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机械运动》.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6378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8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机械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全国物理中考题分类汇编1—《机械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全国物理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机械运动》 1.(2020海南)一只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 A. 1 mm B. 1 cm C. 1 dm D. 1 m 2.(2020山西)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手托的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锋利无比,剑身丝毫不见锈斑,令世人对古人的铸造技术惊叹不已。根据图片信息,对这把剑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    ) A. 0.5m B. 1.5m C. 2m D. 2.5m 3.(2020广州市)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 27m B. 27nm C. 270cm D. 270mm 4.(2020甘肃省天水市)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50m跑测试中,九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为9s左右 B. 教学楼一层高度约为7m C. 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厚度约为10.5cm D. 一位九年级男同学受到的重力约为90N 5.(2020广东省)若把原子、原子核、电子看成球体,原子半径的数量级为10-10m, 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为10-15m,电子半径的数量级小于10-9nm。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 ) A.原子 原子核 电子 B.电子 原子 原子核 C.原子核 原子 电子 D.原子 电子 原子核 6.(2020福建省)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0山东青岛)以下测量中,三次测量求平均值,不能减小误差的是(    ) A. 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书的长度 B.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C. 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鹅卵石的体积 D. 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 8.(2020四川成都)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9.(2020四川自贡)2020年5月,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观看第26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暨2020全民抗疫主题灯会,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路边树木 B. 远处高山 C. 公路路面 D. 乘坐的公交车 10.(2020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    ) A. 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 B. 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 C. 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 D. 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 11.(2020河南)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深入。以下所述的航天器或星体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    ) A. 执行导航任务的北斗系列卫星 B. 月球上行走的“玉兔”月球车 C. 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站 D. “天眼FAST”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 12.(2020湖北黄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B. 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 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 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13.(2020上海)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若第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甲、丙间的距离,则(    ) A. 三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 B. 甲的运动方向一定与乙相反 C. 乙的运动方向可能与甲相同 D. 丙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甲相反 14.(2020广西贵港)在贵港市中学生体育运动会的200m竞赛中,小华同学跑出了25s的成绩,则他跑步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在跑步时他感觉站在边上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5.(2020湖北武汉)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能为全球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等服务。 (2)“北斗”让天地互通更加智慧。在某公交车站,一同学从电子站牌上看到辆公交车需要用时6分钟行驶3.2千米才能到达某站,由此他预测该车的速度是______千米/小时,该车实际上提前8秒到达此站,它的行驶速度是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米/秒。 16.(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如图,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木板上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0.8s,则小车这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为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车经过B点后的运动情况是______。 17.(2020山东济宁)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选填“A”或“B”); (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A______vB(选填“=”“>”或“<”)。 18.(2020甘肃省金昌市)2019年6月23日,我省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兰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标志着我省正式进入“地铁时代”。如图所示,小丽乘坐新地铁,地铁启动时,她看见墙上的广告牌快速向后飞去,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的。 19.(2020甘肃省天水市)为全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2月2日凌晨,空军出动8架大型运输机,分别从沈阳、兰州、广州、南京起飞,向武汉紧急空运医疗队员和物资。运输机从机场起飞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输机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0.(2020广东省)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21.(2020广西贵港)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__cm。 22.(2020江苏南京)南京长江五桥将于2020年底全线通车,如图所示。 (1)五桥全长约10.33______(填单位)。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______的。 (3)通车后,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5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23.(2020甘肃省天水市)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 (1)物体在0~1s处于______状态。 (2)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______m/s; (3)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24.(2020吉林)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______。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些。 (3)小车在3s内运动了0.9m,则它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5.(2020山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交警在育才中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km/h的标志牌。有家长反映,经常有车辆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1)实验器材: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 26.(2020江苏苏州)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s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查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t甲、t乙.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______m; (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t甲______t乙(>/=/<); (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______。(用s、t甲、t乙表示) 27.(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28.(2020北京市)请阅读《科学重器一原子钟》并回答问题。 科学重器-原子钟 星空浩瀚,地球转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比如日晷以日地相对运动的周期为基准;机械摆钟以摆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石英钟以石英晶体有规则的振荡周期为基准。选作时钟基准的运动周期越稳定,测量时间的精准度就越高,基于此科学家制造出了原子钟(如图所示)。它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由于电磁波的振荡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 人们通常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作为测量标准。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于是在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将“1秒”重新定义为铯133原子辐射电磁波荡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时间单位“秒”作为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时空的标尺。 虽然制定了统一的时间测量标准,但若各地时间不能同步,也会给人们带来麻烦。比如,若电网调节时间不同步,可能会烧坏电机;金融市场时间不同步,可能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需要有一个时间基准,用于实现时间的同步,就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电视台播报的时间来校准自己的时间一样。在我国,提供校准时间的是位于西安的国家授时中心的原子钟,它被用作基准钟向电视、广播、网络等提供报时服务。在导航系统中,如果导航定位的精准度为1米,则要求卫星上原子钟的时间同步必须在3×10-9之内,这需要卫星上的原子钟和地面上的基准钟定期校准,以保证定位的精准度。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中,原子钟堪称“导航卫星的心脏”,使我国在导航精准度方面达到厘米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准。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给安装了芯片的共享单车设定电子围栏,也可以判断汽车行驶在哪个车道,甚至还可以实现送货的无人机精准地降落在客户的阳台上。计时工具的演变,展现了人类”时间文化”的进程,更彰显出人类精益求精、不探索、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依据的是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______。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______(填写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摆动的小球 B.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C.静止的书本 (3)在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各种”标准”。请你结合对文中时间”标准”的理解,除文中提到的实例外,再列举一个“标准”并说明该“标准”在具体实例中是如何应用的。______ 29.(2020广东省)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动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动力F做的总功。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 拳头的宽度大约1dm,一只粉笔的长度与拳头的宽度差不多,所以应该是1dm。 2.【答案】A 【解析】解:根据图片信息,这把剑的长度接近人身体的宽度,大约是0.5m。故BCD错误、A正确。 3.【答案】D 【解析】解: 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27cm=270mm=2.7×108nm。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物理试卷一般使用B4纸,结合对常见长度的了解,运用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可解答。 此题考查对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体长度的了解和单位的认识,可做出解答。 4.【答案】A 【解析】解:A、50m跑测试中,九年级大多数女同学所用时间在7s~10s之间。故A符合实际; B、一般教学楼一层的高度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食指宽度约1cm,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九年级同学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5.【答案】A 【解析】因为1nm=10-9m,所以10-9nm=10-18m,故按尺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是:原子、原子核、电子。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解: 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直尺和三角尺辅助测量圆柱体直径,三角尺一个直角边要紧贴刻度边缘,零刻线要对齐桌面。 我们可以把C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7.【答案】D 【解析】解: ABC、在使用工具测量长度、质量、体积时,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故ABC不符合题意; D、由于不同时间,人的体温不一定相同,所以用体温计一天早中晚三次测量同一个人的体温,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 故选:D。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人的体温在不同时刻可能是不同的。 本题考查了测量过程中减小误差的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要熟记。 8.【答案】B 【解析】解: A、海面是被研究的物体,“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海底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海斗一号”是被研究对象,“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若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 9.【答案】D 【解析】解: 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观看第26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时,以他所乘坐的公交车为参照物时,公交车与路边的树木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树向后运动;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与路旁的树木没有位置变化,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则,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10.【答案】C 【解析】解: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所以,以窗外的动车为参照物,如果火车的位置变化了,则火车是运动的,故小红的判断正确; 如果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火车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火车是静止的,故小明的判断正确。 故选:C。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11.【答案】D 【解析】解:“天眼 FAST”探测到的太阳系外的脉冲星在太阳系外,故离地球最远,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本题考查的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对宇宙空间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A 【解析】解: AB、由s-t图可知,0~3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m,3~5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5s,乙的平均速度v乙=s乙t=15m5s=3m/s,故A正确,B错误; C、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甲=s甲t=15m5s=3m/s,4s时,甲运动的距离s甲1=v甲t1=3m/s×4s=12m, 4s时,乙运动的距离s乙=15m,4s时,乙在甲前方:△s=s乙-s甲1=15m-12m=3m,故C错误; D、5s时,甲的速度是3m/s,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由s-t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2)由s-t图象计算出甲、乙的速度,根据s=vt计算通过的距离,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 本题考查了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判断路程的问题,分析清楚s-t图象、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甲在t=2s内运动的路程是4m,甲的速度:v甲=s甲t甲=4m2s=2m/s, 乙在t=4s内运动的路程s=4m,乙的速度:v乙=s乙t乙=4m4s=1m/s; 经过5s时: 由图象读出丙通过的路程是2.5m,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5s=10m,乙通过的路程,s乙'=v乙t=1/s×5s=5m, 若甲、乙间的距离大于甲、丙间的距离,则有: (1)若三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甲、乙间的距离为10m-5m=5m,甲、丙间的距离为10m-2.5m=7.5m,5m<7.5m,故A不符合题意; (2)甲的运动方向与乙相反,甲、乙间的距离为10m+5m=15m,甲、丙同向行驶时距离为10m-2.5m=7.5m,15m>7.5m; 甲、丙异向行驶时距离为10m+2.5m=12.5m,15m>12.5m;故选项B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甲的运动方向与乙相反时,丙行驶方向可以与甲相同,也可以相反,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3)若乙的运动方向与甲相同,甲、乙间的距离为10m-5m=5m,甲、丙同向行驶时距离为10m-2.5m=7.5m,5m<7.5m; 甲、丙异向行驶时距离为10m+2.5m=12.5m,5m<12.5m;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由图象读出甲、乙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v=st求出速度; (2)由图象读出经过5s时丙通过的路程,根据s=vt计算出甲、乙的通过的距离,判断出运动方向;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答案】8  自己 【解析】解: (1)s=200m,t=25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st=200m25s=8m/s; (2)小华同学在比赛中向前运动,则路边为他加油的同学相对于小华位置不断后退,所以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故答案为:8;自己。 (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st计算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参照物的选择,属于基础题目。 15.【答案】 32  9.09 【解析】解: (2)时间t1=6min=0.1h=360s, 公交车的预测速度为: v1=st1=3.2km0.1h=32km/h; 公交车的实际速度为: v2=st2=3.2×1000m360s-8s≈9.09m/s。 (2)已知公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公式v=st计算公交车的平均速度。 16.【答案】43.8  速度逐渐变小直到静止 【解析】解:(1)由图知:sAB=40.0cm-5.0cm=35.0cm; 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vAB=sABt=35.0cm0.8s≈43.8cm/s; (2)小车经过B点后速度逐渐变小,最后静止。 故答案为:43.8;速度逐渐变小直到静止。 (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读出sAB,利用公式v=st计算AB段的平均速度;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 17.【答案】A  > 【解析】解: (1)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球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刻内B球的路程不变,所以B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2)由图可知,第1s至第6s,A球通过的路程大于20个小格、B球通过的路程为20个小格,即A球通过的路程大于B球通过的路程,所以A球的平均速度大于B球的平均速度,即vA>vB。 故答案为:(1)A;(2)>。 (1)根据图示判断A、B两球的运动状态。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根据图示比较A、B两球在第1s至第6s这段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得出结论。 此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利用好控制变量法。 18.【答案】 地铁 【解析】解: 地铁启动时,小丽看见墙上的广告牌快速向后飞去,广告牌相对于地铁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以小丽乘坐的地铁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地铁。 19.【答案】运动  【解析】解: (1)运输机是被研究的对象,运输机从机场起飞时,运输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运输机是运动的。 20.【答案】2.12 【解析】[1]由甲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刻度尺读数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木块的长度为2.12cm。 21.【答案】2.00  【解析】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从零刻度线开始量起,物体的长度是2.00cm; 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由图甲可知,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 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零刻度,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22.【答案】km  运动  6000 【解析】解:(1)根据生活经验和题目中所给的数字可知,南京长江五桥约10.33千米。 (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与江面航行的船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3)v=72km/h=20m/s,t=5min=300s, 则根据v=st可得,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vt=20m/s×300s=6000m。 故答案为:(1)千米;(2)运动;(3)6000。 (1)根据生活经验和题目中所给的数字解答;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3)根据速度公式v=st可求汽车通过的路程。 此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3.【答案】静止  0.5  2 【解析】解:(1)由图可知,物体在0~1s的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可知,物体在第2s的速度是0.5m/s; (3)物体在4~6s的速度为1m/s,由v=st可知,物体在4~6s内通过的路程是:s=vt=1m/s×2s=2m。 故答案为:(1)静止;(2)0.5;(3)2。 (1)(2)根据图象判定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3)由图可知4s~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行驶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 24.【答案】刻度尺  小  0.3 【解析】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st,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2)实验时为了便于计时,需使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慢些,因此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些; (3)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v=st=0.9m3s=0.3m/s。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小;(3)0.3。 (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v=st,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 (3)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出平均速度,计算过程中注意路程和时间的统一。 25.【答案】停表、刻度尺  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st  若v>30km/h则超速,若v≤30km/h则不超速 【解析】解: (1)根据v=st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所以需要停表和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st; (3)实验结论:若v>30km/h则超速,若v≤30km/h则不超速。 故答案为:(1)停表、刻度尺;(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 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点时,A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点时,B点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st; (3)若v>30km/h则超速,若v≤30km/h则不超速。 (1)根据v=st知,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据此确定实验器材; (2)用停表测量时间t,用刻度尺测量路程s,用v=st算出平均速度; (3)用算出的平均速度与30km/h比较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了速度的测量,设计、叙述测量汽车速度的测量方法是关键。 26.【答案】0.34  > 2st甲-t乙 【解析】解:(1)声音的传播距离为s=vt=340m/s×0.001s=0.34m; (2)由记录过程知,t甲比t乙多记录声音传播的时间,故t甲>t乙; (3)从A到B处声音的传播的时间为:t=t甲-t乙2,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v声=st=2st甲-t乙。 故答案为:(1)0.34;(2)>;(3)2st甲-t乙。 (1)根据速度公式s=vt计算声音的传播距离; (2)根据题意分析两手机记录的时间; (3)根据速度公式v=st计算。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求声音的传播时间,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27.【答案】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的意思: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隧道3600m”,是指从隧道全长3600m; (2)已知t=3min=0.05h,隧道全长s=3600m=3.6km, 方法一: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其速度v=st=3.6km0.05h=72km/h<80km/h,故没有超速; 方法二: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最大t=80km/h×0.05h=4km>3.6km,故没有超速; 方法三:汽车若以80km/h的速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sv最大=3.6km80km/h=2.7min<3min,故没有超速。 答:(1)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的意思: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隧道3600m”,是指从隧道全长3600m; (2)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解析】(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80km/h;“××隧道3600m”,是指隧道全长; (2)方法一:已知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得开车速度,把求出的速度与交通标志牌对比即可; 方法二:求得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与隧道全长比较; 方法三:求得汽车若以80km/h的速度通过隧道,与3min比较。 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为了安全,不要超速行驶。 28.【答案】高稳定性  A  1.30m是儿童免费乘坐北京地铁的身高标准,身高低于1.30m的儿童可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身高不低于1.30m的则不能享受免费乘车待遇 【解析】解:(1)根据题中信息“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知因为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所以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 (2)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A中摆动的小球可以以小球的振荡周期为基准来计时,故A符合题意,而沿直线运动的汽车和静止的书本没有运动周期,不适合做计时基准,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1.30m是儿童免费乘坐北京地铁的身高标准,身高低于1.30m的儿童可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身高不低于1.30m的则不能享受免费乘车待遇。 故答案为:(1)高稳定性;(2)A;(3)1.30m是儿童免费乘坐北京地铁的身高标准,身高低于1.30m的儿童可享受免费乘车的待遇,身高不低于1.30m的则不能享受免费乘车待遇。 (1)根据题中信息“正是由于原子辐射电磁波振荡周期的高稳定性,适合作为时间的测量标准”分析解答; (2)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 (3)根据实际列举标准”的应用。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题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认真阅读即可解答。 29.【答案】(1)10m/s;(2)700m;(3)1.1×106J 【解析】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根据可知,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动力F做的总功 答:(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0m/s;(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是700m;(3)动力F做的总功为1.1×106J。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