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88864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安外国语学校(北郊)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1在小楷里规范美观地写上下面的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_2下面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锻练颧(qun)骨忌讳(hu)踌躇(ch)满志B职笑咆(po)哮威吓(h)膘(bio)肥体壮C仪态精湛(zhn)踉(ling)跄黄澄(dng)澄D申视熠(y)熠生辉脊(jun)恋倭(w)瓜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走到铡刀前,吓得刽子手心惊胆战。B因为准备充分,王明在比赛中显得胸有成竹。C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姐姐手忙脚乱地随着唱起来。D学生听完老农有关种菜的奥秘,个个都跃跃欲试。4下列诗句中,表达的情感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

2、项是()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C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D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在北京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种“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B通过这次诗歌诵读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C今后我们应该接受教训,避免此类事故不再发生。D同学们大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

3、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7选出分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世界屋脊上的 ,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千里风雪的青藏公路,正成为一条令人神往的旅游热线。晶莹的湖泊大漠奔腾的江河雪岭数不清的珍禽异兽草原冰峰A;B;C;D;8选择一种情景,用人物描写方法写段话表现人物内心。(40字左右)_9我会背一背,填一填。(1)青海长云暗雪山,_。(

4、2)_,南望王师又一年。(3)_,也傍桑阴学种瓜。(4)谁言寸草心,_。(5)_,一片孤城万仞山。10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1)读这些诗句,会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爱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体现作者渴望朝廷收复失地的诗句是“_,_”;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表现战士不畏艰险、誓破敌军的诗句是“_,_”。(2)离别有温暖和愁怨。离别的温暖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_”的驻足远望;是母亲“临行密密缝,_”的牵挂和不舍;是王之涣“_,一片孤城万仞山”目送友人时的离愁别怨。(3)乡村风景美如画,你看绿遍山原白满川_;乡村劳动多快乐,你瞧_,村庄儿女各当家;你听,牧童归去横牛背,_。(4)人们敬重君子,因为

5、他们重道义:_,小人喻于利;做人不要做小人,因为_,必自毙。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调查统计表,完成练习。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针对小学生上网情况,五年级(1)班某学习小组做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抽样年级开始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二年级5岁20分钟803%四年级7岁36分钟835%六年级8岁1小时15分钟789%11、根据调查结果,如果小明现在就读于四年级,那么他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可能是()A5岁B6岁C7岁D8岁12、根据调查结果,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的年龄逐渐呈()趋势。A低龄化B高龄化13、根据调查结果,下列说法对的打

6、“”,错的打“”。(1)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无线上网是小学生们主要的上网方式。( )(3)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两倍。( )(4)六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低于低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 )14、同学们,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存在弊端。请你列举两条电子产品的弊端。_文言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加点词语理

7、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C于物无不陷也(穿透)D或曰(或者)16、请用“”标出句子的停顿处并写出它的意思。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断4处)这句话的意思是:_17、楚人自认为他的矛_,他的盾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前两空用原文语句)18、如果你是这位楚国人,该如何推销自己的“矛”和“盾”呢?_19、“自相矛盾”已演变成一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现实生活中,你见过类似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明。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成长的桥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上学第

8、一天回家的巷口碰上母亲,她说:“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重大转折。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于是没有插销

9、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仙人掌又火上烧油,落地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以为嫌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又有力、平稳而又(甲)、掺杂着心疼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只有

10、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的(乙)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全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20、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心神非常不安定:_

11、。(2)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形容高大,气概豪迈:_。21、根据表现人物心情的需要,甲、乙两处应填入恰当的词语是什么?甲处( );乙处( )。22、文章题目是“成长的桥”,读了本文,你认为“成长的桥”指的是什么?_23、文中划线的句子在文中起_的作用。24、文中“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你认为“我”是真的摔开了窍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25习作。本册课本中的角色各有特点,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人也是这样。请选择一个特点鲜明的人,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注意合理运用。【参考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平时学习中,我们要掌握汉字笔画

12、书写规则,汉字要规范书写,不写错别字。2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辨析能力。C项完全正确。A,锻练锻炼, 踌躇(ch)满志 踌躇(ch)满志。B,职笑职校,咆(po)哮咆(po)哮。D,申视审视,脊(jun)恋 眷恋。3C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符合题意。B项,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

13、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符合题意。C项,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不符合题意。D项,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符合题意。4B解析:B考查诗句感情理解。A项“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虽然在茫茫沙漠里已经身经百战,连铠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彻底打垮敌人,决不返回。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B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为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C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为初闻涕泪满衣裳翻译:剑门关外,

14、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表达了作者听闻大捷时的喜悦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D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为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作者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和浓浓的爱国之情。A、C、D项都是表达诗人的爱国情怀,B项表达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5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掌握,要注意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并且能准确判断病因。选项A属于搭配不当,“唤来”不能和“目光”搭配,可改为:近日,在北京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种“纳米电池”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选项B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改为:这次诗歌

15、诵读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选项C属于不合逻辑,可改为:今后我们应该接受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发生。选项D正确。6C解析:C【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C选项错误,如果所引用的名言很短,而且属于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就放在句号的前边。应改为: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7C解析:C【详解】略8焦急一辆车过去了,又一辆车过去了,爸爸怎么还没来呢?王刚伸长脖子,一次又一次地张望,不停地站在站台边走来走去。【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情景写句子的能力。首先选择好要描写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写的句

16、子中还不要直接用到这个词语。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快乐”、”着急“或”伤心“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手舞足蹈等,着急的时候会有来回走动、抓耳挠腮等动作,伤心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哭泣、唉声叹气等,最后结合人物、情境等再将这些动作串联成一句话写出来。示例:惊慌失措一一望着眼前被打碎的花瓶,我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脑中一片空白。9 孤城遥望玉门关 遗民泪尽胡尘里 童孙未解供耕织 报得三春晖 黄河远上白云间10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恐迟迟归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子规声里雨如烟 昼

17、出耘田夜绩麻 短笛无腔信口吹 君子喻于义 多行不义C解析:11、C12、A13、 14、 电子产品上的内容良莠不齐,如果分辨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好,会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盯着电子产品的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分析】11、本题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后解决问题。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四年级”开始接触网络的平均年龄是“7岁”,故本题选C。1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作答。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网络了,这是小学生开始接触网络年龄逐渐呈低龄化的

18、体现,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本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作答。(1)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二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0分钟,四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6分钟,六年级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1小时15分钟,据此可知小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本题说法错误。(2)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835%、789%,由此可见无线上网是小学生们主要的上网方式。故本题说法正确。(3)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小时15分钟,二年级学生每

19、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0分钟,据此可知六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二年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的三倍多。故本题说法错误。(4)结合调查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小学生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无线上网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803%、835%、789%,由此可见六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低于低年级学生采用无线上网方式所占的比例。故本题说法正确。14、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子产品弊端的认知能力。解答此题结合生活实例,表述出电子产品的弊端即可。示例:长时间对着电子产品有损身心健康,削弱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使视力下降,使眼睛近视等。D解析:15、D16、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

20、同世而立。意思: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17、 于物无不陷也 物莫能陷也 因为他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18、卖矛的时候,可将自己的矛和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矛的锋利,也能证明自己的盾坚固。19、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刚刚还在劝别人要守信,自己却不完成承诺别人的事。【分析】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

21、不能不被它穿破!”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那个人被问的哑口无言。什么矛都刺不穿的盾和什么东西都能刺穿的矛,不能同时出现。15、该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或曰:有人问他。或:有人。16、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节奏和句子的理解。“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什么矛都刺不穿的盾和什么东西都能刺穿的矛,不能同时出现。故正确的句子停顿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7、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22、物无不陷也。”可知,因为他把自己的矛和盾都夸大到了一个绝对的程度,前后矛盾,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18、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自己的想法完成,言之成理即可,但要避免“自相矛盾”。示例:卖矛的时候,可将自己的矛和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矛的锋利,也能证明自己的盾坚固。19、本题考查了对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的理解。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楚国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因为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而被世人笑话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后用“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写一个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

23、即可。20、 忐忑不安 顶天立地21、 焦急 惊喜22、指父母温厚的爱。23、承上启下24、我认为“我”不是摔开了窍,而是因为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我”将这种爱化为了学习的动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解析】20、本题考查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可在文中找与意思具体共同词素的词语。(1)忐忑不安:心神非常不安定。(2)顶天立地:头顶青天,脚踏大地,形象高大,气慨豪迈。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理解。按顺序找到相应的段落,结合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认真读第五自然段,可知“我”因为意外事故受伤,重度昏迷,父母很焦急。认真

24、读第六自然段,可知,“我”以前成绩不好,但刻苦读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父母感到“惊喜”和欣慰。22、考查了理解标题含义和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根据文中叙述的事件,以及文章末尾的“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可知标题“成长的桥”指父母温厚的爱。23、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画线句子是对上文的一个转折,是一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4、本题了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意可知“我”不是摔开窍的,由“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呵护,也会成为顶天立地的栋梁”这句话可知,我认为

25、“我”不是摔开了窍,而是因为经过了这件事“我”懂得了父母对“我”的爱,“我”将这种爱化为了学习的动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25范文:我的妈妈我的妈妈表面看起来很温柔,其实有时候也是很凶的,是真正的“双面派”老妈。我妈妈长得很漂亮,皮肤白皙,头发黄黄的,脸蛋圆圆的,她常嫌弃自己脸太大,但我看起来也没有她说得那么夸张,她眉毛浓密,双眼皮,我们家就她一个人是双眼皮大眼睛,高鼻子,薄嘴唇,长得一点也不小气。她在我心目中是最漂亮的妈妈。有一次,中考测试后卷子发下来,我发现数学考了98分,全班第4名,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问我:“小乖乖,你中午吃什么饭?”我漫不经心地说:“吃什么都可以。”谁知

26、,妈妈却在菜市场转了大半天,买了一条大鱼,边做饭边笑眯眯地对妹妹说:“今天可要让你的姐姐好好吃一顿,这段时间她学习可用功了。”看!这就是温和老妈!如果你以为我妈妈是温柔派,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一次,我写完作业请她检查,因为作业很多,字写的可能差了一点,她一看我的书写,就对我怒目而视,大吼道:“把你的作业撕掉,重写!不然我就不给你签字!”这声音像霹雳一样把我震晕了,我知道错了,赶紧乖乖地把作业撕掉,又写了一遍。从此以后,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写作业。这就是老妈的第二面:严厉老妈。妈妈对我无论是温和还是严厉,对我都是满满的爱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本题为话题作文,要介绍自己身边一个特点鲜明人

27、物,题目自拟。选取身边的人物,可以是深爱自己的父母,也可以是友谊深厚的朋友,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介绍,表达自己对他(她)的情感。写作思路:开头:简单的介绍人物的外貌特征。中间: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写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选用典型事例,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可使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结尾:总结全文,抒发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