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93643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 , 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注释】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zh)酒:一杯酒。相谓:互相商议。且:将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数人饮之不足 _乃左手持卮_遂饮其酒_终亡其酒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2、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解析】【分析】(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固”“安”“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

3、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故答案为: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点评】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

4、,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参考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

5、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王戎:西晋人,做过官,是历史上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信然:确实如此。(1)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尝与诸小儿游 _唯戎不动_(2)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你认为文中七岁的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 (1)玩耍;只(2)树就在路边上并而有很多果实,这些一定是苦李子。(3)王戎是

6、一个能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非常聪慧的孩子。 【解析】【分析】(1)本题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戏”意思是“玩耍”。 (2)本题翻译需注意:子:果实;此:这;必:一定。 (3)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据此分析可知,王戎是个聪明机智,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孩子。 故答案为:玩耍;只 树就在路边上并而有很多果实,这些一定是苦李子。 王戎是一个能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观察进行推理判断,非常聪慧的孩子。【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

7、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过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和他们一起去。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长在

8、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 , 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注:须臾:很短的时间。康庄:平坦的大道。(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跳而越者与千金/借旁近与之B.彼勇者耻怯/不耻下问C.今有三人焉/吾日三省吾身

9、D.顾见猛虎/左顾右盼(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顾 见 猛 虎 暴 然 向 逼 则 怯 者 不 待 告 跳 而 越 之 如 康 庄 矣。(3)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形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答案】 (1)C(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3)示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当遇到不正义行为时,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有人选择逃避。 【解析】【分析】(1)A.给;B.以为耻;C.三个/泛指多次;D.看。故选C。 (2)根据句意“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

10、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来划分即可。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谈看法谈启示的题,注意一定要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加以发挥。示例: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人总是将信仰正义放在首位;有的人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不能一概而论。 故答案为:(1)C; (2)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3)示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形势对人的思想的制约作用。人有勇敢和怯弱之分,当遇到不正义行为时,有人挺身而出,不怕牺牲,有人选择逃避。 【点评】(1)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

11、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参考译文】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一个怯懦。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跨越这深谷

12、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关键是因情势驱使他们罢了。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13、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

14、不得合。遂负之以归。【注】吹豕之法:猪被杀后,屠户在猪脚下割开皮吹气,便于去其皮毛。(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弛担持刀_一狼洞其中_顾无计可以死之_股直不能屈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遂自之以归。(3)【乙】段中有一句话与【甲】文中开头写屠夫处境的句子相对应,这句话是_。 (4)两段选文都表现了屠夫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3)一屠暮行,为狼所逼(4)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15、注意“弛”这里是解除,放下的意思,“洞”这里属于此类活用,名词活用于动词,打洞。“顾”这里是顾虑、考虑的意思。“股”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大腿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径:径直;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遂:于是,就。负:背;以:连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3)根据【甲】文中“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的句子,可知这句话应为: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4)结合两文内容分析,最开始【甲】文

16、中的屠户的做法是投以骨,【乙】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奔入伏焉,【甲】文中屠户最后抓住时机勇敢地杀死了两只狼,【乙】文中的屠户捉住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据此可知两文中屠户的特点是:先怯懦,后机智勇敢。 故答案为:解除,卸下;打洞;顾念,考虑;大腿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先怯懦,后机智勇敢。【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17、。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句子即可。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据此再概括答题。【附参考译文】 【乙】一个屠夫傍晚走路,被狼追赶。道路旁有农夫夜耕时留下的临时草棚,(屠夫)跑进去趴在里面。狼从草苫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捉住狼爪,让它不能离开。(屠夫)考虑着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

18、一寸长的小刀,于是(用它)割破(狼)爪子下面的皮,用杀猪时吹气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捆起来。(屠夫)出去一看,狼膨胀得像牛一样,大腿挺直不能弯曲,嘴巴张开不能舍上。于是(屠夫)背着它回家了。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 弃疑滞。,使庶几之志 ,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

19、屈伸,去细碎 , 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甥书)【注】疑滞:犹豫不定。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揭然:显明的样子。恻然:恳切的样子。细碎:琐碎的杂念。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济:成功。窜伏:逃避,藏匿。下流:地位低微。(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淫慢则不能励精(懈怠)B.意与日去(消失)C.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D.广咨问(广泛)(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庶几之志A.夫君子之行B.下

20、车引之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学而时习之(3)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C.”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D.“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4)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答案】 (1)C(2)A(3)C(4)最终人年老志衰,

21、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解析】【分析】(1)ABD解释正确。C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故“险”理解不正确。 (2)“使庶几之志”的大意是: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故“之”这里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结构助词,的。B代词,代指陈元方。C代词,代指知识。D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3)ABD分析正确。C由“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可以看出“ 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即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而不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

22、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志存高远: 树立远大的志向。慕:追慕。绝:戒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 故答案为:C;A;C; 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戒绝情欲。【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

23、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

24、出其深层内涵。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附参考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犹豫不定,使几乎接近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的杂念,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怨恨耻辱,这样即使德才不显于世,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会成功。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平常庸俗之列,免不了成为地位低微之辈。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一) 陈

25、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节选自世说新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

26、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节选自世说新语)太丘舍去_相委而去_下车引之_尝与诸小儿游_取之信然_大人问其故_(2)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代“李子”)B.取之信然(代“李树”)C.人问之(代“王戎”)D.由是宗族奇之(代“孔融”)(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D.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

27、子的意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5)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2)B(3)C(4)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 【解析】【分

28、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去:动词,离开;委:动词,舍弃;尝:时间副词,曾经。(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平时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取之信然: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之:代指李子,不是李树,B项错误。(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句子意思是:看见路边有

29、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所以断句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注意“期、无信、无礼、此必”等字的解释。(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分析人物形象。元方和杨氏子性格上的相同之处:

30、机智聪慧,能言善辩。二人年龄虽小,但是机敏聪慧过人,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责,立即做出反应,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客人把杨梅果戏说成杨家的水果,杨氏子立即将“孔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小孩反映迅速并能用孔雀鸟回应,真是聪明过人。故答案为:(1)离开;舍弃;拉;曾经;确实,的确;原因。(2)B;(3)C;(4)您与我父亲相约在中午,到了中午还没来,就是您没有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您没有礼貌。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5)他们都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元方面对父亲友人的指

31、责,不卑不亢地指出友人不讲信用且没有礼貌,用言语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杨氏子面对父亲友人的玩笑话反应机敏,立即将“孔雀”与“孔家的禽鸟”联系在一起回敬了客人。【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古今异义词:去、委、尝,不要用现代汉语意义解释。(2)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B项指代李子果实,不是李子树。(3)本题考查划分文

32、言句子节奏。答题时应注意,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大家)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主谓结构)诸儿竞走取之/(转折)唯戎不动。(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君:您;家君:父亲:期:相约;此必苦李: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

33、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相同点:机智聪慧,能言善辩,再结合内容分析作答。【附参考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

34、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孔融只挑了个小的梨,大人问他原因,孔融说:“儿子年纪小,应当拿小的梨。”因此,整个宗族的人都认为孔融不同寻常。7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注】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

35、里有如下解释:法令,制度;方法,做法;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_(只写序号)。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4)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 “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案】 (1)(2)D(3)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36、。(4)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为: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因此,“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效法、仿效。 (2)“袁公问曰”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的句子,后面应断句,因此排除AC。“贤家君在太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B。故选D。 (3)翻译前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以:用;抚:安抚、抚慰。之:代指弱者。翻译时应调整语序:弱者以仁抚之。这句话可以翻译为: 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慰他们(用仁

37、义安抚贫弱的人)。 (4)联系上文可知,“此事”指的是: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陈元方说这句话是针对袁公的“ 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袁公的言外之意是你父亲这样做是在效仿我,元方不认同,于是就举周公、孔子的事例进行反驳,言外之意是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

38、上下文的联系;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文筛选恰当的信息。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反复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句

39、子的含义。8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欤

40、y:句末语气词。(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尊君在不?诺,期返而食(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陈太丘与友期行_相委而去_故人来,方与之食_恐其自食其言也_(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5)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答案】 (1)fu;sh(2)约定;丢下,舍弃;才;害怕,担心(3)C(4)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

41、走后那个朋友才来。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5)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解析】【分析】(1)“不”通“否”应读作“fu”,“食”在这里的意思是吃饭,故应该读作“sh”。 (2)这句话的大意为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因此,“期”应解释为约定。这句话的大意是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因此,“委”应解释为丢下、舍弃。这句话的大意为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因此,“方”应解释为才。这句话的大意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因此,“恐”应解释为怕。 (3)A这句话应该这样断: 期/日中。B这句话应该这样断: 对子/骂父。C停顿正确。D这句话应该这样

42、断: 故人/至暮不来。故选C。 (4)本题翻译时首先理解几个关键词的意思,然后按照正常语序翻译。“中”:中午;“去”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离开。“而”连词;“止”挽留;“食”:吃饭。 (5)这两段文字都是有关“守信”的,本题要求结合文段内容谈对“守信”的看法,答题时只要围绕“守信”来谈,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句要连贯,用语要恰当。 【点评】(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解答本题须注意“不”是通假字,应读作“fu”。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

43、,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根据虚词进行断句;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44、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围绕“守信”这个主题谈看法即可。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选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不亦说乎_温故而知新_吾日三省吾身_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知者不惑_知之为知之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