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巡视整改“走过场” 迟早会“栽”
“从字面上来讲一步一步都去整改了。但是我现在讲实在话,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去从细节上每一个每一个去落实它。只是想不要被查到,盖子不要揭开,只要能捂住,这个事情是能混过去的”9 月 7 日晚上 8 点,全面从严治党大型纪实纪录片《巡视利剑》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对自己在巡视整改“走过场”进行了忏悔。
王岐山同志曾多次强调“巡视是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巡视,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这一政治定位就决定了巡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通过分门别类,移交纪委、组织部门及相关部门,由其依规依纪严肃认真处置;对普遍存在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提出整改措施、促进问题解决,通过“抓早抓小”,能实现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抑制腐败滋长的势头。
整改不到位,巡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对待巡视工作,个别官员本就存在侥幸、观望心理,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些“问题”官员内心有鬼,巡视组一进驻便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害怕查到自己头上,想法设法打听巡视消息、千方百计干扰巡视工作正常开展。
如果巡视“一阵风”,过后便万事大吉、一走了之,有病不治、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有问题的人就会长出一口气,继续“嘚瑟”,群众更会失望,甚至对巡视失去信心。组织提出整改措施,是对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信任。然而,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巡视组只是提出整改措施,说明问题不大,或者自己有问题但巡视组没有掌握“把柄”,既然让自己去整改,又何必动真碰硬,做些表面功夫就过去了。形式主义、走走过场,错失了改过的机会,等到巡视“回头看”,到时只怕是另一种处理方式了,悔之晚矣。
要想真正发挥巡视的利剑作用,达到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目的。笔者认为:广大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正确对待巡视工作,把上级的巡视当做锻炼自己党性、检验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既不能持观望态度,隐瞒不报,对待整改也不能“走过场”“打马虎眼”,坚决贯彻和落实巡视工作有关精神。巡视组在巡视过后要跟踪整改情况,对已巡视过的地方或部门随时杀个回马枪,开展“回头看”。对责任不落实、整改不彻底、效果不明显、震慑作用不大的,要抓住典型、严肃问责,决不放过。被巡视单位党组织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层层传导压力。对发现的作风、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要限期整改;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要及时查实,对有问题的干部发现一批、惩治一批、挽救一批。
以公开促整改,整改结果既在本地区本部门进行党内通报,又向社会公布,接受党内、群众和舆论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