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配线施工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交底部位
日 期
年 10 月 10日
交
底
内
容
一、 一般规定:
1、 配线所采用的导线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2、 配线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3、 导线的连接、芯线应采用焊接压板压线或套管连接;
4、 导线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5、 导线截面为2.5 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6、 截面大于2。5 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7、 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投、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型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除焊药和焊渣;
8、 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表面光滑;焊剂应无公腐蚀性,焊接后应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
9、 压板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10、 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11、 剖开导线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芯线连接后,绝缘带应包缠均匀紧密,其绝缘强度不应底于导线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在连接端子的根部与导线绝缘层间的空隙处,应采用绝缘带包缠严密;
12、 在配线的分支线连接处,干线不应受到支线的横向拉力;
13、 槽板配线在穿过墙壁或隔墙时,应采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护管保护;当穿过楼板时应采用钢管保护,其保护高度与楼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但在装设开关的位置,可与开关高度相同;
14、 入户线在进墙的一段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500V的绝缘导线;穿墙保护管的外侧,应有防水弯头,且导线应弯成滴水弧状后方可引入室内;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第 1 页 共 3 页
配线施工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交底部位
日 期
2007年 10 月 10日
交
底
内
容
15、 在顶棚内由接线盒引向器具的绝缘导线,应采用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等保护,导线不应有裸露部分;
16、 塑料绝缘导线和塑料槽板敷设处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15℃;
17、 当配线采用多相导线时,其相线的颜色应易于区分,相线与零线的颜色不同,同一建筑物、构筑物同伯导线,其颜色选择应统一;保护地线(PE线)应采用黄绿颜色相间的绝缘导线;零线宜采用淡兰色绝缘导线;A相-黄色 B相—绿色 C相—红色
18、 配线工程施工后,应进行各回路的绝缘检查,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导线之间及导线对地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并作好记录。
19、 配线工程施工后,保护地线(PE线)连接可靠,对带有漏电保护装置的线路应作模拟动作试验,应作好记录。
二、 管内穿线
1、 结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2、 管内穿线宜在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电线管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3、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管内,但下列几种情况或设计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1) 电压为50V及以下的回路;
(2) 同一台设备的电机回路和无抗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
(3) 照明花灯的所有回路;
(4) 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4、 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5、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设在接线盒(箱)内;
6、 管仙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截面积的40%;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第 2 页 共 3 页
配线施工 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名称
商业、住宅楼(自编尚东峰景A—1、A-2、A-3栋,连体)
分部工程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
交底部位
A栋及中庭、地下室
日 期
2007年 10 月 10日
交
底
内
容
7、 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8、 当导线敷设于垂直管内时,应按有关规定该增设固定导线用的拉线盒时南非增设.
9、 三相或单相的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于钢管内。
三、 槽配线
1、 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型,内壁应光滑,无毛刺;
2、 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3、 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4、 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5、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6、 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7、 7、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
8、 线槽的出线口位置应正确、光滑、无毛刺;
9、 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10、 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11、 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头处所有的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
12、 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为设备的接地导体。
专业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人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