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时间:90 满分:100分) 班级:_ 姓名:_ 一、 看拼音,写词语。ji sho tng shu li zu yn chng ku hu h xio z s zng j 二、 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负荷(h h) 黝黑(yu yu) 恐吓(h xi)倔强(jing qing) 忧虑(yu yi) 语塞(si s)蜿蜒(wn wn) 鼓囊囊(nng nng) 窥视(ku ku) 轮廓(gu ku) 炫耀(xun xun)三、 比一比,再组词。 蜗(_) 茎(_) 柄(_) 铺(_) 触(_) 锅(_) 径(_) 病(_) 捕(_) 解(_)
2、四、 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填空。若(_)若(_) 风(_)浪(_)(_)(_)并进 漫(_)卷(_)(_)(_)相接 人(_)人(_)1.与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2.与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是:_。五、 选词填空。辽阔 广阔1骏马在(_)的草原上奔驰。2寂寞而(_)的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轻盈 轻巧3这件事说起来(_),做起来可不容易。4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_)。六、 按要求改写句子。1蝙蝠夜里飞行,难道是靠眼睛吗?(改为陈述句)_2钱塘江潮滚滚而来,仿佛有千万匹战马奔腾而来。(仿写句子)_3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仿写句
3、子)_4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_5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修改病句)_6其余的两粒豌豆说:“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改为转述句)_七、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1感悟课文内容并填空。作者在描写白鹅的时候,紧紧抓住了白鹅_的特点,从_、_和_三个方面对白鹅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表达了对白鹅的_之情。2感悟课文写法并填空。(1)作者善于运用_的写法来突出白鹅的特点。(2)作者善于运用_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白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鹅的_。八、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爬山虎
4、的脚(节选)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1选文第段写得真清楚,我知道了图( )画的爬山虎的脚是正确的。ABCD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画“_”部分的括号中,并完成练习。贴 巴 拉 触(1)这些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_(2)从这部分中可以看出作者
5、是从_和_两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攀爬过程的,从“_”等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3画“”的句子中的“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_4叶圣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了“蛟龙的爪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了比喻的写法,“爬山虎的脚”和“蛟龙的爪子”都是弯曲而尖细的,有相似点B因为爬山虎是向上爬的,所以作者把它想象成一条蛟龙,“爬山虎的脚”就比作了“蛟龙的爪子”5读了选文,你认为观察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_九、 写作天地。题目:游_要求:1选择自己到过的并十分感兴趣的景点作为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2回忆自己的行程,可以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写;3选取沿途多个景物中的一个进行详写,其余略写
6、;4注意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字数在400字左右。_参考答案1、介绍 烫手 溜走 严惩 葵花 呼啸 自私 踪迹2、h yu h jing yu s wn nng ku ku xun3、蜗牛 嫩茎 把柄 铺垫 触摸 铁锅 小径 病房 捕捉 解放4、隐 现 平 静 齐 头 天 地 水 天 山 海 若有若无 波涛汹涌 5、广阔 辽阔 轻巧 轻盈6、蝙蝠夜里飞行,不是靠眼睛。 天上的星星像宝石。 今天是谁值日呢?当然是第二组的小明。 即使你再怎么求我,我也不会原谅你。 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做完了。我今天的作业全部做完了。 其余的两粒豌豆说,它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7、高傲 叫声 步态 吃相 喜爱 对
7、比 反语 喜爱8、1B2 触(1)向上爬的过程。(2)样子 动作 示例: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巴 拉 贴 3不能。用“一脚一脚”更加形象,更能突出爬山虎往上爬的艰难和努力,用“一步一步”没有这种效果。4A5示例:观察时要仔细,从各个角度细心观察,同时要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看到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9、示例:游黄山素闻那千峰隽秀、万壑藏云的黄山,不仅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着称于世,还以那七十二峰、二十四溪、十六泉、飞瀑、岩洞等胜景而吸引着游人。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又给黄山染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下了汽车,就见逍遥溪水清澈见底,两岸青松翠竹,树影婆娑。仰首望去,峰峦耸立云天。听人说倘遇宿
8、雨初晴的日子,就能看到云雾像美丽的轻纱,时而填满千峰万壑,成为海天一色;时而推出万座峰峦,显得苍浑深远。可惜我们未能得见。游罢天都峰,经原路返回峰脚,穿“一线天”,过“蓬莱三岛”。在玉屏峰上有一棵破石而长、寿逾千年的古松,仿佛在向我们挥手致意,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它是黄山的象征。松多是黄山的特点,素有“无峰非石,无石不松”之美称。黄山松针叶短粗而稠密,顶如平削,干曲枝虬,常年苍翠。它们或立,或卧,或仰,或俯,百态千姿,引人入胜。离开文殊院,告别迎客松,穿过百步云梯,来到“云海”。那远近大小的峰峦,隐现于云雾之中,似海中“岛屿”。那虚无缥缈的云雾,随气流快慢缓急,忽儿平静,忽儿荡漾,拍打着无数暗礁岛屿,使人如置身于“祥云缥缈绕灵鹫,霞光喷射冲斗牛;奇花异草馨瑶池,龙吟凤舞度千秋”的幻境之中。难怪陈毅元帅在饱览黄山之后,赞不绝口,把黄山推为“天下第一山”哩!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