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docx

上传人:h****i 文档编号:519136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与党课讲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篇文】2023年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把握主题教育总体要求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将学习成果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同志们:从今年4月份起,将在全党开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后的又一次思想锤炼和灵魂洗礼。开展主题教育,是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必要手段,是筑牢思想根基,补足精神之钙的必经之路。我们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专题教育总要求,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增强学思践悟的政治智慧,筑牢拒

2、腐防变的堤坝防线。要坚持将主题教育同推动中心工作相结合,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强化创新理论运用和调研成果转化,把落实主题教育目标和解决重点核心问题抓到实处、取得实效,推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我们党创造历史、成就辉煌的一条重要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

3、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展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一)开展主题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主题教育既是提升党性修养的“加油站”,也是检视党性修养的“放大镜”,是必须严格推进的政治“大体检”。党员干部要紧抓主题教育契机,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再检视、再深化、再提升,确保教育整改全面扎实、反馈意见全面落实、实际效果全面提升。要自觉把主题教育节点作为干部“四风”的“考点”,不当无原则的“老好人”,不做不扛事的“软肩膀”,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审慎稳妥处理好每件工作

4、,确保不出纰漏、不留瑕疵、不埋隐患,持续走好主题教育“长管长严”的“每一步”。要牢牢把握“学思想”的要求,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做到融会贯通,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又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领会这一思想的精髓要义,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自觉用以指导各项工作。(二)开展主题教育要通过理想教育实现精神洗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彰显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

5、主义的信念,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精神旗帜。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强党性”的要求,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摆进去,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等等,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6、“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开展主题教育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践的理论,这一思想扎根现实土壤、回应实践需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是党和人民奋进新征程的行动指南。这次主题教育要车牢把握“重实践”的要求,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善于运用这一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积

7、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抓好调查研究,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开展主题教育要坚持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本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我们要始终在基层工作开展中坚持好、运用好理论立场观点方法,从内心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认真研读,深入领会,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各项工作。以理论思想改变主观世界,坚定理想信

8、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题主线,在思想上深入理解和把握其核心精髓和时代价值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思想自觉和认同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二)坚持和加强党的

9、全面领导上下功夫。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征程中,充分发挥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充分证明,如果没有党的坚强和全面领导、没有严格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没有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就会丧失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丧失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就会严重脱离人民,就不可能担负起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就是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全党更加自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10、“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在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作表率。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实践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要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实践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撑。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必须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掌握运用,抓好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此次主题教育,对提高党员于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综合本领、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有着重大意义,是我们再次找准方向、找到差距、找对问题的又一次精神洗礼。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更

11、要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锤炼本领的锻剑台,学会用好党的理论思想武器,不断在基层中大兴调研之风,不断汲取群众智慧,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发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提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绘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政策举措、具体抓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2、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三、坚持通过主题教育感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每一次主题教育,都是对全体党员走好群众路线的再教育。对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主题教育过程中,同样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秉持浓浓的为民情怀,倾听群众呼声,聚焦民生实事,就一定能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一)坚持锤炼党性修养,使政治本色更加鲜明。思想是指导全党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13、化建设道路的风向标,近是引领全体党员坚守初心和使命的信号塔,是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灯。这次主题教育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首次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全面学习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坚持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党的好政策带到基层群众身边,做到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刻与人民群众坐到一起。(二)始终坚持把主题教育与解决最突出问题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主题教育“要奔着问题去,以刮骨疗伤的勇气、坚忍不拔

14、的韧性坚决予以整治”。坚持问题导向,是本次主题教育最鲜明的特点。要结合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下沉一线,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眼制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边学习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破解重点难点。让“改”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对所有问题都要列出清单、落实责任、明确时限、逐项整改。通过推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更好地取信于民。(三)涵养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这是党员干部对待名利的正确态度,也是正确的名利观。党员干部要做一名纯粹的共产党人,不为名“缰”所累,不为利“索

15、”所缚,无私奉献,勤恳服务,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经得住清贫、寂寞和诱惑的考验,做到持身守正、束身自好、清正廉洁。要守住权力关,始终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感,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常怀敬畏之心,始终如履薄冰,深刻认识权与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防微杜渐,方能得其始终,全其声名。要树立艰苦奋斗的事业观,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而忘我奋斗。四、通过主题教育激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促发展,驰

16、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奋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新征程充满光荣与梦想,也充满艰辛和挑战。我们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汲取不懈奋斗的源泉动力,增强学思践悟的政治智慧,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防线,从而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一)从主题教育中找到党员干部新坐标。要充分学习“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夯实理想信念基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的高度树立自己的信念之塔。要坚持固本培

17、元,补足精神之钙,把理想信念的坚定转化为担当尽责的自觉,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信念,用心为人民服务,做到一身正气上班来,两袖清风回家去,做一个清清白白的好干部。(二)坚持练就过硬本领,使实践创新更加有力。思想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引擎。此次主题教育,对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综合本领、创新创业能力水平有着重大意义,是我们再次找准方向、找到差距、找对问题的又一次精神洗礼。党员干部要将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锤炼本领的锻剑台,学会用好党的理论思想武器

18、,不断在基层中大兴调研之风,不断汲取群众智慧,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通过学习,不断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将自我学习和总结与他人引领指导结合,不断提高履职尽责能力和水平,创新转化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拔高思想意识,拓展工作思路,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工作实效。(三)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它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够不断引向深入。我们要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去。要加强学习,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

19、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尽全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与能力。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永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一马当先、挺膺担当、勇立新功,奋力谱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辉煌新篇章。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主题教育,把“学思

20、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夯实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理想信念,让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更好地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在新征程上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奏响新时代的奋斗凯歌。2023年党课讲稿5340字范文: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

21、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总结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是唯一保持5000多年延绵至今的文明主体,对人类历史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近代以后,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华民族遭遇到文明难以赓续的深重危机,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

22、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历史证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不能让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也都谈不上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必须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接续奋斗中开拓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现代化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孜孜以

23、求的梦想,但是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场,接连而起、轮番出台的各种救国强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中国民族和人民要彻底解放,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成立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彻底扭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不断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铸就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风尚,另一方面真正开启了中国的

24、工业化进程。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的农业国地位,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新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1956年之后,针对苏联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日益暴露的弊端,毛泽东同志要求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并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要求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工业优先、工农业并举的工业化道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自立自强、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奠定了坚实的基

25、础,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既以博大的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又坚定不移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捍卫、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经受住了重重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

26、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极大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既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成功探索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实现了中华文明从近代以来的封闭半封闭到开放包容的转变,而且锻造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社会主义文明从传统形态到当代中国形态

27、的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北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14亿多人口的庞大规模上,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8、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文明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凝聚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一)引领人类文明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覆盖14亿多人口,覆盖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而且用7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而且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切合中国实际,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现代化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

29、规律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致力于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而且中国共产党以博大宽广的胸怀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和自信。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西方历史上国强必霸的老路,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坚持并联式推进从发展进程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并联式的,而不是串联式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30、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中国的赶超战略以及对西方的学习借鉴,使得中国并没有亦步亦趋,没有完整经历西方现代化发展的所有阶段,而具有鲜明的压缩性、并联式发展的特点,从而用短短7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多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三)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建设的内容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现代化,而西方的现代化,特别是早期的现代化,则是单维的。中国共产党所推动的现代化则既强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

31、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展示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前景。三、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是因为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

32、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立足中国独特的国情,有着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之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明确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含九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前提;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六大任务;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中

33、国式现代化有着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因为我们是14亿人整体推进的现代化,而不是一部分人的现代化。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它并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这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逻辑,而不是以资本作为逻辑。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现代化并不是西方那种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

34、进步的现代化。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不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现代化,而是可持续的现代化。我们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是要实现全世界的互利共赢,而不是以对外扩张、掠夺为支撑的现代化。可以说这五个特征从方方面面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也是人民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而不是像西方狭隘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都切实体现了这样一种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立场,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

35、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一)拓展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中国的成功实践,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也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二)丰富人类文明内涵人类文明新形态,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更有创新创造,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比如,中国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要思想理念,为人类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提高了人类文明程度。(三)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新动力中国用几

36、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四)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方向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类文明成果空前繁荣。但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矛盾和挑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叠加。面对全球性问题,有的国家将其归咎于经济全球化,筑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高墙”;有的国家以冷战思维思考问题,试图用遏制、对抗的办法解决世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越来越深入

37、人心。(五)深化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马克思对文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分析,认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中国式现代化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的特质,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深化人类对文明交往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类文明持续发展进步。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中华文明实现的一切重大转变,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大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