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年春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核.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5188548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年春季《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期末考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作业考核 《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 满分100分 一、简述下列各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语文教材对教师的价值。 首先,它是语文教师教学,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的基本凭借,教师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忠诚要通过对教材的使用体现出来。 其次,它是语文教师进行科学研究,进而提高自己的有效工具。很多教师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研究和改革就是从研究语文教材开始的。在语文教材的使用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研究,不但解决了教学中的难题,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在研究中还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水平。 2. 语文教材编写的标准。 1) 思想性 语文教材富有思想性,这在古今中外都无例外,只是由于国度和时代的不同“思想性”会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思想性应包括:热爱祖国、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良好道德情操、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等等。 (2) 科学性 语文教材和其它各科教材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性是它赖以生存的根基。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包括:传达的知识要准确,表述的事物要真实,阐明的观点要正确,所作的分析要客观等等。这样语文教材才能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范本和语文能力训练的凭借。 (3) 趣味性 一部理想的语文教材不但需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还要具有趣味性。这是由学生的年龄段和接受心理所决定的。少年儿童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还要靠无意注意来引发。如果教材的内容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即不能使他们感到有兴趣,那么再好的内容也不容易作用于其大脑,引发思考, 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者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使教材充满情趣,以吸引学生,实现我们预期的教育目标。 (4) 启发性 一部优秀的语文教材不但应是学生获得人生营养、语文知识、历练语文能力的凭借,它还应具有启迪智慧的功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发展智力。语文的学习有相当一部分精力要用在学习语言上,而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在学习思维、锻炼思维能力。一篇篇典型的文章,其中都沉淀着作者的思考,而理解这些文章,也就是在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因而,教材的编写者要利用一切环节,如一段导读文字、一道课后练习题、一项注释等等,来渗透思维训练的因素,传授思维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 (5) 艺术性 教材的艺术性主要指其印刷、装帧、插图等非文字形态的因素。由儿童的接受心理决定,一部图文并茂、外形包装精良的教材必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对教材产生亲近感,从而乐于学习它,爱护它。所以一部好的教材应做到文字内容与非文字内容的完美结合。 3. 如何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第一.分析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能发人深省,引导读者理解主题。好的标题确切鲜明,富有吸引力,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使人产生“急欲下读”的强烈愿望。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首先要注意文章标题的形式及作用。 第二.分析文章的情节。 文章的情节很重要,如果把文章的主体比作“灵魂”,那么情节就是“血肉”。文章有血有肉,才有生命力。分析文章的情节是否完整,就常见的记叙文来说,就要看它任何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如果是说明文,就看文章是否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事理的阐述,是人们对事物的形象、性质、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或得有关知识。如果是议论文,就要看它是否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确凿,论证是否合逻辑。 第三.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 文章的结构完整,要求材料安排得合理,使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这主要表现在文章的叙述顺序上。 1、顺叙。就是安时间的先后和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2、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发生的某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对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叙述。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穿插一段写中心事件相关的事情,然后再转入顺叙。 4.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说明中心。 说明文的中心就是事物特征。事物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在说明文中是通过说明的要点来体现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说明要点来分析说明文的中心。 常见的说明要点如下: ( 1 )人物介绍:年龄、籍贯、学历、身份、性格、品质、特长等。 ( 2 )书籍:作者、写作时间、历史背景、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价值等。 ( 3 )生物:产地、类别、形态、习性、生活环境、饲养和培育、益害等。 ( 4 )制品:名称、类别、原料、形状、构造、制作方法和过程、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等。 ( 5 )自然现象及科学技术: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害等。 ( 6 )生产实验: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等。 另外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方面的特征,是从哪个角度介绍的。 5. 如何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人物心理。  ④象征和暗示。  ⑤交代人物活动场所。  ⑥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二、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谈谈教师如何自主使用语文教材。 课程标准对各个知识板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正确的航向。根据课程标准中学年段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关键)。并抓住文本的重点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的难点,力求为教学找出更简单有实效的突破口,来解决消除教学中的障碍。 2. 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一、填空: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体现在语文能力上,可以说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听说读写往往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听说、读、写。不管这三者是交叉编排还是分编和册,它们的内容和要求都是相对独立、互不相关的。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头绪繁多、互相牵制的状况。而且,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常常会有这样的苦恼:面对某个老生常谈的作文题,无话可写,无情可抒;面对某个口语表达的要求,却不知从何说起;面对教师提出的多读书的期望,却不知读什么书好。综合性学习恰好提供了解除这些苦恼的可能。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听说读写各自的要求和训练整合在一起。一个个专题性活动既为学生的听说读写创造了必要的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在教科书中实践了课堂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科知识之间的勾联。 一、填空:三、阅读下面课文,完成文后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P58)小草和露珠 2、昆虫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清晨,一阵凉风吹过,小草醒来。她摆动着叶子,向太阳公公问好。这时,躺在叶子上的露珠说:“小草,请别摆动身子,我要掉下去了。” 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小草一看,说:“咦,小雨点儿,你是昨天晚上从天上落下来的吗?” “不,我不是小雨点儿,也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露珠说。 “那么,你是从哪里来的呢?”小草睁大了眼睛。 小露珠见小草惊奇的样子,就亲切地说:“我原来是地面上的水汽。夜里天一凉,我就变成了小水珠落在你的身上。我的名字叫‘露珠’,你看,我有好多兄弟姐妹呢!” 一、填空:小草抬头一看,花上、草上、树叶上,一颗颗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都亮晶晶地眨着眼睛笑呢! 问题: 1. 2. 1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语文知识教育? 通过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学习写作技能,掌握社会普遍认同的有用的写作方式,使自己融入社会,是人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写作过程中能够培养自我评价、报告、记录、叙述事情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能为不同场合写作合适的文章,懂得辨识商业写作及宣传物品上内容的意图,能报告演说传达资讯。阐述个人观点达到说服他人的作用;通过写作如日记心得读后感及小传等,抒发个人情感,使他们能更好地表达个人见解和感情,塑造个人性格创见及想象,提升情感素养;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尊重学术学者,不剽窃,相信自我,不虚假,尊重传统等价值观。丰富表达创意思考的能 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3. 4.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利用这篇课文,可对学生进行哪些技能训练? 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学科,体现在语文能力上,可以说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听说读写往往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听说、读、写。不管这三者是交叉编排还是分编和册,它们的内容和要求都是相对独立、互不相关的。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头绪繁多、互相牵制的状况。 9、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环形山大多是圆形的。关于环形山的形成,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3.如何利用这篇课文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识和审美教育? 描绘自然的诗文大多刻画细腻,想象丰富。也正因为如此,学生需要将自然意象还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进而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才可以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个过程也是丰富学生联想、想象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