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上半年临床路径工作总结上半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20xx年我院继续积极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特别是年初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不断完善和规范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通过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一)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落实责任,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领导班子的变化和分管工作的重新调整,医院新成立内四科、内五科等科室,部分临床科室路径管理小组人员进修和变动等原因,为使该项工作有序持续开展,我们在执行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要求的同时,根据我院目前存在部分科室人员变动等问题,适当调整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
2、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组织结构和管理成员,同时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使此项管理工作从院方到科室组织健全、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为顺利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调整和细化管理内容,使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按照“二甲”复审标准进行要求,从第二季度起,废除了以前所有统计表格,增加了“入组登记本”、“临床路径知情同意书”,“临床路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新的表格增加了“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质量与安全指标。(三)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年初,与各临床科室进行研究讨论,调整和增加了15各临床路径病种,截止6月底,全院共有11个科室纳入
3、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计划开展临床路径病种数41个,运行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26个,进入路径706人,入径率90.7%,变异率1.34%,出径率1.32%,完成率98.58%。完全达到公立医院改革关于临床路径管理的管理指标。(四)不断加强临床路径监管力度,使管理逐步规范化。上半年以来,除日常的数据监管外,定期和不定期到临床科室进行督导,了解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新的管理程序和内容的运行,工作量较大,临床科室不习惯,我们进行认真讲解,对于每月的数据汇总填报和工作小结主要内容进行了现场指导,有力的规范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今年以来,科室对临床路径病例管理质量和管理细节上有了较大提高。二、存在问题
4、及不足:(一)部分科室仍然思想重视不够,怕麻烦,符合入径标准的病例不愿入径,或者入径后不完全按照路径管理要求进行管理,不能完全按照路径单要求进行诊治,有变异也不一定如实填报、分析、总结等,工作做的不认真、不细致。个别科室仍然存在对待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被动应付工作,学习培训只落实在纸上,总结分析、持续改进落实不够等问题。(二)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在实施前要和病人谈话,签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人知情同意书、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在实施过程中若有变异要告知患者、还要记录分析,出院时还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工作,我们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
5、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三)单病种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之间的矛盾制约了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数量。我院目前列为单病种管理的病种数为45种,其中被选择作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就有19种,而且是临床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种,如果按照临床路径入径标准将此19个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费用将明显超出单病种限额标准,如果有明显的合并症、并发症,又不能进人临床路径管理。这是制约我院入径病人数较低的主要因素。(四)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业务监管、数据调用、数据统计、信息上报
6、及路径电子病历管理等还处于原始手工阶段,导致路径管理监管不到位,医疗护理路径工作不够规范。三、下半年工作计划:(一)以“二甲”复审为工作中心,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xx年版)实施细则,认真学习,完善制度、方案、流程并认真监督落实,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督导,发现问题或不足,限期整改,不断提高我院临床路径管理水平,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二)探索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临床路径病例运行质量,不断增加入径病例数,严格管理入径率、变异率、出径率和完成率;想办法科学监控出院30日内再住院率、非预期再手术率、并发症合并症率、死亡率等临床路径指标。(三)临床路径管理由鼓励上报向环节质控转变,
7、确定重点监管病种,并对重点监管病种的环节质量和监控数据进行监督。(四)尽量创造条件将临床路径管理进行数据化管理,以规范管理、加强监管、进行网络直报。心病科临床路径上半年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心病科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1.建立评价小组,健全工作制度。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医疗、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科室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员,
8、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临床路径的实施和相关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工作,并参与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估与分析。2、加强学习,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熟悉试点方案及相关要求。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4.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临床路径办公室对实施临床路径的试点病种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试点文件及相关材料档案,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自行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住院天数、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
9、果评价。科室作出资料收集、整理、评价分析及改进。20xx年我们共有96例进入路径,有32例因变异退出本路径,通过心悸的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3000元/人,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18天/次。二、存在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试点科室开始时对临床路径不够熟悉,开展较困难,所开展的病种例数少,运行过程中存不足之处: 1、各种资料信息填写不完善。 2、个别医生未严格按路径开医嘱。 3、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在记录护理临床路径表单时有漏填项目现象。临床路径评价小组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已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沟通,
10、并进行整改。今后需加大检查力度,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力争完成临床路径规范要求。1. 护理人员对临床路径认识不足: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和“护理程度”类似,其内容和“护理计划”也很相似,护理人员认为增加了额外的工作秩序,工作存在重复,更加繁琐,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因而会出现落实过程中的泛化、敷衍,有的不在项目前打钩,有的讲解不详细具体,有的让患者被动签字。建议固定专业的专科护理师来监督工作完成。专科护理师是推动及施行临床路径最好的帮手。专科护理师负责照顾住院病人,病人每天的治疗流程都可由专科护理师来评估,很快的可以发现治疗的差异而马上可以与主治医师讨论,修正不必要的差异。如果差异可以实时
11、改过,就不会影响整个临床路径的流程,也就不会造成医疗上不必要的浪费。2.患者对临床路径的认识极度匮乏认识缺乏,可导致患者合作性下降。因此,必须在患者入院时就向其讲解临床路径的意义、方法,鼓励患者参与到这项新项目中。部分专业术语,患者不能很好理解,可以改进临床路径表中文字,变医学术语为通俗易懂的文字,让患者易于接受,提高其参与信心。 存在变异时,当医护人员解释时,部分患者不能理解。加强医护沟通与交流。3.病人的情况千变万化,同一种病,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很多病人入院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必须予以处理,可能还需要相关科室的会诊、协助治疗。4.临床医生的经验用药,以及传统的用药习惯,导致抗生素使用与路径规定有差别。处理:加强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