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厦门市双十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224608 上传时间:2024-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双十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厦门市双十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厦门市双十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厦门市双十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厦门市双十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较大的灰烬堆和一些烧石和烧骨。这说明了北京人A已开始制造工具B已开始建造房屋定居C会使用天然火D会制造简单彩陶2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人新石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这些史前社会的历史情景再现依据的是( )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史书记录D专家口述3新华网消息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始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和蚩尤B黄帝和蚩尤C炎帝和黄帝D尧和舜4位于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内的磨山楚城门,是对历史上楚国都城郢都纪南城城门的一个再现。请问楚国的起源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2、(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世袭制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磅的是( )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商朝这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礼器发展到食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为“泥范铸造”ABCD6春秋后期促进农业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纺织业和煮盐业C争霸战争D金属货币出现7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为战国这一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史禄B李耳C李悝D李冰8“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为中国文化

3、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描述的历史现象是A王室衰微B春秋争霸C战国七雄D百家争鸣9“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适用于评价秦A商鞅变法B统一中国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10下图揭竿而起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黄巾起义B牧野之战C大泽乡起义D刘邦项羽起义1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重要载体。下面图片中的历史文物上均留有汉字,这些字A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B均以行书字体进行呈现C都体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D完整呈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12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读图分析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图中反映的社会问题A焚书坑儒B派人出使西域C“推恩令”D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13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

4、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修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光武帝1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淝水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15下列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A孔子创立私学B长平之战C卫青北击匈奴D赤壁之战16国家主席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C

5、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南京17与“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垓下之战C涿鹿之战D淝水之战18史料记录了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的故事,下图的“晋墓壁画”反映了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画面。二者反映出西晋王朝灭亡原因之一是(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C皇帝暴病而亡D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19“中国”一词在传统中有三种主要含义一是地理意义的中国,中国即“中原”二是政治意义的中国第三是文化意义的中国,中国是文明世界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须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

6、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下面哪个史实用实践证明了这一结论(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淝水之战D北魏孝文帝改革20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贾思勰的的齐民要术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D老子的道德经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

7、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王耀海商君变法研究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谁?(2)根据材料二,概括“卫鞅”变法有哪些改革措施?(不得搬抄原文)(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法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

8、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1)观察材料一形势图,A、B、C、D哪一处最接近都江堰的位置?观察地图,这一时期哪些诸侯国可能会在北方修筑长城(列举两个即可)?其修筑长城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归纳材料二所涉及的这一事件的主要措施(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事件有何影响?(3)材料一中的各个诸侯国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最终由一国完成统一,统一后该国定都在哪里?A、B、C、D哪一处最接近这一都城的位置?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

9、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材料二 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2)写出材料二中方框A的政权名称。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3)材料三中“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魏主”时期哪一重要举措?结合所学,再举一例魏主“移风易俗”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历史作用? (4)上述材料反映了促进

10、民族交融的哪几种形式?2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经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称鲜卑语为“北语”,称汉语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下图是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坐具和二胡。(1)据材料一,你推论修建长城的是哪一个“皇帝”?他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修长城的看法

11、。(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3)观察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民族的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演变的总趋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因此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烧骨和较大的灰烬堆正是证明了北京人已懂得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与原始农耕时代的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有关,排除;D项与半坡原始居民有关,排除。2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

12、识,远古人类生活的时期,距离今天比较遥远,又几乎没有文献记载,因此我们主要依据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等作为依据,A正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专家口述都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排除BCD。故选A。3C解析C【详解】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C项正确;蚩尤是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打败的部落,排除A和B项;尧和舜是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首领,排除D项。故选C项。4C解析C【详解】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固奴隶主政权,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西周通

13、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分封制,楚、齐、鲁、晋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故选C;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当时还没有国家,A错误;郡县制是秦朝时期才出现的,分封制是西周时期,B错误;材料内容与世袭制无关,D排除。5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故说法错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说法正确;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故说法错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

14、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故说法正确;故说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说法错误,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A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7D解析D【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称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

15、方面的作用。既消除了岷江水患,又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D项正确;史禄据传是越人,对秦朝的主要贡献是构建灵渠,加速了秦始皇统一百越的进程。排除A项;老子就是李耳,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排除B项;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8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题干部分提供的材料正是对百家争鸣的描述,故D符合题意;王室衰微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春秋争霸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战国七雄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

16、意;故选D。9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结束了战争状态,实现了国内和平,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故B符合题意;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匈奴,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被称为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描述的就是大泽乡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C项符合题意

17、;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东汉初年,日本列岛上的部落社会向国家过渡之中,许多部落结成联盟,形成大大小小数百国,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国王为借助强盛的汉帝国的权威,取得凌驾于其他部落王国之上的地位,于是遣使朝觐汉朝皇帝,汉委奴国王金印是汉朝光武皇帝了解到这些日本列岛上部族的风俗,同时嘉许其远来恭敬之情,授以金印,赐名以倭;这表明这些文物都有印证历史史实的作用,A符合题意;BCD三项在题中没有体现,BCD排除。故本题选A。12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可知,当时

18、封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故C项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派人出使西域与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无关,排除B;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上的措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选C。13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文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

19、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致车骑都没有增加,B正确;ACD不是题干描述的皇帝,排除。故选B。14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8年,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交战。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B项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排除;D项武王伐纣,经过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排除。故选C。15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

20、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所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不可能被记载的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6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故选项B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

21、汉都城长安,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7D解析D【详解】与“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淝水之战,魏晋时期前秦统治者苻坚一开始以“投鞭断流”表明其军队强大,执意要进攻南方的东晋,战争开始后,苻坚远望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胆战心惊,最后溃败,一路上“风声鹤唳”,而“东山再起”是指东晋名臣谢安复出,D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之间的战役,相关的成语典故有纸上谈兵,A排除;垓下之战出自项羽、刘邦之间的楚汉战争,相关的成语典故有四面楚歌,B排除;涿鹿之战是远古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打败蚩尤的战役,C排除。故选D。18D解析D【详解】依据

22、题干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大臣石崇和国舅王凯斗富”与“贵族欣赏乐器演奏”的内容都反映了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不求上进,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题干图片不能反映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19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在古代,能称为中国的政权,就必需占据中原和践行华夏文化,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之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张学习汉族文化,践行华夏文化,占据了中原地区,故D正确;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没有从文化方面进行变法,AB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不属于文化方面的改革,属于战争,C不符合题意;故选D。20D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朝的贾思

23、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晋的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其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本人被誉为“书圣”;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的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而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因此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D,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二、综合题21(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

24、一个国家向前发展解析(1)商鞅、秦孝公(2)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建立县制。(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越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详解】(1)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卫鞅”和“孝公”分别指商鞅和秦孝公。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在争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25、。(2)根据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连同家属罚作奴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鞅”变法的改革措施有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根据“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可归纳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的启

26、示是改革是一个国家向前发展的推动力;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22(1)C处。秦国,赵国,燕国。抵御匈奴。(2)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奖励耕织。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咸阳。解析(1)C处。秦国,赵国,燕国。抵御匈奴。(2)事件商鞅变法。内容建立县制;奖励耕织。影响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咸阳。D处。【详解】(1)仔细观察材料一形势图可知,图中C处最接近都江堰的位置;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秦国蜀郡太

27、守李冰父子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观察地图信息“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匈奴”可知,这一时期秦国、赵国、燕国诸侯国可能会在北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据材料“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据材料“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奖励耕织。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最富强的诸侯

28、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各个诸侯国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最终由秦国完成统一,统一后该国定都在咸阳;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而图片中A处最接近的是燕国,B处最接近的是齐国,C处最接近的是楚国,因此只有D处最接近秦朝都城位置。23(1)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2)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民族间的解析(1)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2)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

29、、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详解】(1)根据材料“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促进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交流。故答案为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张骞通西域。(2)根据材料二地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的内迁,山西、陕西是迁少数民族的主要

30、聚居地。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民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故答案为西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故答案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根据前三则材料及答案,归纳可得材料一反映了通过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促进民族交融,材料二反映了通过民族迁徙促进民族交融的,材料三反映了通过统治者的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故答案为民族

31、间的友好交往、民族迁徙、统治者的改革。24(1)皇帝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作用促进了民族的交融。解析(1)皇帝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2)措施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作用促进了民族的交融。(3)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4)总趋势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分析可知,修建长城的“皇

32、帝”是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征发大量人力修缮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城一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余里。对于秦长城我们的看法是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2)据材料二信息称鲜卑语为“北语”,称汉语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其作用是促进了民族的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据观察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民族的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演变的总趋势是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