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民办华育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重访西湖旧游(宋)武衍西风吹晓凤城开,桂子香中信马来。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西湖感旧(宋)陈居仁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1)由诗中的写景内容可知,两位诗人重游西湖的季节不同,重访西湖旧游是_季,西湖感旧是_季。 (2)同是重游西湖,两位诗人的心情却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秋;夏(2)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西湖感旧中说山色湖
2、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 【解析】【分析】(1)“西风吹”“桂子香”自然是秋天的景象。“采莲”自然是夏季的活动。 (2)分析“十载不行湖上路,知它添了几楼台”一句,怀着喜悦的心情充满了对西湖的变化的期待。而“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一句说明诗人当时心中持有的是悲伤的心情。一般诗歌的结尾都是直抒胸臆,从结尾的诗句中即可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故答案为:秋;夏; 重访西湖旧游中说十年没有在西湖边行走,不知道它添了几座楼台,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因而怀着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西湖
3、感旧中说山色湖光依旧和从前一样,自己的心情却不像十年前一样,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色可以看出西湖景色依然美丽,那么诗人的心情应该不是快乐而是悲伤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作者选取了那些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境之间的关系如何等。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樵夫词(清)朱景素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1)前两句
4、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 (2)请自选角度,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 (1)白云堆;深林(2)【示例1】用词精炼,一个“竟”字写出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的情景,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示例2】衬托,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1)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 (2)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
5、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故答案为:白云堆;深林; 【示例1】用词精炼,一个“竟”字写出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的情景,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诗人的雅趣; 【示例2】衬托,诗人用蝴蝶跟随樵夫的自由自在,衬托樵夫自得其乐的心情,使樵夫艰辛的劳动富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自由悠闲生活的向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
6、,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小雨杨万里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诗人写出了下雨的独特形态,并赋予它人的心思。请你化身小雨,用第一人称描述小雨的形态和心思。【答案】 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 【解析】【分析】首先理解诗句内容: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
7、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
8、更富有诗情画意。本题描述时要用第一人称,写出小雨的形态及心思。形态可抓住前两句,心思抓住后两句,并指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如:我不能下的太大,也不肯全无,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 故答案为:我嫉妒诗人只关注山色之类,于是,我虽然下的不大,但也不肯全无,细细疏疏,形成一幕帘珠,挡在诗人眼前,让他欣赏我的美。【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诗歌中的意象等进行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回答时所站的角度,运用的语气。4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沁园春雪(节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9、,还看今朝。(1)“惜”字统领下文,请说说“惜”包含哪些意味。 (2)体会“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的准确性。 【答案】 (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2)“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 【解析】【分析】(1)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
10、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又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惜”字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2)“略输文采”“稍逊风骚”中“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这两个词语,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把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肯定中寓有批判的情感,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作者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而短于文治,才能不足,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委婉地批评
11、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前面的这些是为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铺垫,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故答案为: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批评他们不擅文治,文学才华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略”和“稍”都是程度副词,是“略微”“稍微”的意思。在句中分别修饰“输”和“逊”,表示程度较浅,并非一概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具有很强的分寸感。【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诗歌,读懂诗
12、歌,注意诗歌内容的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炼字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要在内容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_”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2)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答案】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圣明(2)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 【解析】【分析】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两句由远而近,从湖面
13、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14、。 故答案为: 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 ; 圣明 。 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3)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 (1)修辞手法:用典。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2)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另外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3)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解析】【分析】(1)“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
16、”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所以运用的是: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诗人被贬23年,今朝回来,感慨万千。在诗中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同时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本诗是诗人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对诗人的遭遇表达同情和惋惜,刘禹锡在和诗中虽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
17、迁,但以“长精神”,表达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故答案为:修辞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另外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用法和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过程中药注意书本上的注释。 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准赏析的角度,从内容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考生要全面理解诗歌,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理想抱负、
18、情感思想等进行分析。7补写出空缺部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 (2)停杯投箸不能食,_ (3)_,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不应有恨,_ (5)秋草独寻人去后,_ (6)_,雪拥蓝关马不前。 【答案】 (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拔剑四顾心茫然(3)沉舟侧畔千帆过(4)何事长向别时圆(5)寒林空见日斜时(6)云横秦岭家何在 【解析】【分析】“忧”“拔”“斜”“秦”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故答案为: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拔剑四顾心茫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 何事长向别时圆 寒林空见日斜时 云横秦岭家何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
19、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8品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答案】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解析】【分析】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20、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长”指振作、增加、增长。“长精神”生动的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表达了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表明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 故答案为:“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
21、。9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连用两个“难”,突出强调了“别亦难”。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感情之深。C.颈联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的角度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尾联是一种寄语,希望青鸟代为传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喜悦之情。(2)请赏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答案】 (1)D(2)“无力”和“残”紧扣
22、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融情入景,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解析】【分析】(1)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由“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故答案为:D;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融情入景
23、,渲染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能容的理解。要结合语境与诗作的写作背景,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10九(1)班刘恩同学在整理归纳古诗意象时遇到了困难,先请你跟他一起阅读下面三首诗歌,联系诗歌内容讨论“孤舟、行舟、轻舟”这些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泊平江
24、百花洲杨万里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春游陆游兰亭路上换春衣,梅市桥边送夕晖。闻有水仙翁是否,轻舟如叶桨如飞。【注】这首七律是诗人从京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刘恩:我觉得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待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出行的方式,“一别心知两地秋”使得惜别之情溢于言外。所以我认为“行舟”这个意象包含了诗人的离情别绪。但是“孤舟和轻舟”我就不知道了,你能帮助我吗?我认为:_【答案】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是从眼前泊岸的孤舟说起,不必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自己同
25、它一样,也是一只不系的孤舟,结合作者从京城外调赴任背景,作者用“孤舟”来感慨人生漂泊、前途难料。春游一诗点出了诗歌的时间和背景,路上的美景更是让诗人兴奋不已,“轻舟如叶桨如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 【解析】【分析】结合全诗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理解这两个意象,“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春游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游的事,首句“兰亭路上换春衣”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兰亭路上呈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
26、第二句“梅市桥边送夕晖”,描写夕阳西下时美丽的景色,“送夕晖”三个字看出诗人对这一景色的喜爱,最后一句“ 轻舟如叶桨如飞”,写诗人乘着小船在水中徜徉,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是从眼前泊岸的孤舟说起,不必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自己同它一样,也是一只不系的孤舟,结合作者从京城外调赴任背景,作者用“孤舟”来感慨人生漂泊、前途难料。春游一诗点出了诗歌的时间和背景,路上的美景更是让诗人兴奋不已,“轻舟如叶桨如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点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自在。【点评】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27、。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锦江思(宋)李新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鲙 , 醉折桃花倚钓船。【注】斫:zhu,用刀或斧砍。鲙:kui,鲙鱼。(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 【答案】 (1)“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
28、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2)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分析】(1)“牵风柳带绿凝烟”写的是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得鱼且斫金丝鲙”写的是“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醉折桃花倚钓船”写的是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从这首诗的文字中,
29、可以读出作者轻松闲适的心情,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是初中阶段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其人,便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故答案为: “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不同。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点评】本题考查对诗歌内
30、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
31、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这首诗歌给我们描绘了哪三幅画画? (2)请简要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2)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解析】【分析】(1)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
32、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据此概括即可。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
33、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写出农民劳作的辛苦,以及对农民的同情。 故答案为:一、惜时收割,妻儿送茶饭;二、丁壮勤收割;三、有贫妇拾遗穗,居易感悲伤。 写夏天天热昼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体现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惜”字用得非常好,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的感情烈度。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掌握能
34、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用流利、连贯、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此题的关键在于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本题是对诗歌诗人的情感的考查。考生要理解诗句的意思,针对诗句的表现手法和用语进行分析,概括出诗人在诗句中所蕴涵的情感。13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解析】【分析】(1)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
35、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事,也就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表述出来即可。(2)词的首句运用“觅封侯”这一典故,以班超自喻,抒发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作者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去上阵杀敌,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身与心的矛盾中煎熬,“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一句完美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但又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故答案为: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抒发自己壮志未酬
36、、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词结构的组织,上下内容的关系,仔细阅读理解,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本题考查诗歌诗人的情感。考生结合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从诗词中的词语的感悟不难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诗歌鉴赏的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1)说说首句中“缓”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 【答案】 (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
37、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解析】【分析】(1)“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慢走在春天的山林里面,春天的天日很长,黄莺没在歌唱,燕子却飞来飞忙着找食。首先要解释词语,然后根据诗句内容理解,答出所表达的情感。如“缓”:缓慢、慢慢。对山中春日美景留恋欣赏,连脚步都慢下来了,形象地表达出诗人被美丽的景
38、色所吸引的愉悦闲适之情。(2)“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桃花飘零,落红没有人注意,在山涧溪流中洗手却问的到桃花的香。可从侧面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赏析。如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涧水之香,想象落花之情景,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故答案为:(1)缓”意为“缓慢、慢慢”,写出了诗人在春山缓慢行走的状态,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美景的欣赏、留恋之情。 (2)示例1: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用涧水之香突出桃花之香,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 示例2: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这是运用情景
39、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静谧美好,表达出诗人的愉悦、闲适之情。【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查考生对炼字的效果的赏析能力。考生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诗句中该词语 的表达的内容,表现诗人的情感。考生要掌握诗词鉴赏题型的特点及其答题模式。(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不能超出限制,在赏析时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辨析表现手法的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15阅读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完成下面小题。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1)说说“草满花堤水满溪”中“草满”一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
40、1)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2)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分析】(1)“草满花堤水满溪”的意思是“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 (2)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
41、由雨而晴,由湿变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舒适生活的向往。 故答案为: 一个“满”字写出了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满”在这里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去装点堤岸一般,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为接着写儿童牧牛“花堤”提供了好的环境。 这首诗借儿童牧牛情景,再现了夏日江南田园美景,表达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点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注意:解释该字在
42、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景)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 通过抓关键要素来推断诗歌的情感类型,关键要素有:一、抓住诗题;二、抓住关键词句;三、抓住意象特点;四、注意诗歌给出的注释。1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注】素: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答案】
43、 (1)清幽恬静(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分析】(1)“高鹤”“闲云”是闲适、恬静的意象,“野山”“秀竹”是清净,幽静的意象,对这几个意象综合分析,可知作者用这几个意象营造了闲适、恬静的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诗人非常喜欢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他独自一人一边在西溪泛舟,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水边的悠闲的白鹤、两边秀丽清幽的山景、青翠的竹林、天上闲适的白云,这一切都让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完全沉浸在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不知不觉月亮都出来了,诗人还舍不得离开,因此
44、这首诗的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而王维竹里馆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因此这两首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 故答案为: 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点评】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它
45、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重登云台山(清)陶澍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会飞
46、的仙鞋。仙人:指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2)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解析】【分析】(1) 抓住颌联“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中的“瀑”“鸡犬”和“晴”“夜”等意象,来描绘云台山优美的景色作答即可。 (2)从“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描绘的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看,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美好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从“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叙写了朋友重逢的欣喜之情;从“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