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77350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科学二年级下册第8课不倒翁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科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玩具”单元的第1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简单玩具的结构特点,并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模仿自制玩具,为后续各课自制其他玩具打下基础。本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情境创设,通过创设学生玩不倒翁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科学问题。第二部分是活动1“不倒”的秘密,围绕不倒翁不倒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结构,并猜测“不倒”的秘密。第三部分是活动2做个不倒翁,在活动1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不倒翁玩具。二、学情分析不倒翁被扳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对于学生来说,这种现象

2、非常有趣、神奇。他们很想通过探究找到答案。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学生的思维又比较依赖感性认识。因此,学生可能无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倒翁不倒的科学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玩不倒翁进行感受,还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关注不倒翁的外形,还要从内外结构上对不倒的原因进行思考,为制作过程中的有效选材和动手操作打好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底部为圆弧形的结构有关。2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3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评价。4对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玩具感兴趣。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与其底部有重物、

3、底部为圆弧形的结构有关。教学难点: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选择身边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设计并制作不倒翁。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不倒翁玩具、乒乓球、双面胶、橡皮泥、螺母、剪刀、扇形彩纸、彩色铅笔、教学课件、多媒体电教平台。学具准备:不倒翁玩具、乒乓球、双面胶、橡皮泥、螺母、剪刀、扇形彩纸、彩色铅笔。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1.情境创设:媒体:展示教材情境图。问题:妍妍和琪琪在玩什么玩具?媒体:展示不倒翁玩具,并请学生上台玩不倒翁。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问题:关于不倒翁,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交流: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问题:为什么不倒翁被扳倒后总能自行恢复直立?板书:板书本课课题“不倒翁

4、二)活动探究活动1:不倒的秘密问题: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哪里?交流: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表达。任务:观察不倒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你有什么发现?活动:学生分组观察不倒翁玩具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猜测不倒翁不倒与哪些结构特点有关,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任务1。交流:学生小组汇报观察发现。小结:不倒翁的底部为圆弧形,底部内部有重物,我们猜测这些结构可能与不倒翁能自行恢复直立有关系。活动2:做个不倒翁问题:我们能模仿不倒翁的结构特点制作一个不倒翁吗?交流:引导学生从选择材料和制作方法两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问题:哪些材料适合制作不倒翁?活动:根据提供的材料,小组讨论选择哪些材料适合制作不倒翁。媒体

5、展示各种日常材料(乒乓球、鸡蛋壳、纸杯、螺母、海绵、石头、橡皮泥)。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任务2。交流:我们选择这些材料来制作不倒翁的依据是什么?问题:怎样把我们选择的材料进行合理组合,制作成一个不倒翁?指导:请小组上台演示制作方法,并引导其他学生围绕“怎样判断不倒翁制作成功”进行讨论。媒体:展示课前用乒乓球(顶去口)做的不倒翁。问题:这个不倒翁也有不倒的本领,你喜欢这个不倒翁吗?为什么?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结:要使自制的不倒翁受到他人的喜爱,除了要有不倒的特点外,还要把外形制作的美观一些。活动:各小组根据所选择的材料,合作制作一个不倒翁。展示与交流:展示我

6、们制作的不倒翁,它是否制作成功了?同学们喜欢我们的不倒翁吗?还需要怎样改进?总结:要成功制作不倒翁,必须根据不倒翁的结构特点进行制作,如要选择底部为圆弧形的物体、底部的重物必须固定在底部中间。拓展:你能利用不倒翁不倒的原理,设计一个不倒的生活用品吗?七、板书设计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GJ/T139-20019安全卫生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65-8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2002版)JGJ130-2001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10施工组织与管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

8、319-200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一200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一2005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一2007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一2009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JGI/T121一99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一2007十三工程资料管理制度工程资料按照N区实际情况,分为日常资料和备案资料分别考虑。日常资料包含方案管理、工作联系函、技术核定单、会议纪要、甲方来文、图纸管理;备案资料主要包括工程管理与验收资料、施工管理资料、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测量资

9、料、施工物资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资料、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八个类别。项目经理部设置专职资料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包括所有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对施工资料的审核、把关。一、日常资料的流程1工作联系函2方案管理3技术核定单4会议纪要及甲方来文5图纸管理二、备案资料管理流程所有备案资料都经过:资料形成签证归档整理三个过程,具体分工如下表所示。序号资料类别形成部门签证跟踪移交存档1施工管理资料工程部、安质部(质量)资料室资料室2施工技术资料工程部资料室资料室3施工测量资料测量室资料室资料室4施工物资资料物资部物资部资料室5施工记录工程部资料室资料室6施工试验

10、资料试验室试验室资料室7过程验收资料工程部资料室资料室8竣工质量验收资料工程部资料室资料室工程部、测量室各类资料均需在工程完成当天形成资料,并移交资料室;试验室、物资部资料无法当天完成的,应在资料完成(出报告)当天移交。在资料完成当天资料的具体管理事项由资料室负责,并建立资料管理台账,每周一、周五12:00以前交总工程师审核。三、竣工文件管理(一)竣工文件流程接到变更通知在电子版图纸上修改并标记分部工程现场施工并验收移交资料室备案(二)竣工文件要求1项目经理部是各施工项目的主编单位,要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按时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2竣工文件应在工程正式验交前半个月全部编制完成,验交前七天,送交业主,

11、以便组织工程的交验。3竣工文件编审完后,书写竣工文件清册一式六份装箱,由项目部负责办理竣工文件的工程师妥善保管。正式交接验收前,将全部竣工文件送交建设单位。对竣工文件资料中不移交的备查资料,负责安排整理成卷,妥善保存至工程保修完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存档或销毁。4竣工文件的整理除满足国家标准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和工程所在地地方标准规定外,其他应按如下要求整理:(1)封面:用word文档制作。(2)文件名称:单位工程用设计的工程名称为竣工文件的名称。(3)文件编号:用竣工图的图号。(4)在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制样上加盖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章。(5)竣工图

12、根据设计图、变更设计和施工情况绘成竣工草图,经复核审查后,用AutoCAD绘制竣工图(注意底图的长宽尺寸要比图纸的长宽尺寸各大20mm),图标内应签字的人员,要一一签字。5竣工文件编制的审核工作,由各项目部资料人员先行自审后,再送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主要审核竣工文件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有无漏项;数量是否正确;竣工底图是否标准、透视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补充、修改。6竣工文件全部编制完成后,项目经理部应主动与业主协商,确定交接日期后逐件移交。四、施工影像资料管理施工影像资料由工程部负责收集,每月刻录光盘存档。十四技术资料签字制度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按照施工技术管理办法规定的

13、封面、格式执行并进行统一编号,编制或制表、计算人,复核或审核人,批准人要签字齐全并标注签字日期。二、原始记录按不同类别建立统一格式并进行统一编号,记录或制表、计算人,复核或审核人,批准人要签字齐全并标注签字日期。三、技术检查记录中检查人与被检查人均要签字齐全并标注签字日期。四、按单位工程建立工程日志,专人负责逐日记录(采用黑色签字笔),字迹应工整不潦草、不涂改,每页要有记录人、复核人签字;工程日志格式及内容根据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要求另行确定。五、测量记录使用专用记录本(公司下发的全站仪记录薄、水准仪记录薄)用铅笔记录,记录项目应正规完善(包括:名称、部位、日期、天气、地点、人员、仪器编号等),每

14、页记录应签字齐全,不得撕毁缺页;采用非手工记录的,测量后要及时将相关数据打印输出,签字齐全并留存备查。六、需要编入工程竣工文件的工程质量保证资料均应符合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及国家、行业的相关文件规定,各类表格应填写完善、文字清晰、签章齐全。七、资料由相关技术人员负责收集,资料员负责整理归档保管。十五技术数据复核及检算制度一、重大施工方案编制:各项方案中安全计算,由主管工程师计算,工程部长复核,项目总工复核审核,项目负责人审批。二、技术交底:工程师负责交底编制,主管负责复核,现场负责人、领工员、安全员、施工班组接受签字。三、现场收方单、收方数量计算单:现场主管负责计算,工程部长负责复核,项目

15、总工负责审核。四、测量记录:测量记录因现场作业条件所限,应在返回室内后核对记录,避免错误产生。主镜测量人员记录、测量主管工程师复核。五、测量技术交底:测量主管工程师负责交底编制,工程部长负责复核,现场负责人、领工员、施工班组接受签字。六、试验记录:试验员负责计算,试验室主任负责复核。十六设计变更洽商管理制度设计变更涉及工程造价、技术、质量,变更主要以技术核定单的形式提出,阐明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变更措施,各单位签字盖章确认后,以复印件和电子扫描件的方式发送工程部、预算部、质检等相关部门,严格按变更内容指导施工。设计变更具体事务由工程部实施,变更前及批复后均必须由总工程师审核。具体流程见资料管理

16、中,技术核定单流程图十七测量管理复核制度由项目测量工程师负责日常具体的测量工作管理,包括现场测量定位、测量报验、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和接收等工作,同时及时填报相关测量资料及做好测量资料归档工作。一、测量管理流程及要求测量管理流程图二、测量复核测量工作质量控制的核心是测量复核制度,其运作依靠自检、外检和抽检以及验收制度。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量复核制度。本项目复核签认制度:外业测量,一般部位由各施工队测量人员施测,项目部测量组进行复测,工程部部长复核检验;重要施工环节部位和施工控制测量由项目部测量人员进行施测,测量负责人进行复测,并由项目总工进行复核检验。内业测量资料由项目测量组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校

17、核最后由测量主管复核签字确认,内业资料需定期送项目总工审核检查。1控制网的复测:(1)平面控制网复测时由项目部测量组负责平面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各工区测量队提供协助,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方向观测法和测回法施测,并且更换测量人员进行复测。导线复测工作应尽快完成,只有当复测成果批准后,方可以定位放线,在复测时,由项目测量组负责复测成果的比较、衡量、评定,对每个测站的复测值与反算值进行比较平差计算,严格控制较差。最后成果报项目总工审核。平面控制网建立起来后每2月要进行一次复测。(2)高程控制网由项目部组织测量采用往返闭合线路进行测量,成果资料由项目部测量组2人独立计算整理。最后成果报项目总工审核。高程控

18、制网建立起来后每2月要进行一次复测。2基础工程测量和复核(1)轴线控制桩校测: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测量的精度。采用测角精度2的全站仪,根据场区控制网进行投测。?(2)轴线投测方法:轴线投测采用2级全站仪用方向线交会法来投测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轴线投测的精度。根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点),(当同一轴线上只有一个控制点时,可以某一距离远视线好的控制点做后视,然后转角度到轴线

19、方向上),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为角度、距离的校核。精度要求:边长误差小于1/10000,测角精度小于6。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拉尺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控制线弹墨线标明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然后在该平面上测出轴线及细部线。控制线投点间距不应大于10m,细部线应弹出梁、墙、柱、门、洞口边线及50cm控制线。弹墨线时要对准点位,小线要拉紧。框架柱要弹轴线立线至顶,以控制梁位置。所有弹线均要求墨线清晰,并用红三角标注。(3)基础施工标高控制、复测?高程控制点联测:在施工过程中每月对场内高程控制点进行一次复测,雨季前后复测一次,在

20、结构施工至0.000时进行一次整体校核。?标高测量:为了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楼层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施工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进行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间的校核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楼层平面施工中标高控制的基准点。并用红色油漆画三角作标志,同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施工过程中使用时先检测基准点的准确性,无误后,再检测几个基准点同一标高的校核误差,当校核误差小于3mm时方可作为施工层标高抄测的依据。3楼层平面测量与复核(1)地下一层放线验收合格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引测轴线等级不得低于建筑物控制等级。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建筑物内底板上埋设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应埋设4个内控基准点。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轴线控制网(钢板基准点)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得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2)高程传递和复核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