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22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10“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思考李 园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冲击,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城市建设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需要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本文通过对苏州古城公共空间在疫情时期的观察,提出在“后疫情”时代中需要反思和深入研究关于城市公共空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承载力、平疫转换效率等问题,为“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的更新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苏州古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苏州古城 公共空间 更新规划|艺术设计研究|Design Study2019 年底以来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对生产生活、社会经济运行造成灾难性的打击,

2、三年过去了,疫情在全球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当前,生产生活逐步恢复,疫情带来的深远影响却没有消失,人们开始反思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后疫情”时代是新冠疫情基本结束、进入常态化之后的时代,正如基辛格所说“即便疫情过去,世界也不会是之前的样子了”。突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后疫情”时代,在可能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和随时暴发小规模疫情(包含且不限于新冠)的情况下的转型与更新,以及如何平衡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管理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苏州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独具一格的古城风

3、貌更是名扬海内外,在三年的疫情中,其城市公共空间经历了曾经热闹喧嚷和疫情下的冷清空荡,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后疫情”时代,古城公共空间的更新如何去合理规划,兼容新的功能,是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一、“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的现状分析(一)苏州古城公共空间的内涵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人们不受限制,自由出入使用的空间,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室外空间,也包括室内空间。根据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的范围界定,苏州古城主要包括“两环”“三线”“九片”地区(两环是指城环、街环,三线是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九片是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观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和寒山片)。本文所阐

4、述的古城公共空间主要是室外空间,其涵盖古城内公园、街道、广场、绿地、居住区内的活动场地等。(二)“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的重要作用经历了三年疫情,公共空间的重要价值得以凸显。第一是空间价值,公园绿地等休闲空间,是健康生活的活动场所、锻炼身体的理想场所,这也是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基础。第二是应急处置价值,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临时避难场所,应急使用场所,作为防疫隔离和应急使用的空间场所,解决由疫情产生的医疗隔离和治疗空间不足等问题。第三是健康价值,人们接触绿色环境可以快速、有效地舒缓精神压力,同时植物可以有效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浓度,从而抑制病毒的传播途径。1(三)“后疫情”时代苏州古

5、城的优势和问题苏州古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其水陆双棋盘的城市格局,着重强调井字形有序布局,道路和河流都是南北或东西向,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框架使得苏州古城天然具备了“网格化”的特征,分块区分明显,划块管理时方便快捷,可以充分利用河道与街巷的围合作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非常时期,设置防控围合的疫情管理,为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这样的古城格局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应急处理也存在一些矛盾。笔者通过对疫情时期的苏州古城城市公共空间的观察,深入调研后,发现一些问题:第一,公共空间狭小。苏州古城人口密集,公共空间也相对逼仄,暴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时,很多区域不具备应急防控、

6、紧急疏散的空间条件。社区公共空间较小,停车都困难,更何况要搭建应急检测、为医护人员遮风挡雨的空间。第二,居民和游客的复杂性。苏州古城内有众多老旧小区,居民又多以老苏州人为主,老年人比重大,老年人对疫情的警觉性和防范意识较低,以及获取社群信息滞后等问题,都意味着古城内疫情防控的困难比其他区域更为严峻。另外,古城内景点众多,外地游客往返众多带来疫情防控压力,古城公共空间的防与控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第三,缺乏合理配套。现有公共空间配套不足,分布不合理,缺乏居民锻炼、休闲运动的空间,绿地与公共空间在疫情时的综合利用缺乏举措。古城内许多零散碎片的绿地或被占用,或被闲置,疫情期间防控设施的设置缺乏科学性与

7、系统性,甚至有些核酸检测小屋搭建在厕所旁,还有一些应急场所的设置缺乏标识标牌、指引系统及使用说明等。(图 13)二、疫情冲击下的城市规划反思三年疫情起起落落,作为公共空间使用者的民众,经历了由于疫情防控带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无奈改变,以及防疫中各种问题简单僵化的处理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影响。作为公共空间管理者的011Design Study|艺术设计研究|政府部门,在疫情暴发时,也因公共空间短缺或利用不足,而无法合理疏散与调度,短时间组织上马大批临时公共卫生空间的建设,疲于应对,面临着财政与疫情管控等多方压力。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从历史经验来看,重大流行病的暴发,总能倒逼城市建设的探索创新,通

8、过对疫情中苏州古城公共空间利用的反思,推动未来应对流行病等公共卫生事件而设计的公共空间规划更新。(一)古城公共空间规划和居民生活圈的匹配度较低城市公共空间在规划上应贯彻以人为本,以人民需求为中心的出发点。从民众的角度来讲,城市的公共空间不是割裂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圈的延伸。传统的苏州古城以开放性的街区为主,从公共健康和生活便利性来讲,开放式的街区更有助于城市的通风。但是疫情期间,这种开放式的街区在临时性封控、疏散,避免人员聚集等方面出现一些矛盾。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城市,提出了“15分钟生活圈”,将居民生活所需的基础服务休闲空间和基本配套设施融合于 15 分钟的步行路程以内2,但是如何能够

9、结合疫情防控和应急配套设施去重新规划这“15 分钟生活圈”,在古城这样空间相对局促的情况下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平衡居民生活圈和政府管理之间的矛盾,达到疫情管控与居民生活圈最大程度的匹配,应当在古城规划上做相关反思并在古城更新中加以改进。(二)古城公共空间便民设施承载力不足城市便民设施,在设置上,通常会考虑就近、方便等原则,例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这些设施场所和居民的吃穿用度紧密相关,人流量大、人员集中,但是从目前苏州古城现存的市场而言,大多是建于十几年前的老旧市场。这些市场在建设之初,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生活必需品的采购问题。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近些年来苏州市人口暴增,这些公共空间滞后增长、承载力不

10、足的情况凸显,特别是疫情期间,古城内的一些大型农贸市场,如娄门农贸市场、新民桥农贸市场等,都因为疫情造成停业封控,这些问题都是人们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加上全国多地区出现的冷链疫情,引发了社会对批发农贸市场改造转型升级的关注,让针对农贸市场的防疫安全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冠疫情引发的关注,正是加速城市公共空间、便民设施承载力提升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三)古城公共空间平疫转换的效率较低城市的公共空间,天然承担着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职能,特别是在苏州古城这样人口密集、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居住区外的公共空间在过去的疫情中,承担了管控区运行保障、人员疏散、核酸采样、封控管理等重要作用

11、。在疫情过后,我们更应总结反思,如何将城市的公共空间快速地从平时状态转到疫情防控状态,譬如,如何规划公共空间的通道,以便为疫情防控留下随时可以转换的接口,或者是图书馆、体育馆、社区活动中心这样的设施,在满足平时需要的情况下,设置应急处置模式,以便快速地转换,作为临时疏散观察、核酸监测和医务工作者休息的空间。3这些弹性空间,如果不加以提前规划,建立一场所一方案的数据库,等到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突发事件需要启用时,也许会面对临时研究、层层上报等烦琐的环节,造成工作忙乱,浪费宝贵的应急处置第一时间。三、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规划思考(一)通过顶层蓝本设计,打通公共空间规划“软隔阂”新冠疫情类似的社会

12、公共突发事件,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但是从历史的长线来看,突发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些必然性。从政府部门来看,应急管理、住建、卫生、环保部门都有应急处置预案。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除了人民防空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设施外,其他各个预案之间缺少有效的整合,预案和处置点位上下缺少对接,因此,只有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做到部门之间横向融合,上下之间纵向贯通。特别是苏州古城这样,空间狭小,保护性建筑多的限制条件下,更应细致地解决顶层设计蓝本问题,以达到有限的空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使用。(二)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承载力和居民生活圈匹配度古城保护更新,在公共空间的建设上具有低容积率、小体量的特点,提升城市公共空间便

13、民设施承载力不能靠新建大规模、大体量的公共建筑来实现,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在有限的公共建筑空间的限制内,来强化建筑空间的承载效率。随着5G 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兴起,智慧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在过去三年的疫情中,各地行程、图 1 古城内荒废的碎片公共空间图 2 被占用的零碎公共空间图 3 官太尉河旁厕所边的核酸小屋012|艺术设计研究|Design Study报备、核酸都引入了互联网应用和地图技术,增强了疫情信息化防控能力。“后疫情”时代,古城的规划更新从智慧城市的建设来讲,应分为两步走。一是建立强大的古城空间数据库。将现有古城公共空间进行数字化管理,除了传统的面积、位置等信息外,还要

14、将空间容积、功能和平面图等模型化,制作专门的 GIS 图层,形成数据库,与城市大数据融合,为规划设计提供决策基础。二是通过建立模型和算法,进行总体规划设计。结合大数据分析基础,从古城的整体出发,进行规划设计。对于新建公共空间,在初始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统筹古城总体突发事件防控能力,探索公共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应用。对于现有空间,在具备可行性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改造,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这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规划设计,有效打破居住小区、社区、街道,甚至是行政区的天然阻隔。也比较容易能够在居民使用方便、政府防控管理、临时性措施之间达到最佳平衡。同时将居民生活圈热力图和出行动态图,投影到数据图层,分析最佳配套

15、设施空间分布,和现有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商业和公益性质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最佳点位,从而实现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最大便利性,形成有效的“生活圈”。(三)通过强化城市“韧性”,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平疫转换的效率提升古城公共空间平疫转换的效率要充分强化公共空间的韧性设计。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上,要充分挖掘利用效率,强化城市空间抵御突发事件的“韧性”,特别是要考虑新冠疫情等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从总体更新规划上,要在现有空间中,为公共空间留好应对疫情等公共突发事件的接口,以及公共空间的路口预留,和短时间可以接通的电源,等等。从空间资源利用上,首先,要在发掘公共空间基础价值上下功夫。城市规划中建设大量的绿

16、色生态空间,可以鼓励人们增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疫情患病后的恢复。苏州古城内空间有限,充分利用好城市角落,碎片空间,植入更多的“口袋公园”,散落在古街侧旁、角落地带、沿河绿化带等多种形态的社区口袋公园,可以满足社区居民 15 分钟生活圈的就近可达、社交锻炼等多功能复合的生活需求。在保证绿化率的前提下,通过空间调整,建设兼有古城文化特色的绿色公共空间。其次,要在发掘城市现有冗余空间上下功夫。一些具备大规模疏散、留观,甚至是治疗条件的场所,例如体育场、图书馆等功能性设施,要按照医疗或者应对突发事件标准,进行适当的空间改造,并进行一定的平疫结合的物资储备。再次,要灵活地进行公共空

17、间的再设计。一些旅游性的广场、街道,可以考虑设计多功能且能够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弹性建筑模块,譬如,在平时可以用于交流、阅读、义卖等公共服务空间,在疫情暴发时,也可以作为临时隔离、留观、医务人员休息等防疫空间。(表 1)这些设计,在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正常需求外,还能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变化使用场景,极大地增强了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四、结语新冠疫情给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群体健康、社会经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通过三年的努力,我们在抗疫方面取得了胜利,但是疫情造成的影响却远远没有消失,我们只有从危机中深刻反思,才能在下一次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本文通过对苏州古城公共空间在疫情下的反思,提出“后

18、疫情”时代公共空间更新的一些思路,为公共空间管理设计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后疫情”时代,社会、科技、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日新月异,本文作者的一些思路也因无法预见一些不可测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信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辅助决策等高科技手段的深入运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也会更加合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参考文献1 阳正华,买昱恺,王傲.后疫情时代下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策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生态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2 王兰,李潇天,杨晓明.健康融入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区应对.

19、规划师,2020(6).3 熊安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公共空间的防与控规划思考/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 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基金项目:2022 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后疫情时代苏州古城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2022SJYB1567(李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场景 空间常态下使用场景应急下使用场景绿地角落空间(设置多功能复合的口袋公园)社交会面、日常锻炼、散步游乐等应急处理空间、就地隔离观察室、医护人员休息点功能性公共空间(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休闲、健身、竞赛、讲座、学习、会面、交流等平疫结合的物资储备、应急隔离点、临时办公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筛查与初诊绿地广场空间(增加弹性建筑模块)交流、休闲、游憩、阅读、义卖、宣讲教育等公共服务平疫结合的物资储备折叠仓库、临时隔离留观点、医务人员休息点、便民诊所等表 1 苏州古城公共空间的平疫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