生大学期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综合素质评价考评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设置7 个一级指标,涵盖个人成长、思想引领、学术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荣誉称号 7 个加分项。各一级指标下设置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个人成长一级指标下包含规划与总结 1 个二级指标,思想引领一级指标下包含党团理论学习、党团专题活动、担任学

17、生干部 3 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设立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将学校举行的或学生涉及的学习活动内容依据一、二级指标,系统规划,细化落实,使学生学习活动各项内容均可对应在三级指标之中。如思想引领一级指标下包含党团专题活动这个二级指标,而此二级指标下可细化为参加党员知识竞赛、党员讲党课、党员演讲比赛等三级指标,依照此原则,基于各校实际,逐一划分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对应的学习活动也是不断发展改进变化的,所以评价体系要及时更新完善。但从实践层面来说,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传承特点,无法实时变化,具有一定滞后性,所以各三级指标内需要设立其他相关活动,避免出现因体系更新的滞后性无法推

18、进评价活动的情况。(二)发挥多主体评价作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多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或者说更多的是思政课教师与学生的评价,而文章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除思政课教师外,还包括辅导员、心理教育教师,以及学生管理服务人员。以上这些群体虽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一部分,但其工作侧重点略有不同,如思政课教师更多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辅导员更多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状况,所以高校应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主体,使上述群体都发挥评价作用,才能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评价3。除此以外,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部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截然不同,而家庭生活能够更真实地

19、体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故在教育评价中引入家庭层面的主体十分必要。任何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人的学习生活都无法脱离社会而进行,个体的社会化是人的本质特征。高校人才培养出口为社会,因此,高校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社会层面评价不可或缺。高校也应重视自我评价的功能,注意发挥被评价者的作用,从多方面、多指标进行评价。(三)注重过程性评价CIPP 是由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者 D.L.斯塔弗尔比姆(D.L.Stufflebeam)提出的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背景、输入、过程、成果 4 个评价维度,该模型整合了91黑龙江教育 理论与实践2023.9“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研

20、究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突出了“评价的目标不在证明,而是改进”的理念,这为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7。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经典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经验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按照 CIPP 评价模型从观念、技术、培训、实施、反馈方面搭建个人成长、思想引领、学术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荣誉称号 7 个一级评价指标。现代化、科学化评价观念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背景”,评价体系建立所依托的平台、技术及方法的科学化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输入”,评价体系指标的落实培训和实施

21、属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过程”,以量化形式体现的考核分数作为评价结果的体现,应该是可视化、过程化的,也就是说是可反馈的,评价结果及反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成果”。目前,高校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调节行为方式,教育评价侧重导向、改进、调节和激励的功能转变,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四)健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实践活动发展和完善的手段。评价者通过评价,对评价对象的问题症结做出综合性评断,使评价对象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和解决措施,制定改进的计划和措施,这体现了评价结果再应用的重要性,因此高校须进一步完善健全评价

22、结果反馈机制8。反馈是最大程度发挥评价功能的有效途径,在评价结束后,为了及时调整、改进被评价者的工作状态,必须告知其评价结果。那么,何种反馈方式能够实现评价结果的价值最大化?这就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健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正向激励为手段,以适当公开与隐私保护相统一为原则,多层次、多情景、多方式、高效率的反馈机制。反馈时信息要尽量具体全面,不能仅告知总体结果,更应该反馈各模块的具体结果,可以将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分数对应到相应表格中,以反馈表的形式进行反馈,这样,被评价者可以清晰明了地知道自身有待进步的方向,有的放矢地精准改进,提高工作实效。评价结果反馈应坚持适当公开与隐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反馈结果

23、最好通过个人邮箱等形式发送,应充分考虑到保护个人隐私、自尊心等问题,也可避免因分数问题所带来的纷争,但可以适当在公开场合对评价结果较好的被评价者进行表扬,更好地激励先进者,进一步明确价值导向。同时,反馈时应注重多层次、多情景、多方式、高效率,不管是评价和结果反馈都应在同类型对象范围内进行,如文章提到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虽然他们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工作重点却不尽相同,所以,如果都以一套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是无法完全适用的,而评价结果就更不能将不同类型的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放在一起反馈,要分类别、分层次反馈;还应注意考虑结果所隐含的情景因素,评价结果只代表某一阶段的状况,

24、且可能会受评价者主观性及被评价者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所以,在反馈时应整体综合考量。此外,反馈的时间和方式对于反馈效果来说也十分重要。通常来说,反馈应在评价结果得出且分析后及时反馈,在评价结束后的短时间内,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在意程度是最高的,此时反馈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且反馈不能仅以数字或表格方式体现,更应针对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以个性化评语或单独谈话等形式进行,这样“量体裁衣”更能让被评价者感受到结果的重要性,进而进行反思、改进,达到良性循环。五、结束语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实现途径,立足新时代,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需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

25、指挥棒作用。文章结合当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牢牢把握“五育并举”新内涵,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新要求,构建多主体、过程性、重反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30):2-7.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1):1.3韩君华,许亨洪.“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2):96-100.4黄蓉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特征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5):88-97;158.5王茂胜,张凡.“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54-59.6魏晶,吕婷,刘意岚.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创新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2018(7):48-51.7杨萌,董平,张芳.基于 CIPP 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模型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8(1):41-44.8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7-39.编辑丁俊玲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