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450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年 月V o l N oJ o u r n a l o fT a n g s h a n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J u l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B D J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作者简介:杨松菊(),女,湖南邵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杨松菊,刘莎(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摘要:“两个结合”是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历史结论,是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淬炼出来的重大成果.上下求索

2、,两个结合有其生成逻辑;以史为鉴,两个结合对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历史自信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开创未来,贯彻落实“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继承创新、坚持问题意识、坚持人民至上.关键词:“两个结合”;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D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D O I:/j i s s n A nA n a l y s i so nt h eG e n e r a t i v eL o g i c,t h eV a l u eo f t h eT i m e sa n dt h eP r a c t i c a lP a t ho f t h e I m p o

3、 r t a n tA s s e r t i o no f t h e“T w oC o m b i n a t i o n s”YANGS o n g j u,L I US h a(S c h o o l o fM a r x i s m,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X i a n g t a n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T w oC o m b i n a t i o n s”i sa ni m p o r t a n th i s t

4、o r i c a lc o n c l u s i o nd r a w nf r o mt h em a j o r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o ft h eP a r t ysc e n t u r y l o n gs t r u g g l e,a n dam a j o ra c h i e v e m e n tr e f i n e df r o mt h eg r e a t p r a c t i c eo f t h eP a r t ys r e v o l u

5、t i o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 r e f o r m T h e“T w oC o m b i n a t i o n s”h a s i t sg e n e r a t i v el o g i c;t a k i n gh i s t o r ya sal e s s o n,t h e“T w oC o m b i n a t i o n s”h a s 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o ft h et i m e s i n i m p r o v i n g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e l f

6、 c o n f i d e n c e,r o a d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 a n dh i s t o r i c a l s e l f c o n f i d e n c e T o c r e a t et h e f u t u r ea n d i m p l e m e n t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t h o u g h to f t h e“T w oC o m b i n a t i o n s”,w em u s t a d h e r e t o t h e l e a d e r s h i po f t

7、h eP a r t y,a d h e r e t o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a d h e r e t op r o b l e ma w a r e n e s s,a n da d h e r e t o t h es u p r e m a c yo f t h ep e o p l e K e yW o r d s:t h e“T w oC o m b i n a t i o n s”;g e n e r a t i v e l o g i c;v a l u eo f t h e t i m e s;p r

8、a c t i c a l p a t h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揭示了百年奋斗成就的思想秘钥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中华文化优秀因子三个要素进行融汇贯通,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理论和实践协同前进,在“两个结合”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创造性汇合.一、生成逻辑:“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历史演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简称“第一个结合”)是为了解决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现实问题,而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

9、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则是要解决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无法绕开的独特历史 杨松菊,等:“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语境和文化实践的问题.“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从发端成长到丰富完善、再到成熟实现,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一)“两个结合”重要论断发端和成长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这一时期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也在这一时期开启了对“两个结合”的初步探赜.土地革命时期,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接连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大胆开辟革命新道路;另一方面

10、,由于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严重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导致“左”倾错误,使得革命屡屡受挫甚至濒临覆灭,付出了巨大代价.跌入险 境 中 的 党 中 央 及 时 召 开 遵 义 会 议.遵义会议不仅实现了“三个挽救”,而且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指导地位.年,毛泽东汲取革命实践的经验教训,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 点 相 结 合 并 通 过 一 定 的 民 族 形 式 才 能 实现”.这是“两个结合”思想的萌芽.随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但

11、是,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成功案例可循,我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全面效仿苏联的道路,遵循“苏联模式”,但经过实践检验,发现这种模式不习中国水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吸取教训和经验,意识到要“走自己的路”.针对苏联模式的局限性,毛泽东提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要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已有的条件,实事求是地建设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第二次结合”的提出说明党对“两个结合”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二)“两个结合”重要论断丰富完善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创立并且不断完善和发展,是我们党在开启“两个结合”新征程中实现的马克

12、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次飞跃.年,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开始擘画新的蓝图.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邓小平切中肯綮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科学概括,提出一系列廓清人们思想迷雾的原创性理论,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改革开放新实践结合起来的产物.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统筹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发展战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13、代化全面推向 世纪.党的十六大后,为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和党情,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添新的动力.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丰富完善了“两个结合”的内涵,为新时代“两个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三)“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成熟实现于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两个结合”在新的沃土吸吮养分,茁壮成长,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

14、跃中得到成熟实现,开辟了崭新境界.在这个依然是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时代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然而,中国愈是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一些帝国主义大国愈是焦虑自己的国际地位,认为中国和平崛起会威胁其自身利益,从而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打压攻击,抹黑否定党的坚强领导,否认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 第 卷第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月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如何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一方面,我们党精准研判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与具体实际,根据变

15、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回应时代关切和人民呼声,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土壤上实现了新的飞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得到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在考察朱熹园时指出:“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 起 来,坚 定 不 移 走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道路.”这不仅彰显了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也为提出“两个结合”中的第二个“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诞辰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16、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纪马克思主义!”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总结性命名,它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再次重申了“两个结合”.至此,“两个结合”重要论断正式形成.二、以史为鉴:“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时代价值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把握“两个结合”,这既是对百年来我们党奋斗经验的科学性总结,又对提高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历史自信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提高理论自信: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根本方法遵循“两个结合”不仅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信,而且也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17、的创造性发展.在建党 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在“两个结合”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提出更是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这种理论自信源于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放眼整个世界,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即使因为落后饱受列强欺侮使文明蒙尘,文化文明也从未中断,这些留存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的文化精粹横跨时空、经久不衰,具有当代价值,必须一以贯之地进行思想传承.此外,源于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功实践是理论自信的源泉,在实践中形成了打上“中国特色”独特烙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并且随着实践发

18、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既不忘文化本来,又批判吸收外来文化,走面向未来的文化之路.而实践的伟大成功又反哺理论,提升了理论新高度,给予人们充分的理由自信.还有,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诞生于西欧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散发光芒,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要旨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同的契合点.中华文化的优秀因子滋养了马克思主义,给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的精气神.与此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力量注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激活其旺盛生命力,二者的汇合融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撑.所以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理由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充满理论自信.

19、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创造力、创新力,同时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这一“富矿”过程中也提高了理论自信和历史自信.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真理伟力冶于新时代的实践熔炉中,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生机盎然.(二)增强道路自信:为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最根本的就是找到一条能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的阳关大道.经过几代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道路,也是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自主式”道路.我们完全有理由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充分自信.那么,

20、我们因何自信?因为这是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味追捧西方现代化道路,迅猛增长的“泡沫经济”使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发展貌似蒸蒸日上,由于其对西方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等的过度依赖而逐渐 杨松菊,等:“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而不自知,这就决定这些处在发展“外围”的新兴国家难以实现真正独立的现代化.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领导人民经历了从“走苏联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过程,最终 成 功 跳 出 了 西 方 现 代 化 道 路 的“舒 适圈”,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因为

21、这是一条为人民谋幸福的现代化道路.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充斥着“侵略”“奴役”“剥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凭借着处在发展“中心”的霸权位置,将“西方式民主”进行精美包装,但在资本操控的政党恶性竞争下普通民众所得到的实际民主权益屈指可数,大党竞选时曾允诺的“民主”成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更重要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对资本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决定其发展永远都不可能以人民为中心.而我国所走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坐标点,以谋取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横轴,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纵轴,一笔一笔画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曲线图.当今世界,资本逻辑主导

22、下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披着自由文明富裕的外衣,实则“滋养”着经济危机、政治无序、思想腐朽、社会动荡、生态恶化,一不小心就容易深陷资本主义现代性泥潭.如何以更大的胆魄与智谋跳出泥淖,如何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避凶趋吉,这都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用“两个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来观察世情国情党情,可以准确把握时代脉络,立足于基本国情,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为继续自信地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行动指南,使中国道路不断荟萃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三)坚定历史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替的十字路口,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我们经历了血与火的熔炼,横看现今世界,凤凰涅槃浴火

23、重生.但是,中国和平崛起使得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充满恶意,攻击中国的方式早已从坚船利炮转变为意识形态的渗透,致使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蛊惑人心.必须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那么,我们自信为何?这种自信有利于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近代中国史可以说是屈辱史,由于制度的束缚和思想的禁锢逐渐被时代抛弃,并在西方坚船利炮下被迫开启了丧权辱国的近代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发出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各种救国方案轮番上阵,均以失败告终.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本国具体实际为基点,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取得了建党大业、立国伟业、改革

24、开放等事业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在历史征程中实现“三个起来”的伟大飞跃.梳理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可以深谙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之所以能够从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行”.这种自信有利于确证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可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面对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走有中国独特韵味的复兴之路再次明确:我们所要发展的社会主义是既坚持马克思主

25、义普遍真理又立足于本国历史文化的社会主义,这为世界上那些想摆脱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成功范例.“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从中华文化的优秀成分中找到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生长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人们突破认知困境.让群众真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带给自己的实惠福利和切身利益,自发主动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使其从强大的思想武器转变为身体力行的现实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三、开创未来:贯彻落实“两个结合

26、”重要论断的实践启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总结好“两个结合”科学论断的实践启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 卷第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月推进到新的历史高度,这既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也是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需求.贯彻落实“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四个坚持”就是必然要求.(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两个结合”的根本保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两个结合”不是自发式程序,我们党必须主动触发开关启动程序,并且及时修补漏洞,才能保证“两个结合”程序健康地运转.即在贯彻落实“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过程中,我们党必须引航掌舵.习近平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

27、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两个结合”的根本政治保证.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探索中,以中化马、中国模式、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话语等耳熟能详的词汇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里,无不体现着“中国特色”,但是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两个结合”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实现“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理论层面上讲,中国共产党是理论创新

28、的主体.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们党始终坚持理论创新,不仅从未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席”,而且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深入发展而不断增加其“权重”.而随着“两个结合”的提出,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得到格外凸显;从实践层面上讲,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实践的先锋.从建党初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抗战时期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党始终是实践的先锋.可以说,没有党的坚强实践引领,党和人民的事业也不会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才能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用全新的叙事方式讲好中国故

29、事、崭新的输送途径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深入推进“两个结合”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在“两个结合”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叙事基因里,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暗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在党的掌舵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航船才能方向正确、平流缓进、抵达彼岸.(二)坚持继承创新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基本路径继承是指扬弃地继承传统,即要从本国的文化实际出发,扬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优秀元素,加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对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创新是要从本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实际出发,冶世界各国文化精粹于一炉,坚持理论创新,发思想理论之先声,用于指导实践,实现马克

30、思主义的现代化.只有既继承又创新,才能切实贯彻“两个结合”的原则,并推进其发展到达更高的境界.坚持继承传统要求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而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扎根中华文化的土壤,激活其生命活力,使中华文化所积淀的思想智慧、优良传统贯穿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面向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只有打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特色融合发展的脉络,把继承优良传统与坚持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和中华文明

31、智慧之光才能交相辉映.“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面向新时代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只有在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努力开拓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让科学社会主义在 世纪焕发出蓬勃生机.(三)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两个结合”的现实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是我们党打开伟大事业局面 杨松菊,等:“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论析的金钥匙,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回眸党的百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稳坐钓鱼台”,不是因为从来没有出现

32、过问题,而是在出现问题时敢于正视和解决问题.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和回答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问题,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解决的是“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问题;在建设时期,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等,而随着问题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和内容也得到了丰富.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始终如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进行寻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新实践的交相辉映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次开辟了马

33、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今,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会有新问题,必须着眼于治国理政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我们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以问题为导引,在“两个结合”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迎难而上,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两个结合”奠定现实基础.(四)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两个结合”的实践主体.其理论成果一经人民群众掌握,就会焕发出强大的现实力量.回顾党的百年辉煌,人民 至 上

34、 思 想 一 以 贯之,成就了党的百年巨变.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时刻关心劳苦大众,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问题,“打土豪,分土地”的口号拉开了人民至上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领导建立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用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国家建设进程中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意识到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解决人民生活普遍贫困的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对如何坚持和实现人民至上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人民的力量,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

35、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各个历史阶段,虽然我们党关于人民至上的理论表述以及相关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次矛盾会有不同,但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继续推进“两个结合”,必须把人民至上的思想贯穿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我们党不仅要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向往什么,改革就围绕什么、推进什么,又要做到紧紧依靠人民,凝聚群众智慧,做人民群众的学生,扎根基层,及时把握群众对各方面事情的反馈,为贯彻落实“两个结合”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参考文献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选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N人民日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