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pdf

上传人:jss****123 文档编号:51899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第 1 0期 2 0 1 1年 1 0月 广东水利水电 GUANGDONG W 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 ER No 1 0 0e t 20 11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 张晓艳 , 倪培桐 , 黄健 东 ( 广 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 东省水动力学应用研 究重点实验室, 广 东 广 I 1 5 1 0 6 1 0 ) 摘要: 该文通过建立工程海域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对某滨海电厂不同的取、 排水布置方案进行模拟计算, 分析了温排水在 海域 内输运和扩散规律 以及 电厂在运行期 间其温排放 引起的取 水温升及对 厂址 附近 海域 的影响 ; 根 据工程

2、 海域潮流 运动 特性等优化取排水1 3 布置形式, 经过优化分析提 出了取排水口宜采用差位式布置原理, 并用温排水三维数学模型对优化方 案做 了进一步论证 , 为该电厂取排 水工程 的设 计和环境 影响评 价提供科 学依据 。 关键词 : 数 学模 型 ; 温排水 ; 平面二维 ; 差位式 中图分类号 : T V1 3 7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8一 O 1 1 2 ( 2 0 1 1 ) 1 0 0 0 1 6 0 4 1 工程海域地形与潮流特性 某电厂处于海南岛西岸 , 位于海南岛中部的琼中南 隆起中低山地 区、 属滨海 台地 , 自然地面高程约为 9 3 3

3、 0 4 m( 8 5国家高程基准 , 下同) 。工 程海域水下地 形等高线与岸线走向一致 , 呈西南 一东北走 向, 水深总 体较深 , 拟建厂址近 区取水 口地形标高在 一 6 O m以内。 电厂规划建设 4 6 5 0 MW 核电机组 , 本期建设 2 6 5 0 M W 核电机组 。电厂冷却水采用直流冷却系统 , 以海水作为 循环冷却水源。 2 0 0 8年在工程海区设置了 1 2条测流垂线 , 对海域 夏 、 冬季大 、 中、 小潮 以及半月潮 流进行 了观测 J 。各 垂线平均的潮流形态数 F值在 2 0 84 1 2之间 , 平均 为 3 2 4, 1 2个测站 F值除冬季 1

4、和 2 测站外均 大于 4 0小 于 2 0, 表明本海域潮流类型基本属不规则全 日 潮流性质。根据本次水文测验 , 落潮实测平均流 向与涨 潮实测平均流向反向的差值一般不足 l 0 。 , 海区潮流基 本呈往复流 。 实测涨 、 落 潮平 均流速 , 夏 季分别 为 0 2 3 m s和 0 2 8 m s , 冬季分别为 0 1 6 m s 和 0 2 4 m s , 落潮流速均 大于涨潮流速。从平 面来看 , 涨 、 落潮水流强度均 以南 部水域为最大, 中部水域次之 , 北部水域相对较弱。从 南部水域到海头港水域 , 涨潮平均流速夏季 由 0 2 8 m s 减至 0 1 8 m s

5、, 冬季 由 0 2 4 m s 减 至 0 1 5 m s ; 落潮平 均流 速 夏 季 由 0 3 5 m s递 减 至 0 2 0 m s , 冬 季 由 0 3 1 m s 递减至 0 1 6 m s , 夏 、 冬 季落潮平均流速梯度 均大于涨潮平均流速梯度 。垂 向上流速呈从表层到底 层逐渐减小的分布趋势 ; 夏季涨潮平均分层流速与各 自 表层 流 速之 比, 自表 至底 为 1 0 0 、 0 9 0 、 0 8 3 、 0 7 7、 0 7 0和 0 5 7 , 落潮平均为 1 0 0、 0 9 7 、 0 9 4 、 0 8 8 、 0 8 2 和 0 6 7 ; 冬季涨潮平

6、均为 1 0 0 、 0 9 0、 0 9 0 、 0 8 9、 0 9 0 和 0 7 7 , 落 潮平 均 为 1 0 0 、 0 9 2 、 0 8 5 、 0 8 0 、 0 7 2和 0 6 1 ; 涨 、 落潮底层流速均为表层流速 的 6 4 。垂线上 流速梯度夏季涨潮大于落潮 , 冬季反之 , 涨潮小于落潮 。 2 平面二维数学模型 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水流基本方程如下 : 连续方程 : + 姜 ( D u C n ) + 茜 ( D v C ) q ( 1 ) 动量方程 : O u “ a “ O u M O C O C f + + + 一 v 一 簧 + 1 0A 一 1 0咖

7、B ) a “ OV O v IZ V O Cq M OC O t + + + 一 C e C, “ 一 旦 C O r I E 1 0 B 1 叼 0 A)+ T s r l 一 + q v D 式中: 收稿 日期 : 2 0 1 1 0 8 0 9 : 修 回 日期 : 2 0 1 1 0 91 9 作者简介: 张晓艳( 1 9 8 2一) , 女, 硕士, 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河流海岸工程数值模拟研究。 1 6 ( 3 ) D 2 g ( + + M 一 + 2 0 1 1年 1 0月 第 1 0期 张晓艳 , 等 : 某滨海 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 研究 荽 ( c + ( c 志 毒 ( c

8、 + ( c D为总水深 ; 为水位 ; 、 叼分别为正交贴体坐标的 纵横向计算 网格方 向; “ 、 分别为沿 、 叼的水流速度分 量 ; C 、 C 为拉梅系数 :2 w s i n 4 为科氏力系数 ( 为 地球 自转角速度 ) ; 、 E 为水平涡粘扩散系数 ; C为谢 才系数 , C = ( h+ ) , n为曼宁系数 ; g为重力加速 度 ; g 为单位面积上的源汇强度 ; 、 分别为源汇节点 周边 、 叼方 向流速 ; 、 丁 分别为 、 叼方 向的表面风应 力项。 温排水运动方程如下 : + 矗 壶 ( D A T u C ) + O ( D A T v C = 去 毒 ( )

9、 0 7 C ) 】 _ +Q ( 4 ) 式 中: T为温升值 ; K s 为水 面综合散热系数 ; C , 为水的 等压 比热 ; , 分别为热扩散系数 ; Q为温排水源项 , 为单位面积上温排水流量与排水温升的乘积。 水面散热是热扩散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水面综合 散热系数 计 算采 用 工业 循 环水 冷 却 设 计 规 范 ( G B T 5 0 1 0 22 0 0 3 ) 中的统一公式。 本次模型计算 范围较大 , 北面近岸边 界在洋浦 附 近 , 距离西北角点边界约 7 6 k in, 南面近岸边界在东方市 南面约 2 8 k m 的感城镇 , 距离西南 角点边界约 1 1 2

10、 k m, 从西北角点至西南角点的外海开边界长约 1 2 7 k m, 模型 计算范围见图 1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 , 同时又保证工程 区有足够分辨率 , 因此采用变步长矩形 网格对计算范围 进行剖分 , 外海域步长较大 , 最大约为 5 0 0 m; 工程 区步 长小 , 约为 5 0 m。剖分网格数为 4 0 8 X 2 8 6 。 模型采用 2 0 0 8年夏 、 冬季实测大 、 中、 小潮以及半 月潮水文资料作为模型率定资料。根据模型验证情况 , 模型冬 、 夏季各潮型的验证效果较好 , 模拟的潮位 、 流速 和流向过程与实测基本吻合 , 说明数学模型能够较好地 复演工程海域 的潮流特

11、 征, 可用于温排水数值 模拟计 算 。 3 温排水方案比选计算成果分析 3 1 温排水计算方案说明 本次设计单位提供 了4个 比选方案 , 各方案取水 口 与排水 口纵向距离均较小 , 可归类为分列式取排水 口布 置形式 , 平面上取 、 排水布置分为南排北取和南取北排 图 1 平 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范 围示意 等形式 , 其 中取水形式有明渠取 、 管取等形式 , 排水均采 用管排 。文献 2 做了各方案各潮型的组合工况 , 本文 限于篇幅 , 仅以一个方案 J 13 ( 46 5 0 MW 装机容量 ) 为例 , 计算在夏季中潮条件下温排水的扩散情况。方案 布置见图 2 。 图 2方 粟

12、 儿 一3平 面布 置 示 恿 3 2 温排水方案比选及成果分析 方案 J l一 3取水 口在排水 口北侧 , 因此取水 口温升 过程的整体变化趋势是涨潮流时增大 , 落潮流时减小 , 取水温升较大值出现在涨急到涨憩时段 , 落潮 时, 取水 温升随落潮历时延长而减小 , 落憩时刻附近取水温升较 低。该方案平均取水温升约为 2 1 o C, 最大取水温升约 为 3 2 。 图 3和图4为夏季 中潮全潮平均和全潮最大温升 等值线图。温排水随着潮流涨 、 落潮沿岸呈带状扩散 , 涨潮向东北 向扩散 , 落潮则相反 , 向西南方 向扩散 。 方案 J 1 3属于南排北取方案, 由于厂区南部水域 潮流

13、较强 , 南排北取方案温排水随潮扩散快 , 没有涡积 ; 涨潮 时, 温排水随涨潮流 向东北方 向输运 , 即热水 流向 1 7 2 0 1 1年 1 0月 第 1 0期 广东水利水 电 N o 1 0 0 c t 2 0 1 1 图 3 夏季中潮全潮平均温升等值线 ( 46 5 0 MW) 图 4 夏季中潮全潮最大温升包络线 ( 4 6 5 0 MW) 取水 口, 取水温升升高 , 落潮时温排水 随落潮流向西南 方 向输运 , 排水 口排 出的热水远离取水 口, 取水 口温度 主要受随落潮 流回落 的二 次热水影 响, 而南取北排方 案 , 由于厂区北部水域与南部相比潮流相对较弱, 排水 口

14、布置在潮流相对较弱的区域 , 高温区面积较南排方案 大; 取水温升随潮变化的趋势与南排北取方案相反, 涨 潮时 , 温排水随涨潮流向东北方 向, 即热水远离取水 口, 取水温升较 低 , 落潮时温排水 随落潮流 向西南方 向输 运 , 热水向取水 口方向输运 , 取水 口温升较高 ; 由于小潮 潮型的落潮优势潮流特征 , 无论涨潮 、 落潮期间, 南取 的 取水 口都受到温排水 的直接影响 , 平均取水温升较高。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采用南取北排方案还 是北取南排方案 , 均各有利弊 , 4个平 面布置方案还有 待进一步优化 。 4温排水方案优化及成果分析 4 1 优化原理提出 工程海

15、区潮流运动特征是温排水布置形式 的主要 影响因素。本工程海区潮流具有 2个特征 : 第一 , 2 0 0 8 年潮流调查资料显示 , 本海域 的潮流运动形式基本为往 1 8 复流 ; 温排放二维潮流场模拟成果也显示工程海区的潮 流运动形式与感潮河道往复流的潮流运动特征类似。 第二 , 2 0 0 8年潮流调查结果显示 , 夏季大潮 、 中潮涨潮 历时大于落潮历时 , 夏季小潮涨潮历 时远小 于落潮 历 时 。 由于温度场是潮流运动形式的反映 , 温度场的计算 结果也显示 2个特征 : 第一, 等温升线成带状分布 , 并随 涨落潮流方 向摆 动, 类似于潮汐河道温排水的分布特 点 ; 第二 ,

16、全潮最大包络面积要远大于全潮平均面积 , 高 温区面积较小 , 热量随潮扩散快 , 工程附近水域热水没 有出现窝积现象。 由于工程海区流场呈现往复流特征 , 温度场呈现带 状温度场分布特征 , 这些特征类似于感潮河道冷却水工 程温排水运动的一般特征。因此该 电厂冷却水工程布 置可以借鉴已建成 的潮汐河道冷却水取排水 口布置思 路 。结合本海域的地形条件 , 该电厂冷却水工程可采用 差位式排取水 口布置思路。 文献f 2 对差位式布置方案做 了一系列研究, 当排 水 口向外海伸到一定距离之后 , 取水温升明显下 降; 排 水 口越往外海伸, 高温区面积明显减小 。 鉴于平面二维模型对温排水垂向上

17、模拟的欠缺 , 为 了进一步论证取排水 口差位式布置的合理性 , 本次还建 立了三维 温排水模 型 。 , 对 二维模 型进行 补充论 证。 三维温排水模型水平方 向计算区采用三角形网格离散 , 在综合考虑计算速度 、 研究 目的等 因素 , 共布置 网格单 元约 9 7 0 0个 、 节点约 4 7 0 0个 , 模型垂 向分为 1 5层 , 对 上层水体加密分层 , 计算边界采用潮位边界控制。表 1 摘列了排水 口离岸 1 4 k in方案( 方案 J 31 ) 在装机容 量为 4 6 5 0 MW 条件下, 二维和三维模型温升面积的计 算成果对 比表。 表 1 二维和三维模 型方案 J

18、31 温升面积对 比( 单位 : k m ) 从计算结果看 , 三维数模与二维数模计算结果总体 2 0 1 1年 1 0月 第 1 0期 张晓艳 , 等 : 某滨海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研究 较为接近 , 2 温升面积三维数模计算结果相对偏大 ; 对 取水温升而言 , 三维数学模型平均取水温升较二维数学 模型略大 , 差值约 为 0 2 , 三维数模最大温升较二 维 数模略小 , 约 0 1 。总体而言 , 不论是温升面积还 是 取水温升 , 两模 型计算结果相近 , 取排水 15差位式布置 可作为方案设计参考。 4 2 选用方案成果分析 取排水 口差位式布置提出后 , 设计单位针对差位式 布置提

19、 出了一系列平面方案 , 文献 2 对排水 口不 同排 放轴线和离岸 1 4 k in、 1 8 k in、 2 0 k in、 2 2 k in、 2 4 k m的 各方案做了计算和详细分析 。在考虑 降低对工程区沿 岸珊瑚礁 的影 响( 以 1 温升区不影响沿岸珊瑚礁为 目 标 , 即 1 温升区分布在地形 一 6 m以外海域 ) 和对厂区 北侧 2 5 k in外的 白蝶贝保 护区( 见图 5 ) 的影响较小 的 前提下, 通过各方面比较 , 对于 目前一期工况数模采用 排水 口离岸 2 2 k in方案作为选用方案。 图 5 白蝶贝保护 区与厂址 相对 位置示意 图6和图 7为该选用方

20、案一期工况夏季中潮全潮 平均和全潮最大温升等值线 图。该方案夏、 冬季各工况 取水 口温升过程均相对平稳 , 平均取水温升也不高 , 夏 季各工况的取水温升均在 0 2 C以内, 冬季各工况 的取 水温升均在 0 5 以内。 对于温升面积而言, 夏季一期工程条件下 , 全潮平 均 1 以上温升面积大 、 中、 小潮均在 0 9 1 k m 以内; 全 潮最大 1 以上温升 面积大潮、 中、 小潮均在 5 7 3 k in 以内。全潮 平均 4 以上温升 面积 各潮均在 0 0 1 k m 以内; 全潮最大 4 以上温升面积大潮 、 中潮和小潮均 在 0 2 3 k m 以内。 5 结语 1 )

21、本工程海 区流场呈现往复流特征 , 温升场呈现 带状分布特征 , 结合本 海域 的地形条件及 环境影响 因 素, 建议取水 口和排水 口采用差位式布置思路。当取 、 图 6 夏季中潮全潮平均温升等值 线( 2 X6 5 0 MW) 图 7 夏季 中潮全潮最大温升包络线 ( 2 6 5 0 M W) 排水 口采用差位式布置且排水 口往外海延伸不同的距 离时 , 取水温升在逐减降低 , 高温区面积也呈减小趋势。 综合考虑温排水对 白蝶贝和珊瑚礁 的影响情况, 拟选定 排水 口离岸 2 2 k in方案作为数模选用的温排水计算方 案。 2 )考虑到数值模拟 的特点 , 还不能完全反映水流 中客观存在的一些物理现象 , 建议数模成果结合温排水 物理模型成果 , 进一步为水工布置的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1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海南昌江核电厂工程 海域海洋水文 观测 及分析 报告 R , 天 津 : 交 通部 天津水 运工程科 学研究 院 , 2 0 0 9 2 张晓艳 , 倪培桐 海南昌江核电可行性研究温排水数值模 拟计算研究报告 R 广州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 0 09 3 倪培桐 海南昌江核电可行性研究温排水三维数值模拟 计算报告( 成果报告) R 广州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 究院 , 2 0 0 9 ( 本文责任编辑王瑞兰) 1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设备安装设计/排水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