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115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97第 14 期(总第 812 期)科学咨询教学探讨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灌输,过于重视分数而选择题海战术,使学生只学会了“答”,而不会“问”,甚至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缺少创造性和发散性。这就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厌倦,丧失兴趣。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必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众多教师首选的教学方法,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把课堂的首要地位真正给予学生,从而使学生勤于反思,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探索过程,

2、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重拾对数学的兴趣。近年来,该教学模式受到众多教师的借鉴学习,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就包含了中小学各个学段、各类学科的实践,例如,录霞霞1对该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后提出相关的实施策略。曹艳红2着重对中学课堂运用该教学模式后进行反思,强调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的牢笼,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教师要成为创造快乐的人。王淼3对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三类课程中应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实践发现在相对固定的疑、探环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学习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因此在课堂中更乐意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对“三疑三探”的研究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基于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

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尤其是以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类进行实践研究的课题还不够清晰。而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主要由这四类构成,因此本文对该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进行具体说明,并重点以数与代数部分中的课程为实例进行研究,以丰富现有的研究。该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把“苦学”变成“乐学”,学生只有能够主动去接受,才可以做到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会提问的学生才更具有创新能力和质疑精神。这才是实行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也是本文研究此课题的意义。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所谓“三疑三探”,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以及知识的拓

4、展运用环节。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通过课堂中的活动,培养学生会提问、会思考、会交流,全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宏观的角度讲,一个完整的“三疑三探”课堂是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在该教学模式下,通过设疑、解疑、再质疑,使学生处于教师引导形成的“思维场”中进行问题探究4。“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是设疑自探。课堂伊始,是一节课的关键,该环节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第二个环节是解疑。此环节可以选择三种方式。提问与评价:提问环节主要是对学困生进行基础提问,中等生根据答题情况进行补充,最

5、后进行评价,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讨论:在提问中,若学困生可以轻松解决,就不再进行讲解。如果多数学生无法解决,则由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并随机找小组代表进行汇报;教师讲解:通过讨论,如果学生还“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付亚运,杜滨宇(许昌学院数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摘 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是由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以及运用拓展四个相对固定的环节循环往复的动态变化过程。它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自身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该模式在

6、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优点等,重点以初中阶段数学中数与代数中的课程为例,进行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研究。关键词: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基金项目:河南省科学基金(222300420280);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20GGJS210)。作者简介:付亚运(1990),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研究。198第 14 期(总第 812 期)科学咨询教学探讨未找到解决方法,则由教师进行讲解;但对于学生未讨论到或遗漏的知识,要及时讲解,学生易混、易错的部分也是重点。第三个环节是质疑再探,进行本环节要求学生已完成本节学习任务。此环节,教师要鼓励

7、学生对知识以及探究过程进行质疑,标新立异,让学生就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然后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运用,完整的一节课,必不可少的就是练习环节。该环节依据本节的重点内容,围绕学习目标,由学生或小组尝试分类编写题目,教师有选择地展示或补充后,供学生练习,并进行检查。通过对以上四个环节的描述,可以发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充分展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6,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7,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8。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数学课标指出,通过体验提出问题、形成和应用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本质9

8、。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符合教师合理引导和学生探究发现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由学生参与预创设,并让学生了解问题的成因,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数学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学段的数学知识而言,本论文将主要对数与代数部分在该教学模式下的实施进行举例研究。(一)“数与代数”部分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例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 的要求,在“数与代数”部分,通过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立模型等过程,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次主要以人教版数学教科书八年级上册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课的详细教学过程为例进行研究。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1.设疑自探(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思

9、考:同学们想一想37和921相等吗?那436和218相等吗?说出34与1520之间变形的过程,924与38之间的变形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类比分数猜想分式的基本性质。(2)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看到本节课的题目,大家有什么疑惑吗?大胆提出来(学生畅所欲言地提问)。教师活动:这些同学的问题都非常好,而且大多数都是在本课程中要学习的,老师整理总结了一下,对个别问题做了点补充,希望能对这节课的学习有所帮助。下面我们来看看问题:问题一:分式的基本性质、字母表示;问题二:约分(P129例2,P131例3);问题三:通分(P132例4)。(3)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进行自探例1.填

10、空:()3 mmnn=,()()222 331 6mmnmnpqmp q+=,()22 2(0)xyyxx y=;提示:同学们能否将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某一整式,而不改变分式的结果?例2.约分:2322515x yzxy z,22969aaa+,22612633mmnnmn+提示:类比分数约分,注意分式与分数的区别,约分的结果需要是最简分式。2.解疑合探(1)小组合探学习小组进行沟通,完成上一环节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给出学生展示与评价的具体分工(表1);学生通过自探、小组合探,已明确分式的基本性质。(2)全班合探学生展示与评价;教师点拨或精讲。表 1 解疑合探环节展示与评价分工表问题 123书面

11、展示要求: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答题规范评价要求: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言简练2.点评解题方法及思路,重点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或见解及时提出,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点评同学对展示内容从规范性、正确性及方法总结的合理性上对展示同学打分,满分10分展示评价3.教师解疑现在自探问题已经解决,那我们回到课堂开始,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回答呢?这节课的内容都学完了,大家对这节课有没有疑问或者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4.拓展运用199第 14 期(总第 812 期)科学咨询教学探讨根据本节知识,同学们自编题目,交流解答。下面请你来大展身手,当一次小老

12、师出道题,考考你的同桌!看谁的问题最厉害!根据学生编题的练习情况,教师选择一部分来给同学们展示练习。为了巩固新知识,强化应用,老师为大家提供一些题目,现在趁热打铁,请看题目:填空:()22 233xxxx=+,()3 23363 8a bab=,()1bacancn+=+,()()222 xyxyxy=+;约分:2236x yxy z,2282m nmn,235416x yzxyz,()32 abba;通分:312ab和2 225a b c,2axy和23bx,233cab和28abc,11x 和11x+;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以下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而且不改变分式的值:23x yab

13、c,3217ab,2513mx,()2abn。课堂小结。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过程、思想等方面)。各小组评价本节课同学们的活动情况,课代表汇总。作业布置。必做题:P132:1,2;习题15.1:6.(2),7(3);选做题:仿照练习题4,你可以完成它们吗?(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初中学生在该教学模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第一,学生在此阶段好奇一切事物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自控能力和纪律意识,在自探环节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第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课堂上质疑能力较弱,部分学生虽然可以提出疑问,但问题质量不高,甚

14、至偏离了学习目标。第三,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受到教师的“支配”,缺乏思维的跳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思维由形象向抽象逐步转换的重要时期。对于一些较抽象的知识,学生不能很好地了解问题,就不利于对问题的进一步研究。第五,教师在实施该教学模式时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的现象。三、结束语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学习过程,当下部分学生却认为学习是痛苦的、压抑的、不知所措的被动行为。而“三疑三探”就是通过“疑”与“探”相结合的固定环节,来启发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提问、学会探究,同时养成善于质疑、乐于表达、敢于评价和勤于反思的良好习惯和品质,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想学、善学、学好,使学生真

15、切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将学习转被动为主动10,更进一步做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参考文献1 录霞霞.“三疑三探”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策略探究J.新课程 上旬,2018(1):77.2 曹艳红.课堂应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后的反思J.考试周刊,2016(34):168-169.3 王淼.“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4 朱维宗,康霞,张洪巍.数学质疑式教学的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6-7.5 李裕国.“质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2016(9):64-65.6 董淑凤.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7):76-78.7 王根水.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6):19.8 朱维宗,康霞,张洪巍.数学质疑式教学的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45-4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冯淑霞.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三疑三探”模式学习体会J.新一代(下半月),2014(8):67-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