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807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钮维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沿线地区始终是冷战思维主体关注的战略地带,在涉及中国周边的区域、跨区域安全与经济合作,触及当今国际秩序主导大国及其阵营的传统势力藩篱时,经常遭到其发起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从现有研究“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文献来看,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对地缘冷战思维的认知比较笼统与模糊,有将冷战思维与传统地缘学说强行捏合之嫌:一是在用学理解构现象时,没有从政治经济学内含的“历史延续性+现实继承性衍变”的多维度、整体性视角解读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二是在解构现象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时,没有关注到

2、地缘冷战思维带来的挑战虽具有地区性,但实则是以地区和跨地区的特性体现着国际政治衍化的全球性。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再研究构想,即从冷战遗留视角界定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概念并建构相关学理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再研究的工具,析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动因及施动路径,再从两个方向,即中国倡议和实践“一带一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方向,西方大国及其阵营主导世界秩序与护持地区霸权、压制和扼杀“异质行为体崛起分享全球治理权”的方向,解析这两个方向产生冲突的结构性的深层原因,追溯和比较该冲突在不同运行方向上的地缘关系,廓清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机理,并提出应对建议。关键词:“一带一路”;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冷战遗

3、留视角DOI:10.16397/ki.1671-1165.202300300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一带一路”倡议(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简称BRI)提出后,面对国际上与之相关的讨论和外交实践,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及其阵营遏制和绞杀“一带一路”的行径,我国外交机关会予以相应的评论和揭批。而在中国驳斥和揭露西方大国围猎“一带一路”时,冷战思维、地缘政治及地缘霸权等概念经常被提及。实际上,当代冷战思维与地缘政治因素,始终以一体化的方式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一、提出问题“一带一路”这个关键概念与生俱来地含有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地缘

4、因素。而冷战思*收稿日期:2023-03-05作者简介:钮维敢,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 遭遇的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研究”(19ZDA13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及其影响研究”(16BKS073)。关于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继续存在和衍化的论证,详见:钮维敢.冷战后资本主义阵营衍化:进程、特征及影响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8(1):89-102.1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维主体挑战“一带一路”,在地缘内涵上主要表现为对异质行为体

5、及其实践的排斥、敌视和扼杀。目前,在冷战思维主体资本主义阵营的重大成员国的主流学界,地缘学说发展成熟度高、应用面广,对这些国家制定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这自然也会促使它们从地缘路径设计、地缘方法选择、地缘目标设置等方面去制定战略并推动其实践。首先,冷战思维主体(行为体),大多是熟谙地缘学说的发达国家及其同盟。近现代国际关系方面的地缘学说是从西方形成和发展而来的。促使冷战形成与扩散及结束的主要推手们,如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

6、ezinski)等,被学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现当代地缘政治学说的重要代表。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他们大多继续服务于美国政界的全球战略设计。他们站在维护资本主义阵营的立场,研究和思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这些跨界精英人士的地缘政治理论与冷战思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冷战思维主体所制定的针对“一带一路”的政策走向。其次,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阵营并没有因为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消失,起码冷战遗留的不同名称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同盟并没有瓦解,反而还在持续衍化。北约东扩以致2022年俄乌冲突升级就是显例。这些同盟作为冷战遗留问题的存在,加上其领导者美国经常带有冷战思维烙印

7、的地缘外交,对“一带一路”构成挑战。主要表现为:离间“一带一路”参与主体间的关系;策动当地政局动乱;利用当地存在的族群、宗教、文化、种族以及信仰的差异和矛盾,制造纷争,从中渔利;谋划和煽动不同主体间的分裂和仇恨,引起社会动荡;暗中勾结、支持和怂恿在“一带一路”地缘上盘踞的恐怖主义、分裂分离主义势力,不定期破坏和攻击“一带一路”。最后,尽管特朗普政府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Agreement,简称TPP),但是不代表美国减弱或终止在亚太地区护持和扩大自身经济霸权的活动。TPP只是被奥巴马政府重新打造,由美国操控、资本主义阵营主要成员中的大国主

8、导的新经济同盟一旦运行,在客观上会对“一带一路”构成威胁。实际上,美国一直敌视“一带一路”,始终都在想方设法予以阻挠和破坏。拜登执政以来延续了奥巴马时期对“一带一路”的外交政策,虽没有直接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CPTPP),但加强了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合作,以遏制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此外,美国还牵头提出了剑锋暗指“一带一路”的“重建美好世界:满足中低收入国家巨大基础设施需求的积极倡议”(BuildBack Better

9、World,简称B3W),启动了“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简称IPEF),组建了“芯片四方联盟”(CHIP4)。这些举措表面标新立异,实际还是为了地区霸权永存而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地缘影响力。“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地域板块上存在的冷战遗留的纷争,时常会爆发为热点冲突。而在冷战思维行为体的操控和插手下,这些问题又对“一带一路”构成了地缘安全上的现实威胁。总之,国际政治中的确存在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的现实问题。2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1.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文献国外有代表性的研究:学者Christian Pl

10、oberger认为,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能成功实施,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增强丝路沿线地区及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国际影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两位学者James D.Sidaway和Chih Yuan Woon,把“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实践与19世纪德国帝国主义地缘政治实践相比较,影射中国将要建立帝国霸权政治,进而论证地缘政治与帝国的历史及现状之间的关系。不过,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学者Gal Luft认为,美国应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通过影响这个倡议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将其当成一个新的合作平台,以便在中美关系的其他合作平台失灵时,帮助稳定和缓解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相对于当年冷战之父乔

11、治 凯南的长电报,2021年美国主流智库发表匿名作者的所谓更长电报认为,“一带一路”是建构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秩序的基础。印度学者从维护本国利益的立场研究“一带一路”,认为从不同视域下看待“一带一路”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印中关系的复杂性影响着人们对“一带一路”的讨论;与中巴经济走廊(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简称CPEC)有关的主权问题以及印度洋地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影响,掩盖了“一带一路”的其他方面;印度因加入亚投行、上合组织、金砖组织,而降低了对“一带一路”的重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从诞生起就成为“一带一路”的牺牲品;印度倾向于揭示“一带一路”及其具体项目带给

12、所经地区的负面影响,认为这些举措在债务陷阱、腐败、政治争议、负面环境效应和项目总体可持续性方面,给沿线国家和地区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不良影响,并另起炉灶推出了自己主导的互联互通计划。印度权威的中国研究机构的学者认为,在参与全球治理中,中国试图通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在亚非欧等地区广泛实践;中国仍需韬光养晦,在与相关大国竞争中,“一带一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印度认为“一带一路”威胁其主权,不利于印度外交布局,因而放弃“一带一路”,并领衔打造了亚非增长走廊(the Asia Africa Growth Corridor,简称AAGC)战略,争取俄PLOBERGER C.One Belt,One Roa

13、dChinas new grand strategy J.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2017,15(3):289-305.SIDAWAY J D,WOON C Y.Chinese narratives on“One Belt,One Road”in geopolitical and imperial contexts J.The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17,69(4):591-603.LUFT G.Chinas infrastructure play:why Washington should

14、accept the new silk road J.Foreign affairs,2016,95(5):68-75.ANONYMOUS.The longer telegram: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M.Washington D C:Atlantic council,2021:48-52.SACHDEVA G.Indian perceptions of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International studies,2018,55(4):285-296.RANA,KISHAN S.Ch

15、ina s foreign ministry,fit for purpose in the era of Xi Jinping,BRI and major country diplomacy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China report,2019,55(3):193-218.钮维敢:“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 3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罗斯、日本等国的支持。对此,国外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和“亚非增长走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部分发达国家实行保护主义的情况下,两者如果各发挥所长,进行优势互补,将有助

16、于从发展中国家方向推动全球化前行,有利于全球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学者从美国地缘政治战略演变的历史经验中得到启示,认为“一带一路”是创新未来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理念和举措,通过其可确保我国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地位,维护这个地区的安全稳定,而顺利实施“一带一路”的关键,在于中国“软实力”是否能在全球得到进一步提升并释放。也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正撼动着美国的全球霸权,极可能会遭遇美国的强力阻挠和反制,所以要未雨绸缪,以防美国外交的战略遏制。在对具体区域的地缘政治进行研究的方面,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在印度洋地区虽具有广阔的实践前景,但也面临着复杂地缘政治结构现实主义上

17、的风险,比如美国和印度对该地区的战略控制以及对“一带一路”的排斥、地缘支点国家态度的转向、恐怖主义势力国际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一带一路”存在的风险是“地缘政治风险、传统和非安全风险、法律与道德风险、债务风险、中国公司自身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并提出了具有包容性、共享性和共存性的政策建议。2.从地缘经济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文献有学者从能源利益获取与中国外交政策互动的角度研究“一带一路”,指出因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能源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并对三种外交政策工具伙伴关系、对外援助和领导人出访进行了重点探讨。该

18、学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石油产量对这三个外交政策指标的影响,认为中国更有可能与产油国结成伙伴关系,中国高层领导人也更有可能前往石油产量较高的国家,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会受到石油丰富程度的推动。还有中国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所提出的把握机遇和实现目标的最重要基础是将来中国经济总量会赶上并超过美国。更有学者用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一带一路”实践,认为这是中国正在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反映,而中国援助非洲有利于受援国良性调整和优化它们的出口结构,并助推这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然而,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地缘的认识比较复杂。尼赫鲁大学学者Gulshan SachdevaDAS K C.Int

19、ernational connectivity initiatives by China and India: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J.South Asian survey,2017,24(2):101-116.宋涛,陆大道,梁宜.大国崛起的地缘政治战略演化以美国为例 J.地理研究,2017,36(2):215-225.宋长青,葛岳静,王国梁,等.从地缘关系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行动路径 J.地理研究,2018,37(1):3-19.郗笃刚,刘建忠,周桥,等.“一带一路”建设在印度洋地区 面临的地缘风险分析 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6):14-23

20、.肖炼.“一带一路”与“中美经济博弈”J.太平洋学报,2017,25(2):98-106.LEE C Y.Chinas energy diplomacy:does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vor oil-producing countries?J.Foreign policyanalysis,2019,15(4):570588.陆大道.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战略 J.地理科学,2016,36(4):483-490.孙楚仁,梁晶晶,徐锦强,等.对非援助与中国产品出口二元边际 J.世界经济研究,2020,312(2):3-18,135.4认为,“一带一路”将从根本上重塑

21、整个欧亚乃至其他地区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并直接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和外交战略。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积极构建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简称BCIM-EC),是“一带一路”经济合作的组成部分,旨在复兴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贸易,而印度一直犹豫是否全面承诺BCIM-EC,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因素,如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激增、目标与其他类似的现有区域合作计划重叠以及与中国的领土争端等。不过,近年来,印度考虑到BCIM-EC促进印度东北部发展、安全和稳定的潜力,以及它与印度东向政策(Act East Policy,简称AE

22、P)地缘战略目标的一致,又对发展经济走廊产生了兴趣。但是,这种情况还需要印度更好地把AEP与BCIM-EC进行整合,以促进和加强其东向政策。还有学者担忧,中国会利用数字技术巨头,比如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促进“一带一路”在国际上的扩张。一些国内学者与相关国家学者合作的研究成果表明,“一带一路”旨在加强政策协调和金融一体化,促进贸易和投资、文化交流以及涉亚欧非的广泛地理区域内的人文合作。“一带一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布局,为埃塞俄比亚等内陆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例如,早期“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亚吉铁路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压缩了运输时间。此外,中国政府在吉布提建立了

23、东非自由贸易协定(FreeTrade Agreement,简称FTA),以促进该地区的贸易。“一带一路”可为内陆国埃塞俄比亚带来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其基础设施与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有学者以拉脱维亚为案例,对具体参与国如何发挥优势以获取收益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在对拉脱维亚参与“一带一路”的条件及参与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议拉脱维亚扬长避短,以达到既推进“一带一路”又促进拉脱维亚发展的目的。也有学者以云南为案例,对“一带一路”如何影响我国地方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不仅是我国中央政府要从全球视野综合各种资源和条件推动“一带一路”实践,云南地方政府也要充分

24、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并融入“一带一路”实践,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西方主流学术界的研究者大多对“一带一路”持负面看法,甚至故意抹黑“一带一路”。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Denise Simon认为,“一带一路”是典型的新帝国主义行SACHDEVA G.Indian perceptions of the Chines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J.International studies,2018,55(4):285-296.MARCHANG R.BCIM economic corridor an integral part of BRI for regional

25、 cooperation:positioning India s north-eastand act east policy J.Journal of Asian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2021,8(2):249-269.SU C,FLEW T.The rise of baidu,alibaba and tencent(BAT)and their role in China 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J.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2020,17(3):67-86.YALEW

26、M T,GUO C G.China 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mplication for land locked Ethiopia J.Insight on Africa,2020,12(2):175-193.BULIS A,KABIRAJ S,SIDDIK M.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Latvia and China on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initiative with focus on cargo potential J.FIIB business review,2018,7(2

27、):80-87.蔡妮,代睿.云南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新举措研究 J.中国集体经济,2021,688(32):11-12.钮维敢:“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 5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为,在发展中国家,特别在非洲的乌干达、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及肯尼亚等国,会产生严重的债务陷阱,宣扬中国利用“一带一路”掠夺当地资源,破坏环境和生态,侵犯相关国家主权,阻碍当地发展。3.从地缘文化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文献在正向效益和影响方面,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融入了中国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基因,可以推动跨地缘文化的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还可以

28、促进不同文化及文明之间的互学互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学者在对比中外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指出西方主流文化价值系统并不适合中国基本国情,但是伴随着“一带一路”的经济实践,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文明互鉴交流,既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又可实现其与外来优秀文化的融合,能够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分工体系。也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实践“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的黏合剂”。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大,宗教信仰多元且复杂,语言交流障碍明显,这使得它们在文化和科技方面的合作难度比较大。“一带一路”则综合考虑了文化差异、认识水平局限、科技人才匮乏、建设资金匮乏等

29、因素,让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科技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突飞猛进,促进了经济贸易合作的迅速发展。此外,有学者对部分西方重要国家报纸上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从2013到2017年,海外媒体基于本国的经济利益和中国的宣传对“一带一路”的报道相当积极,客观上有助于提升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但是,之后这些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看法趋于负面,甚至大肆鞭挞,主要是因为欧洲认为“一带一路”会给其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北极航线逐渐发生了变化,其重要性日趋明显,因而以北极地区为核心的“冰上丝绸之路”也成为研究焦点之一。有学者梳理了从北极航线到“冰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演进史,并系

30、统分析了这一演进的动力机制与学理意义,认为在未来几年围绕“冰上丝绸之路”进行定量分析和学理挖掘的研究将呈增多之势。有学者基于不同国家所提出的合作平台相互竞争的视角,研究印太地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日本的自由开放印度-太平洋愿景(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简称FOIP)。这是SIMON D.China is about to own UgandaEB/OL.(2019-11-08)2023-06-07.https:/ J.人民论坛,2019,621(4):134-135.王晨佳.文化因素影响及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分工研究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31、019,49(4):23-30.周亚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文化合作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3):252-258.TURCSANYI R,KACHLIKOVA E.The BRI and China s soft power in Europe:why Chinese narratives(initially)wonJ.Journal of current Chinese affairs,2020,49(1):58-81.李振福,韩春美,梁珊珊,等.北极航线到“冰上丝绸之路”的学术演进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3):78-89.6两个相互竞争的

32、地区主义倡议,学者在比较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以及对两者之间关系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指出前者既注重基于过程导向视角的国家主权和战略目标,也注重有效合作;后者强调通过理性的法律视角、广泛的合作和基于规则的共享秩序进行整合。此外,这两个地区主义框架之间存在(被动)反应性的相互作用,致使它们各自的导向和重点不同。4.从综合性角度研究“一带一路”的地缘关系的文献国内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对“一带一路”的地缘关系展开辨证分析:一方面认为“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历史符号,与世界各国携手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认为它覆盖的地理空间宏大,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安全

33、等方面影响世界格局变迁,影响不同国家的地缘战略利益,甚至会引起地缘风险和相应的挑战。国外的研究中关于“一带一路”的负面认知比较多。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扩张、获取政治经济利益、图谋全球霸权的工具,即“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利用政治怀旧(nostalgia),唤起国人的自豪与自信并蛊惑国际社会,以达到对内维稳、对外谋霸的战略目标。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而制定的战略,其不再坚持邓小平所主张的韬光养晦策略,而是积极对外进行扩张,试图重构全球秩序,以谋求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另有学者以“一带一路”沿线的典型参与国作为样本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它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博弈

34、的平台,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改变国际秩序、扩大自身影响以至建立霸权。中美博弈是学界综合研究地缘政治经济的重点。在国外代表性研究中,有学者对比了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及实践和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认为从地缘经济政治的综合考量来看,中国的“一带一路”不仅是为了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孤立,也是为了促进南南合作,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TPP及其他双边协定,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和扩张,应对其对美国霸权构成的挑战,而对这些中美关系问题,还要用葛兰西主义地缘政治经济学说中有关阶级关系的理论去进行解读。NAGY S.Sino-Japanese reactive diplomacy as seen th

35、rough the interplay of the belt road initiative(BRI)and the freeand open indo-pacific vision(FOIP)J.China report,2021,57(1):7-21.宋长青,葛岳静,刘云刚,等.从地缘关系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行动路径 J.地理研究,2018,37(1):3-19.BENABDALLAH L.Spanning thousands of miles and years:political nostalgia and Chinas revival of the silk road J.Int

36、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2021,65(2):294305.HACKENESCH C,BADER J.The struggle for minds and influence: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global outreach J.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2020,64(3):723733.MISHRA V.The BRI and strategic revival of the silk road:implications for Asia J.India quarterly,20

37、20,76(3):479-484;GRIFFITHS R,RICHARD T.The new silk road:challenge and response M.Leiden:HIPE publications,2019:157;KHAN N R.India and the silk road:exploring current opportunities.New Delhi:Primus Books,2019:269.LEE S O,WAINWRIGHT J,GLASSMAN J.Geopolitical economy and the production of territory:th

38、e case of USChinageopolitical-economic competition in Asia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economy and space,2018,50(2):1-2,11,14.钮维敢:“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 7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把经济上的能源保障与政治上的国家安全结合在一起考察,也是国外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有代表性学者认为,“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政策时,其重点是发展稳固的基础设施,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枢纽相连接;作为一项地缘政治战略时,其重点是保障

39、中国的能源安全,争取更多获取资源的机会。但是,只有在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格局稳定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才能实现经济连接和能源获取的目标。然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时有政治动荡、恐怖袭击以及反华活动发生,“一带一路”中的一些项目很可能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其中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攻击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意味着中国政府需要考虑包括政治动荡、反华情绪以及恐怖主义、组织犯罪等因素对“一带一路”实践的影响。5.研究“一带一路”与冷战思维之间关系的文献研究地缘冷战思维挑战,首先要界定冷战思维的概念。冷战与冷战思维是一组密不可分的关联词,两者在冷战时期有一致的主体和时空范围。虽然传统意义上的冷战随着两极格局的

40、瓦解而消散,但是冷战时期形成的处理国际事务的思维方式及相关问题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化。学界对冷战思维概念的研究日益完整、深刻而趋于成熟。它指的是在冷战期间,以美苏两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两大阵营,彼此之间由于利益、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冲突,用敌对、遏制等霸权主义手段进行国际交往的思维方式。然而,直接把地缘冷战思维作为概念提出,在目前能查阅的所有相关文献中极为少见。虽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大都是在其他专题研究中偶尔或简单地提及冷战思维,并未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也未出现有关这一研究议题的专论。现有最早将冷战思维和“一带一路”联系起来研究的文献,是笔者于2019年撰写的

41、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拙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直受到西方冷战思维的困扰,需在将“一带一路”同国际秩序变迁的背景、冷战思维、冷战等要素相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研究。2019年1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征集活动中出现了有关“一带一路遭遇的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研究”的应征选题。2019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投标公告中出现了有关“一带一路 遭遇的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研究”的选题。2019年12月,“一带一路”遭遇的冷战思维挑战及应对研究 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较早提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概念,并对地缘冷战思维带给“一带一路”

42、的挑战以及应对之策初步展开系统性研究的国家课题。此后,虽偶有关于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讨论,但经常把地缘政治学与冷战思维强行捏合在一起,在框架理论上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代表性文献: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390-392;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J.外交学院学报,2000(2):34-39;钮维敢.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思维研究现状述评 J.社会主义研究,2008,181(5):128-132.钮维敢,孙超.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 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1):163-171.8(二)学术简评1.已有研究

43、取得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有关“一带一路”的地缘研究,均对“一带一路”的地缘目标和影响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但因立场和角度不同,结论或负面、或怀疑、或肯定。(1)中外学者对相关地缘上的“一带一路”研究的观点不一,贬抑“一带一路”的学者主要集中在国外,但也不乏客观褒扬的认知。特别是欧美主流学界,诋毁“一带一路”的学者居多;中立认知“一带一路”与赞扬“一带一路”的国外学者相对较少,处于非主流地位。(2)相对偏重某个领域的研究,涉及地缘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在这类研究中,学者倾向于对“一带一路”涉及的某个方面,比如地缘经济、地缘政治或地缘文化展开专题性探讨。在中国学界,对“一带一路”的理论优势和实践成就的

44、研究较多,既关注到其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在国外学界,对“一带一路”相关地缘研究的直接成果相对较少。由于文化背景、视角或立场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内外学者对“一带一路”地缘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形成了不同的认知,特别是国外学界会存在一些解读误区甚至是刻意抹黑的状况,有一些国外学者还认为“一带一路”的地缘问题是中国谋求霸权所致。由于“一带一路”实践在地缘上涉及多个不同领域,即便是人们倾向于对单个领域的研究,也经常会使用其他领域的论据来支撑论证。(3)着眼于较多领域,倾向于对“一带一路”进行综合研究。中国学者多从地缘因素入手综合研究“一带一路”,既看到其未来辉煌的发展前景,又关注到其面临的挑

45、战和风险。而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围绕中国在地缘上的综合获益,研究“一带一路”的现状、趋势及制约因素。在“一带一路”的综合效应研究方面,中外学界就“一带一路”对沿线地区和国家及全球产生的地缘影响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4)学界已经开始关注冷战思维在地缘上带给“一带一路”的挑战,并通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征集与遴选的方式推进相关专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一带一路”研究的视角和领域。综上,学界对“一带一路”地缘的研究较为成熟,不乏新观点、新方法和新视角,对本选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铺垫、启示及借鉴意义。2.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1)研究无体系,学理不充分。现有研究尚未对地缘冷战思维带给“

46、一带一路”的挑战进行体系化的学理构建,因而无法对这一议题作出有深度且具创新性的理论解读。(2)地域特征不明显,极少联系到冷战遗留问题。现有研究既没有充分重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特别是主要问题板块欧亚大陆和亚太地区存在的冷战遗留问题,也未对其中可能潜在的风险与争端给予足够的关注。(3)未专门从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差异上寻找根源。现有研究常提及地缘文化、宗教信仰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及冲突会影响“一带一路”,但陈述表象、列举文献的较多,较少深入研究差异、冲突的内在机理,更没有深入研究不同相关主体的思维逻辑、价值选择目标之所以存钮维敢:“一带一路”遭遇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学术研究的现状与再构想 9南京林

47、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在差异及冲突的根源。(4)未重点关注不同地缘关系的差异性。现有研究所涉及的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都是在具体的地缘关系中发生的。但是,对挑战发生的具体形式、途径、动因等要素,学界鲜有对其所依托的不同地缘关系进行区别研究,没有聚焦这些要素的个性差异,因而无法精准地溯及这些挑战的根源。(5)简单认为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就是地缘学说、冷战思维与挑战三个词汇叠加之和。已有关于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的研究,只是简单地将西方地缘政治学、冷战思维、挑战三个词汇进行物理性拼接,没有从学理上对三者在指涉对象“一带一路”上形成的施动机制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6)现

48、有相关研究,尚未采用冷战遗留的视角。作为问题的冷战思维,是冷战的遗留物。学界没有回答在冷战思维已遭到国际社会普遍唾弃的情况下,为何国际政治中还会存在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也没有注意到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在冷战结束前后的联系和区别。若不理解其中的历史继承性和现实异变性,就无法明晓地缘冷战思维挑战的内在机理和潜在危害。三、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的再研究构想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还要明确地缘冷战思维概念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所要借鉴的理论,确定地缘冷战思维涉及的主体,进而搭建研究框架、提出理论假设并用实践验证,以此考察相关主体挑战“一带一路”的施动路径、动因以及危害,并设计应对方案。(一)再

49、研究规划首先,创建适配性解读理论。一是从地缘冷战思维概念入手,对这一复合性专业概念进行解构性界定。这不仅要重视它所关联的概念,比如冷战、冷战思维、冷战遗留问题等,还要梳理它们的学理渊源以及相关的冷战国际史,尤其是要结合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治理格局变化中冷战思维主体的外交实践及重大国际事件,来缕析这些相关概念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二是借鉴学界在研究国际关系衍化中论述这些相关概念的要素及其逻辑关系的学术成果,结合地缘政治理论以及相关前沿理论、“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所涉及的不同区域地缘要素、冷战思维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新特征,提出关于地缘冷战思维概念的理论假设。三是从有利于和不利于两个层面设置“一带一

50、路”实践所涉及的地缘冷战思维概念的要素,搭建这些要素间的逻辑关系框架,并依托经典案例对地缘冷战思维概念及假设理论进行验证。基于概念及其理论创建,引入新的视角研究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课题。地缘冷战思维挑战是冷战遗留的重要问题之一。地缘冷战思维挑战“一带一路”指的是冷战思维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外交目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的进攻性外交实践活动,以扰乱、迟滞、损毁“一带一路”倡议,最终目的是围堵中国、滞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挑战的核心动因是西方价值观唯我独尊的排他性、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敌视以及护持与扩张霸权的战略诉求。因此,要采用冷战遗留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