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5165117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1.1.3建设地点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椿路与梧桐街交叉口东南角1.1.4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河南省工程咨询公司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0301210011.1.5研究依据1、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3、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1.2研究范围及内容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条件及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2、,对郑州市及河南省范围内各类大学的产、学、研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对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方案、公用工程、节能、环境保护、消防、劳动安全卫生、项目管理及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1.3项目概况1.3.1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总建筑面积50.6147万平方米,总规划用地28公顷(合420亩),拟建大学科技园建设内容主要有孵化区、科技研发区、产业区及公共服务区四个功能分区。1.3.2场址位置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选址位于郑州市西北部的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项目位置地域开阔,基础设施配套,适合本项目的建

3、设。1.3.3交通条件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北临开发区主要道路梧桐街、西临主要道路长椿路、南临药厂街。西面邻近城市四环路,与开发区通往市中心的主要道路距离较近,与四所入园高校和市中心的交通联系十分便捷。其北部有连霍高速公路经过,并有环路通往郑州机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项目所在地周边为市政道路。通过这些道路可与市区的多条主干道相连,构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1.3.4水、电供应本项目所在地的水、电、汽、燃气供应可以满足项目需要。1.3.5项目实施进度项目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到正式竣工交付使用共计划安排五年。1.3.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投资估算为89652万元,拟由公司自筹32652万元,约

4、占总投资的36.4%,其余57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解决。1.3.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设计规模1用地面积亩420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506147经济数据1总投资万元896522年均收入万元76353年均所得税万元4394年均税金及附加万元9365投资利税率%3.06投资利润率%2.07投资净利率%1.58财务内部收益率%41.859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年4.71.4结论及建议1.4.1结论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育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基地,成为展示我省高校科研项目产业化形象、推进国际交

5、流的窗口。为初创的高校科技企业及与孵化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提供办公和经营的空间和研发场地,以一流的软硬件发展环境,为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本项目的实施还能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不仅会带来大学科技园区特色产业本身的长足发展,而且还会促进为特色产业服务的生产、生活类第三产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商业、餐饮业、仓储业、医疗卫生、休闲娱乐、教育、金融、住宅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繁荣和进步。综合来看,本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经财务评价,本项目在经营期内年均收入7635万元,所得税439万元,借款偿还期4.7年,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1.4.2建

6、议为保证项目能够顺利、稳妥的建设和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1、争取政府在政策、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使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2、因本项目规模较大,应提前做好项目的融资工作,以利于项目的建设。3、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对建设项目的产业定位和运营模式作进一步的细化和研究落实。4、应进一步落实与本项目配套的水、电、汽、燃气等基础设施的供应情况。第二章 项目提出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世界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深刻地影响、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与此同时,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

7、为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了新的前景,科学技术应用转化的速度不断加快,造就了新的追赶和跨越的机会。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强化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并超前部署和发展前沿技术及战略产业,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着力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现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科技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经济科技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大的助推作用。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在校区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科技园-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通过科技带动经济、以及科技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斯坦福研究园到上世纪70年代后被

8、称为硅谷(Silicon Valley)。如今,世界闻名的硅谷,不仅仅只是一个地区名,她已经发展成代表当地社会经济实体,成为科技腾飞和经济繁荣的象征,成为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代名词。硅谷对美国高科技、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科技园区发展中具有的特殊地位,5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始终走在美国和世界科技的前列。在大学附近地区建立科技工业园区,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通过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使教学、研究、生产相结合,被公认是推动科技创新、孵化和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大学科技园区的建设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至1990年世界科

9、技园总数已达到641个,其中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六国的科技园数占总数的80%(515个);90年代以后科技园区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稳定发展,至今全世界已有各类科技园1000多个,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园数仍占总数的80%以上。这些科技园区对本国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园区自身也通过一些直接投资优质企业获得较高的利益回报,并依靠收取租金和服务等方面的收益保持着自身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高等学校被认为是知识创新的主要源泉,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地。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学校的智力资源,依托高等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不仅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而且是提高我国产

10、业和经济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即在少数高校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1988年东北大学科技园在沈阳南湖校区正式兴办,90年代上海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陆续建立了30余个大学科技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扩大了在社会的影响。1999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从面向21世纪、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战略要求出发,积极推动大学科技园的试点建设。通过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使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近几年来,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我国已有经批准认定的6

11、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共依托近100所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园区分布在全国23个省、直辖市的27个大中城市。在科技园内在孵企业5037家,已孵化毕业的企业1256家,其中已上市8家。科技园在孵企业累计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925项,被批准专利1524项。园内企业从业人员达到近7万人,其中留学人员1493人。这些科技园以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成果、信息、实验设备等资源优势,主要从事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产业化活动的开放式高科技园区,在转化科技成果、孵育高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大学教学、科研和产业结合的载体,更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12、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把高校的科技成果经过孵化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或以其它有效形式流向企业,从而有力地拉动高校科研与市场的结合,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大学科技园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实践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高等学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也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成功运作,有效缓解了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孵化高新技术,培育科技产业、服务中小科技型企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社会也产生了较高的影响。二十一世纪,河南省不

13、仅面临着实现工业化的艰巨任务,而且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经济发展的知识化。这就客观要求河南经济发展,应积极利用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有效整合省内知识、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培育本地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缩小与东部地区省份发展的差距,提升自身在中部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河南省的教育科研资源相对比较薄弱,全省高校以专利申请为代表的科技成果相对不足,基础条件相对较弱。因此,为促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加快高技术产业进程,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科技潜力,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应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的建设

14、。但凭借河南省目前的教育资源状况,以一所高校单独建立大学科技园难度较大,发展较慢,难以满足河南省对科技创新、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急迫要求。而充分发挥省内相对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优势,聚集多所高校科技成果和积极发挥多所高校创新潜力共同建设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较佳的选择。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建设的精神,推进科教兴豫战略的实施,加快我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为我省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融资、培训等成长性服务,孵化出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使之逐步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结合

15、我省经济技术发展现状、高校的科技实力和郑州高新区的发展特点,省政府决定成立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由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和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四所高等学府共同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由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工作,并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郑州市大学资源的诸多优势,将高校的知识、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创新资源有效导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把高校的科技成果融入社会经济活动,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孵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早就一批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和经营管理队伍,并通过高

16、技术企业社会覆盖和延伸,从而促进高校自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对于推进郑州市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促进我省整体科技创新水平也将产生积极的意义。1、项目的建设是孵化培育我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就河南省而言,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人才,二是资金。我省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一般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通常以成熟技术为主,大部分技术成果属于再次开发,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很少。引进和留住人才是我省多数中小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应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许多企业把招揽

17、人才作为一项大工程来抓,不惜重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服务。限于信息、渠道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许多企业在人才引进上耗费了大量的成本,但效果不佳。同时,企业要向科技型迈进,就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融通科技开发资金。据资料,一个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在初期、中期和大规模生产中所投入的资金比例大体是,成几何级数增长。而风险在初期较大,主要是技术风险和产品风险,中后期相对较小,主要是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及风险资本的退出等。由此可见,当企业处于高成长时期,其资金需求量巨大,企业会有着相当大的融资需求。而在郑州市高新区创办科技园,恰恰是解决中小企业上述两重难题的“金钥匙”。科技园背靠高校,所能给入驻企业提供的,

18、不仅仅是雄厚的科研、技术攻关力量,更能借助郑州市高校分布相对集中,具有规模巨大的大学生人群等人才优势,可快捷、有效的向中小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高技、高职的人才资源。而这些,将是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诞生和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原动力和强大的推动力。同时,大学科技园还将吸纳国内外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入驻,为入驻中小型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以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为依托的科技园,将为一大批中小企业实现腾飞提供坚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兴办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目的的大学科技园,依靠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强有力的科技和融资能力,严密的组织协调能力,为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提供了较其他企业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一大批园区中小企业的茁壮

19、成长,必将对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本项目的建设是增进河南省高等学校的综合发展实力,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需要。“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必须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国人民对中国高等院校给予的殷切期望。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逐步改革,高校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具有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现代高校已不再只是教学与科研的“象牙塔”,而有责任将新的科研成果推广到社会及商业领域中去,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财富。建设大学科技园区正是实现高校为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

20、使大学科技园成为高等院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与汇聚的平台。高水平大学与国家、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关系密切,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大学的职能,一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在社会服务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省的高等院校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重要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兴办大学科技园,从而在社会服务方面赶上先进省份的发展步伐。目前,我省高校研究和开发的支出占全省的比重逐年提高,已经从2003年的4,上升到2006年的近8,高

21、校科研在全省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提高。随着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迁入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高校的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人力资源,以及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重要的实验基地,促进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的转化,进而鼓励高校师生运用知识创造财富,提高高校的科研和学术水平,并使与之毗邻的本项目加快建设和发展。从而促进高校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促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增进河南省高等学校的综合发展实力,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需要。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激发高校师生自主创新潜力,促进人才资源向高新技术产

22、业的聚集。河南省特别是郑州市的高校,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人力资源。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83所,教职工人数75783人,在校学生人数85.19万人,年招生规模27.76万人,毕业生人数16.52万人。其中,郑州市区高校达到38所,教职工人数31955人,在校生规模39.29万人,招生13.14万人人,年毕业生规模达到7.39万人,几乎占据了全省高校教育资源的半壁河山。调查显示,80%以上的毕业生希望毕业后能在省会城市就业。因此,在郑州市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具有创新创业愿望和能力的师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提供优越的用武之地。3、本项目的建设是促进郑州市经

23、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步伐的需要。郑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保持稳定、为民谋利的要求,站在新起点,把握新高度,建立新机制,紧紧抓住难得机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积极发挥郑州在中原崛起中的独特作用,更好地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努力实现郑州市经济社会高起点、大跨度、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实现该雄伟蓝图的一条重要保证就是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在产学研结合转化、技术中心、服务平台和高新企业孵化器

24、建设等四个方面完善创新体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国家级科研院所的协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适应了郑州提出的这一发展方向,可以有力的促进郑州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在我国产业竞争能力还较弱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战略选择只能是像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这就离不开高新区的大力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高新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为了进行“二次创业”,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加速实现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郑州高

25、新区积极实施了科技聚集战略,集中培植高新技术产业。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正致力于建设“高智力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示范区”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型科技新城区的规划。通过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聚集创新企业和人才优势,可以将高校科技资源和创新成果,引入高新开发区,可以增强高新开发区吸纳创新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改善高新开发区创新环境,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活跃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创新氛围,使开发区成为集聚创新创业科技

26、成果的重要基地,成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步伐,促进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需要。4、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河南省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促进河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国际上成功的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表明,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大学,及位于其周边的大学科技园,对培育地方以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目前正在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发展区域经济,走创新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面向未来的必然战略选择

27、,也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农业大省,郑州作为一个内陆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但经济总量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的工业发展道路,才能使河南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当前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全国排名第8位,人均GDP全国排名第18位,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排名21位,科技发展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积极推进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对于改变河南省经济增长缺乏科技创新支撑的局面十分必要,可以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将有利于发挥河南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技和创新潜力,加快科技成果

28、的转化,加强大学、研究机构、产业和政府在创新过程中的密切合作,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改善全省创新创业环境。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省内高校创新性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将高校知识、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创新资源有效导入区域经济发展,使之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大学科技园对于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十分必要,将有利于促进省内大学自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在省内集聚创新科技资源,从而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知识化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活跃区域创新氛围,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河南省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促进

29、河南省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第三章 市场需求分析3.1科技园集成的四大主导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尤其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研部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等特点,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因此,它的发展不仅能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附加价值,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效地运转,而且能够带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处于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前沿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鼓励

30、、扶持、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以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光电一体化技术等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具有重大基础性作用的前沿科学技术,将被置于国家今后一个时期优先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要想在科技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站在时代科技前沿,顺应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当代高新技术产业。1、生物制药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医药领域,传统化学制药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而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当今最活跃和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上世纪90年代以

31、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全球医药行业年均不到10%的增长速度。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年销售额约为450亿美元,其中生物医药销售额就达到4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生物制药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进展。近20年来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重大技术相继取得突破,使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得以广泛应用,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全球研制中的生物技术药物超过2200种,其中1700余种进入临床

32、试验。生物技术药品数量的迅速增加表明,21世纪世界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2020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我国把生物技术作为“十一五”及未来高技术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工业、环保、能源、海洋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我国到2010年将有可能超过许多西方欧洲市场而成为全球第五大国家市场。并且未来十五年生物制药产业政策导向利好。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指出,未来15年,我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

33、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根据我国生物质资源特点和技术发展状况,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生物质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工程,重点支持了一批非粮植物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物质原料的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带动我国生物技术工程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必将引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向生物制药领域进军,生物制药产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2、电子信息产业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发展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对信息技术发展提出

34、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将继续向高性能、低成本、普适计算和智能化等主要方向发展,寻求新的计算与处理方式和物理实现是未来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与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促进基于生物特征的、以图像和自然语言理解为基础的“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推动多领域的创新。重点研究低成本的自组织网络,个性化的智能机器人和人机交互系统、高柔性免受攻击的数据网络和先进的信息安全系统。随着3C融合的不断推进和消费主义的全球化渗透,消费电子产业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最活跃的领域。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消费电子市场将从线性成长趋势一跃而为指数级成长,成为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巨大的需求

35、会引导和支持创新,在消费电子领域将会出现更多的创新产品,各种数字消费电子产品高度整合,计算机、通信设备、视听产品、家用电器等各种设备实现互相识别、资源共享,会为用户创造更为丰富的体验。随着信息技术加快渗透和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国或地区纷纷制定规划、政策和法律,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社会的步伐,信息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共同愿景。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加速产业融合步伐,将形成以网络传输产业、信息家电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主的新的产业格局,信息技术变革将为产业发展开辟更大空间。预计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电子产品制造业的产值和市场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7%的速

36、度增长;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网络的迅速普及,世界软件产业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约为8%左右。应用软件、开源软件、商务过程管理与商务过程外包、基于互联网的软件增长将尤为迅速。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结构将继续“软化”。由于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日趋明显,各国纷纷推出创新战略,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力图改写传统的“软件版图”,软件领域的激烈竞争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电子信息产业追逐制胜的焦点。3、新材料将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新材料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全球IT、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增长带动新材料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由

37、于新材料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竞争地位日益重要,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纷纷加大了对新材料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材料行业产品开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全球化趋势正日益显现。大力发展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材料产业,特别是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满足特殊需要且需求量较大、效益显著、实现产业化基础较好的新材料,是一项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紧迫任务。加速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成为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基地地位的确立,以及新材料下游化工、能源、建材、机械、IT等行业发展迅速,新材料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其

38、产品市场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新材料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的基础行业,在国家政策资金引导扶持下,新材料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材料种类日益丰富,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新材料技术呈现出向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和使用过程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新材料产品也将定位于向突破现代材料设计、评价、表征与先进制备加工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超导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开发超级结构材料、新一代光电信息材料等新材料更加精深的生产方向。为满足当前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领域大型结构件制造对关键材料的需求和高端绿色与环保材料的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通

39、过2006年组织实施的 “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重点支持一批结构材料、绿色环保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产业化项目,将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4、光机电一体化将逐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光机电一体化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由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技术及其它相关技术交叉与融合而构成的综合性高新技术,是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基础。这种多种技术的综合及多个部分的组合,使得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开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不同的层次和灵活的自由度,在机械技术中恰当地引入电子技术,产品的面貌和行业的面貌就可以迅速发

40、生巨大变化,而产品一旦实现光机电一体化,便具有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造福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目前,国际先进制造业不断改善光电子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各行业不断融合,数控技术趋于模块化、网络化、多媒体和智能化。现场总线是当前自动化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技术发展的第一热点;电力电子技术成为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它拓宽了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技术、核技术、航天技术、超导应用、激光装置、生物工程、新材料技术等领域,并为相关产业提供了高性能、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质量小型的电控设备和电源

41、设备,成为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光机电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很不平衡,机械基础件类产品市场较大,品种较多,数控系统虽已形成了规模生产能力,但数控化率偏低。在电力电子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我国硅整流管是日本产量的147;晶闸是日本的185,晶体管和可关断晶闸管等电力电子器件还没有上规模,处于研制和小批量生产阶段。30的电能经过变换式控制后使用,远远不能实现电力电子技术应有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对经济起推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光机电一体化产业以其特有的技术带动性、融合性和广泛适用性将成为高新技术

42、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并将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3.2众多中小型企业对入驻科技园有着强烈的需求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高技术产业的崛起和高技术企业的发展。现代高技术产品寿命周期较短,产业组织演变迅速,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中小企业更容易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因而在一些新兴高技术产业中,中小企业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高技术企业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企业的成长模式,以往一个小企业要发展成为大企业往往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而对于高技术企业来说,这一过程可以缩短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因此,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将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孵

43、化创新型大企业的基础,世界上很多大型企业都是由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起来的,这是因为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最活跃最重要的主体,即便在大型企业十分强盛的美国,仍有8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于中小企业,而且小企业的研发投资回报率远远大于大企业。有资料表明,在美国,为获取类似的科研成果,小企业需要“1研究美元”,中型企业是“4研究美元”,而万人以上的大企业则达“24研究美元”,企业获取科技研究成果的投入随着规模的扩大呈几何级增长。因此,我省众多的中小企业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实施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省,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

44、位。中小企业在推进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创新、吸引民间投资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05年底,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10611个,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8.85%,完成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69.0%、65.23%和68.16%,从业人员达到256.07万人,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1.99%,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确保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我省广大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也同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中小企业成长的

45、环境不优,服务机构不健全、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全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融资、担保、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服务的机构少且不健全。中小企业在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智力引进、市场开拓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缺乏应有的平台,所能获得的支持和帮助有限,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不合理,我省中小企业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加工链条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初加工产品多,名优特新和高科技、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能力差;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省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广大中小型企业迫切需要一

46、个能够提供强有力技术依托、并能为企业快速成长创造良好服务和宽松环境的发展平台。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项目的提出,正是为全省中小型企业解决成长中面临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而量身打造的成长平台。拟建的大学科技园将以硬件设施建设为主,加快增值服务的发展。重点在完成孵化区、研发区和服务区等功能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创新资源的集聚。与入园高校建立体现互利共赢的、制度化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创新资源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向大学科技园的转移。同时联合省内外的高校、研究机构推动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工作,使之为大学科技园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增加科技成果孵化的数量,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此基础上,以发展增值

47、服务和营建创新网络为中心,在扩大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创新创业资金的引入,建立风险投资体系及机构和科学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金的结合;重点提高科技成果孵化的质量;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服务体系和良性的运行机制;扩大园区人才聚集规模;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这种设想,不但在理论上为为我省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思路,而且从近年来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情况看,也为广大中小企业的成长提供了示范。截至2007年上半年,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共有在孵企业16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4家,申请专利35项,累计毕业企业38家。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新材料、生

48、物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领域,从业人员3800人。截至2006年,入园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5.23亿元,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利税9143亿元。一大批受孵企业在科技园脱颖而出,成长为国内外著名的科技型大企业。河南省卡通科技有限公司是郑州大学教授创办的高科技企业,2004年6月入住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注册资金1000万元。公司以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为技术依托,是国内规模最大、惟一研发、生产、销售金刚石销售专用金属结合剂的专业公司。2004年8月,公司起草了公司的企业标准,并通过郑州市技术监督局的鉴定,从而建立了金刚石工具结合剂行业内的第一个标准。主导产品金刚石专用金属结合剂填补了国内在金刚使专用金属结合剂生产方面的空白,以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荣获2005年郑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河南迅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前身为河南农大机电技术开发公司。2003年12月入驻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注册资金200万元。公司生产的优质产品土壤肥料养分测定仪于1999年农业部农技推广中心作为惟一指定产品在全国大力推广之后,2000年获得中国农资集团总公司推荐,随后又成功出口到美国、中东地区和中国台湾,是我国土肥仪的首次出口,2002年又被中国分析测试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指定为国产科学仪器推荐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