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1883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6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编 号:号:DB11/T 1832.162023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第 16 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部分:新能源系统工程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16:New energy system engineering 20230928 发布发布 20240101 实施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会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联合发布发布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 16 部分:

2、新能源系统工程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art 16:New energy system engineering 编编 号:号:DB11/1832.16-2023 主编单位: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京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4年 01月 01 日 2023 北京 3 前前 言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201820 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

3、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基本规定;3 太阳能热水系统;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5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6 水源热泵系统;7 低温空气源热泵生活热水系统;8 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由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莲路 1 号北京建工大厦 9 层,邮编:100055;电话:010-63989081 转 833 电子邮箱:)。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城

4、建科技促进会 北京城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京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首都开股份有限公司首开志信分公司 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兴马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维源泰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天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中兴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联环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企万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大龙顺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4 北京八达岭金宸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润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中博新远(北京)建设有限公司 天

5、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煤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大唐首邑建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京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宇乾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大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协会 北京成国邦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黄 亚 杨 金 孙静函 林周宝 王 斌 王建明 黄元躬 陈殿成 刘心一 丁海兵 秦庆伟 赵 坤 荣立权 刘尓亮 刘振东 秦树东 王 欢 龚

6、联 胡 毅 谷秀志 张广顺 谢校亭 梅崇康 王士祥 胡 敏 张世平 赵天乐 李 晓 廖德新 宁浩然 于力轩 李建飞 刘佳宁 李 恒 王 伟 刘东阳 岳 章 成 华 许 涛 邢希学 张林楠 王森江 梁 飞 武永在 孔维丰 翟巧力 金 璇 费 恺 邱 旭 马一方 王 浩 李春梅 李 勇 李伟佳 让振振 马海燕 董海峰 张玉石 刘汝超 王志敏 张 亮 范琳霞 魏晨晨 韩晓艳 5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李德英 郭建国 邓有源 张群力 张昕宇 张 磊 叶 健 6 目目 次次 1 总 则.1 2 基本规定.2 3 太阳能热水系统.3 5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31 6 水源热泵系统.39 7 7 低温空气源热

7、泵生活热水系统.45 8 低温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54 本规程用词说明.60 引用标准名录.61 附:条文说明.63 7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Basic requirements.2 3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3 4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21 5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system.31 6 Water source heat pump system.39 7 Low temperature air source heat

8、 pump domestic hot water system.45 8 Low temperature air 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54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6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61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3 1 1 总总 则则 1.0.1 为加强北京市新能源系统工程施工管理,规范工艺做法,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既有建筑的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施工。1

9、.0.3 新能源系统工程的施工工艺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2.0.1 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方案应经过审批,并应进行技术交底。2.0.2 新能源系统安装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专业能力。2.0.3 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制定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安全措施。施工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2.0.4 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采用的设备、材料及构配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2.0.5 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资料收集及编制应真实、完整。2.0.6 新能源系统安装工程采用的计量装置应经检

10、定合格并符合设计要求。2.0.7 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2.0.8 测量数据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3 3 3 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 3.1 材料要求材料要求 3.1.1 各种型钢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3.1.2 各种管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道及配件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传热工质相容;2 开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系统应采用耐温大于等于 100的金属管材、管件及阀件;3 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系统应采用耐温大于等于 200的金属管材、管件及阀件。3.1.

11、3 保温材料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保温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小于等于 0.04W/(m);3 保温材料防火性能应满足项目单体建(构)筑物的防火等级要求。3.1.4 电线电缆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3.1.5 电气元件应符合设计要求。3.1.6 安装辅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件、阀门、电料的规格、型号、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的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2 焊接用焊条应有出厂合格证;3 螺栓和膨胀螺栓的规格、防锈漆的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3.1.7 太阳能集热器、保温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411 的要求见

12、证取样复验。3.2 主要机具主要机具 3.2.1 主要工具应包括电焊机、氩弧焊机、热熔机、切割锯、砂轮锯、钢锯、电剪刀、打气泵、电动试压泵、水钻、冲击钻、电钻、角磨机、套丝机、套丝扳、管钳、手钳、压力钳、活扳手、螺丝刀、手锤、煨管机等。3.2.2 主要测量工具应包括水平尺、钢卷尺、盒尺、直角尺、线坠、水平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4 3.3 作业条件作业条件 3.3.1 设备基座和固定预埋件已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制、预留。预留基座和预埋件的尺寸、位置、数量、做法、强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3.2 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外檐和屋顶已完成防水处理或其他屋面工程作业。3.3.3 设备间内的基础、管道、电气等已按

13、设计进行预留、预埋;高温型排水地漏及墙面预留孔洞位置、尺寸和防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设备间内防水工程已施工完毕;屋顶、墙体的防水涂料、装饰、室内地面等施工完毕;设备间通风、保温、电气照明等相关工程和作业应施工完毕。3.3.4 冷水给水管道、热水管道、循环供热管道等已按设计预留、预埋,管径、材质、位置、高度、做法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3.5 电气控制穿线管已按设计预留、预埋,管径、材质、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3.6 防雷接闪带及等电位连接点的位置、材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3.7 太阳能热水系统电气用电配电箱已按设计预留;预留位置、供电负荷、电压等级、防护等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3.8 安装

1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应具备太阳能系统的集热器、水罐、管道等物资物料运输到施工现场的通道。3.3.9 大型设备吊装时,施工现场条件应满足吊车进、出及占位吊装要求。3.4 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3.4.1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宜按图 3.4.1 规定的流程进行:基座施工或处理集热器支架安装太阳能集热器安装水箱安装管路及泵阀设备安装辅助加热设备安装电气及控制系统安装试压试验与冲洗防腐处理保温处理系统调试试运行 图 3.4.1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工艺流程 3.4.2 基座施工或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新建建筑的预制基座、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固定;2 既有建筑的基座施工或处理应符合下

15、列规定:1)混凝土基座中的预埋件,应与基座紧密结合,充填混凝土不得有空隙,应密实;基座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应做好养护;预留基础有缺陷时,应进行补强处理;2)基座排布位置、尺寸、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基座施工完成后,防水被破坏的部分,应由专业人员修复处理。3.4.3 集热器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在基座上,位置应准确,集热器支架的角度、排间距应符合 5 设计要求,应与基座固定;2 支架处于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区内时,钢支架应与接闪带多点连接焊接;支架处于建筑物的防雷保护区之外时,应单独制作防雷装置;3 钢支架应根据现场条件采取抗风措施,其抗风能力应达到设计要求;4 集热

16、器支架安装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3.4.4 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集热器安装倾角和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集热器与集热器支架应固定,不应滑脱;2 安装集热器时,应采用不透明的物体遮盖玻璃盖板或真空管,通水后方可除去遮盖物;3 集热器联箱、尾座应固定在集热器支架上,联排集热器联箱、尾座摆放应整齐、一致,无歪斜;4 竖置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真空管上端口应位于联箱接头下沿与接头中心线之间偏下的位置;横置的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真空管上端口应位于联箱接头边沿与接头中心线之间偏接头边沿的位置;5 集热器采用硅胶连接管联接时,相邻两个联箱接头间的间距宜在 3cm4cm之间;所有硅胶管

17、应无扭曲,喉箍应紧固;集热器采用其它连接方式时,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按厂家规定的方式连接,连接应密封可靠、无泄漏;6 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的真空管,现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真空管安装前,系统管道应安装完毕,具备通水条件;2)真空管安装前,应将真空管联箱内的异物清除干净;3)真空管安装时,应蘸水润滑,旋转插入联箱;4)真空管安装完后,硅胶密封圈应无扭曲变形;5)真空管安装完后,所有真空管应整齐、一致,无歪斜,并使防尘圈贴紧真空管联箱外表面。7 现场安装真空管的玻璃-金属热管、全玻璃真空管热管集热器,真空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管真空管安装前,系统管道应安装完毕,具备通水条件;2)热管真空管安

18、装前,应将联箱内的异物清除干净;3)热管真空管安装时,应在热管冷凝端上涂导热硅脂;4)热管安装后,热管冷凝端插入真空管联箱传热孔的位置应正确,接触应紧密;5)热管真空管安装完后,所有热管真空管应整齐、一致,无歪斜,防尘圈应贴紧联 6 箱外表面。8 平板集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平板集热器每片集热器应有四个连接口,两片集热器之间用波纹管或铜管接头连接,多余的出口用丝帽封堵;2)平板集热器应留有不小于 1%的坡度,并在最低处便于排水的地方安装排空阀门。3.4.5 水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箱支架摆放位置应正确;支架与基座的连接应牢固;水箱支架焊接完毕,应按设计要求做防腐处理;防腐处理程序应

19、与集热器支架要求相同;2 水箱摆放位置应正确;水箱与水箱支架应连接牢固;3 水箱开孔数量、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箱应设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和通气管;2)进、出水管的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必要时,应设置导流装置;3)溢流管的管径,宜比进水管管径大一级;4)通气管的管径不应小于 DN25,通气管口应采取防护措施。4 水箱拼装完毕,应进行检漏试验和冲洗;检漏试验和冲洗应符合本规程第 3.4.13 条的规定;5 成品水箱运输和吊装应安全;6 开式水箱应进行灌水试验,承压水箱(罐)应做水压试验。3.4.6 管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明装管路成排安装时,直线部分应互

20、相平行;2 明装管路成排安装时,曲线部分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管道水平或垂直并行时,直线部分保持等距;2)当管道水平上、下并行时,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应一致。3 冷、热水管路同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上、下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上方;2)垂直平行安装时,热水管应在冷水管左侧。4 系统水平管路应留有利于排气的坡度;未注明坡度值或方向的,系统管道应顺水抬头安装,坡度不小于 3;开式系统太阳能的热水管应低头敷设,坡度不小于 3;系统管路局部高点应设排气装置;采用排气管时,排气管顶端应加向下弯头和引导管;系统管路最低点应设泄水阀;5 水箱溢流管和排污管应加装引导管引至建筑排污口,不得直接与建

21、筑排污口相连通;7 6 管径小于等于 DN100 的镀锌管,宜采用螺纹连接;套丝扣时,被破坏的镀锌层表面和外露螺纹部分应做防腐处理;管径大于 DN100的镀锌管,宜采用法兰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防腐处理;7 塑料管和复合管可采用橡胶圈接口、粘接接口、热熔连接、专用管件连接及法兰连接等形式;塑料管、复合管与金属管件、阀门等的连接应使用专用管件连接;8 铜管连接可采用专用接头或焊接;当管径小于 22mm时,宜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承口应迎介质流向安装;当管径大于等于 22mm时,宜采用对口焊接;9 不锈钢管可采用卡套式、卡压式和焊接式等连接方式;不同连接方式的薄壁不锈钢管道接口应采用与之相

22、匹配的不锈钢管件;10 管道的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地铺设的管路不应有接头;2)不应设置在套管内;3)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外边缘宜接近螺栓孔;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和长度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大于螺杆直径的 1/2;4)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可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的最大偏转角不得大于 2;5)采用熔接连接的管道,结合面应形成一个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圈凸凹不匀现象;6)采用卡箍(套)式连接的管道,两管口端应平整无间隙,沟槽应均匀,卡紧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11 钢管弯制时,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冷弯时,

23、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 4 倍;2)热弯时,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 3.5倍;3)焊接弯头,不应小于管道外径的 1.5 倍;4)冲压弯头,不应小于管道外径,且所使用的冲压弯头外径应与管道外径相同。12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套管,套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所穿构筑物的厚度、管径尺寸和管道保温厚度确定套管规格和长度,下料后套管内刷防锈漆一道,在适当部位焊好支撑穿楼板套管的架体;2)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3)安装在卫生间和厨房内的套管,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 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8 4)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两端应与饰面相平。13 套

24、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符合下列规定:1)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应光滑;2)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端面应光滑。3.4.7 管道固定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固定在建筑上的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不得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2)管道支架、吊架和托架,位置应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3)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4)滑动的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 3mm5mm的间隙,支架应灵活,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5)无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和吊杆应垂直安装;有热伸缩长管道的吊架和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25、6)太阳能集热系统管路和热水管路的金属支架,应在管道和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7)管路支托架焊接完毕后,应做防腐处理。2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和吊架间距不应大于表 3.4.7-1 的规定;表 3.4.7-1 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和吊架最大间距 管路公称直径(mm)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钢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m)保温管 2 2.5 2.5 2.5 3 3 4 4 4.5 不保温管 2.5 3 3.5 4 4.5 5 6 6 6.5 3 塑料管及复合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表 3.4.7-2 的规定:表 3.4.7-2 塑料管及复合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

26、架最大间距 管径(mm)12 14 16 18 20 25 40 50 63 75 塑料管及复合管最大间距(m)立管 0.5 0.6 0.7 0.8 0.9 1.0 1.3 1.6 1.8 2.0 水平 冷水 0.4 0.4 0.5 0.5 0.6 0.7 0.9 1.0 1.1 1.2 热水 0.2 0.2 0.25 0.3 0.3 0.35 0.5 0.6 0.7 0.8 4 铜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应大于表 3.4.7-3 的规定:9 表 3.4.7-3 铜管道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最大间距 公称直径(mm)15 20 25 32 40 50 65 80 100 125 铜管管道最

27、大间距(m)垂直管 1.8 2.4 2.4 3.0 3.0 3.0 3.5 3.5 3.5 3.5 水平管 1.2 1.8 1.8 2.4 2.4 2.4 3.0 3.0 3.0 3.0 5 金属管道立管的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1)管卡的间距不应超过 2.5m;2)2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3)同一位置的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3.4.8 阀门等管路附件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 阀门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1)阀门安装前,型号与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核对,阀杆和阀盘应灵活,无卡阻和歪斜现象,阀门应关闭严密;2)安装前,应先对阀门进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不合格的不得进行安装;3)每列或每排集热器的

28、总进出管口,均应加装闸板阀门;4)阀门应装在易操作的地方,阀门安装时应加活接;5)水平管道上的阀门,阀杆宜垂直或向左右偏 45,也可水平安装,不宜向下;垂直管道上阀门阀杆应顺着操作巡回线方向安装;6)截止阀安装时,阀门的安装方向应正确,不得装反;7)快速打开的阀门,应采用球阀或蝶阀。2 闭式集热系统的循环管道上应设膨胀罐和压力安全阀;膨胀罐、压力安全阀与管道之间不应设置单向阀和其它可关闭阀门;过压及过热保护的阀门泄压口,安装方向应正确,并应设置符合设计要求、保证泄流安全性的引流硬管;3 热媒管路应设置补偿器,补偿形式、规格和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有关规定进行预拉伸;宜利用管道敷设的自然弯曲、

29、折弯等吸收管道的温度变形;4 设备及易发生故障的配、附件两端应采用法兰或活接头连接,并留有检修维护空间;5 压力表、水表、热量表等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应便于观察并满足仪表安装要求;6 补水软化装置和消毒装置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3.4.9 水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泵就位前,水泵基础的强度、位置、尺寸和螺栓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2 安装水泵前,水泵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10 3 安装时,应按照厂家要求的方式安装,安装方向应正确;4 水泵采用法兰连接时,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5 对水泵做隔振处理时,应在水泵进出连接管路上加装软接头,水泵就位

30、时应根据设计及不同的水泵类型设置减振垫(器);当采用成品弹簧减振器时,弹簧减振器设于基础上,水泵基座直接就位于弹簧减振器上;立式水泵应采用橡胶减振垫或橡胶减振器;6 水泵进水端,应安装阻力小的闸阀或蝶阀;水泵出水端,应安装调压作用明显的调节阀;7 水泵周围应留有足够的维修空间;8 水泵运转前应灌满水,水泵不得干转;自吸水泵运转前,应排除泵腔内的空气;9 清洗和检查泵时,试车前,泵体内应无杂物;盘动转子应灵活无阻滞现象,无异常响声;10 水泵接线应按本规程第 3.4.12 条执行;11 安装在室外的水泵,应有防雨保护措施;结冰地区应采取防冻保护措施。3.4.10 安装电磁(动)阀安装应符合以下规

31、定:1 电磁(动)阀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2 电磁(动)阀应水平安装在管路便于维修的位置,阀前加装闸阀和细网过滤器,阀后加装调压作用明显的调节阀;3 电磁(动)阀安装方向应正确;4 电磁(动)阀周围应留有维修操作空间;5 电磁(动)阀接线应按本规程第 3.4.12 条执行。3.4.11 辅助加热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热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热管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2)在水箱内安装电热管时,可按表 3.4.11 的要求进行:表 3.4.11水箱内安装电热管要求 项次项次 安装要求安装要求 1 电热管在水箱内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电热管应低于热水出水口,当电热管位置高于水箱热水

32、出水口时,应有其他防干烧措施。2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降低电热管在水箱内的高度。3 电热管与水箱壁之间应加耐高温密封垫,固定螺母应拧紧,达到固定紧密,不渗漏。11 2 电热管接线端外部应根据现场做防护罩;防护罩应具有防水、防雨、防触电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护罩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2)防护罩内不得有其他设备;3)防护罩内应有合适的操作空间;4)防护罩内应采用合理的打开方式,防止手指触及带电部分,操作安全,维修方便;5)防护罩四周应防雨,上部应有合适的倾斜角,达到排水顺畅,不宜积水;6)碳钢钢板制作的防护罩,里外应做防腐处理。3 锅炉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燃油锅炉、燃

33、气锅炉和电锅炉作为辅助热源时,应由专业人员按照有关标准安装;2)安装常压锅炉时,应使其与大气保持相通,通气管的管径不得小于 DN40,不得在通气管上加装阀门;3)安装压力锅炉时,应安装经过校验的安全阀,安全阀的泄除压力应与锅炉的最高承受压力相符。4 蒸汽加热管路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蒸汽管路最低点应加装合适的疏水阀;2)蒸汽管路应采用岩棉等耐高温的保温材料,保温厚度应大于等于 50mm。5 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换热器换热的系统,换热器安装应符合厂家的规定;冷、热侧管路,应加装防止杂物堵塞的过滤器;2)采用盘管换热器时,应确保盘管内通畅不堵塞,盘管密封严密,不渗漏;采用合适的排气

34、方式,不应造成气堵。6 采用热泵作为辅助热源的,应按照热泵的有关国家标准进行安装。3.4.12 电气及控制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缆线路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GB 50168的规定;2 电气设施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1的规定;安装电气设施的设备间应具备防潮和防高温蒸汽的相应措施;12 3 电气设备和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金属部件应做等电位连接;电气接地装置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的规定;4 安装温度传感器的不锈钢套管应无沙眼;5 传

35、感器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安装;设计中未明确的,应安装在可准确反映所需温度和便于维修的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路防冻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要求应符合表 3.4.12-1 的规定:表 3.4.12-1 管路防冻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要求 项次 传感器类型 安装位置 1 太阳能循环管路防冻传感器 应安装在太阳能下循环主管道末端位置 2 冷水管路防冻传感器 应安装在室外冷水管道最容易冻坏的部位 3 用热水管路防冻传感器 应安装在距室外距贮水箱最远的部位 4 换热系统二次侧防冻传感器 应安装在二次侧室外管路最容易冻坏的部位 2)太阳能集热器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最能反映太阳能集热器温度的地方;对于竖置真空管系统

36、,温度传感器应插入到某一排最后一个集热器出水端的联箱内;对于横置真空管系统,温度传感器应插入到某一列最后一个集热器出水端的联箱内;3)水箱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贮水箱内与用热水口同一水平面上;4)用热水回水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用热水回水管路汇合后的管路上;5)热媒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板式换热器一次侧热媒供水管路上。6 温度传感器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芯线外引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用力适中,不应太紧或太松,连接线不应损伤或接触不良;2)接线端子往外接线时,外接线应选用屏蔽线连接,屏蔽线的金属屏蔽层应与传感器外壳相连接,并做到接地良好;易腐蚀的地方,应做过锡处理;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不应腐蚀,减

37、小接触电阻,接线裸露的部位应用绝缘套管或绝缘胶带包扎,导线上应加装线号标志;3)所有外接导线应加穿线管保护,穿线管应符合设计要求;4)穿线管与传感器接线盒之间应采用塑料波纹软管过渡连接;传感器接线盒出线口应朝下,并作防水处理。7 安装普通水位传感器时应选用屏蔽线连接,屏蔽线的金属屏蔽层应与传感器外壳相连接,并做到接地良好;8 控制箱与水箱顶部接线盒之间用屏蔽线连接;13 9 压力式水位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位传感器应安装在水箱侧面底部便于维修更换的地方;2)水位传感器应垂直安装在阀门后的管路上;3)在结冰地区使用时,传感器和连通管道应做好防冻处理;4)压力式水位传感器应按照电气设计图

38、纸接线;5)调试完毕后,压力式水位传感器顶部接线盒上的固定螺丝,应涂玻璃胶作防水处理。10 电热管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处安装的电热管数量大于等于 3根时,额定电压为 220V的电热管,接线时应采用星形接法,并应三相平衡,电热管的数量应为 3 的整数倍;额定电压为 380V 的电热管,应采用三角形接法;同一组电热管,电热管额定电压应相同,功率应相同;2)电热管接线应采用铜线连接,连接螺丝应加平垫和弹簧钢垫,固定应紧密,不应松动;3)接线鼻与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线钳压接,压接道数应不少于 3 道,减小接触电阻;线鼻裸露处,应用绝缘套管或绝缘胶带包扎,不应触电;端子压接处应做好绝缘处理,电

39、缆终端至接线端子之间宜加套波纹管做二次防护处理。11 电磁(动)阀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照电磁(动)阀接线图连接,并应连接接地保护线;2)接线盒内压线不得有外露毛刺,压紧螺丝应压紧;3)接线盒外部应做好防水处理,接线盒外部导线加装波纹管等应做二次防护处理,防护层两端应做防水处理。12 水泵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相泵的接线应按电磁阀的接线和外部导线的接线方式处理;三相泵除应按电磁阀接线和外部导线处理方式外,调试时还应水泵转向;反转时,应任意调换两根相线即可;2)所有泵类接线其截面积均不应低于 1.5mm2。13 带有辅助电加热的水箱接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层不锈钢保温水箱应从内

40、层不锈钢层引出接地端子;钢板焊接水箱直接将接线端子焊接在钢板水箱外壁即可,端子与水箱的焊接应满焊,并做防腐处理;2)水箱接地端子应做防水处理,水箱接地端子线径要求应符合表 3.4.12-2 的规定:表 3.4.12-2 水箱接地端子线径要求 项次 相线截面积 S(mm2)保护接地线截面积(mm)1 S16 S 14 2 16S35 16 3 35S400 S/2 3)接地保护线应使用多股铜线,接线端子处理方法按电加热接线工艺执行;接地保护线不得使用单股硬电线,应使用多股软电线,整根接地线不应有接头。14 防冻电伴热带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冻电伴热带应平铺在管道下部,做好防漏电措施,并与保温

41、层做好防火措施;2)按照伴热带说明书要求的长度引出电源线接至电控箱内专用开关上,伴热带总功率过大时,应分别接在专用开关的不同相线上,保持三相用电平衡;3)防冻电伴热带应带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15 配电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配电箱应安装在防雨、防震、灰尘较小的地方;挂墙式配电箱应垂直贴墙悬挂,底边宜距地面高度 1.4m;落地式配电箱应与地面固定,且垂直地面,与地面连接处应有接线地沟或接线支架;多个配电箱安装在一起时,应保证整体美观、协调;2)引入箱内电缆电线应编号清晰,排列整齐,不应交叉,并处理好电缆线应力,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3)大线径电缆线端子处理方法按电加热接线工艺执行

42、;信号线、控制线端子处理方法按温度传感器接线盒内部接线方式执行;所有引入接地线、屏蔽线屏蔽层应接至箱内公共接地端;4)配电箱内电缆芯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连接;备用芯线长度应留有适当余量;5)应使引入箱内的电缆线二次防护层越过箱体入线口;不能引入时,应避免引入线与箱体入线口金属外层接触;6)配电箱门上有按钮、指示灯等控制设备,应将箱门与箱内接地端连接。16 控制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源引线应为 5线制,应有接地线;2)所有传感器金属外壳和执行元件,电磁阀、水泵等应可靠接地;带有电辅助加热的水箱应按水箱接地方法可靠接地;3)所有传感器使用的屏蔽线两端屏蔽层线应接地;

43、4)通电前,应确认传感器引线接线无误;5)控制系统通电后,不得调整任何线路;6)控制系统通电后,不得在系统上进行电焊作业。15 17 防雷及等电位连接系统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3.4.13 试压试验与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路系统安装完毕,应进行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和系统冲洗;单项试压应在干管敷设完后或隐蔽部位的管道安装完成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水压试验;系统试压应在全部干管、立管、支管安装完成后,按设计或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要求进行水压试验;2 对于非承压系统应进行灌水(满水)试验,系统应缓慢充水,检查集热器、管路及其它设备应无漏水现象;充满水后 24h无漏水现象为合格;开式贮水箱应做满水试验,

44、充满水后 24h 不渗漏为合格;3 承压系统应做强度严密性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试验压力均为最大工作压力的 1.5倍,且不得小于 0.6MPa;当最大工作压力不能确定时,可按0.6MPa 进行试漏;4 对于金属及复合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应在试验压力下观测 10min,压力降不大于0.02MPa,再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5 对于塑料管道,水压试验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压力降应不大于 0.05MPa,再降到工作压力 1.15 倍状态下稳压 2h,压力降应不大于 0.03MPa,同时检查连接处不应渗漏;6 当环境温度低于 0进行试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45、;检漏完毕,应及时排空系统内的水;7 管路系统的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后,调试、运行前进行;8 管路冲洗进水口和排水口应选择适当位置,并能保证将系统内的杂物冲洗干净为宜;排水管截面积不应小于被冲洗管道截面 60,排水管应接至排水井或排水沟内;9 管路冲洗前应拆下滤网,关闭水泵等设备仪表前后阀门,打开泄水阀放水冲洗,冲洗时,用系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压力和流量进行,流速不小于 1.5m/s,直至排出的水样水色和透明度与入水口水质目测一致;10 水箱或其他通水设备试漏合格后应进行冲洗。3.4.14 防腐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普通钢支架或设备均应采取防腐措施;当采用热镀锌钢材时,镀锌层应完好,对镀锌层损

46、失部位进行二次防腐处理;当采用非热镀锌钢材时,应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先进行除锈,并做好外表面和焊口的防腐处理;2 钢支架焊接完毕,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施工;凡设计未注明的,应刷两道防锈漆和两道面漆;3 防腐处理前,表面应先做除锈处理;处理后的表面不应有焊渣、焊疤、灰尘、油污、16 水和毛刺等;4 防腐处理完毕,表面应均匀,无误涂、漏涂、脱皮、返锈、流坠、针眼、气泡和明显皱皮等现象。3.4.15 保温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箱保温前,应先预留好固定水箱防护皮用的固定点;固定点之间的间距宜为1.5m2m之间,且应均匀布局;固定点之间用龙骨焊接;除固定点外,龙骨不得接触水箱外壁;2

47、水箱的保温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 贮水箱外保护层可采用薄铝板或镀锌板,外保护层应与龙骨固定,并贴紧保温层,保护层搭接处铆接或折边扣接,应外观平整、美观,无空鼓及松动现象;外保护层搭接处应涂防水玻璃胶;4 管路保温材料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保温管内径应与管道外径相匹配,保温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5 管材为铜管或热浸镀锌钢管时,管道外表面可不涂刷防锈漆即可进行管道保温;6 管路保温后应加外防护层,防护层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护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管道外防护布缠绕时,应遵循横管逆风缠绕,竖管遵循从下而上的原则;2)采用铝箔布做外防护层时,应采用缠绕的方法,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3,缠裹紧

48、密,外观平整、美观;3)采用玻璃丝布做外防护层时,也应采用缠绕的方法,搭接宽度不小于 1/3,并应缠裹紧密,外观平整美观;缠绕完,应涂刷两遍玻璃钢漆或沥青漆;玻璃钢漆的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4)采用金属薄板做外防护层时,应按施工工艺进行。3.4.16 系统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 系统安装完成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系统调试;2 系统调试应在水电等条件具备时进行;3 系统调试应包括设备单机或部件试运转调试和系统联动试运转调试;4 设备单机或部件试运转调试应包括水泵、阀门、电磁阀、电气及自动控制设备、监控显示设备、辅助加热设备等;5 系统联动试运转调试按照实际运行工况进行系统试运行和调试;6 系统调试应先

49、进行设备单机或部件调试,后进行系统联动调试;17 7 设备单机或部件试运转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泵安装方向应正确;泵运转时,水泵转动方向正确;在设计负荷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 2h,无异常震动和声响,各密封处不得泄露,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电机电流和功率不超过额定值,温度在正常范围内;2)检查电磁阀安装方向应正确;手动通断电试验时,电磁阀应开启正常,动作灵敏,密封严实;3)检查电气装置接线应正确;断流容量、过压、欠压、过流保护等整定值应符合规定值;4)控制仪表的温度、水位、时钟等设置和显示正常;5)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和自动控制装置,动作灵敏;6)电气控制系统达到设计要求的功能,控制动作准确;7)

50、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动作准确;8)防冻系统装置、超压保护装置和过热保护装置等工作正常;9)各种阀门启闭灵活,关闭严密;10)各种辅助加热设备工作正常、稳定,符合设计要求。8 设备单机或部件试运转调试完成后,系统应进行联动试运转调试;系统联动试运转调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调整水泵控制阀门;2)调整电磁阀控制阀门,使电磁阀的阀前阀后压力处在设计要求的压力范围内;3)将温度、温差、水位、光照、时间等控制仪的控制区间或控制点调整到设计要求的范围或数值;4)调整各个分支回路的调节阀门,使各回路流量平衡;5)调试辅助加热系统,使其与太阳能加热系统相匹配。9 系统联动试运转调试完成后,系统应连续运行 3d,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