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1∕T 3819-2023 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辽宁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1911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0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1∕T 3819-2023 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辽宁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21∕T 3819-2023 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辽宁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21∕T 3819-2023 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辽宁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21∕T 3819-2023 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辽宁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21∕T 3819-2023 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辽宁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03.080CCSA 12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38192023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Standard of spiritual comfort service for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2023-09-30 发布2023-10-30 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T 3819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辽宁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盘锦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大连爱恩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邱桂成、吕

2、锡源、冯彬彬、曲波、张耀明、王珂、曲宁。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青年大街260号,联系电话:024-23992881。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家镇(三十里村)环城南街南(芳草路西侧),联系电话:0427-2875063。DB21/T 381920231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养老机构精神慰藉服务的术语与定义、基本原则、服务内容及要求、服务流程、评价及改进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域内养老机构提供的精神慰藉

3、服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353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 357962017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 42195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MZ/T 064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养老机构a retirement home依法办理登记,为老年人提供住宿和照料护理,如生活照料、膳食、康复、护理或医疗保健等,综合性服务的各类组织。注:床位数应在10张以上。来源:GB/

4、T 293532012,3.1,有修改3.2精神慰藉服务spiritual comfort service为老年人提供环境适应、情感沟通、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安宁服务及危机干预等满足精神需求的服务。3.3安宁服务peace service为临终老人及相关第三方提供特别服务支持及心理慰藉的活动,以及应相关第三方要求,协助办理相关后事的活动。来源:GB/T 357962017,3.3DB21/T 3819202323.4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行为。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

5、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和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或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3.5相关第三方relevant third parties为老年人提供资金担保,监护或委托代理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如亲属、村(居)委会、老年人原单位等。来源:GB/T 357962017,3.44基本原则4.1尊重老年人人格,保护老年人隐私。4.2尊重老年人需求,保持老年人身心愉悦和精神健康。4.3保证老年人安全,因势利导。4.4应遵循自愿、保密、个性化的伦理学原则。5基本要求5.1应设置提供精神慰藉服务的部门,或聘请有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医师定期提供精神慰藉服务。5.2老年人入

6、住养老机构前应进行老年人能力评估,包括精神状态及基本沟通能力的评估,并应符合GB/T 42195 的要求。5.3宜配备提供温馨、安静、独立的心理咨询室。5.4应配备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师。5.5应营造尊老、敬老、和谐、温馨的氛围。6人员要求6.1提供精神慰藉服务的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应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相关的培训证书或资格证书。6.2护理人员应接受过精神慰藉方面的基本业务培训,能及时了解老年人心理、精神需求,具备一定的精神慰藉服务能力。6.3宜招募有心理学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6.4应按照实际入住老年人人数配备精神慰藉服务社会工作者。每

7、 200 名老年人应配备 1 名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师。6.5以上各种人员要求还应符合 GB/T 357962017 中 6.2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的内容。7服务内容、要求及流程7.1环境适应DB21/T 3819202337.1.1服务内容针对新入住老年人开展环境适应服务。环境适应服务主要包括协助老年人熟悉机构环境,顺利度过入住初期,融入集体生活。7.1.2服务要求7.1.2.1宜制定个性化的入住适应方案,密切关注老年人精神面貌变化,了解老年人需求。7.1.2.2应鼓励老年人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指导老年人安排好自己的生活。7.1.2.3定期开展群体活动,促进集体生活适应性。7.1.3

8、服务流程7.1.3.1按照入院老年人能力评估结果,建立个性化入住适应方案。通过日常观察(吃、住、行)适当调整方案内容,直至老年人适应机构居住生活环境。7.1.3.2将老年人环境适应情况、机构干预情况等进行记录存档。7.2情感沟通7.2.1服务内容针对环境适应效果较差的老年人,开展情感沟通服务。情感沟通服务指通过适时交流沟通,与老年人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养老观和积极人生观。7.2.2服务要求7.2.2.1应及时了解老年人心理与精神变化,护理人员应陪伴老年人聊天,适时增加与老年人沟通的频次和时间。7.2.2.2应态度诚恳、耐心倾听,保持正常社交距离,不应指责、批评、嘲讽老年人会谈

9、内容。7.2.2.3应组织开展适宜的文化娱乐活动,尊重老年人,促进老年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7.2.2.4应对求助老人进行积极关注,促进老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充分沟通。7.2.3服务流程7.2.3.1根据老年人环境适应管理档案,制定情感沟通服务方案。7.2.3.2按照方案实施情感沟通服务,如加强陪聊、重点关注、积极引导、促进融合等。7.2.3.3根据服务效果调整服务方式,直至老年人情感舒缓,适应机构养老环境。7.2.3.4将老年人情感沟通情况、机构干预情况等进行记录存档。7.3情绪疏导7.3.1服务内容针对情感沟通效果不明显的老年人,需开展情绪疏导服务。情绪疏导服务主要包括鼓励和引导老年人表达情绪

10、,倾听诉说,情感干预。7.3.2服务要求7.3.2.1不否认、不评判、不忽视老年人的情绪波动。7.3.2.2应掌握老年人心理与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做沟通,了解发生原因,制定疏导方案,并告知相关第三方,必要时请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协助处理或转至相关医疗机构。DB21/T 3819202347.3.2.3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环境,采取因人而异的疏导方式。7.3.2.4应引导老年人正视消极思想,帮助老年人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7.3.2.5应调动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主观幸福感。7.3.2.6应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促进老年人与外界社会接触交往,倡导老年人参与力所能及

11、的志愿活动。7.3.2.7对负面情绪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的老年人,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给予跟踪治疗。7.3.2.8应督促相关第三方定期探访老年人,与老年人保持联系。7.3.3服务流程7.3.3.1依据老年人管理档案,制定情绪疏导方案。定期开展情绪疏导干预活动。7.3.3.2应关注老年人心理与精神变化实际情况即时调整服务方案,并随着服务的逐渐深入不断补充完善服务方案,直至情绪疏导产生良好效果。7.3.3.3将老年人情绪疏导情况、机构干预情况等进行记录存档。7.4心理咨询7.4.1服务内容针对情绪疏导效果不明显的老年人可进一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

12、进行富有同理心的沟通,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心理评估,了解老年人的咨询动机和期望,并针对发现的心理问题和需求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和支持。7.4.2服务要求7.4.2.1应由具有医学、护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提供该项服务。7.4.2.2以对话、深入交谈和心理引导为主,同时可采用讲授、阅读指导、观影、示教与反示教、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7.4.2.3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应经家属同意并陪同,每次服务时间 30 分钟以上为宜。7.4.2.4应关注咨询效果,及时调整咨询方法;对老年人的心理咨询资料保密。7.4.3服务流程7.4.3.1依据老年人情绪疏导档案情况,通知家属,研究制定心理

13、咨询服务方案。7.4.3.2根据心理咨询服务效果,适时调整服务方案,反复评估服务效果,直至老年人情况改善。7.4.3.3将老年人心理咨询情况、机构干预情况等进行记录存档。7.5心理健康教育7.5.1服务内容针对所有老年人心理亚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启发、宣讲等不同的形式开展的普遍性的心理引导服务,启发老年人进行自我心理探索,直面老龄化问题。7.5.2服务要求7.5.2.1宣传讲解身心老化知识、慢性病的心理照护方法、关注心理老年人亚健康问题。7.5.2.2宜只选择一类主题,内容应实用、易于老年人接受,应开展多种形式重复教育。7.5.2.3每次教育活动时间宜控制在 10

14、分钟为宜。DB21/T 3819202357.5.3服务流程7.5.3.1制定机构内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案,定期开展服务。7.5.3.2针对心理情况较差的老年人宜开展心理咨询服务。7.5.3.3将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机构干预情况等进行记录存档。7.6安宁服务7.6.1服务内容针对临终老人开展的特殊服务,安宁服务主要包括为临终老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尽可能满足临终老人需求,帮助老年人安详、有尊严地度过生命终期,并协助后事处理。7.6.2服务要求7.6.2.1应尊重老年人宗教信仰、民族习惯和个人意愿。7.6.2.2应有亲属陪伴,鼓励亲属通过悉心照护、亲情陪伴、耐心倾听,让临终老年人表达爱、感恩

15、和感谢,促进关系和解,完成心愿,温暖告别。7.6.2.3应为临终老人提供心理关怀与精神照护,帮助临终老人减轻死亡焦虑和恐惧。7.6.2.4应及时对临终老人亲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哀伤辅导。7.6.2.5与相关第三方协调,为对社会有重要贡献,以及生活有特殊困难的、无亲属或亲属不能陪伴的老人申请社会及政策援助。协助联系相关资源如:法律咨询、殡葬服务、后事处理等服务。7.6.3服务流程7.6.3.1根据临终老人身体情况,及时联系家属或相关第三方。7.6.3.2按照家属或相关第三方要求,开展安宁服务。7.6.3.3配合家属或相关第三方转移或核销有关档案信息及物品。7.7危机干预7.7.1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因

16、疾病的罹患、疾病的治疗、老友的去世等产生的心理危机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危机干预主要包括识别并评估老年人所面临的危机给予干预。服务内容应符合MZ/T 064的要求。7.7.2服务要求7.7.2.1危机干预应由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承担。7.7.2.2危机干预宜由危机者亲属、朋友参与或陪伴。7.7.2.3应陪伴危机者,保护危机者的安全。7.7.2.4应耐心倾听危机者的叙述,了解危机原因,确定危机问题。7.7.2.5应制定认知症老年人的异常行为照护计划和防范措施。7.7.2.6当危机者出现情绪失控及过激行为时,应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7.7.3服务流程7.7.3.1识别危机的来源、危害程度、老年人应对

17、危机的能力、以往应对方式及效果等。7.7.3.2统筹制定危机干预计划,包括需干预的问题或行为、可采用的策略、可获得的社会支持、危机介入小组的建立及分工、应急演练、信息沟通等。DB21/T 3819202367.7.3.3及时处理严重危机,如自杀、伤及他人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行为问题。必要时,及时通知家属并协调其他专业力量的支援,对老年人进行身体约束或其他限制行为;7.7.3.4开展危机干预的善后工作,包括对介入对象的回访、开展危机介入工作评估和小结、完善应急预案以预防同类危机的再发生等。8评价与持续改进8.1应建立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评价机制,为老年人提供畅通的服务反馈渠道,定期听取老年人或相关第三方对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的意见和建议。8.2应对收到的投诉和建议及时进行回应和反馈。8.3应定期对精神慰藉服务质量进行自评,对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实现持续改进。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