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1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 0 2 3年5月 第1 6卷 第3期 d o i:1 0.1 5 9 6 2/j.c n k i.t o u r i s m f o r u m.2 0 2 3 0 3 0 3 2h t t p:/g l l y l t.c b p t.c n k i.n e t【理论探索】“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张文敏1,高克昌1,严雨楼2(1.华南理工大学 旅游管理系,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2.宁波诺丁汉大学 人力资源办公室,浙江 宁波 3 1 5 1 0 0)摘 要 社交媒体的旅游故事已成为旅游者自我呈现的舞台。理解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游客自我呈现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有助于

2、更全面地理解旅游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文章采用深度访谈和第二手资料搜集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以3 7位马蜂窝蜂首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的自我呈现包括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平台和读者的认同诱发悦人动机,驱动积极自我呈现,促使游记作者自我提升。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诱发悦己动机,驱动真实自我呈现,促使游记作者唤醒真我。旅游者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的自我呈现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这拓展了旅游意义的研究。学界以往对旅游意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行为对游客自我发展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对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唤醒真我和自我提升,这从游后分享体验的角度延展了旅游对

3、个体发展的意义的认识。关键词 旅游故事;自我呈现;社交媒体;自我叙事;自我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3 7 8 4(2 0 2 3)0 3-0 0 8 6-0 90 引言旅游不仅能促进人们消除疲劳、焕发精神16 4 4,也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2。然而,目前关于旅游意义的研究主要围绕旅游的在场体验活动展开3。行前和游后阶段对个体自我发展的影响意义的研究较为缺乏4。随着数字化和新媒体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游后分享体验改变甚至创造了新的旅游体验5。朱竑等学者指出,在朋友圈晒旅游的游后分享体验,通过获得“点赞”寻求他人认同,能够提升自尊水平,生成愉悦感

4、6。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在社交媒体里记录与分享自己的旅游故事7,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旅游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时尚8。有研究表明,旅游者情感诉求释放的窗口或者自我表演的舞台已不限于旅游目的地,社交媒体的旅游故事已成为旅游者自我呈现的舞台92 2。因此,为了能更全面地理解旅游对个体发展的意义,游后分享中的自我呈现行为亟待关注。本文拟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研究:(1)游后分享中自我呈现的主导动机是什么;(2)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对旅游者的自我发展产生影响。1 文献回顾戈夫 曼 在 拟 剧 理 论 中 提 出,自 我 呈 现(s e l f-p r e s e n t a t i o n)是指给予他人或使

5、他人接受某种印68 基金项目 本研究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时空行为研究”(G D 2 0 C S H 1 1)资助。收稿日期2 0 2 1-1 1-2 3;修回日期2 0 2 3-0 1-1 5 作者简介 张文敏(1 9 7 6-),女,重庆巴南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消费行为、故事营销,E-m a i l:z h a n g wms c u t.e d u.c n;高克昌(1 9 7 7-),男,山东青岛人,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分析、旅游管理,E-m a i l:8 4 7 9 6 0 9

6、 1q q.c o m,通讯作者;严雨楼(1 9 9 7-),女,浙江宁波人,宁波诺丁汉大学人力资源办公室运营团队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E-m a i l:y a n y u l o u 0 4 2 1g m a i l.c o m。象,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表达1 0。他将社会互动比作舞台表演,将处于不同情境中的个体称为表演者,认为表演者通过强调和隐藏某些与自身有关的事物,而有策略地给“观众”呈现某一特定印象。这些表演的印象构成了个人事实上的社会存在,而非其本来面目1 1。戈夫曼将自我呈现动机归为“向上流动”,即个体通过表演性质的自我呈现,获得物质及精神奖赏,获得来自上

7、层阶级的青睐,以实现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目的,在社交场域中呈现的是一个理想而未必真实的自我1 21 6 0。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日益受到关注。P a p a c h a r i s s i将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用于博客研究中发现,博客和社交网络已成为自我呈现的舞台1 3。由于虚拟世界缺乏在场约束、网络允许异步性互动等特点,网络社区与日常交往中的自我呈现有所不同,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1 4。如李淼和谢彦君认为,博客中的“我”是博主塑造出来的“我”,除了表演成分,还有真实呈现1 52 1。虚拟自我与真实自我的关系是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核心问题。相对于现实自我,社交媒体呈现的自我,究竟是真实

8、的还是掩盖真实表演出的自我,目前的研究结论观点并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虚拟世界缺乏在场约束,呈现者倾向采用真实自我呈现的策略,在社交媒体中呈现的自我对个人信息不会故作修饰,比日常呈现的自我更真实1 6-1 7,虚拟自我是现实自我的一致性延伸,对现实自我具有补充作用。真实自我呈现能促进自我发展1 8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虚拟世界缺乏在场约束,导致呈现者倾向采用积极自我呈现的表演策略,虚拟自我存在炫耀(或者选择、或者夸大、或者理想化)的表演性特征1 9,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互补,对现实自我具有补偿作用。其中积极自我呈现一方面能促进自我发展,同时也可能导致自我失调而对现实自我产生消极影响2 0。社

9、交媒体自我呈现的虚拟自我对现实自我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利益回馈、物质报酬和谋生手段等外部动机,以兴趣和消闲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为代表的内部动机和以自我发展与实现为代表的内化动机2 1。李耕耘、朱焕雅将朋友圈自我呈现的主导动机归为他人中心导向和自我中心导向两类:他人中心导向的自我呈现动机主要是为满足开放性社交需求,扩展和维护社会关系,会考虑到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则主要满足用户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增强的需求2 2。吴风和谭馨语指出,大学生中他人中心导向动机与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大致趋向平衡,他人中心导向动机包括公共自我意识、社会开放度

10、和自我形象管理;自我中心导向动机包括自我参考与监督、娱乐消遣和价值强化。可见,自我中心导向动机以愉悦自我为核心,直接观众是自己;他人中心导向动机主要以吸引他人关注为核心,直接观众是他人1 21 5 7。因此,本文将自我中心导向动机简称为悦己动机,他人中心导向动机简称为悦人动机。学者们已证实悦己动机与悦人动机同时存在,但这两类动机如何共同驱动自我呈现行为,进而对现实自我产生影响尚不明确。社交媒体旅游故事是研究旅游体验和作者自我的重要而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它对于作者的自我表达功能 旅游者的自我反思、情感抒发和心路历程长期被忽视2 31。游记分享网站“马蜂窝”与“豆瓣”、照片分享平台“绿洲”、

11、短视频平台“抖音”以及综合性社交分享平台“小红书”等都已成为旅游者自我呈现的空间2 4。近年来,部分学者对社交媒体中旅游故事分享者的自我呈现与自我发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91 4。N o y通过定性研究发现,人们讲述的作为背包客的故事会通过积极自我呈现,塑造独 特 的 理 想 自 我 形 象,促 进 自 我 发 展2 51 1 1。A z a r i a h指出,旅游博主通过在社交媒体记录与发布旅游故事,在旅游博客和虚拟社区中进行自我呈现,建构“旅行家”的自我身份,有助于他们实现“专业”作家的梦想2 6。黄清燕和白凯以网络游记为资料来源,采用个案研究,探讨了X君旅游前、中、后,从日常生活世界到旅游

12、场域,最终回归日常的纵向行为过程中自我的呈现与演进过程16 5 2。B o s a n g i t通过1 9位博主所撰写的旅游博客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旅游者在撰写游记时的自我反思和情感宣泄能增强自我认同,促进自我发展2 31 1。M a d e l e n e研究发现,游记写作与分享和作者的自我息息相关,许多旅行作家通过写作发现了真实自我;有的则在网络上建构理想自我,通过写作的宣泄过程以及在虚拟世界中与读者的互动过程对作家的真实自我和建构自我均产生影响,进而发生自我转变91 6。李淼和谢彦君从后旅游体验的角度,探讨了旅游者借助博客空间进行角色塑造和印象管理的策略1 52 9。张骁鸣和常璐以豆瓣网

13、“穷游”网络社区为例,对比分析了网络社区与日常交往中自我呈现的差异,为更好78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地理解社交网络自我呈现奠定了基础1 49 8。可见,社交媒体的旅游故事分享是自我呈现的重要舞台,游记作 者 在 其 中 发 现 真 实 自 我1 88,寻 求 自 我 认同2 7,建构理想自我1 52 1,其自我呈现策略既包括真实自我呈现,也包括积极自我呈现。但是游记作者在何种情况下采用真实自我呈现,在何种情况下采用积极自我呈现,其影响因素、呈现方式和对现实自我的影响结果有何不同等尚缺乏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拟整合悦人动机和悦己动机,对比分析社交媒体旅游故事分

14、享体验中自我呈现的这两种动机如何对旅游者的自我呈现产生影响,进而对旅游者实现自我产生影响,以期从游后阶段进一步认识旅游对个体自我发展的意义。2 研究设计与实施2.1 样本选择马蜂窝作为在线旅游社交平台,从2 0 0 6年发展至今,其注册用户已超1.3亿。该平台重视用户生成内容,具有完善的游记评选机制(星级游记、宝藏游记和蜂首游记等),游记中旅游故事具有较高质量。由于马蜂窝被曝在餐饮点评和酒店点评中存在大量抄袭账号的“网络水军”事件,而“网络水军”主要集中在评论区域,普遍具有言论数量巨大、句子简短,质量参差不齐,文本相似度高等特征2 8,为了排除“网络水军”账号,本文选取蜂首作为调研对象。他们的

15、蜂首游记篇幅较长,讲述的旅游故事题材较丰富,质量较高。2.2 资料收集进一步,搜集整理马蜂窝网站发布的2 6期针对2 5位蜂首(有一位蜂首接受了2次马蜂窝网站的访谈)的访谈文本(表1 R 0 1-R 2 6)。访谈文本中有些问题是与蜂首写作经历直接相关的,比如R 1中的一个问题“我没有死在印度,这是你曾经上蜂首那篇游记的标题,能说说为什么要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那次印度之行吗?”还有一些问题与写作经历不直接相关,而是与旅游经历有关,但作者在叙述时会有许多自我感受,可以从中提取作者对自我的认知。第二步,搜集整理马蜂窝9篇针对蜂首的访谈问答(表1 A 0 1-A 0 9)。这9篇问答的主题:“上蜂首是

16、怎样的体验?”以及“和马蜂窝一起成长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由于蜂首是按发表的旅游故事的质量来评选的,因此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蕴藏着丰富的关于作者旅游故事写作与分享的相关信息。最后,在马蜂窝社区内搜集前述3 3位蜂首的游记文本(蜂首“叶小梦是大吃货”,是A和R中的重复样本)共1 8 3 篇,通读完这些游记后,排除了他们的写作目的是商业宣传的可能,确保了样本的有效性,并从中获取到旅游者关于自我认知的丰富信息,编为T 0 1-T 1 8 3(表1)。表1 研究样本分布数据类型文本来源样本数文本量编码蜂首微访谈文本蜂首俱乐部2 65 9 4 6 7字R 0 1-R 2 6马蜂窝问答文本马蜂窝99 7 7

17、6字A 0 1-A 0 9马蜂窝用户访谈资料原始访谈61 1 0 4 0字I 0 1-I 0 6马蜂窝游记文本马蜂窝1 8 3 2 4 3 9 0 1 6字T 0 1-T 1 8 32.3 资料分析首先,3位研究者单独阅读2 6期蜂首访谈文本和9篇蜂首问答文本,独立从旅游者的视角全面还原和描述旅游者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的策略、目的和意义,对其自我呈现策略、目的动机及对个体发展的价值进行编码。从以上资料中作者叙述的自我感受部分提取作者对自我的认知。其次,3位研究者通读了这3 3位蜂首的1 8 3 篇游记文本(T 0 1-T 1 8 3),并对其中旅游者关于自我认知的信息进行编码。再次,根

18、据前期编码情况,补充原始访谈内容,以期对个别细节问题展开更深入的了解。通过邮件联系了上述3 3位蜂首,试图进行访谈,有2位接受了访谈邀请。随后在马蜂窝网上又随机抽取另2 0位蜂首试图做访谈,有4位接受访谈。访谈围绕前期编码中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深入了解。例如,在对蜂首“二喵喵喵喵”的游记进行编码中,发现作者的游记风格发生了变化,相比于前期的游记,后期的游记的精致程度有所下降,文风向朴实转变。有2位研究者均对这种转变进行了编码,认为这反映了作者自我呈现动机的变化。于是在2 0 1 9年1月到2 0 2 2年2月,5次通过微信和邮件等方式,对该蜂首88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

19、期自我呈现的动机和风格变化原因进行了追访。最后,在结论与验证阶段,如果发现存在数据不充分或逻辑不完整的地方,则会回到数据收集阶段补充关键数据,或对存疑数据进行追访修正。例如,为了验证旅游者自我呈现行为变化背后的心理动机及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 0 1 9年1月到2 0 2 2年2月,笔者通过微信、语音通话和邮件等方式与接受访谈的6位蜂首进行了2 4次深度访谈(表1 I 0 1-I 0 6),访谈内容围绕自我呈现的动机及其变化展开。文章研究发现部分的内容也多次发给这6位蜂首进行了追访,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正。3 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呈现的“我”,既有真实的部分,也有表演的成分。从自我呈现的

20、动机来看,悦人与悦己这两种动机同时存在,并存在冲突。3.1 悦人动机与积极自我呈现自我呈现的悦人动机由互动、结识朋友和成为意见领袖共同构成,源自旅游者的社交需求,表现为取悦平台与观众,以获得群体认同。与网络读者互动是自我呈现重要的悦人动机,“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游记,并能对我有一些肯定和支持,这是我最满足的一点”(I 0 1)。悦人为了扩大圈子,结识更多朋友。“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蜂蜂,尤其是广州蜂首群里的那群有趣和可爱的人。”(R 1 7)成为意见领袖“蜂首”也是主要的悦人动机。“王王王大口丁”称自己是“历经千辛万苦才被多看一眼的蜂首”,从2 0 1 5年开始摸索如何成为蜂首,“开始看各位大神

21、如何写游记可能是我的游记不够生动?行程不够有趣?于是一个慢慢摸索如何被大家看到游记的过程开始了”(A 0 1)。悦人动机的诱发因素主要是平台认同的双重意义和读者认同的狂欢效应。首先,平台认同具有功能意义和符号意义。马蜂窝平台通过“蜂首”“宝藏”“星级”等称号对作者和游记进行评级。这些称号具有标杆作用,能增加曝光度,可以带来更高的用户关注,“可 能 获 得 被 其 他 网 站 或 机 构 转 载 的 机 会”(R 2 2),“可以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R 1 9),“圈子的扩张让我接触到更多的机会,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这种影响都是翻天覆地的”(R 2 6)。除了这种功能意义外,更重要的是这

22、些荣誉称号的符号意义。比如,“蜂首”被视为平台对游记作者的肯定,“是每个游记作者的梦想”(A 0 2)。受访者用“崇拜”“膜拜”“了不起”等词语来形容它,“提到蜂首,每一位游记作者都是无比羡慕和崇拜的。被总编翻牌子的游记都是被大家顶礼膜拜的”(A 0 2)。其次,读者认同具有狂欢效应。大规模的阅读量、点赞与互动,使游记作者获得了高峰体验。“金鱼”称“起床开网看到自己的游记上了蜂首,收到好多信息和留言的时候,简直是爆炸式地开心,看着自己拍的那些照片越看越喜欢”,认为“能让更多人看到我的游记,并能对我有一些肯 定和支持,这 是我 最 满 足 的 一 点”(I 0 1)。“果小姐”则称这种高峰体验“

23、好像不用多久我就会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 E 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R 1 5)。缺乏读者认同易使作者怀疑自我,“2 0 1 6年去了摩洛哥,拍下了我自认为这辈子最了不起的一些作品,也因为对摩洛哥感情太深,写了很多故事。有杂志社找我合作,被各大旅行社盗图当产品推销。但在马蜂窝,一天天看着阅读量毫无变化,慢慢地变得对马蜂窝产生恐惧感,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实在太菜。”(A 0 1)即便被杂志社和旅行社认同,但网友阅读量毫无变化就会让作者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悦人动机驱动的自我呈现行为会主要考虑观众的需求。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游记作者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进行积极自我呈现,会根据平台和观

24、众的眼光,理想化地表演,以呈现出符合平台与读者认同的理想形象。游记作者会学习平台认同的标杆作者。“我开始看各位大神如何写游记,尽管我的照片在当时不算差,可能是我的游记不够生动?行程不够有趣?于是一个慢慢摸索如何被大家看到游记的过程开始了。”独具特色的文案、摄影技术和后期 制 作 技 术 等 成 为 认 同 的 符 号 装 备。蜂 首“Q u i n c启越”也表示为了写好旅游故事,会在出发前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一般都会从目的地国家的国别史开始看起,了解历史的脉络主线、人文、宗教以及文化背景,然后在图书馆中找到相关的书籍,一般一个目的地58本是少不了的”(R 1 9)。“叶小梦是大吃货”为了

25、在游记中呈现更美的形象,督促自己多看书,提升文字功力、画画技能和摄影技术,还学习穿搭并减肥。可见,为了胜任游记中呈现的“会写故事的人”的角色,游记作者们会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自我提升。3.2 悦己动机与真实自我呈现自我呈现的悦己动机表现为游记作者通过记录98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和分享旅游故事满足纪念、自我表达与自尊的需求。9 5%的受访者表示记录自己的旅游故事,起初主要是为自己而写,以传者自身为受者,独白式地记录自己难忘的旅游经历、心情状态及感受等,为自己保留回忆的备份,留作纪念。“在今年4月下旬的时候,写了去年4月去西藏的游记,当时写完主要是为了给自己3

26、 0岁的回忆一个很好的总结,写完也是给自己留个印记的”(A 0 4)。除了纪念外,悦己动机还包括自我表达。英语老师“金鱼”内心有着文艺小资偏好,希望能开个小店,“开一个店,很文艺、很小资,但现实却是每年准备着一模一样的教材教案”,于是她在游记中充分表达文艺范的真实自我。她的游记命名为“与世界谈恋爱”系列,并配有小清新的副标题,如“第比利斯:愿你生活中的每一次流泪仅仅是切葱”“卡兹别克:风吹过草原,云悬在山巅”(T 4 4)。诱发因素主要是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主要体现为游记作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这些故事,是为了给自己保留回忆的备份。“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记录着我们的

27、青葱岁月,记录着我们难忘的、幸福的、波澜壮阔的回忆。我们不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A 0 7)。旅游故事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为分享这些旅游故事使作者成为“有故事的人”,具有不平凡的象征意义。“平凡”这个词在“叶小梦是大吃货”的游记中反复出现,旅行成为她实现不平凡的一种方式。“旅行,总会遇到不一样的故事艳羡那些有诗、有酒、有故事的伙伴,感叹自己的平凡;我们是一对平凡的9 0后小夫妻,和多数同龄人一样在奋斗中忙忙碌碌、案牍劳形,旅行是我们最好的放松方式。在马蜂窝上,我们写过2 5篇游记,马蜂窝的世界,不但真实,而且有爱。因为马蜂窝,我们不再是白日梦想家,我们不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 人称 最好吃的我们”(

28、A 0 7)。将这些不平凡的旅游故事写下来在马蜂窝分享,让“我们”不再是“没有故事的同学”。造就不平凡感的不再只是旅游本身,在马蜂窝分享这些旅游故事后,群体认同使作者成为“有故事的人”这一梦想获得了肯定和接纳,提升了个体的价值感和自豪感,自尊需求得到满足。悦己动机驱使游记作者写作过程中不断与自己对话,在回顾与反思中不断地内省。“游记写作可以帮我反思整个行程以及旅行这件事。可以自己与自己对话。总之,感受到的,都是你自己”(T 1 4 1)。在旅游中,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初到异地的兴奋与好奇,使得旅游者更多地沉浸其中,被外部世界所吸引,进行直觉体验。比如“S u k e y”在谈到自己写 我没有死

29、在印度 这篇印度旅游故事时,提道:“我当时在烧尸的旁边看尸体看了一个下午,看着尸体被折页包裹着怎样一点点被烧化,最后扔进恒河里,被尸体的烟烤得满头大汗,同行的女孩还帮着一起撒助燃粉末”(R 0 1)。从印度旅游回来后写作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从开始的“想了很久都不知道怎么取题目”,到“当我写到在瓦拉纳西烧尸体的时候,觉得我要是死了,应该也跟恒河边这些尸体一样默默地被烧了,一部分回归空气,一部分回归泥土”。作者感慨:“毕竟你只活那么几十年。其中年轻的时光更是过一天没一天,一犹豫就老了。所以一定要趁年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走就走,哪怕下一秒就死了,也能一点遗憾也没有”(R 0 1)。正是在脱离陌生的异

30、地、回归惯常环境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将自我代入故事中,进行更理性的内省,以一个“新身份”审视自己的旅游体验,生成与重构旅游体验的意义,而不只是简单描述自己的旅游行为。经过冷静反思,唤醒了“一定要趁年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说走就走”的真我。“金鱼”用“还原赋予”来描绘游记书写中的回顾、反思和意义的过程,认为“游记像我的一个孩子一样,一点点地把我脑海里这个孩子的模样全部还原出来,赋予它完整性,这是一个感觉很神圣、很有使命感的过程”(I 0 1)。通过旅游故事的写作内省过程为旅游注入新的意义,唤醒被日常生活掩盖的真我,补充和延伸了现实自我。3.3 悦人V S悦己大多数受访作者表示,写游记最初是为了“悦己

31、”。“6年多时间,最初只是为了游记有处安放,记录游记并不在乎有多少人看到,也不在乎有多少点赞收藏,好像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回忆记录,想年过几旬后能靠着这些记录的文字想起一些过去点滴,回忆起旅途中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经历过的事情”(A 0 9)。平台认同的双重意义与读者认同的狂欢效应,对游记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激发了游记作者的悦人动机。“淘气小企鹅”称在出行之前就给自己种下一个心愿:“一定要努力拿下一次蜂首”。于是她出发前“参考了历届蜂首的大作,列好了自己要写的目录”(A 0 2)。09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悦人动机与悦己动机有时会发生冲突。“小菜与生活”在访谈

32、中用“自己想写的内容”和“别人想看的内容”来说明悦人动机和悦己动机的冲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平台认同和读者认同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它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作者带来虚荣感与压力。“当上峰首后,你会收到无数人的评论和点赞,那个流量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你突然被推上一个很高的位置要处理或反馈不同的人给你的共鸣压力,一开始会虚荣心爆棚,后来是压力,再后来你可能就是不断地在重复回答一些问题我觉得当峰首是好事,你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称赞,但同时对于第一次得这个头衔的人来说也挺危险的,要考虑怎么处理好虚荣感和真实感之间的平衡”(A 0 6)。这种压力和虚荣感会产生自我失调,促使部分受访作者的自我呈现从悦人

33、为主向悦己为主回归。“二喵喵喵喵”认为“之前刚上蜂首那阵”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能不能上蜂首,她甚至为了取悦读者,放弃自己的旅游偏好,调整旅行计划,“比如说要讨好、取悦我的读者们,他们可能想读到一些刺激的经历,在游记里讲蹦极、跳伞这类新鲜玩意儿,(那阵儿)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有点较真,发完一篇游记就隔段时间去看读者的评论”(I 0 4)。现在觉得“自己喜欢最重要,悦人没啥必要,也不是什么公众人物,自己开心就好。记录(现在)对我来说很有意义,平淡,也很充实,也不必去博取他人关注”。可见,虚荣感和压力驱动一些作者反思旅游故事写作的初衷,回到悦己为主的轨道。从悦人到悦己的变化,通过疏离回归的过程,从

34、镜像认同到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强化了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一个新层面上唤醒了作者对“真我”的认识。4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发现,旅游后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旅游故事的行为,对旅游者的自我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旅游故事已成为旅游者自我呈现的舞台,游记作者通过旅游故事表达自我,唤醒真我,提升自我。大规模的阅读量、点赞与互动,使游记作者在自我呈现中获得了“爆炸式开心”的高峰体验。第一,悦己动机驱动真实自我呈现。悦己动机以自我中心为导向,满足游记作者纪念、自我表达与自尊的需求。游记作者在游后书写旅游故事自我呈现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对话,在回顾与反思中不断地进行内省。通过旅游故事的写作内省过程为旅游注

35、入新的意义,唤醒被日常生活掩盖的真我(图1),补充和延伸了现实自我。第二,悦人动机驱动积极自我呈现。悦人动机以他人中心为导向,源自旅游者的社交需求,由互动、结识朋友和成为意见领袖共同构成。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呈现出符合平台与读者认同的理想形象,游记作者会根据平台和观众的眼光,通过改善自己的形象,提升拍摄技术、文化趣味和写作能力等方式,在旅游前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提升自我(图1)。第三,悦人动机和悦己动机的诱发因素不同。悦人动机的诱发因素是社交媒体平台认同的功能意图1 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对自我发展的影响机制19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

36、义和符号意义,以及读者认同的狂欢效应。悦己动机的诱发因素是旅游故事的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第四,悦人动机与悦己动机有时会发生冲突。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平台认同和读者认同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它给作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带来虚荣感与压力。这种压力和虚荣感会产生自我失调,促使部分受访作者的自我呈现从悦人为主向悦己为主回归。通过疏离回归的过程,从镜像认同到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强化了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一个新层面上唤醒了作者对“真我”的认识。以往对旅游意义的研究,主要关注旅游行为对游客自我发展的影响作用16 4 4。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自我呈现对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包括唤醒真我和自我提升,这从游后分享体验的角

37、度延展了旅游对个体发展的意义的认识。同时,本研究从后旅游视角拓展了旅游高峰体验理论,指出游记的书写与分享过程并不仅限于重温旅游过程中的高峰体验,而在游后创造出新的高峰体验。本研究发现,除了修复现场体验外,虚拟世界中大规模的分享还产生了新的高峰体验。使用R o s t CM 6文本数据挖掘软件对访谈与问答文本进行词频和语义网络分析发现,“游记”和“旅行”是两个重要的中心节点(图2)。高频词“喜欢”“快乐”“开心”“生活”等词不仅与“旅游”紧密相关,也与高频词“游记”紧密相连,这也证实除了旅游外,旅游故事分享引发了旅游者的另一个高峰体验。图2 语义网络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以悦人为主要表现形

38、式,而社交媒体旅游故事的观众既包括平台和网友等他者,也包括自己。悦人与悦己两种自我呈现的竞争性动机,驱动着不同的自我呈现表现形式。与以往研究一致,悦人式的积极自我呈现中,当表演者在多重自我中切换时,可能会感受到压力,产生自我认知冲突59。尤其互联网允许异步性互动而形成表演场合隔离,网络社区中的自我呈现拥有更高的自由度2 37,社交媒体旅游故事中的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导致的自我认知冲突可能更严重。然而本研究发现,由于悦己动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表演的真诚性。因此,当表演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增大时,作者要么选择积极挖掘潜能提升自我,要么选择回归悦己唤醒真我。可见,悦人与悦己动机形成的张力消

39、解了网络社区互动所赋予的任意性和自由度,自我呈现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明确指出,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事关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幸福产业”。积极鼓励旅游者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融合了29旅 游 论 坛 2 0 2 3年 第1 6卷 第3期个人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目的地故事,可以在游后阶段形成新的高峰体验,更大限度地发挥旅游的幸福功能。为了更好地刺激和引导旅游者进行积极的自我呈现,旅游社交媒体平台应重视发挥平台的功能作用和象征作用。如通过“蜂首”“宝藏”“星级”等称号对作者和游记进行评级等方式,马蜂窝被打造成旅游者全面、深度“自我呈现”

40、的舞台,这有助于旅游者和平台建立更持久、更紧密、黏度更强的双向关系。同时悦己与悦人动机的共存也提醒平台在进行功能设置时要综合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自我表达需求、自尊需求和社交需求。作为一项游记作者自我呈现行为的探索性研究,本研究只对马蜂窝蜂首的自我呈现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普通的游记作者,尚待进一步检验。此外,游记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内容丰富,本研究着重于网友评论对游记作者自我呈现的影响作用,游记作者与观众的互动中可能蕴含着丰富的自我呈现内容,它们在呈现策略与个体影响方面是否与游记中的自我呈现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悦人与悦己的冲突对游记作者的影响可能受到其他竞争性动机的综合影响,尚待

41、进一步检验。未来建议除了文本挖掘之外,结合游记中的配图加以照片内容分析、视觉分析以及图文整合分析,同时注重其旅游目的地的地域、事件和文化的影响,将有利于从游后阶段进一步认识旅游对个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参考文献1 黄清燕,白凯.旅游者自我概念的时空演变:典型网络游记的个案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 0 1 7(5):6 4 4-6 5 4.2 包军军,白凯.自我认同建构的旅游介入影响研究:以拉萨“藏漂”为例J.旅游学刊,2 0 1 9(7):3 1-4 5.3 马天,谢彦君.旅游体验的社会建构:一个系统论的分析J.旅游学刊,2 0 1 5(8):9 6-1 0 6.4 丁娟,杨慧,江期文,等.回忆与

42、分享:家庭代际旅游行为的游后体验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1):7 5-8 35 G R E T Z E L U,TA Z I M J.C o n c e p t u a l i z i n g t h e c r e a t i v e t o u r i s t c l a s s:t e c h n o l o g y,m o b i l i t y a n d t o u r i s m e x p e r i-e n c e sJ.T o u r i s m a n a l y s i s,2 0 0 9(4):4 7 1-4 8

43、 1.6 朱竑,蔡晓梅,苏晓波,等.“晒”与“赞”:微信时代旅游体验的互动建构J.旅游学刊,2 0 2 0(1 0):9 6-1 0 8.7 郎朗.“地方”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游记研究:以北京三里屯游记分析为例J.旅游学刊,2 0 1 8(9):4 9-5 7.8 S HE UN G T I NG I,MC K E R CHE R B.I d e a l i m a g e i n p r o c e s s:o n l i n e t o u r i s t p h o t o g r a p h y a n d i m p r e s s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J.

44、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r e s e a r c h,2 0 1 5,5 2:1 0 4-1 1 6.9 MA D E L E N E M,WA RW I C K F,L A I NG J.T r a v e l w r i t e r s a n d t h e n a t u r e o f s e l f:e s s e n t i a l i s m,t r a n s f o r-m a t i o n a n d(o n l i n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J.A n n a l s o f t o u r i s m

45、 r e s e a r c h,2 0 1 8,7 0:1 4-2 4.1 0 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8.1 1 GO F FMAN E.T h e i n s a n i t y o f p l a c eJ.P s y c h i a t r y,1 9 6 9,3 2:3 5 7-3 8 8.1 2 吴风,谭馨语.社交动机自我呈现:弱关系主导下社群意见表达策略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 0 2 1(6):1 5 7-1 6 2.1 3 P A P A CHA R I S S I Z.T h e v i r t

46、 u a l g e o g r a p h i e s o f s o c i a l n e t w o r k s:a 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 F a c e b o o k,L i n k e d I n a n d A S m a l l W o r l dJ.N e w m e d i a a n d s o-c i e t y,2 0 0 9(1-2):1 9 9-2 2 0.1 4 张骁鸣,常璐.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络社区人际互动研究:以豆瓣网“穷游”社区为例J.旅游学刊,2 0 1 9(7):9 8-1 0 9.1

47、 5 李淼,谢彦君.以博客为舞台:后旅游体验行为的建构性诠释J.旅游科学,2 0 1 2(6):2 1-3 1.1 6 M I CH I KYAN M,D E NN I S J,S U B R AHMANYAM K.C a n y o u g u e s s w h o I a m?R e a l,i d e a l,a n d f a l s e s e l f-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n F a c e b o o k a m o n g e m e r g i n g a d u l t sJ.Em e r g i n g a d u l t h o o d,

48、2 0 1 5(1):5 5-6 4.1 7 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等.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 0 1 6(2):4 0 6-4 1 1.1 8 VAA T E N N J D B,V E L DHU I S J,KON I J N E.H o w o n l i n e s e l f-p r e s e n t a t i o n a f f e c t s w e l l-b e i n g a n d b o d y i m a g e: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T

49、e l e m a t i c s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c s,2 0 2 0,4 7:1-2 0.1 9 陈浩,赖凯声,董颖红,等.社交网络(S N S)中的自我呈现及其 影 响 因 素 J.心 理 学 探 新,2 0 1 3(6):5 4 1-5 5 3.2 0 丁倩,张曼曼,张永欣.自恋与社交网站成瘾:炫耀性自我呈 现的 中 介作 用J.中 国 临 床 心 理 学 杂 志,2 0 1 9(1):9 9-1 0 2.2 1 杨珊,蒋晓丽.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UG C生产动机的模式与演进探究J.现代传播,2 0 2 0(2):3 5-4 02 2 李耕耘,朱焕雅.朋

50、友圈缘何而发:社会心理视阈下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J.新闻39张文敏等:“我”的旅游故事:悦人、悦己与自我发展 理论探索记者,2 0 1 9(5):2 5-3 5.2 3 B O S ANG I T C,H I B B E R T S,MC C A B E S.“I f I w a s g o i n g t o d i e,I s h o u l d a t l e a s t b e h a v i n g f u n”:t r a v e l b l o g s,m e a n i n g a n d t o u r i s t e x p e r i e n c eJ.A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