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四川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18956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3.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四川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四川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四川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四川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四川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97.195 CCS Y 8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31232023 蜀绣 针法技艺 2023-10-11 发布 2023-11-12 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1/T 31232023 I 目次 前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针法分类.1 5 针法.4 点线类针法.4 5.1 5.1.1 点针.4 5.1.2 接针.4 5.1.3 滚针.5 5.1.4 切针.5 5.1.5 撒针.6 5.1.6 断针.6 5.1.7 串针.6 平绣类针法.7 5.2 5.2.1 铺针.7 5.2.2 齐针.7 5.2.

2、3 掺针.8 5.2.4 晕针.8 5.2.4.1 二二针.8 5.2.4.2 针.9 5.2.4.3 三二针.9 5.2.4.4 二三针.10 5.2.4.5 三三针.10 5.2.5 车拧针.10 5.2.6 施针.11 5.2.6.1 施毛针.11 5.2.6.2 施鳞针.11 5.2.7 扣针.11 5.2.8 齐盖针.12 5.2.9 纱针.13 5.2.10 混线绣针.13 缠绕针类.13 5.3 5.3.1 锁针.14 5.3.2 锁边绣.14 5.3.3 打籽针.15 5.3.4 鳝鱼骨针.15 DB51/T 31232023 II 5.3.5 卷线绣.16 5.3.6 包梗绣

3、.16 5.3.7 拉锁子.16 拉载类.17 5.4 5.4.1 钉线绣.17 5.4.2 拉甲针.17 5.4.3 拴针.18 5.4.3.1 直拴.18 5.4.3.2 平拴.18 5.4.3.3 斜拴.19 数纱挑花类.19 5.5 5.5.1 综述.19 5.5.2 架针.19 5.5.3 编针.20 5.5.4 纤针.20 5.5.5 戳纱.21 5.5.6 大十字针.22 乱针类.22 5.6 5.6.1 综述.22 5.6.2 大乱针.22 5.6.3 小乱针.23 5.6.4 虚实针.23 抽纱类.23 5.7 起绒类.24 5.8 5.8.1 割绒绣.24 5.8.2 扎绒

4、绣.24 贴补类.25 5.9 5.9.1 绣补.25 5.9.2 锁补.25 5.9.3 扦补.26 5.9.4 裹布绣.26 5.9.5 镶嵌绣.27 垫绣.27 5.10 5.10.1 综述.27 5.10.2 垫线.27 5.10.3 高绣.28 锦纹针类.28 5.11 5.11.1 综述.28 5.11.2 编织锦锦纹针.28 5.11.3 拉花锦锦纹针.29 5.11.4 闩花锦锦纹针.30 5.11.5 花纹锦锦纹针.30 5.11.6 联合锦纹针.30 双面绣针法.30 5.12 5.12.1 双面接针.30 DB51/T 31232023 III 5.12.2 撇针.31

5、DB51/T 31232023 IV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解释。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纤维检验局、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成都绣缘蜀绣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匠心尚品绣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桂英蜀绣工艺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敏、王康建、刘才容、郝淑萍、孟德芝、彭世平、吴玉英、左玲、赵斌、陈剑、王巍、贺晚非、冯桂英、舒桂芳、杨成卫。本文件为首次发布。DB51/T 31232023 1 蜀绣 针法技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蜀绣

6、针法的名称、分类和具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四川省内,以桑蚕丝为主要原料,采用蜀绣传统刺绣工艺、手工生产的刺绣产品,包含蜀绣欣赏品和实用品。注:蜀绣欣赏品有屏风、轴画、镜画、册页等,实用品有生活用品、家居用品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 针法分类 蜀绣针法类别按其制作技艺和应用特点分为:点线类、平绣类、缠绕类、拉载类、挑花数纱类、乱针类、抽纱类、起绒类、贴补类、垫绣类、锦纹针类、双面绣类等十二大类,见表1。表1 蜀绣针法类别表 大类 小类及针法名称 备注 1.点线类 1.1 点针 又名点子针、载针 1.2接针 1.2.1 单

7、色接针 1.2.2 双色接针 1.2.3 多色接针 1.3 滚针 分亮滚、藏滚 1.4 切针 又名截针 1.5 撒针 又名洒针、伞针、松针 1.6 断针 1.7 串针 又名绗针 2.平 绣类 2.1 齐铺针 2.1.1 铺针 横铺、直铺、斜铺 2.1.2 齐针 含留水路、刻鳞针 DB51/T 31232023 2 表 1 蜀绣针法类别表(续)2.2 纱针 又名沙针 2.3 掺针 又名参针 2.4 晕针 2.4.1 二二针 又名长短针,若掺色则为针 2.4.2 三二针 含晕鳞针 2.4.3 二三针 与三二针统称五针 2.4.4 三三针 又名全三针、定三针 2.5 车拧针 又名车凝针,包括滚针车拧

8、、齐针车拧、晕针车拧、纱针车拧等 2.6 施针 2.6.1 施毛针 又名丝毛针 2.6.2 施鳞针 2.7 扣针 2.8 齐盖针 含盖鳞针 2.9 混线绣 又名和线绣、合线绣 3.缠 绕类 3.1 锁针绣 3.1.1 开口锁针 又名辫子针、链条绣、勾针 3.1.2 闭口锁针 3.1.3 扭锁针 3.1.4 锁边绣 3.1.5 锁金绣 3.2 打籽绣 3.2.1 圆籽 3.2.2 圈籽 3.2.3 大打籽 3.3 拉锁子 又名绕针绣、双针绣 3.4 鳝鱼骨针 又名鱼骨针、串子针 3.5 卷线绣 3.6 包梗绣 4.拉 载类 4.1拴针 4.1.1 直拴 又名闩针 4.1.2 平拴 4.1.3 斜

9、拴 4.2 拉甲针 4.3盘 钉绣 4.3.1 钉线绣 又名盘线绣,含牵针、载针 4.3.2 钉金绣 又名盘金绣、包金绣 DB51/T 31232023 3 表 1 蜀绣针法类别表(续)5.挑 花数纱类 5.1 架针 又名挑花、十字挑花 5.2 编针 又名编布绣、编绣 5.3 纤针 又名牵针 5.4 戳纱 又名纳纱 5.5 大十字针 又名篾巴针 6.乱 针类 6.1 大乱针 又名菱角针、云角针、冰纹针、三角针 6.2 小乱针 又名乱针 6.3 虚实针 7.抽 纱类 抽纱、勒丝 8.起 绒类 8.1 割绒绣 8.2 扎绒绣 又名戳绒绣 9.贴补类 9.1补绣 9.1.1 绣补 又名齐针补 9.1

10、.2 锁补 又名锁边补 9.1.3 钉补 又名纤补、藏补、短针补 9.2 裹布绣 又名布条绣 9.3 镶嵌绣 10.垫绣类 10.1 垫线 10.2 高绣 又名垫绣 11.锦纹针类 11.1编织 锦 锦纹针 11.1.1 格子锦锦纹针 11.1.2 格子添花锦锦文针 又名格子做花,含格子菊花锦、格子米花锦等数十种锦文针 11.1.3 布纹锦锦文针 11.2 拉花锦锦纹针 含双栀子锦、单栀子锦、金钱锦(七宝纹锦)、龟背锦、尖角线丁锦等十余种锦纹针 11.3 闩锦锦纹针 又名栓锦、拴锦、闩花锦,有万不断闩锦、寿字闩花锦、双万字斗锦、四季闩花锦等数十种锦纹针。DB51/T 31232023 4 表

11、1 蜀绣针法类别表(续)11.4 花纹锦锦纹针 又名做花锦,含回文、几何纹、文字纹、花卉纹等类别,是品种最多的锦纹针。著名的花纹锦有:方方锦、金钱锦、风车蓬花锦、回字天方锦、满绣桃花锦、蝶花锦、四叶秋菊锦、太极八卦锦等锦文针 11.5 联合锦纹针 又名组合锦纹针,是用两种以上方法联合的锦纹针,有拉花做花锦、拴花做花锦等锦文针类别 12.双面绣类 12.1 双面绣接针 12.2 撇针 又名别针 5 针法 点线类针法 5.1 5.1.1 点针 又名点子针、载针,是一种细短的直平针。其针法是:选择纹样中适宜位置出针,紧靠出针处入针,如图1-a)所示,从1位置出针,2位置入针,以很短的针距形成点子状线

12、迹。第二针与第一针之间串联相接,以此类推。短针常用于点缀花蕊、填充图案,如图1-b)图1-c)所示;点针还可用于钉固长绣线,这时称为载针:饰线按图案牵引盘好,用载针按一定间距将其钉载固结(见盘钉绣);还可在晕针、齐铺针等上进行固结,使绣面平贴牢固(如图1-d);点针亦可用于绣制部分对象或全部对象。a)b)c)d)图1 点针针法 5.1.2 接针 接针又叫倒退针、回针,是表现直线绣纹的针法。它是以短平针按单数出针,双数入针如图2所示,前后衔接绣成,入针时应刺破前一针的绣线,入针位置视需要而异,通常接针的入针位置在前一针绣线的三分之二处。接针在蜀绣中的变异很多,依其回刺点的差异形成长短不同的接针;

13、依其颜色的不同又有双色接针;绣双面绣时又有双面绣的接针。DB51/T 31232023 5 图2 接针针法 5.1.3 滚针 滚针也叫退针,绣日用品时,其针法以单数出针,双数入针。如图3所示,刺绣时第二针出针位置位于第一针线迹1/2处,针脚紧逼线迹。滚针针针后退,一针靠一针的滚,刺绣时除第一针之外,起针落针手都在布面上,这样刺绣时方便快捷,但针脚收得不紧;绣高档欣赏品时,一般从双数出针,单数入针,第二针在第一针线迹1/2处下针。这种针法线条更紧凑,但刺绣时手要下绷子。滚针在滚的时候不得露出针脚的叫藏滚,它的特点是以后一针绣线盖住前一针的针脚不露针迹;滚针滚得稀疏现针脚的叫亮滚,它出针处略露针脚

14、,入针处藏于第二针线下。图3 滚针针法 5.1.4 切针 切针又称截针,如图4所示方法绣制:依次单数出针双数入针,针与针相连而刺,第二针必须刺回第一针出针的针眼,不能破线。切针线迹要短,以“细如菜籽”为佳。应用时可绣直线也可绣弯曲线迹。见图4。DB51/T 31232023 6 图4 切针针法 5.1.5 撒针 撒针又名洒针、伞针、松针,是表现针状或伞状树叶如松树针叶或者草丛的针法。如图5所示,撒针造型分为扇形和球形。图5 撒针针法 5.1.6 断针 断针因其针脚断断续续而得名。如图6所示,刺绣时使用似虚线的切针针迹,但刺绣时第二针回退到与第一针出针位置有一定距离处即入针,并不切满(不满为断针

15、,满为切针),且断针的线迹较切针要长。断针常用来表现不连贯的线条,它的特点是针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图6 断针针法 5.1.7 串针 DB51/T 31232023 7 又名绗针,串针针法可较快速的绣制有间距针迹,适合绣不上绷的日用品,也可用于面料之间的合纳。其针法为:依次从单数进双数出,等距刺入布面,绣数针后直接将针抽出。如图7所示,在数纱绣中也有用若干平行排列的串绣数纱而绣,模仿织布的编织花纹。图7 串针针法 平绣类针法 5.2 蜀绣常用齐、铺、参、晕针等针法来绣平面。其特点是都用直线线迹按照某种排列规律覆盖纹样,绣面平整、光洁,是体现蜀绣“平、齐、光、亮”特点的重要针法类别。5.2.1

16、铺针 铺针用绣线在图案内平行铺设,绣线可粗可细,线迹可长可短。铺针起针、落针既可在纹样的边缘,也可在图案内断续。铺针的要点是线条排列整齐、平行、均匀。讲究“稀不露底,密不打堆”,即线迹稀疏时不能露出底布,线迹密集时不能互相重叠堆砌和倾斜交叉。如图8所示,铺针的起针和落针无论从纹样的哪一边起落均可。铺针的线条沿竖直方向称直铺,沿水平方向称横铺,也可根据纹样走势沿其他方向排列,称为斜铺。根据需要可以偷针。图8 铺针针法 5.2.2 齐针 齐针亦按平针运针,因边缘轮廓整齐归一而得名。如图9所示,齐针线迹与铺针一样都为平行的直线,但其起针和落针均须位于纹样边缘;底料上有拓印的图线时,针脚必须压在图线外

17、。齐针刺绣的要点是:起、落针的针脚需整齐,如刀切斧断般;绣面线迹平行,不能参差交错或重叠。如图9所示。1234DB51/T 31232023 8 图9 齐针针法 5.2.3 掺针 掺针又称参针,是蜀绣传统用于掺色的针法。其针法如图10所示,掺针参色要绣三层才能完成,第一层用齐针密绣,第二层齐针的密度只有第一层的一半,从第二层位置出针,以隔一针绣一针的规律,刺入前一层对应绣线1/2处入针。第三层齐针的密度与第二层相同,从第三层位置出针,填入前一层丢针位置,在第一层对应线迹针眼处入针。它的特点是每一层的长度相同,边口整齐,参色均匀。图10 掺针针法,5.2.4 晕针 蜀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光、影

18、、形、质。在“画绣”中,把要刺绣的对象绣得惟妙惟肖,不能只是简单地铺设绣线,必须要体现绣品的色泽层次、光影明暗,使用晕针能很好地表达这种效果。它一方面能将较大面积的绣面用长度适中且均匀的线迹表现,克服了铺针线迹过长容易起抛的缺点,另一方面它又能方便地将不同颜色的丝线均匀、渐次掺入(即“晕色”),形成色泽深浅、明暗度变化,用以表现图案色彩和光影的细微变化。由于其不同层次的绣线颜色实现了均匀混合和过渡,使色彩深浅融汇,具有国画“晕染”的效果,故名晕针。晕针的针脚排列遵循一定规律,可形成清晰的“子眼”。分为二二针、二三针、三三针等。5.2.4.1 二二针 二二针也叫长短针,其针法如图11所示:按单数

19、入针,双数出针,每两针构成一个循环。它的特点是以一针长,一针短的两针平行线为一单元,针脚错开排列,后一层针脚起于前一层线迹之间,层层相衔。二二针边口不齐,线迹长短自由,可随纹样特点随意调整线迹长短。二二针用于绣同色纹样,方便灵活,针脚亦不受纹样面积大小的限制,绣面层次较丰富,结实耐磨。二二针在刺绣时根据需要从纹样轮廓任意处起针,再接着前批针脚分批刺绣。DB51/T 31232023 9 a)b)图11 二二针针法 5.2.4.2 针(qia)针针法与二二针相同,其与二二针的区别在于二二针用于同色纹样,而针用于晕色。其针法如图12所示:在第一色环完成后,在第一色环长针针脚处绣第二色环,在第一色环

20、的短针针脚处将第二色环的颜色入。字以双木夹石,形象的表达了针是在一个颜色的相邻两针之间夹入另一个颜色。两色环长短针相接处每隔一针为另一种颜色,在这里实现了颜色的混合过渡,避免两色环之间出现明显的界限,晕色和顺,很好地表现了绣面中的颜色层次。图12 针针法 5.2.4.3 三二针 三二针刺绣的方法如图13所示:以五针为一组等距平行排列,形成一个循环,第一针长,第二针稍短,第三针最短,第二针针脚点3位于第一针针脚点1和第三针针脚点5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第四针于点1和点3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点7出针;第五针于点3和点5垂直距离的二分之一处点9出针。三二针的针脚形成均匀、规律且分散分布的子眼。DB5

21、1/T 31232023 10 图13 三二针针法 5.2.4.4 二三针 二三针是三二针的一种变异,其针法将三二针的排列顺序反转,先绣两针再绣三针即可。二三针与三二针又统称为五针。5.2.4.5 三三针 三三针又叫全三针、定三针,其刺绣的方法是:以三针平行线为一组形成一个循环。如图14所示,从单数入针,双数出针。刺绣时第二针与第一针的针脚错开,第二针略短于第一针,第三针最短,图中点4在点2和点6的二分之一处。第一层绣完后第二层接第一层针脚刺绣,以此类推。三三针绣出的绣面针脚呈斜纹排列,在绣面显现针脚构成的斜纹规律子眼。图14 三三针针法 5.2.5 车拧针 车拧针又称车凝针,是四川方言的叫法

22、,“车”字在四川话中常表示圆形或弯曲形态的物体,“车”和“拧”也可作动词表达旋、转、扭曲的意思。车拧针讲究“应物施针”,即根据所绣物体的形状用车拧针表现其弯曲的形态或毛羽走势,如用车拧针表达动物的曲颈、眼睛、毛羽、花瓣、枝叶、水流等形态的弯曲廻转之势。当纹样为圆形或弯曲形状时,刺绣线迹要随纹样走势按一定角度旋转、旋转的角度要到位,以使纹样呈现自然的弯曲态势。如图15所示,车拧针针法或从内向外车、或从外向内车、或由两侧向中间逐渐掺拢.变化无穷,但无论如何变化都要强调旋转的角度协调、到位,即所谓“车拧到家”。接针、齐针、滚针、晕针、施针等针法在绣制时都应根据图案的走势合理进行车拧。因此,车拧针严格

23、地说是一种绣法而不是一种针法。DB51/T 31232023 11 图15 车拧针针法 5.2.6 施针 5.2.6.1 施毛针 施毛针又称丝毛针,是应用广泛的针法,常用于绣制走兽毛发、禽鸟腹部羽毛等形象。在绣制时应根据动物毛发(羽)的状态“应物施针”,使绣线线迹灵活呈现刺绣对象的劲气和态势。5.2.6.2 施鳞针 施鳞针是蜀绣绣制锦鲤时使用的针法,它先用二三针打底,再层层施出鱼鳞的光泽和颜色,线的颜色逐层加深,细度越来越细。一般施45层,最后施彩线提色使鱼鳞呈现金属质的光泽。5.2.7 扣针 扣针针法如图16所示,先将纹样分为若干色环,依颜色梯次分层绣制,第一层从纹样边沿起针向纹样中心方向绣

24、,如图16 a)所示。然后用接针或滚针沿第一色环的齐针轮廓边缘压线勾边,这勾边的接针或滚针称“扣线”,如图16 b)所示。再用齐针绣第二色环,第二色环与第一色环的起落针方向逆向而绣,落针的针脚要压住“扣线”线迹。这样齐针的绣面就盖住了扣线,因四川话把“盖”称作“扣”,故叫扣针,如图16c)图16d)。由于齐针边缘轮廓下压有扣线,使齐针边缘被垫起,其针脚凸起而饱满,各色环轮廓凹凸有致,更为清晰饱满。有时也可采用辨针做扣线使齐针边缘凸起得更为明显。也可在第一色环的两端拉一横线作扣线,然后从此线的中点开始向两边绣齐针,齐针落针的针脚紧扣横线将它拉成弧形。DB51/T 31232023 12 图16

25、扣针针法 5.2.8 齐盖针 齐盖针针法如图17所示,将纹样按比例分为若干色环,每一色环为一层,按顺序一层一层以齐针刺绣,但第二色环起落针的方向与第一色环起落针方向相反,将其针脚在与越过第一色环绣线一定距离插入绣线中,使后面绣线好似盖在前面绣线之上一样,以后各色环的起落针方向与第二色环一致。齐盖针用于表现花瓣、叶片、服装上江崖海水等颜色深浅梯次的变化。刺绣时将纹样分色环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分层刺绣。纹样内色环宽度需均匀一致,针脚也如齐针一样强调整齐。图17 齐盖针针法 如图18所示,盖鳞是用齐盖针绣出的鳞片,它需将鳞片分为几个色环分层绣制,靠近鱼鳞边缘的地方用淡色线绣,里面的用深色线,鳞片与鳞片

26、连接的地方一般要留出水路。DB51/T 31232023 13 图18 齐盖针绣鳞片针法 5.2.9 纱针 纱针又叫沙针,如图19所示,其运针多以平行的线迹稀疏分布于绣面。绣纱针时需将线分细,针愈稀,线愈淡,纱针以虚形实,若隔纱观物看似虚无,而触摸有实。纱针应用很广,齐针、铺针、晕针等都可以降低密度成为纱针,纱针根据刺绣对象的需要也可以进行车拧。纱针常用于绣水纹、鱼尾或鱼鳍、仕女衣饰等纹样。图19 纱针针法 5.2.10 混线绣针 混线绣又称和线绣、合线绣,是以两种及以上颜色的丝线穿入绣针进行刺绣,由于刺绣时丝线发生无规律捻转,各种颜色互相遮掩,使丝线颜色时隐时现,呈现无规律的混杂,混色自然、

27、外观独特;绣制方便,省时省工。其针法如图20所示。常用于表现动物毛绒、羽翼等,是蜀绣旧时使用的老针法。图20 混线绣针法 缠绕针类 5.3 DB51/T 31232023 14 5.3.1 锁针 锁针又叫辨针、辫子针、锁花、连环针等等。是我国最古老的针法。它由绣线形成环圈一针针互相锁套而成,绣纹效果似一根连环的锁链,故得名锁针。锁针针法如图21所示:从双数位置入针,单数位置出针,出针时将线压在针后,形成线环,出针后将线拉紧,本次形成的圈环就与上一个圈环套住形成锁链。锁针刺绣方便,绣纹装饰性强,富有立体感,既可用满地绣铺出绣面,也可用于勾勒纹样轮廓或表现藤蔓、虫草等的纤细须条。锁针缝线紧密,结实

28、耐用,是日用品中常用的针法。a)开口锁针 b)闭口锁针 c)破锁针 图21 锁针针法 锁针针法有各种变异。闭口锁针起落针在同一针脚内,如图22b);开口式辫子针起落针隔有一定距离,距离的大小不同使所形成环套有或大或小的开口,如图22a)。破锁针落针在圈套之外,形成圈环破口如图22c)。扭锁链针的圈环形成了扭转,如图22a)所示;出针时将线从针上方沿逆时针方向绕向针后,再抽针将线拉紧,这样圈环就发生了扭转。绣扭锁针时,如果落针在圈环外,则形成破口扭锁链针,如图22b)所示。图22 扭辨子针法 5.3.2 锁边绣 又称扣眼绣、手扣边,它也是由辫子针变化而来的针法,与手工锁扣眼的针法一致,其针法如图

29、23所示,入针时针脚与针脚之间等距离,即一针挨一针,形成很立体的一条小边。锁边绣本来用作桌布、床围等物品的锁边,后来发展成一种专门的针法。锁边绣有多种针法,一种是将布的边缘修剪成需要的DB51/T 31232023 15 形状,然后用线将布的毛边锁住,锁边绣的线迹对布边形成装饰,绣锁边绣时,常在布上垫线以达到减少工时而又增加装饰效果的目的,也有当作拴针用于拴结铺针绣线,如果采用金银线作垫线则称锁金绣。图23 锁边绣针法 5.3.3 打籽针 又称打子针、打籽绣。其针法如图24所示,从图中1处出针,将线在针上绕几圈(绕线的圈数视籽外观的需要而定,通常为2-5圈)。再把针紧挨着图中1处(出针点)钉进

30、去,形成图中2所示的入针点(入针时应拉紧绕在针上的线),随着入针的完成,针上的线圈也被钉在了布面上,一个小籽就打成了。绕线的圈数不同或者线圈绕的松紧不同,可出现效果不同的籽,常见的有圆籽、圈籽和大打籽。前两种常用于花蕊,鸡冠等有粒装外观的纹样,也用于满地绣填充图案。图24 打籽针针法 将绣线绕出大圆圈,平坦地固定于绣布,即为大打籽。5.3.4 鳝鱼骨针 鳝鱼骨针又叫串子绣,它将一个个的结子串联起来,形状犹如鳝鱼的脊骨。其针法如图25所示,第一步,绣线从布上穿出后,从1处入针,2处出针如图25中a);第二步,将针从1处的线下方穿过,使线在2处左方拉紧,如图25中b),第三步,将针如图25中c)所

31、示在2处右方穿过1处线下,轻轻拉紧即形成一个串子。刺绣时1、2点的连线应垂直于串子连线,1、2间的距离决定了串子的形状是否饱满,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般大约在2 mm左右,如果是粗线可略大。鳝鱼骨针常用于日用品勾勒纹样轮廓,也可用于贴布补绣时锁住布边。DB51/T 31232023 16 图25 鳝鱼骨针针法 5.3.5 卷线绣 卷线绣针法如图26所示,按单数出针双数入针,第一针出针后(图中1处)隔一定距离入针(图中2处),再根据需要的长短将针挑出布面(图中3处),与打籽针法类似,在针上绕线,但绕线圈数比打籽针要多,一般至少要绕十几圈,然后抽针将线拉紧形成绕条,最后使绕条反转,钉紧于布面。卷

32、线绣用三五根绕条可组成状如月季、菊花等的花蕾状图案。图26 卷线绣针法 5.3.6 包梗绣 包梗绣的针法如图27所示:先在纹样上以接针或切针绣粗线,再用绣线在粗线上缠绕形成包梗绣。可用来勾画纹样轮廓或者填铺纹样。图27 包梗绣针法 5.3.7 拉锁子 拉锁子针又叫绕绕针、双针绣,它绣时使用两根针,分别用粗细两根线,粗线在布面绕出线圈,细线将粗线所绕线圈钉结固定。其针法如图28所示,出针时将粗线绕针逆时针盘绕一圈,使粗线形成一个小线环,引出针向左将粗线钉住。然后向右出第二针(针距视线环大小而定),再将粗线绕针形成第二个线环,再入针将线环钉住。如此循环在布面上形成用线环覆盖的图案。DB51/T 3

33、1232023 17 图28 拉锁子针针法 拉载类 5.4 5.4.1 钉线绣 钉线绣一般使用较粗的绣线在布面上盘出图案,再另外用细线使用点针将其垂直固定。盘出图案的绣线称铺线:可使用较粗的丝线、棉线,作铺线的丝线或棉线通常都使用合股线(即“捆线”),也有使用特制的包芯线(如将棉线包缠在马尾上的马尾线;丝线包缠在棉蜡线上制成的包梗线等)。固定铺线的绣线称钉线,钉线一般较细,其颜色可与铺线一致,称为暗线,这样绣面主要由铺线表现,钉线被弱化,这种钉线的针脚随花纹走势而定,没有特别的布置和要求,一般每隔3毫米5毫米距离钉一针;钉线也可与铺线对比鲜明,称为明线,这时钉线在绣面中起到辅助装饰的作用,这种

34、钉线需要对针,即按平纹规律间隔落针(民间称十字对花)。钉线绣可用于表达大面积铺填色块,如图29 a);也可用于勾勒图案的轮廓,如图29b)。如果将铺线使用金银线,便形成了蜀绣针法的一大类别,这就是包金(银)绣或称盘金绣。图29 钉线绣针法 5.4.2 拉甲针 拉甲针又称拉鳞,它以铺针顺羽毛、鳞甲排列方向打底,再将表示羽、鳞的铺线依鳞边用短针像钉线绣一样钉紧,铺线被钉线拉成弧线,这些弧线按鳞状排列,形如鳞甲,故名拉甲针。拉甲针常用于表DB51/T 31232023 18 现鱼、龙等的鳞甲和鸟类羽毛。在实际刺绣时,可由鳞片的两端拉一横线,再将这一横线拉成鳞状的弧线,如图30a);也可用一针长线再分

35、段拉出多个鳞片,如图30b)。图30 拉甲针针法 5.4.3 拴针 拴针又称闩针、栓针,是用来固结铺针、齐针等针法形成的长绣线的针法,它通常采用短平针以各种线迹的组合来形成拴结的图案,但有时也采用切针、辨针、锁边针、锦纹针等针法。拴针一方面起固定长绣线的作用,同时也对纹样起辅助装饰的作用。按其线迹与拴结对象的关系分为直拴、平拴、斜拴。5.4.3.1 直拴 如图31所示,直拴拴结若干直线,拴结时,拴针垂直于所拴结绣线,拴针针数要视所表现对象的外观特点而定,可以拴一针,也可紧挨着拴两针。直拴的拴针通常要辅助修饰所拴结对象,如用拴针表现竹节、鸟腿关节等。图31 直拴针针法 5.4.3.2 平拴 平拴

36、是用短针大面积拴结铺针或齐针的针法,此时拴针绣线的颜色一般与所拴结绣线颜色对比鲜明,形成对纹样的辅助装饰作用。平拴也要垂直于所拴绣线运针,拴针的线迹要较短,相邻两行的针脚要间隔对花,其针法如图32所示。DB51/T 31232023 19 图32 平拴针针法 5.4.3.3 斜拴 斜拴的绣线与所拴结的绣线呈一定角度倾斜,其针法如图33所示,斜拴的针法变化较大,具体使用时需要绣者根据纹样特点确定。图33 斜拴针法 数纱挑花类 5.5 5.5.1 综述 数纱挑花是依循布面的经纬来下针,归结起来挑花针法可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十字挑花、编花和扦花。传统的挑花绣在棉布上数纱而绣,所以又称为数纱绣。挑花

37、绣针法简单、工整,线迹短,具有耐磨增厚,不挂丝的特点,大量用于桌布、床单、床围、帐帘、手帕、枕帕以及衣服、挂包甚至鞋垫等实用品;挑花也可用于绣花卉、人物等装饰画绣作为欣赏品。挑花绣的纹样分为边花、角花、团花和拼花。5.5.2 架针 架针又称架花、十字挑花、十字绣。其基本做法是:如图34所示,按布面的经纬间隔相同的纱线根数(通常为24根纱)拉一对角线,每两针架成一个斜十字,所以叫“架花”。这种针法流行极广,是挑花绣的主要针法。刺绣时先挑一个方向的某一行,到头后返回架十字,此种针法正面都是十字,反面都是直针(图中虚线部分);也有按互相垂直的两针一个单元刺绣,正反两面都呈十字,称双面架绣。DB51/

38、T 31232023 20 图34 架针针法 5.5.3 编针 编针又称编花、撇花、编布绣,是一种类似提花布编织法的挑绣针法,因过去四川乡村将织布称为“编布”,所以叫编花。它针脚顺着底布的经纱方向或者纬纱方向入针和出针,绣线也随之沿着经(纬)纱线布置。编花的特征是利用正面针脚显出挑绣花纹,而丢空部分露出底布,这样在布正面是阳纹白地黑花,如图35a)所示;反面的花纹与正面相反:正面的绣花部分,在反面丢空露底;正面的丢空部分绣线沉于反面,形成“里子针脚”在反面绣出花纹,这样在反面就显出和正面相反的花纹反面是阴文黑地白花,如图35b)所示。a)b)图35 编花正反面 5.5.4 纤针 纤针又称纤花、

39、里子花、双面花,是一种运用单线来回挑制的挑花。如图36所示,其针法也是沿棉布的经纬纱短针数纱挑绣,沿经纱方向上下绣制的叫上、下针;沿纬纱方向左右绣制的叫顺针和回针。纤针的特征有两种,一种是巧妙地利用针脚的组合使绣在织物正面和反面的花纹完全一样,如图36a)所示。一种是利用绣线的相互牵扯,在织物正反面形成不同的花纹,如图36b)、图36c)所示。纤花是四川挑花的重要分支,用这种针法挑的花,正反面都有花纹,是一种奇异而美丽的针法。DB51/T 31232023 21 a)b)c)图36 扦花针法及纹样 5.5.5 戳纱 戳纱又称穿纱、纳纱。常用特制的丝网做底料,将绣线戳入(纳入)丝格中所以称之为戳

40、纱、纳纱。戳纱的针法如图37所示,它与十字绣相似,但只有去行,没有回行。也可以顺着丝格沿竖直水平方向纳。戳纱针脚很短,用各色纱线填满丝格形成纹样,非常耗费工时,可做台布、荷包、镜盒等。DB51/T 31232023 22 图37 戳纱针针法 5.5.6 大十字针 大十字针又名篱笆针,它与架针一样也是垂直交叉结构的针法,但是大十字针一针要横跨两条平行线。其针法如图38所示,等距绣出右斜平行线,间距约0.5 cm1 cm,再返回绣左斜平行线与前者垂直。图38 大十字针针法 乱针类 5.6 5.6.1 综述 乱针是不规则地用长短色线交叉重叠成形,先以混合色线为底,再交叉重叠其他色线,根据底色来调和,

41、交叉重叠次数不拘,直到形似为止。在蜀绣的乱针针法中将其分为了大乱针,小乱针等针法。乱针绣重在色彩光线的表现,因此,要把握施用色线后的效果,不能乱堆滥叠。乱针的交叉角越小,绣线的排列越趋于平行,绣面的光泽越好。适宜于素描、风景照片、油画等图像。5.6.2 大乱针 又叫菱角针、云角针、冰纹针、三角针,它以三条相交的直线为基本单元(见图 39 左部),刺绣时将不同的大乱针无序地组合、重叠构成纹样图面。绣制时注意不能出现井子状、十字状、渔网状现象。大乱针主要用来表现绣面背景中的云彩、树影斑驳、粗厚织物等,也可用它层层叠加表现画面光影明暗的变化。运用时,注重线条交叉要向四方散开,无方向性。绣制时,不宜出

42、现垂直交叉及网纹交叉线条,避免线条交叉板滞,影响绣面效果。由于本针法的线条呈四散状态,丝线光泽可不受光源角度的变化而变化。DB51/T 31232023 23 图39 大乱针针法 5.6.3 小乱针 小乱针常称为“乱针”,为一长一短交叉的两直线段。乱针虽是不规则的针法,但所有错综搀合的线条都需按直斜、横斜或某个倾向角度交叉,有一定的方向性。刺绣时不使用垂直或水平的交叉线条,以免形成方块的感觉。见图40所示。小乱针针脚排列紧密,丝理转折灵活,质感表现力强,绣制的题材较广泛,可用于表现人物、树木、草虫、走兽、禽鸟等刺绣主体。图40 小乱针针法 5.6.4 虚实针 虚实针讲究以实形虚,其特点是若有若

43、无,若断若续,虚实并用。常用虚实针绣鱼类尾、鳍等部,将针迹虚实结合,完美地表达鱼尾和鱼鳍颜色从深到浅、从有到无、经络毕现、状若透明的灵动之感。抽纱类 5.7 抽纱绣是民间日用品中常用的绣法,又叫抽纱勒,如图41所示,它一般分为抽纱和勒丝两个步骤,先在经纬密度相同的棉布上,根据设计的图案将棉布的某向纱线抽出(抽纱),然后用丝线将剩余的棉纱勒住,以固定这些纱线,同时又勒出了漂亮的花型(勒丝)。一般布纹粗糙、棉纱粗的绣布抽掉的纱线少些,而绣布纱线较细的则要多抽掉一些纱线。勒丝用的线最好是带有韧性的白勒丝线,具体做法是,先如图41a)所示出针,针尖向左挑出35根纱从线圈内出针,形成一个线套勒住这几根纱

44、,然后将线拉紧,这样就把底布抽出的纱勒住了,得到美丽的镂空勒丝花纹,如图41b)所示。如果不抽纱直接在底布上勒丝则称干勒丝。DB51/T 31232023 24 图41 抽纱勒丝针法 起绒类 5.8 5.8.1 割绒绣 割绒绣于绣面呈现绒面外观。其针法如图42所示:将竹签置于刺绣底料上,用粗线按图示绣完以后将竹签抽走,再将绣线剪断,起出绒面。图42 割绒绣针法 也有用笋壳夹在两层底料之中增厚,在底料上用点针像纳鞋底一样将纹样填满,绣完后从上下两层中剖开,除去笋壳,刷出绒面。5.8.2 扎绒绣 扎绒绣又称戳绒绣,它既可在绣布上起圈,也可在绣布上起绒。绣制时需要特制的空心针,绣线穿人针中,这种针将

45、绣线簇入绣布,在布面上就起出了致密的线圈。将线圈顶部剪断就得到了绒面。如图46所示 DB51/T 31232023 25 图43 扎绒绣针法 贴补类 5.9 5.9.1 绣补 绣补是用齐针沿补花边缘做一圈平绣,把饰布做的补花绣在底布上。注意针脚一定要平齐均匀,在同一纹样上用同色单线绣补,可使整个图案纹样周边有一条整齐均匀、光泽明亮的绣边,与补花布料的纹理和颜色协调配合,得到独特的美感。如图44所示。图44 绣补针法 5.9.2 锁补 锁补针法如图45所示。锁补是用锁扣边的方法将饰布做的补花连接在底布上,锁边的针脚应均匀,要短小整齐,锁边的线可与补花布料颜色一致,这样锁边不明显;也可与补花布料颜

46、色对比强烈,这样锁边明显突出更具装饰效果。DB51/T 31232023 26 图45 锁补针法 5.9.3 扦补 扦补又称钉补、藏针补、短针补。扦补的针法如图46所示,做扦补绣时应注意扦的针脚越小越好,针脚要均匀等距,扦补的绣线应与补花顺色,弱化它在纹样当中的存在,补得好的扦补针脚应藏而不露。做扦补时,饰布做的补花四周需将毛边进行窝折,形成光边。图46 扦补针法 5.9.4 裹布绣 裹布绣又称布条绣,是将饰布折叠后剪出花样或裁成斜布条,再对花样或布条边缘进行裹卷处理,形成线状细条或涡状细条或其他纹样,然后用载针缝缀在底布上,分为折叠、剪花、裹边,见图50(a)、缝缀,见图50(b),四个基本

47、步骤。DB51/T 31232023 27 a)b)图47 裹布绣针法 5.9.5 镶嵌绣 如图48所示,用饰布叠出所需的形状,镶嵌在绣片上下底布中,再用切针扣紧。分为折叠、镶嵌、扣缝三个基本步骤。图48 镶嵌绣针法 垫绣 5.10 5.10.1 综述 垫绣又称叠绣、高绣。它是在绣面下垫入衬垫层(如纸、笋壳、线、棉花等),使绣面垫高,形成凹凸有致的外观。垫绣适用的针法较多,平绣、盘钉下都可以衬垫。5.10.2 垫线 针法如图49所示:先用齐针或铺针打底,在下层铺上一层绣线(较粗的棉线、麻线均可),再用齐针或其他针法绣上层。上层绣线须能很好覆盖下层绣线,并突出层次感。图49 垫线针法 DB51/

48、T 31232023 28 5.10.3 高绣 刺绣时根据纹样的需要垫入绵纸、笋壳、棉花等,做出形状,形成衬垫层。然后再在其上绣制,绣线须完整覆盖衬垫物。绣面下垫高层需根据刺绣对象需要调整厚薄,突出绣面层次感。常用于绣花卉、果蔬、动物类图案。锦纹针类 5.11 5.11.1 综述 锦纹针又称锦文针、衣锦纹针,是蜀绣模仿蜀锦纹样或织物肌理的针法,常用于刺绣蜀绣人物的衣饰或帘、帐等物。档案资料记载的锦纹样有80种,从老绣品中找出的锦文针已逾百种。锦纹针依据其所模仿的对象分为布纹锦和花纹锦,布纹锦以模仿织锦的肌理为主,花纹锦则主要以模仿织锦的纹样为主;若依据刺绣的技法不同,又可分为编织锦、拉花锦、闩

49、花锦、花纹锦及联合锦等种类。流传下来的蜀绣锦纹针针法中,很多锦纹针强调的是纹样图案,而不是一种针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约定成俗地被称为了锦纹针。5.11.2 编织锦锦纹针 编织锦锦纹针又分格子锦、格子添花锦、布纹锦三类锦纹针针法。格子锦是在铺针打底的绣面上架菱形格子,形成格子锦。即“铺针打底子,菱形架格子”的绣法。先以铺针打底起色,再在其上铺出与打底的铺针相互倾斜的一组平行的直线,再铺出与其相交的一组直线,在两组线相交处,即菱形的顶点用短针钉住使其稳定,如图50 b)。也有用一上一下的交织规律,呈格形一针一针编绣,如图50 a)。a)b)图50 锦纹针格子锦针法 格子添花锦是在格子锦的菱形格

50、子中添加各种花纹。有格子菊花锦、格子米花锦等十余种。如图51所示,布纹锦常用的绣法也有三种,一种用相互垂直的两向绣线,按一根经丝再一根纬丝的规律进行叠铺,铺设完成后,将最末一组经纬交叉处钉住;另一种用编绣的方法,用绣线沿经向数纱编绣;最复杂的一种是,绣线完全按照机织物的组织规律来进行编织刺绣,形成编织纹。DB51/T 31232023 29 图51 锦纹针编织布纹锦针法 5.11.3 拉花锦锦纹针 拉花锦锦纹针是利用丝线互相拉扯而形成各种几何图案纹样的锦文针。其绣法是先铺针打底起色,再用色线在铺针绣线上架多层套叠的格子,使这些平行线、对角线构成数个正方形和三角形,选定需要拉花的正方形,按照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