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709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阴文学研究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曹佳丽(成都文理学院 文法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0)摘摇 要:目前针对板桥杂记的研究大多侧重文献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层面的考察,针对板桥杂记与其他作品的互涉性、关联性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板桥杂记与红楼梦作为叙事性作品尽管在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叙事空间的建构上却存在客观的相似性;二者都在“金陵冶的空间背景下建构了以女性群体为呈现主体的理想世界,也以这一世界的毁灭映射社会、时代、家族的剧变;二者通过叙事空间的各层面呈现的象征意义均具备互文性的表征,借助性别托喻表达深层寓意的方法也颇为一致。关键词:板桥杂记;红楼梦;叙事空间;性别托喻;互文性作者简介

2、:曹佳丽(1980),女,四川成都人,教授,从事文艺理论、文艺美学等领域研究。基金项目:成都文理学院 2022 年科研重点项目“古代文学弱叙事爷文本中的空间理论应用研究冶(WLZD2022006)。DOI 编码:10郾 13356/j郾 cnki郾 jdnu郾 2095-0063郾 2023郾 04郾 007中图分类号:I207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文章编号:2095-0063(2023)04-0056-08摇 收稿日期:2023-02-0920 世纪 60 年代法国符号学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在 词语、对话和小说(Word,Dialogue and novel)中

3、提出“互文性冶(intertextualit佴)这一概念,认为“任何文本都是作为形形色色的引用和镶嵌图而形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冶。淤与中国传统修辞中“互文冶 指向语言之间的意义互补不同,西方的互文理论更加强调某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彼此借鉴、互相吸收、相互参照的关联性,又称为“文本间性冶。这一理论不但为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经典文学文本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学界将互文性理论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批评,不仅针对外国文学的作品,也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与近现代的作品。如李桂奎 从 掖水浒传业 的“互文性冶 看其“经典性冶于、掖金瓶梅业 与“三言冶 之互文性及

4、相关悬疑破解盂、王凌 掖三国演义业 叙事结构中的“互文冶 美学榆、王建湘 史铁生作品的互文性研究虞、李明刚 莫言小说互文性研究愚等。板桥杂记 作为明末清初青楼轶事小说的代表,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女性形象、青楼文化、士妓交往、遗民心态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李一65第43 卷摇 第4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摇 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摇 摇 摇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Vol.43摇 No.4摇2023 年 07 月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摇 摇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

5、TY摇 摇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Jul.,2023 摇淤于盂榆虞愚克里斯蒂娃:词语、对话和小说,祝克懿、宋姝锦译,当代修辞学2012 年第 4 期,第 34 页。参见李桂奎:掖从水浒传业的“互文性冶看其“经典性冶,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2 期,第7078 页。参见李桂奎:掖金瓶梅业与“三言冶之互文性及相关悬疑破解,明清小说研究2016 年第1 期,第1530 页。参见王凌:三国演义叙事结构中的“互文冶美学,浙江学刊2014 第 5 期,第 7886 页。参见王建湘:史铁生作品的互文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13 年,第 189 页。参见李明刚:莫言小说互文性

6、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4 年,第 153 页。禾、李梁 掖板桥杂记业 中名妓身份性别研究 基于顾媚形象分析 以顾媚为例讨论作品塑造的名妓形象复杂的身份性别定位,淤钟继刚 艳冶之游与文化情怀 论 掖板桥杂记业 考察明清易代之际复杂的文化情怀与个人失语,于靳能法、钟继刚 从 掖板桥杂记业 看明遗民的文化创伤 探讨作品中明末遗民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创伤,盂暴鸿昌 明末秦淮名妓与文人:读余怀 掖板桥杂记业 研究秦淮名妓的价值成就与明末士人的关系,榆张婷婷 掖板桥杂记业 研究 从成书背景、思想主题、女性形象、意义价值等层面进行系统的研究阐释,虞以上研究大多侧重文献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层面的

7、考察,而 板桥杂记 与其他作品的互涉性、关联性方面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红楼梦 的互文性研究虽不鲜见,但基本集中在作品的叙事模式、神话典故、诗词歌赋、文化习俗等显性层面,与其他经典文本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也集中在 金瓶梅 水浒传 等少数作品之上。如廖小君 红楼梦互文研究,愚孔庆庆 红楼梦叙事模式的互文性探析,舆王凌 红楼梦神话叙事的互文性艺术,余张岚岚 葬花吟的复调叙事及互文性生成,俞魏颖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互文性与文化寓言,訛輥輮张伟、杨峰 互 掖水浒传业 之文,见 掖红楼梦业之义 掖红楼梦业 与 掖水浒传业 互文性琐论,訛輥輯姚吉刚 同性恋书写视阈下 掖金瓶梅业与 掖红楼梦业 之互文性解读訛輥輰等

8、。现有的研究基本从微观角度讨论文本在引文、典故、语词、情节等方面的互涉性,忽略了从结构安排、空间建构、主题呈现等宏观层面考察作品之间的联系。板桥杂记 与 红楼梦 尽管在体量、体例上相去甚远,但二者在叙事的空间建构及其象征意义的呈现,乃至借助性别托喻的手法表达深层寓意的方式上都非常相似。“文学叙事空间是一种由作者、文本、读者共同参与的、以文字为媒介的想象性、艺术化建构冶訛輥輱,两个作品中都存在这样的空间。从书名来看,板桥杂记 与 红楼梦 都以地点、空间命名,这本身就显示出空间之于两个作品的重要意义。“板桥冶 指向秦淮河畔的金陵旧院,“红楼冶 指向世家豪门的闺阁绣楼。“旧院冶 与“红楼冶 既是文本

9、叙事的现实背景空间即物理空间,又是融入作者生活追求、审美理想的心理空间,也是集中呈现政治、文化、阶层等复杂因素的社会空75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淤于盂榆虞愚舆余俞訛輥輮訛輥輯訛輥輰訛輥輱参见李一禾、李梁:掖板桥杂记业中名妓身份性别研究 基于顾媚形象分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3 期,第 7581 页。参见钟继刚:艳冶之游与文化情怀 论掖板桥杂记业,中华文化论坛2005 年第 3 期,第 7982 页。参见靳能法、钟继刚:从掖板桥杂记业看明遗民的文化创伤,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1 期,第 7982 页。参见暴鸿昌:明末秦淮名妓与文人:读余怀掖板桥杂记

10、业,学习与探索1998 第 4 期,第 471482 页。参见张婷婷:掖板桥杂记业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15 年,第 146 页。参见廖小君:红楼梦互文研究,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年第 9 期,第 8792 页。参见孔庆庆:红楼梦叙事模式的互文性探析,明清小说研究2018 年第 4 期,第 137149 页。参见王凌:红楼梦神话叙事的互文性艺术,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1 期,第175182 页。参见张岚岚:葬花吟的浮雕叙事及互文性生成,红楼梦学刊2012 年第 3 期,第 196208 页。参见魏颖: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互文性与文化寓言,河北师范大

11、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4 期,第 102106 页。参见张伟、杨峰:互掖水浒传业之文,见掖红楼梦业之义 掖红楼梦业与掖水浒传业互文性琐论,东岳论丛2019 年第 10 期,第 157163 页。参见姚吉刚:同性恋书写视阈下掖金瓶梅业与掖红楼梦业之互文性解读,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2 期,第 4651 页。万英:理解空间:文学叙事空间是一种由作者、文本、读者共同参与的、以文字为媒介的想象性、艺术化建构,第 102105 页。间。“旧院冶 与“红楼冶 作为两个作品的叙事空间,在以下层面存在互文性的表征。一、“青楼冶 与“红楼冶 物理空间的互文性板桥杂记

12、与 红楼梦 叙事的物理空间均以“金陵冶 为基本的空间背景。板桥杂记 开篇即言:“金陵古称佳丽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冶淤而“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武定桥,后门在钞库街冶,于是晚明时期金陵最为繁华的商业区。红楼梦 则借贾雨村之口交代贾府的地理位置:“去岁我到金陵地界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冶盂后来兴建的大观园“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冶榆。其中“大观园冶 是贾府闺秀的聚居之地,作品从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冶 到第一百零八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冶,大观园所占的

13、叙事比重都较之荣宁二府更大。因此,将“旧院冶 与“大观园冶 作为两个作品在物理层面的叙事空间进行考察和比较相对合理。1郾 空间的由来板桥杂记 在序言中提及“旧院冶 的来历,“洪武初年,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译、来宾,称一时之韵事冶,“淡烟冶“轻粉冶“重译冶“来宾冶 都是明初设置官妓招待四方宾客的酒楼。历经几百年的变迁,仅存“南市冶“珠市冶“旧院冶 几处烟花之地仍然兴盛。而旧院“南曲名姬、上厅行首皆在焉冶虞,是其中的翘楚。“大观园冶 则因元春省亲而建,“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鸾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冶愚。也就是说,“旧院冶 是金陵城中名妓、

14、名姬的云集之地,“大观园冶 则是贾府为迎接已经成为皇妃的女儿回家团聚而精心修建之所。从源头来看,两个空间的源起皆为安置特定的女性而建。2郾 空间的主体旧院中“妓家鳞次,比屋而居冶,空间的核心正是那群名噪秦淮的女性。板桥杂记 以中卷“丽品冶 叙写了尹春、李湘真、葛嫩、李宛君、顾媚、董小宛、卞赛、李香等 21 名女性的事迹,随后又以附书的方式讲述了王月、寇湄等珠市名姬的故事。对于这样的结构安排,余怀解释说:“珠市时有丽人,惜限于地,不敢与旧院颉颃。冶舆也就是说,珠市中的名妓无论在声名、色艺,还是数量、层次上都比旧院逊色。因此,另附一节单独讲述她们的故事。大观园的情况与此相似,园中除贾宝玉外,长期居

15、住的是贾府的小姐、奶奶、丫鬟与婆子们。大观园中的女性在太虚幻境的命运之册上也按身份地位、品貌才华被分为三六九等。“金陵十二钗正册冶 中的女性乃“金陵十二冠首女性之册冶,“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面二厨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也冶。余晴雯、袭人等丫鬟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冶,香菱作为姨娘在“金陵十二钗副册冶,而“正册冶 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四春、湘云、妙玉、85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4 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4,2023淤于盂榆虞愚舆余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3 页。

16、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第 8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第 26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下,第 218 页。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3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第 216 页。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49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第 76 页。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都是贾府的闺秀与夫人。板桥杂记 以旧院诸姬为主,珠市名姬为辅的讲述方式在 红楼梦 中转变为以“十二正钗冶 为主,其他

17、为辅的方式。二者都在作品中建构了以女性为主体的空间,并按她们的地位声名、才华品貌分级进行介绍讲述。从某种程度来看,红楼梦 之“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冶 正是 板桥杂记 之“丽品冶 与“附录冶,而 板桥杂记“丽品冶 卷中的女性正好对应金陵裙钗的冠首。3郾 旁观者的“注视冶旧院与大观园的女性世界都借由男性的介入、旁观与回忆得以呈现。余怀长于金陵,年少成名,弱冠之年就成为时任兵部尚书范景文的幕中之宾,交游往来皆为名士名流。其才华更是得到了众多名士的肯定与称赞,吴伟业、钱谦益、王世禛等人都曾写诗撰文,对其推崇备至。余怀自称“长板桥边,顾盼自雄冶,是旧院的佳宾与常客。他创作的歌诗,在旧院诸姬中广为传诵

18、,才华出众加上俊雅风流使他得到众多名妓的青睐与仰慕。旧院是余怀年轻时的流连之所,他在这里结识了众多才貌兼备的青楼女性,并见证了她们的经历和故事。凭借对往事和故人的追忆建构了作品中的“旧院冶 空间。红楼梦 同样如此,贾宝玉是大观园中唯一获准长期居住的男性,他与姐姐妹妹们一起结社游玩、嬉戏打闹,体会她们的喜怒哀乐,目睹她们青春与爱情的绽放凋零,见证她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旧院冶 与“大观园冶在社会阶层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两个空间中的女性都有着合乎理想的价值呈现。板桥杂记渲染旧院名姬的美貌,称道她们的才华,更刻意强调她们的风骨;红楼梦 中,是否青春美丽、能否吟诗作画是女性进入大观园居住

19、的主要判断标准。二者都试图以德、色、才俱佳的女性群体作为空间呈现的主体,通过她们身在其中的命运起伏,表达深刻主题。可见,旧院与大观园本质上都是男性的“注视冶 下、想象中合乎理想的女性世界。二、“乐园冶 与“桃源冶 心理空间的互文性旧院与大观园在各自的文本中不仅仅是塑造女性群体形象的物理空间,它们作为作者心目中与现实世界对立的理想王国,在审美意义与象征意义上也颇具互文性特征。板桥杂记 中旧院构筑于贡院的彼岸,“与贡院遥对,仅隔一河冶。这一河之隔的距离,隔开了现实的此在世界与理想的彼岸世界,消解了现实人生的沉重压抑。金陵贡院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一半以上的

20、官员来自于此,对文人士子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说贡院包蕴了现实人生的一切象喻:成败、得失、穷通、荣辱而旧院则是忘却和挣脱这些束缚的地方。如果说贡院建构现实的、理性的价值体系,旧院则建构超越的、理想的价值意义。因此,贡院越是士子云集,旧院就越是盛况空前。这里首先是放纵与狂欢之地,“进轩则丫鬟毕妆,捧艳而出;坐久则水陆备至,丝肉竞陈;定情则目眺心挑,绸缪宛转,纨绔少年,绣肠才子,无不魂迷色阵,气尽雌风矣冶淤,可见身体与情色是这一空间的主旋律。而通宵达旦、纵酒高歌的宴会更是将群体性的狂欢推向巅峰,“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绮芬芳,行酒纠觞,留髡送客,酒阑棋罢,堕珥遗簪冶于。是以,余怀称之为“欲

21、界之仙都,升平之乐国冶。但旧院的空间绝不仅仅是感官享乐的世界,它还是晚明士人寻求精神慰藉与心灵共鸣之所,这里有梧桐修竹、诗画琴棋,也有红袖添香、二三知己。东林遗忠、复社名流、江左名士在这里寻访游宴,盟约结社。旧院的空间向他们敞开,接95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淤于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8 页。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第 7 页。纳与抚慰他们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借助这片心中的“乐园冶,晚明的士大夫们能够在其中暂时忘却现实的沉重,维系虚幻的美好。与旧院作为晚明士子的乐园相似,大观园完全是闺中少女的桃源。大观园的空间建构、组织形态、生活场景都彰显作为女

22、性乐园的特征。大观园为元春省亲而修建,也由元春诏令姊妹们迁入,还明令“不可禁约封锢冶,可见这一空间从源头上就带有保护女性的天然色彩。而元春“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冶 的初衷也显露出对女性、对自然的呵护与关怀。大观园内的组织形态完全超越了世俗的体系,这里没有“父亲冶 与“丈夫冶,也就意味着世俗的男权在其中暂时处于缺席的状态。各个院落的女主人及丫鬟、婆子组成了一个女性的“联合王国冶,唯一长期居住的男性贾宝玉则完全是这一王国中的仰慕者、欣赏者和守护者。主流社会的价值体系与伦理秩序被大大弱化,在这里没有威严的长辈,没有繁琐的礼法,未受世俗趣味的熏染。一群“正在混沌世界,天真烂漫之时冶 的女孩儿“坐卧不

23、避,嬉笑无心冶,可以在其中展现本真的天性。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晴雯撕扇这些在外部的现实空间中不合常理、有违礼法的行为却在“女儿王国冶 中成为最具诗意最为动人的景观。而诗会雅集、赏花品茗、猜谜行令、群芳夜宴等生活场景也充满无忧无虑和诗情画意的空间色彩。大观园中的女性既无“谋生冶 之忧,亦无“荣生冶 之求,已达“乐生冶 之境 即审美化的生存状态。可见,大观园的封闭性与自足性为身处其中的女性筑起遮蔽现实风雨的高墙,从而使其内部的空间成为女性的自在桃源。对比 板桥杂记 与 红楼梦 不难发现,尽管“旧院冶 是晚明士子的乐土,大观园是贾府闺秀的桃源,但二者都以“乐园冶 的空间形态昭示其

24、对立于现实世界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旧院与大观园都经由艺术的虚拟和加工,成为融入作者的审美理想与生活追求的心理空间。二者也都具备对应的现实空间参照物,旧院的逍遥放纵与贡院的沉重压抑相对,大观园的美好纯粹也恰恰与荣宁二府的复杂污浊形成反差。同时,二者都以理想世界的短暂来凸显“乐园冶 的虚幻性质。鼎革之后秦淮河畔只剩衰草枯杨,“歌台舞榭,化为瓦砾之场冶;大观园更是从始至终都在见证美好红颜的凋零,她们或病死、或自杀、或远嫁、或受虐、或殉情、或被劫以美好而虚幻的“乐园冶,即心中的理想世界来表达与现实世界的对峙,并以其最终的幻灭抒发兴亡之叹、盛衰之感,是 板桥杂记 与 红楼梦 叙事空间的第二重互文性。三

25、、“国破冶 与“家亡冶 社会空间的互文性旧院与大观园虽然是表达作者理想追求的心理空间,却实实在在构筑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中。两个空间的盛衰变化都浓缩了社会、时代、家族的变迁,政治、经济、文化、阶层等复杂的社会因素亦交织其中,赋予其鲜明的社会属性。“旧院冶 置身秦淮河畔,处于明清易代之际,时间与空间的坐标使其具备丰厚的社会内涵。旧院的兴盛与晚明的经济繁荣、动荡的政治局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旧院是士子文人娱乐消遣之所,与贡院一河之隔,很大程度是为吸引前来参加科考的士子。“逢秋风桂子之年,四方应试者毕集。结驷连骑,选色征歌,转车子之喉,按阳阿之舞冶淤可以说旧院的热闹喧嚣完全依托于晚明的繁华富庶、

26、金陵的人才济济。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动荡不安造就了旧院特殊的繁荣鼎盛。尽管明王朝自天启年间开始已经危如累卵,各方面的社会矛盾趋于激化,整06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4 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4,2023淤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14 页。体局面岌岌可危,人心飘摇不定。但政治上的权力斗争集中在北京,军事上的迫切威胁集中在辽东,星星点点的农民起义还远未影响帝国的东南一隅。金陵城以长江为天然的屏障,更被视为防御固若金汤、可以安享太平之地。于是,权贵、富豪、名士纷纷避难于此,他们进一步促进了经

27、济与消费的繁荣,也加剧了“及时行乐冶 的心态与寻求慰藉的需要。而旧院的衰败则源自于明王朝的衰落与随之而来的战乱。清军占领南京后,曾经的名士、名姬风流云散,昔日的歌舞繁华之地化为枯草遍地的废墟。早年在旧院中意气风发的文人士子有人颠沛流离,有人隐居避世,有人投靠清廷。王朝的更迭、阶层的转变、文化的失落与个人价值、命运的选择在旧院的一方小小空间中得到浓缩。“大观园冶 同样如此,尽管表面来看,世俗的礼法、规则的力量在这里被大大削弱。但众多女性的命运实则依旧由外部现实空间的力量主宰、操控。被冤屈被践踏而病死的晴雯,受贾赦威逼无奈殉主的鸳鸯,受尽侮辱含恨吞金的尤二姐,被驱逐后出家的芳官、蕊官、藕官,误嫁中

28、山狼受虐而死的迎春,还有远嫁异乡的探春、看破红尘的惜春、绝望而死的黛玉等,连大观园的缘起者、呵护众女儿的元春最终也在深宫的暗影之中猝然暴毙。大观园的兴盛和衰颓由园外的现实世界所主导,元春封妃是贾府最为鼎盛的时期,大观园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其时贾家人丁兴旺、地位显赫、实力雄厚,才能修筑起这样“天上人间诸景备冶 的古典园林。随着元春的薨逝,园中的群芳逐渐凋零,贾府从皇亲国戚沦为被抄家革职的罪臣,大观园随之成为废弃荒芜的园林。此外,大观园的选址与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其社会空间的本质属性。大观园以宁府会芳园为基础,接入荣府东大院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轩等物,多从荣府旧园挪就。可见,看似独立于现

29、实世界之外的理想乐园原本就建构在荣宁二府的现实空间之内,是现实世界的延展。大观园中那股穿流于所有院落,象征着“女儿冶 之纯洁清净的水流,也是会芳园从北墙角下自外界引来的一股活水。这股清澈之泉在怡红院并在一处后最终流出园外。理想王国的自我封闭只是一个幻象,这片桃源的源头从现实世界中来,也终将回归于现实。综上所述,板桥杂记 和 红楼梦 都通过特定空间的兴衰变迁来浓缩社会、时代、家族命运的变化。对同一空间前后境况反差的描写在二者的文本中都非常突出。鼎革之后的金陵旧院“一片欢场,鞠为茂草,红牙碧串,妙舞清歌,不可得而闻也;洞房绮疏,湘帘绣幕,不可得而见也;名花瑶草,锦瑟犀毗,不可得而赏也。间亦过之,蒿

30、藜满眼,楼馆劫灰,美人尘土冶淤,颓败荒凉的旧院正是晚明末世的象征。与此相似的是,大观园在 红楼梦 第八十一回宝钗出园、迎春出嫁后就已经开始呈现萧索的气象,于“(宝玉)一时走到沁芳亭,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又来至蘅芜苑,更是香草依然,门窗掩闭冶盂。第一百零八回写诸芳尽去的大观园更加凄清寥落,“宝玉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冶榆。红颜逝去、园林荒芜,大观园作为理想世界的终结也象征着家族末世的来临。无论是旧院还是大观园,空间所集中展现的悲剧都是一种“以小见大冶 的叙事。余怀与晚明士子的亡国之恨、故园之思,贾宝玉们的毁家之痛、身世之变,“国破冶 与“家亡冶 的剧

31、变都浓缩在特定的小空间中得以彰显。以“小空间冶 的变迁叙述“大时代冶“大家族冶 的剧变是 板16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淤于盂榆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3 页。红楼梦八十一回后非曹雪芹原作,后四十回的续写者、整理者也有争议,但从作品中空间演变的角度考察,后四十回的整体走向即大观园及众女儿的衰亡基本符合曹雪芹原意。故仍纳入本文讨论的范畴。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第 1166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下,第 1496 页。桥杂记 与 红楼梦 叙事空间的第三重互文性。四、“悲剧的女性冶 与“失意的男性冶 性别托喻的互文性

32、板桥杂记 与 红楼梦 除了在叙事空间的各个层面上具备互文性,在性别托喻淤的方式上也非常相似。两个作品都在表层由男性担任“女性世界冶 的亲历者、旁观者、回忆者,借助女性的群体性悲剧表达男性自身的遭际与情感。余怀在 板桥杂记 中卷的序言中这样表达自己写作的初衷,“或品藻其色艺,或仅记其姓名,亦足以征江左之风流,存六朝之金粉也盖恐佳人之湮灭不传冶。于以写作的方式为诸姬树碑立传,感念她们的品貌才艺,作品似乎仅为怀人而作。红楼梦 亦是如此,开篇第一回就有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冶,盂明确表达自己的创作动

33、机是“为闺阁昭传冶,借一段故事的演绎留存她们的风采,不让那些卓越超拔的女性湮没无闻。然而追忆故人、颂扬女性固然是作者的叙事意图,却只是最直观、最表层的意义。余怀与贾宝玉,见证了旧院与大观园的繁华、欢乐,钟情于其中的鲜妍群芳,沉醉于她们的美貌与灵秀,却完全无力保护这个给予自己无限美好的“理想世界冶。他们都只能束手无策地旁观这个世界的瓦解与终结,眼睁睁看那些美好的红颜渐次凋零,随之逝去的还有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而毁灭的力量恰恰来自于他们无法言说、无力抗拒的时代巨变与政治风云。板桥杂记 成书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清朝统治者彼时已经逐渐开始罗织文网。红楼梦 的成书时间虽有争议,但基本确定

34、在乾隆年间,正是清朝文字狱的巅峰时期。借助巧妙的隐喻表达深远的寓意无疑成为作者贴近现实的选择。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从屈原“香草美人冶 开始,建构了悠久的性别托喻的文学传统。借女性的视角,写女性的情感、际遇,实则表达男性文人在现实层面、政治层面的失意与痛苦。板桥杂记 与 红楼梦 虽是叙事性作品,也采用了相似的方法。1郾 借群芳凋零的命运映射自身遭际旧院诸姬与大观园群钗都曾经明媚鲜妍却最终四散凋零,她们的命运几乎全部呈现出浓厚的悲剧色彩。旧院名妓有的流落江湖,有的贫病交加,有的嫁作人妇却惨遭横祸,有的修道参禅常伴古佛青灯,有的被强人掳掠杀害,有的在战乱中抗节而死大观园中的女性则有的病死,有的自杀、有

35、的受虐,有的出家,有的远嫁,有的被劫旧院的名妓在山河破碎后风流云散、群芳凋零,大观园中的闺秀也“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冶。女性群体命运的跌宕变化与悲剧性暗含了作者的遭际命运。余怀也好,曹雪芹也罢,他们所属的阶层曾经有富足的生活,有崇高的声誉,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知己好友和抱负理想。他们曾经是旧院诸姬、红楼闺秀的“知音冶 与“知己冶,时代变幻将他们与她们同时抛入命运的洪流之中。因此,叙述女性群体的悲剧命运,能在最大程度上表达自身关于命运的“共鸣冶。2郾 通过赞叹女性的品格、才能表达幽微深切的寓意板桥杂记 写李大娘、卞赛、寇白门有侠义之气,豪迈之风,葛嫩在兵乱中大骂敌将、抗节26大庆师范学

36、院学报 2023 年第 4 期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No.4,2023淤于盂美国学者孙康宜(Kang-I Sun Chang,耶鲁大学教授、华裔学者)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从离骚“香草美人冶模式开启的由性别倒置而建立起来的托喻美学称之为“性别面具冶。其实质是借助女性的性别角色以托喻的方式表达男性文人自身的声音。余怀:板桥杂记,李金堂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20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第 1 页。而死,青楼之外还有龚鼎孳夫人拒绝接受丈夫投降清廷后的册封等。余怀讲述她们的故事,于叙事中不经

37、意地赞叹她们的风骨,其中隐含的深意可想而知。明亡之后钱谦益、龚鼎孳、吴伟业等入仕清廷成为“贰臣冶,他们正是早年与余怀一起流连旧院、指点江山的名士。余怀本人,虽然不断奔走联络以期反清复明,失败后也终生未参加清廷的科考,却仍与钱、龚等人保持密切的交往,甚至与曹寅、纳兰性德等清廷权贵也不乏交集。淤因此,不难理解 板桥杂记 写女性尤其是青楼女子的气节,写卑贱弱者对高贵强者的超越,其实也表达了对“名士冶“名臣冶 的批判。红楼梦 在开篇就作了明确表达,“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冶于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才华横溢、才干卓著、见识卓越的女性。如最早向王熙凤示警,规劝她懂得“退步抽身冶 的秦

38、可卿,兼具诗心与才情的林黛玉、史湘云,有治家理政之才的探春、宝钗,颇具艺术才华的惜春,还有爽直的晴雯、忠诚的鸳鸯、精明的平儿等。曹雪芹借贾宝玉的视角叙述这些令人赞叹的女性,暗含对过往的自省与悔恨。他在第一回中这样阐述作品创作的初衷,“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时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冶盂两个作品都以男性的视角,叙写女性的美好,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和赞叹的层面,更着意强调原本弱势的女性群体对男性的超越。板桥杂记 讲述旧院诸姬的风骨与气节,常常感叹她们“过须眉男子多矣冶,红楼梦 则赞叹“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冶。在

39、时代与家族的风雨之中,坚守清白的、以死抗争的、勉力支撑的,竟然是原本最弱势、被轻视的弱女子。这种强调的背后隐含的恰恰是对封建旧制度主导的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反思与批判。五、结语尽管没有更多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作为 红楼梦 向 板桥杂记 借鉴学习的明确依据,曹雪芹的出生时间也在余怀去世十几年之后,二者似乎在时空上并无交集。但入清之后,余怀仍保持着广泛的交游,他交往的对象中不但有钱谦益、龚鼎孳等晚明大家,也有曹寅、纳兰性德等清廷显贵。尤其是曹寅任江宁织造期间,余怀在金陵的家宅,邻近曹家在金陵的江宁织造府。余怀不但常在曹府做客,曾为曹寅的 楝亭图咏 有过题诗并流传后世。而且还常常与曹寅一起参加江南文士的

40、聚会,“三次江南文士聚会,(余怀与之)二人共往冶,榆曹、余二人之间有较为密切的交往,余怀的手稿成为曹氏家族藏书中的珍品。从余怀与曹寅的交游情况来看,板桥杂记 作为余怀流传最广、声誉最隆的作品必定为曹寅及家人熟悉。曹雪芹在家族的藏书中,在长辈的讲述中想必并不缺乏了解作者、阅读作品的机会。尤其经历“抄家冶 之后,曹雪芹对余怀的“故园冶 之思恐怕有更深切的理解和体悟,这也为某些层面的借鉴提供了共同的基础。当然,红楼梦 中叙事空间的建构远比 板桥杂记 更为深刻和复杂,如“荣宁二府冶 的现实空间、“大观园冶 的理想空间、“太虚幻境冶 的梦幻空间等,远非 板桥杂记 式的笔记体小说可比。红楼梦 的丰富、深邃,也绝不仅仅是向某一个作品、某一种传统学习的结果。因此,对 红楼梦 文本内外互文性的考察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责任编辑:金颖男36板桥杂记红楼梦互文性研究淤于盂榆参见朱志远:余怀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8 年,第7375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年,第1 页。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上,第1 页。朱志远:掖板桥杂记业作者余怀与曹寅交游考,明清小说研究2008 年第 3 期,第 2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