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模型试验.pdf

上传人:vivi****999 文档编号:52315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模型试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模型试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模型试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模型试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1 2年 第 2期 ( 总 第 2 6 8期 ) Nu mb e r 2 i n2 0 1 2 ( T o t a l No 2 6 8 ) 混 凝 土 Co n c r e t e 理论研究 THEORETI CAL RES EARCH d o i : 1 0 3 9 6 9 i s s n 1 0 0 2 3 5 5 0 2 0 1 2 0 2 0 1 7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模型试验 王强 ,葛超 ,张健 ,刘波 ,孙威 , ,刘琳 。王绍东z ,向晖 ( 1 沈阳建筑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 1 0 1 6 8 ; 2 中建三局,湖北 武汉 4 3 0

2、0 0 0 ) 摘要: 沈阳市某工程 2 号塔楼筏板基础最大厚度达 1 1 m, 给现场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 通过模型试验确定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裂缝控制措施。 模型试验研究表明: 混凝土内部温度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急剧升温” 、 “ 快速降温” 和 “ 平稳降温” 3 个阶段, 温控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的温度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 局部体量过大导致混凝土温度峰值增大, 局部突出部分降温速度加快, 对温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容易引发混凝土温度裂缝。 模型试验的结果为仿真分析与现场温控工作提供了数 据支持 。 关键词: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

3、;温度裂缝;温度场;模型试验 中图分 类号: T U5 2 8 0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3 5 5 0 ( 2 O 1 2 ) 0 2 0 0 5 7 0 3 Mode l t e s t of t empe r a t ur e f i el d of ma ss c on cr e t e f or r a f t f ound a t i on WANGQ i a n g , G EC h a o , Z H ANG, j a n , L I UB o , S U NWe i , L 1 UL in , WA NGS h a o - d o n g 2

4、,XI A NGHu i 。 ( 1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i n g , S h e n y a n g J i a n z h uU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 1 1 0 1 6 8 , C h i n a ; 2 C h m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i r d E n g i n e e ri n g B u r e a u, Wu h a n 4 3 0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An e l e v e

5、 n me t e r t h i c k r a f t f o u n d a t i o n o fa hi g h r i s e b ui l d i n g wi l l b e b u i l t i n Sh e n y a n g, wh i c h wi l l b ri n g a h u g e c h a l l e n g e o n s i t e O p e r a t i o nMe a s ure s wh i c h a r e t o a v o i d t h e r ma l c r a c k o f r a ft- f o u n d a t i

6、 o n B I c i d e nt i fie d t h r o ug h mo d e l t e x t Th e mo d e l t e s t r e s ult s h o ws tha t t h e d e ve l o p me n t o f t e mp e r a t ur e fi e l d o f ma s s c o n c r e t e c a n b e a p p r o x i ma t e ly d i v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p h a s e s a s “ wa r mi n g f a s t ” “ c

7、o o l i n g f a s t ”an d“ c o o l i n g s t e a d i 1 y” I ns ul a t i n g ma t e ria l s h o u l d b e c o a t e d i n d i f f e r e n t wa y s t o a d a p t t o th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fi e l d P r o t r u d i n g p a r t o fr a ft f o un d a t i o n wi l l l e a d t o t

8、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c o o l i n g s p e e d o f t he p r o t r u d i n g p a r t a n d the the r ma l s p i k e o f ma s s c o n c r e t e Pr o t r u d i n g p a r t wi l l b rin g the n e g a t i v e i m p a c t o n the c o n t r o l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fie l d, a n d g g e r t h e

9、rm a l c r a c k o f ma s s c o nc r e t e e a s i l yTh e r e s ul t s o ft h e mo d e l t e s t p r o v i d e d a t a t o the s i mu l a - t i o n an a l y s i s a n d t h e c o n tro l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fie l d Key wor ds : r a ft f o u n d a t i o n; ma s s c o n c r e t e; t h e r ma l c

10、 r a c k; t e mp e r a t u r e fie l d; mo d e l t e s t 0 引言 近年来 , 我国高层建筑快速发展【1 。 沈阳市某工程 2号塔楼 拟建高度为 3 8 5 r n , 为我国东北地区第一高层。 塔楼底板工程设 计采用超厚筏板基础, 最大厚度达 1 1 m, 浇筑面积约为 4 7 0 0 r n 2 。 为尽量释放混凝土内部水化热 , 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 筏板基 础分两批浇筑, 筏板基础平面如图 1 所示。 该基础具有混凝土强度高、 厚度大和一次性浇筑量大的 特点 , 是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测温的 方法能够准确地反

11、映出混凝土内部温度2 , 却无法根据温度变 化调整浇筑顺序和施工工艺, 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水 管冷却的降温方法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 但同时存在着 容易形成冷击、 混凝土降温与徐变发展不协调等缺陷【 3 】 , 混凝 土的开裂问题也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许多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表面和贯穿性裂缝4 , 严重地影响了结 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近年来, 已有一些学者尝试采用数值分 析手段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分析【 5 - 6 , 但仿真分析中材料 参数和本构模型描述困难, 计算精度难以达到预定要求。 与数 图 1 筏板基础平面图 值模拟相比, 模型试验不依赖参数的选取

12、 , 其结果更接近于实 际情况 7 。 本研究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筏板基础温度场的 发展趋势 , 为筏基的施工方案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指导筏板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收稿 日期 :2 0 1 l - o 8 - 2 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基金项目( L 2 0 1 0 4 5 8 ) ; 辽宁省建筑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J G - 2 0 0 9 1 6 ) 57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1 模型试验 的概况 1 1 模型的尺寸选择 本次模型试验依据原施工方案按照原筏板基础的 1 1 5 进 行模型设计, 模型尺寸见表 1 。 第一

13、批浇筑模型厚度为 o _ 3 5 m, 面 积约为 2 2 4 m , 另带有 0 6 5 mx O 6 5 mx O 3 5 m的塔吊承台模型。 第二批浇筑模型厚度为 0 4 5 m, 面积约为 2 2 4 m2 。 表 1 模型尺寸选择 板厚 1 m 板厚 2 m 板厚 3 m 宽度 m 长度 m 混凝土量 m 原型 5 1 5 9 1 1 1 6 0 8 4 3 3 0 3 0 模型 0 3 5 0 4 0 7 5 4 5 6 1 1 1 2 模型的混凝土配合 比选择 模型浇筑采用与施工方案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 为降低混 凝土浇筑后的峰值温度 , 选择混凝土配合 比时适当延缓混凝土 初凝

14、期。通过试验结果对比, 绘出不同胶凝材料 、 不同粉煤灰掺 量的强度曲线 , 再通过做配合比进行验证, 最后确定混凝土配 合 比, 见表 2 。 表 2 模型选用混凝配合比 1 3 模 型 的配筋 选择 在保证原筏板基础配筋率的基础上, 筏板模型的配筋采用 6 5钢筋铺设底层、 中层及顶层三层钢筋网, 各层钢筋网均为 双层双向配筋, 各层钢筋如表 3 所示。 表 3 模型配筋要求 1 4 模型测温的传感器及采集系统 本次试验采用 X YJ 一 2埋入式混凝土应变传感器, 可同时监 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应变。 X YJ 一 2型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可直 接埋人混凝土中, 可测量温度范围为一 3 0

15、1 0 0, 满足? 昆 凝土测 温需求 。 传感器在安装固定前经绝缘防水处理并校验合格 , 安 装时位置准确并与固定金属架绝缘绝热。 测试系统由MC D 4 3 2振弦采集仪和计算机等仪器设备构 成 , MC D 4 3 2采集仪可实现实时时钟及定时存储数据的功能 , 支持最大 3 2通道的信号采集 , 系统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1 5 模型中测点的布置 根据筏板基础的结构特点, 测点由各区域均匀布置, 核心 区、 中心区为重点, 具体布置如图2 、 3所示。 点位 0 2 、 O 9 、 1 2 、 l 3 、 0 7 、 1 6 与点位 1 4 、 1 3 、 0 6 、 2 1 分别为厚

16、底板的纵向与横向对称轴, 点位 1 2 、 1 0 、 1 1 、 0 4设置在混凝土厚度板斜轴上。 其余点位分布 于筏板模型的边缘和角点处, 以便于观察底板整体温度场的情 况为布置原则。 58 , 1 4l 一 8 3 0 9 4 2 4 1 1 3 4 z 。 。 一 D 7 2 O 3 2 1 0 4 1 7】 l 1 : 一 。 062 一 2 0 1 0 5 2 121 1 l l l J 57 6 a 5 2 2 65( J X8 3 、 图 2 上层传感器布置图 1 I 1 0 8 2 I J 、 、 I 。 L - - J ( m 1 0 9 2 , 0 t) 3 1 2 1

17、1 2 2 ,I 1 2 3 , 1 1 3 1 ,: : 2 , l ; 3 071 0 3 0】 , 1 0 2 _1 忻 11 2 l 0 6 1 I O 5 1 磊 一 2 2l 1 1 7 6 5 2 0 6 5 0 8 8 3 5 7 5 6 4 5 2 j 图 3下层传 感器布置 图 2 模 型试验 的数据 分析 2 1 筏板模型温度随时间变化趋势 将装置于第一批浇筑筏板模型内的各测点的测温结果绘 成曲线 , 如图4 所示。 由各条曲线整体发展趋势可见 : 在筏板模 型的第一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最初 2 d内水泥水化反应剧烈, 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急剧上升 , 可称之为“ 急剧升温

18、” 阶段; 第一 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 3 6 d , 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 与周 围环境形成了较大的温差 , 导致混凝土向周围环境释放大量热 量 , 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幅度较大, 可称之为“ 快速降温” 阶段; 第一批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7 d 后 , 随着混凝土自身温度下降, 筏板模型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差逐步缩小, 降温趋于平缓, 可称 之为“ 稳步降温” 阶段。 4 5 4 0 筻 ; 挂 鲢2 5 赠 2 0 l 5 1 O 5 0 2 4 6 8 l 0 1 2 时 间 d 图 4 第一批浇筑混凝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由于混凝土浇筑前传感器已经固定好, 在阳光辐射作用下 传感器温

19、度高于混凝土入模温度。 传感器在混凝土浇筑后温度 下降, 导致试验采集各点温度在试验初期出现小幅下降。 将装置于第二批浇筑筏板模型内的各测点的测温结果绘 成曲线 , 如图 5 所示。 同样, 可以将第二批浇筑混凝土温度变化 趋势分为 3 个阶段 : 1 2 d , “ 急剧升温” 阶段; 3 6 d , “ 快速降温” 阶段 ; 1 0 d后, “ 平稳降温” 阶段。 两批浇筑的混凝土温度峰值持 续时间均较短暂, 短暂的温度峰值过后是 陕速的降温, 快速降温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4 3 0 5 3 0 1 l 0 5 I I I I I I I I

20、I I I 1 0 1 2 1 4 1 6 1 8 2 0 时间 , d 图 5 第二批浇筑混凝土的温 度随时 间变化 曲线 会加大温度裂缝出现的可能 , 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宜在混凝土中掺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 和粉煤灰 , 推迟混凝土初凝时间, 延缓水化热峰值期 , 确保混凝 土质量 。 此外, 由于第二批浇筑混凝土厚度为 2 6 0 n l r n , 仅相当于第 一 次浇筑混凝土厚度的 1 3 1 2 , 峰值温度相对于第一批浇筑要 有所降低。 由于第二批浇筑混凝土浇筑在第一批混凝土基础 上, 第一批混凝土内残留的热量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与第一批浇 筑混凝

21、土相比, 第二批浇筑混凝土温度 曲线也更平缓, 降温过 程持续时间更长。 2 2 筏板模型的内表温差 由图 6可见,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 0 2 d , 筏板模型核心处 、 上表面以及内外温差均不断攀升。 2 d后混凝土核心温度及内 表温差达到峰值, 最高核心温度为 4 2。 浇筑结束后的第 3 天, 筏板模型核心温度趋于稳定, 混凝土表面由于受环境温度影响 大幅下降, 内表温差峰值出现, 最大内表温差为 1 8。 浇筑结 束后的4 d后, 筏板模型核心温度逐步下降, 内表温差逐渐降低。 5 O 4 O 芝3 0 髫 z o 1 0 O 一1 O O 5 1 0 1 5 2 0 2 5 时间 d

22、 图 6 筏板模型 内表温差随时间变化示意 图 此外, 由于第二批浇筑混凝土释放的水化热通过热传导传 递给第一批混凝土表面, 引起第一批混凝土筏板模型表面温度 在浇筑结束 1 5 d 后出现上扬, 导致内表温差出现负值。 2 3 筏板模型温度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由图 7可见, 当环境温度变化时, 混凝土的上表面温度随 之发生较大波动, 但其内部温度在厚重的混凝土层保护下受环 境温度影响较小。 环境温度迅速下降, 上表面温度随环境温度而 下降, 核心温度因环境温度下降带来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此时 便会产生较大的内表温差, 容易引起混凝土开裂。 由此可见, 大 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环境温度对混凝土

23、质量有着重要的影 响, 应在环境温度骤降时适当的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 45 4O 3 5 3 O 1 O 5 0 5 1 0 1 5 2 0 时 间 , d 图 7 筏板模型温度随环境温度变 化示意 图 2 4 塔 吊承台部分对筏板模 型温度场的影响 图 8 为第一批混凝土浇筑结束 2 d 后筏板模型内部温度分 布情况 , 温度梯度曲线由本次试验中实测温度进行二次拟合得 到。 图中 B点位于筏板模型几何中心, A点位于塔吊基础下方 , 筏板模型内部最高温度出现在塔吊基础模型下方。 带有塔吊基 础模型部分额外浇筑的 0 6 5 rex 0 6 5 mx 0 3 5 m的混凝土使筏 板模型最高

24、温度增大, 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也发生了偏移。 图 8浇筑完成 2 d后温度分布 此外, 厚底板部分等温线密集, 温度变化梯度较大, 在内表 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更易产生温度裂缝。 在今后的现场监测中, 应适当增加厚底板区域测温点数目, 加强温度监测。 由图 9中A、 B两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对比可见 : 升温过程 中由于混凝土体量相对较大, 使得 A点升温期有短暂的延长, 水 化热峰值期间A点温度高于 B点最高温度 3左右; 降温过程 中, 由于塔吊模型突出于整体 , 与周围环境接触面积加大, 散热 较快, 导致 A点降温幅度较大。 由此可见, 额外浇筑的塔吊基础 部分使得模型混凝土温度峰值增大,

25、突出部分降温速率加快, 对 温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容易引发混凝土温度裂缝。 时 I司 d 图 9 A、 B两点温度对比 3 温控措施和建议 ( 1 )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 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降 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建议采用 6 0 d评定混凝土强度来设计混凝 土配合比。 宜在混凝土中掺人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 , 推 迟混凝土初凝时间, 延缓水化热峰值期。 ( 2 ) 现场施工中两次浇筑间歇期较长, 第一批混凝土浇筑 在夏季进行 , 而第二批混凝土浇筑在秋季进行。 第一批浇筑混凝 土可采用积水养护的方法 , 在混凝土表面上用砖砌成浅水池, 然 后放人 3 0 0 n 2 1T

26、l 深的水, 起保护和养护双重作用。 第二批浇筑在 秋季施工, 混凝土表面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 XP S保温板的方式 进行保温保湿。 ( 3 )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 “ 急剧升温” 阶段混凝土表面不必 覆盖保温材料 , “ 快速降温” 开始前覆盖保温材料 , “ 平稳降温” 开 始后逐渐撤掉保温材料。 下转第 6 8页 5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所以再生粗骨料的抗压强度值变异系数较大。 且再生骨料的破 碎加工过程中, 内部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微裂缝, 即再生骨料的 孔隙率高、 吸水性大而且极易吸水饱和。 因此, 再生粗骨料的压 碎指标高于天然骨料, 并认

27、为饱水压碎指标更能反映粗骨料的 实际受力状态。 所以, 强度太低的再生粗骨料不宜用来配制混凝 土, 而只能用作道路工程垫层和素混凝土垫层。 3 4 再生骨料的弹性模量 骨料的弹I生f莫 量与其孔隙率有关, 致密的材料明显地具有较高 的弹性模量。 而再生骨料本身的质量是不均匀的, 并且孔隙率大, 破 碎过程中还存在些微裂缝, 因此, 其弹性模量明显低于天然骨料。 再生骨料的弹性模量还与原始混凝土的来源和配合比有 关。若原始混凝土砂率较大、 砂子较细、 水泥含量较高、 用水量 较多 , 或者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较低等 , 均可能导致原始混凝土 的收缩率增大, 用这种混凝土加工制成的再生骨料的弹性模量

28、一 般都较低。 当骨料的弹性模量较低时,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也 会相应变大。 研究表明, 用再生骨料拌制的再生混凝土的收缩率 明显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 3 , 5 再生骨料的磨损性 由于再生骨料常被用于道路混凝土, 所以需研究其耐磨性问 题。 再生骨料的洛杉矶磨损性( 简称 L A磨损性) 以再生骨料的L A 磨损损失率来评价。 再生骨料的耐磨洼较差, 且再生骨料的L A磨 损性与再生骨料的原始混凝土强度和再生骨料的粒径密切相关。 表 4为一组耐磨损性试验数据, 它反映了再生骨料的原始 混凝土强度与耐磨损性的关系, 随着原始混凝土强度的增大, 再 生骨料的耐磨损性提高。 再生骨料的 L A耐磨

29、损性还与再生骨料的粒径有关。 试验表 明: 从高强原始混凝土中得到的粒径范围在 1 6 3 2 l1 1 m的再生骨 料 , 其 L A磨损损失率为 2 2 4 ; 而粒径为 4 8 mm的同一来源 的再生骨料, 其L A磨损损失率上升为 4 1 4 。 因此, 随着再生骨 料尺寸的减小, 其耐磨损性呈明显减小的趋势。 根据 AS T MC 。 3 3 混凝土骨料标准, 生产混凝土所用骨料的磨损损失率应该小于 上接第 5 9页 ( 4 ) 混凝土施工中应关注当地寒潮预报, 提前增加表面保 温, 避免因混凝土表面随外界气温骤降引发过大的内表温差。 ( 5 ) 施工方案中第一批浇筑混凝土局部( 塔

30、吊基础) 厚度达 到 l I I l l , 不利于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发展 , 建议将塔吊基 础在第二批浇筑, 或者直接将塔吊基础设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 的底板之内。 4结论 ( 1 )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其内部温度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 迅速升温” 、 “ 快速降温” 和“ 平稳降温” 三个阶段, 混凝土温度 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表面保温措施。 ( 2 )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环境温度对混凝土质量有着重 要的影响, 应在环境温度骤降时适当的加强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 ( 3 ) 大体积混凝土局部体量过大会使混凝土温度峰值增大, 突出部分降温速率加快, 对温控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容易

31、引发 混凝土温度裂缝。 ( 4 )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温度监测的工作中, 适当 增加厚底板区域测温点数 目, 加强该区域温度监测。 ( 5 ) 通过模型试验对超厚筏板基础温度场的分析, 为今后 68 表 4 不同强度再生 骨料的 L A磨损损失率 原生混凝土强度 MV a L A磨损损失率 , 0 0 1 5 1 6 21 3 0 3 8 4 0 28 7 2 7- 3 28 0 25 6 2 29 2O 1 5 0 , 用于路面混凝土的骨料磨损损失率应低于 4 0 。 4结 语 根据以上论述 , 实际上再生骨料各方面性能与天然骨料之 间非常相似 , 只是由于母岩( 原生混凝土) 性能的

32、不同, 导致再 生骨料之间性能的差异 , 但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 然而, 根据现 有国家标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主要 与所用水泥的实际强度和水灰比有关 , 而未考虑骨料压碎指标 的影响, 但已有的研究表明, 骨料压碎指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 响显著。 因此 , 在对再生骨料进行质量评价时, 除仍将骨料级配 、 最大粒径等作为常规指标外 , 尚需增加压碎指标 、 吸水率等作 为常规指标, 为正确、 合理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可靠依 据。 为了更好地指导再生骨料的应用、 推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发 展, 我们国家需要制定相关的应用标准和规范。 参考文献 : 【 1 】 吴贤国, 郭

33、敬松 , 李惠强, 等 建筑废料的再生利用研究 建筑技术 与应用, 2 0 0 4 ( 1 ) 2 】2 孙耀东, 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骨料 J 混凝土, 2 0 0 4 ( 6 ) 【 3 王武祥 , X U t b 尚, 礼忠, 等 再生骨料混凝土集料的研究 J 】 _ 混凝土与 水泥制品, 2 0 0 1 ( 8 ) 作者简介: 杨晓光( 1 9 6 7 一 ) , 女, 教授, 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联系地址: 河北省石家庄市红旗大街 6 2 6 号 建筑工程系( 0 5 0 0 9 1 ) 联系电话 : 1 3 9 3 1 8 6 9 7 0 5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开展筏板的温控方案

34、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f 1 】我国大陆 2 0 0 9 年底已建成 1 8 0 IT I 以上高层建筑统计f J 】 土木工程 学报, 2 O L O ( 1 ) 2 】 朱伯芳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M 1 E 京: 中国电力出版 社 , 1 9 9 9 2 2 朱1 白 芳, 吴龙坤, 张国新混凝土坝水管冷却的利与弊 J 】 - 水利水电技 术 , 2 0 0 9 ( 1 2 ) 【 4 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 M E 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 0 0 6 5 】 张岫文, 叶列平, 吴佩刚 基于成熟度的大体积混凝土早期温度应力 场有限元分析f J 1

35、建筑结构, 2 0 0 1 ( 3 5 ) : 6 8 7 1 【 6 】王一凡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 J 1 水资源与水利工程 报, 2 0 1 0 , 2 1 ( 1 ) : 1 0 9 1 1 3 【 7 朱斌 海洋高桩基础水平大变位性状模型试验研究明 岩土工程学 报, 2 0 1 0 , 3 3 ( 4 ) : 5 2 1 5 3 0 作者简介: 王强( 1 9 7 1 一 ) , 男,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 向: 结构抗震理论及工程应用、 复杂工程结构数值模拟。 联系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 号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 工程学院( 1 1 0 1 6 8 ) 联 系电话 : 1 3 8 8 9 1 2 7 3 6 9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图纸/模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