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2).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63079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知识归纳总结-(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高一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归纳总结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 , 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 , 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了“熙宁变法”,后因守旧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楚台风:楚王游兰台时曾赞“快哉此风”。华表语:曾有得道之人在华表柱上唱“去家千年今来归”。(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馆寒砧”一句,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

2、中抑郁难当。B.“孤城画角”一句,虽为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任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B解析: (1)B(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

3、“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解析】【分析】(1)选项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故选B。 (2)考生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扣住“仕途受挫”、“退居”、“出尘”几个关键词来结合文本分

4、析,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

5、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是更深地噬人心胸。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下阕表达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此词意致清迥,言近旨远而空灵婉丽。 故答案为:B; 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

6、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综上,这阙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以前的知识储备,通过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

7、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唐)杜甫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 , 有待至昏鸦。【注】浮蚁:指酒(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B.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C.“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D.“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清新自然B.雄起瑰丽C.高亢豪放D.沉郁顿挫(3)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答案:B解析: (1)B(2)D(

8、3)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列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 【解析】【分析】(1)选项B,“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理解有误。原诗中“带雨不成花”说明的是雪夹杂着雨,不能形成雪花。故答案选B。 (2)选项A,清新自然,从诗歌的内容看是写雨雪天气,所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理解有误;选项B,雄起瑰丽,本诗中写作内容很低落很凄清,所以说“雄起瑰丽”理解有误;选项C,高亢豪放,这根本不是杜甫的诗

9、歌风格。所以选项D,“沉郁顿挫”理解准确。故答案选D。 (3)诗句“有待至昏鸦”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体现了诗人无人问津的孤独和寂寞,从时间上看“昏鸦”已经很晚了,但是诗人仍然是孤单的一个人,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故答案为:B;D; 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列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正确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读诗歌的作者、注释等,通过翻译

10、理解出诗歌的内容,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风格的赏析能力,注意结合诗歌的中心主旨。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主旨,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的特点和手法,联系主旨推出答案。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注意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诗句中重点词的意思和特点,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组织答案。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新荷叶李清照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注】该词是为一位友

11、人祝寿而作,这位友人信息不详。安石:谢安,字安石,才学盖世,隐居东山,后应诏出仕,官至司徒。(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片前四句交代了友人举办寿宴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秋分时节,地点是某处楼台。B.这首词上片末尾两句从多个角度描写侍女,表现了她们美好的形象,也表现寿宴场面热闹。C.这首词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如上片中的“簪笏”代指宾客,下片中的“东山”代指友人。D.这首词上片侧重于描写场景,下片侧重于抒发情感,整首词语言清丽,风格典雅,主旨深远。(2)这首词的末尾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下片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你是像

12、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析】【分析】(1)C项,“东山”不是借代手法,是用典,将友人比作谢安。故选C。(2)根据注释部分可知,这首词是作者在为朋友祝寿所写,那么在词的内容上肯定有些祝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赞美和祝愿。通读词的内容,可发现词的下片末尾两句就有此意。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

13、国忧民之情。故答案为:C; 下片末尾两句的意思是,你是像谢安一样的人,你一定要告别隐居生活,出山为官,力挽狂澜,拯救天下黎民。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才能的赞赏之情和对友人为国为民效力的劝勉之意,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正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诗歌的作者、注释、背景等方面入手,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判断选项的正误。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情感鉴赏能力,注意抓住表达情感的句子。读通诗歌的基本内容,找出诗中表达情感的句子,筛选重点词组织答案。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商山富水驿杜牧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华白日

14、悬。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注】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借汲黯之事赞颂阳城的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B.诗人借贾谊凭吊屈原之事写阳城,“终须”二字暗含着对他忠而被贬的惋惜。C.与邪佞者的尖锐对立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D.

15、全诗叙议结合,结尾认为不改阳城驿名能警醒为官者,点明诗人的写作目的。(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巧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C解析: (1)C(2)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

16、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 【解析】【分析】(1)C项,“借酒浇愁又表现他遭贬后的郁闷。”错,诗句“邪佞每思当面唾”可以反映“阳城的嫉恶如仇”,但“清贫长欠一杯钱”句并非“借酒浇愁”,表现的也非“遭贬后的郁闷”,而是对邪佞的唾弃、憎恨。故选C。(2)解答本题应先审题,题目要求赏析诗歌第二联的写法妙处,其实是考查诗句的表达技巧。而要赏析此联写法的巧妙之处,应从语言表达手法、结构技巧入手,如对偶,夸张,比喻,对比,用典等。分析注意紧扣“巧妙”两字,既要紧扣文本解释手法,

17、又要指出手法妙在何处,突出其表达效果,方得其妙。故答案为:C 这一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朱云当年被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进行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批判深刻有力。这一联运用了借对手法,朱云本为人名,而以白日为对,“朱”对“白”,“云”对“日”,对仗工整巧妙。“当时物议朱云小”一句用典,借朱云请剑的典故,表达对阳城不惧贬谪、犯颜直谏的由衷敬佩,感情含蓄深沉。“后代声华白日悬”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赞扬阳城将和朱云一样与日争辉,流芳百世,突出强调其忠直品质终究得到后代认可。【这一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朱云在后世的美好名声比喻成白日高悬,生动形象地表现朱云和阳城后世名声之大。(或:运用比喻,化虚为实(以

18、实写虚),把美好名声比喻成可见的白日高悬,形象具体地表现名声之大。)】【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能力。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5阅读

19、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注】冯著:韦应物友人,他约在大历四年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冥冥:悄然。飏飏:鸟儿轻快飞翔的样子。(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语言生动活泼,又真挚感人。B.首联真切地写出了冯著从长安东边赶来,一路风尘,身上还带着灞陵雨水的情景。C.颔联中,表面上写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斫除。其实寓意冯著谋仕不遇,心中不快

20、。D.尾联写作者感叹,相逢的时候正是春天,你鬓发又生出不少,意在勉励冯著还处盛年,大有可为。(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A解析: (1)A(2)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理解、同情、体贴)。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之情(对朋友情深意长)。 【解析】【分析】(1)A项,“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 错误,这首诗有叙事与抒情,但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故选A。(2)此题抓住诗句中的关键意象“花正开”、“燕新乳”分析其蕴藏的含意。“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该联的字面

21、意思是: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不难理解,诗人选择“花正开”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故答案为:A; 繁花正悄然开放,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以“花正开”寓意生活美好,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表达对朋友的劝慰之情(理解、同情、体贴)。以“燕新乳”寓意为关爱,表达对朋友的关爱之情(对朋友情深意长)。【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22、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中包含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二砺郑思肖愁里高歌梁父吟 , 犹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注】梁父吟:乐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作者因钦慕诸葛亮恢复中

23、原的壮志,所以也爱唱这个曲调。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陆沉:比喻国士沦陷于敌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把高歌梁父吟的声音比作悲壮的“金玉夏商音”,奠定了全诗愁闷悲凉的情感基调。B.诗人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申包胥痛哭七日讨来救兵的史实,抒发了自己的报国情怀。C.诗人目送鸿雁离开破碎的家园,极写游子的离愁别绪,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愤慨之情。D.诗人以“二砺”为题,表明要再次磨砺自己的意志,绝不让神州“陆沉”的决心。(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和矢志报国

24、的爱国情怀。主要从三方面表达:颔联用典,用勾践复国,包胥救楚的典故,表达了立志救国的意愿。巧借意象抒情。诗人借秋雁悲鸣表达亡国之痛,借饿虎表达向敌人复仇的决心。尾联用夸张和比喻。写在心中立下誓愿,不容许祖国大好河山水远沉沦,表达了复国杀敌的决心。 【解析】【分析】(1)C项“极写游子的离愁别绪”理解有误,“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的意思是“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知诗人目送鸿雁离去表达的是亡国者对国家山河破碎的哀怜。故选C项。 (2)本题中,这首诗的意思是“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像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

25、夜的坚心。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诗人首联用“梁父吟,戛商音”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愁闷悲凉的;颔联“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运用典故,想学勾践和包胥,立志报国的情怀;颈联“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用秋雁哀鸣和饥虎白昼咬人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亡国之痛和对敌人的痛恨并想复仇的决心;尾联“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发下比海深的誓愿,用夸张的手法,“神州竞陆沉”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复国杀敌的决心。 故答案为:C;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和矢志报国的爱国情怀。主要从三方面表达:颔

26、联用典,用勾践复国,包胥救楚的典故,表达了立志救国的意愿。巧借意象抒情。诗人借秋雁悲鸣表达亡国之痛,借饿虎表达向敌人复仇的决心。尾联用夸张和比喻。写在心中立下誓愿,不容许祖国大好河山水远沉沦,表达了复国杀敌的决心。【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7、(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 , 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杜:杜若,芳草名。榜人:船夫。(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B.本诗是五言

28、律诗。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 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3)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答案:A解析: (1)A(2)D(3)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解析】【分析】(1)A项,“本诗是田园山水诗”错误,这是对诗歌题材分析错误。“题材”是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

29、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从诗歌标题“夜渡湘水”和诗中“客行”“行旅”等词语可知,这应是一首行旅诗。故选A。 (2)本诗是作者夜渡湘水时的所见、所感,考生可以抓住诗中所写的景物和生活画面来分析风格,如诗歌颔联“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野草清香,歌声清脆,景象清新而美好;如颈联“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渔人夜宿潭边,燃起烟火,生活自然而宁静,这些内容表现出作者的淡雅、闲适以及对渔村生活的赞赏,全诗的风格是“清淡而自然”。故选D。 (3)“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意思是“露气中飘来杜若香,棹歌声听出唱采莲”,前一句写野草的香味,这是嗅觉,后一句写采莲女的歌声,这是听觉,所

30、以考生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这两句诗歌。因为是夜渡,所以对于周围的一切看不清楚,但是,野草的芳香,却带着露水的潮润扑鼻而来,远处不时传来悠扬、清脆的歌声,那是采莲女劳动中的欢声笑语,诗人抓住野草的芳香和采莲女的歌声营造了美好的意境。 故答案为:A;D;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

31、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

32、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 , 力耕不吾欺。【注】将:岂。纪:经营。(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2)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B解析

33、: (1)B(2)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解析】【分析】(1)B项理解不正确,“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故选B。 (2)本诗写诗人移居之后,与邻人融洽相处的情味。如,“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言笑无厌时”等。诗人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以“春秋”发端,说明一年四季中常有生活的乐趣。对作者来说,新迁南村,登临胜地,更觉欣慰。除登高赋诗之乐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忙时闲聚之乐。 故答

34、案为:B; 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结合作者和注释理解诗歌。通过理解作者和注释,正确理解出诗歌的写作背景和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逐一辨析选项。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注意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作答。阅读诗歌,根据题干找出相关的诗句,分析其内容特点,抓住重点词结合具体内容来组织答案。【附诗歌赏析】 这看似平淡无奇的诗句,却描绘了一幅诗人移居南村后,和村居文士们经营耕作,时时相聚,乐数晨夕的图画。 一开头,作者就勾

35、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能赋新诗,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这登高赋诗,也自是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这是一个生活场面。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仿佛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这里,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表现出来了。这又是一个生活场面。他们农务

36、各自归,但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这里紧接上两句,写闲暇时的情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聚集在一起谈谈笑笑没有厌足的时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意思是说,这种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的确很美好,不能轻易地抛弃它。将,即岂的意思。胜,美好。这两句诗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表面上平平淡淡,而实际上却蕴含着深深的慨叹: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田野、披衣相访,这种生活是多么惬意,而官场上有的却是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有此对比,所以诗人才说:无为忽去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两句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层次,是诗人对

37、劳动生活的认识。就是这两句诗,使全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诗的意思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只要努力耕作,就不会徒劳无所得。可以看出虽然诗人在南村的生活中有时也过着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躬耕,实际上他不仅没放弃躬耕自资的生活,而且认识到了衣食固其端。他知道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这两句诗可说是移居二首的灵魂,没有它,什么素心、高趣也就不存在了。共同的躬耕自资 的生活,正是维系他们感情的纽带,是他们欢乐的根源啊。 这首诗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人注意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比如: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既写了室内生

38、活,也写了室外的生活;既写了躬耕的辛劳,又写了赋诗言笑的畅快。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农村的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气氛。另外,典型细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是这首诗的一个明显的特点。过门更相呼,活脱脱地写出了朋友之间兴趣盎然、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相思则披衣,写出了邻里之间相思的迫切情状。诗人在最后强调衣食当须纪,使全诗的蕴含更加丰富。如果诗人仅写前面的内容,这首诗就单薄得多,强调了衣食的重要性,说明了他所希望的农村生活,除了登高赋诗以外,也还有躬耕陇亩的一面。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对农村生活比原来有了更深刻的体验。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

39、发太城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C.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D.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

40、深切关心之情。(2)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答案:C解析: (1)C(2)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解析】【分析】(1)C选项“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不正确,根据诗句“行人虽去亦伸眉”可知“愁眉舒展”的是行人,“莫

41、相思”是“不要挂念我”。故选C。 (2)“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故答案为:C; 这一联,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的艺术手法,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表达诗人对成都人们的真诚而美好的祝愿。(“流渠汤汤声满野”是实写当时的满野潺潺流动的沟渠水,“今年醉饱鸡豚社”是虚写秋社时人们杀鸡宰猪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的情景。也可把这两句都当成诗人的想象,对田野情景和未来丰收景象的

42、想象。这虚写之景是诗人的美好祝愿。)【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阅读诗歌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再判断选项的正误。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技巧的赏析能力,注意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翻译疏通诗歌的内容,找到相关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技巧,要结合其句子内容和中心主旨来作答。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宋)蒋兴祖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注】雄州:今河北雄县。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

43、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 (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

44、步步凄恻。“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

45、途难测的凄恻。“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故答案为:早晨 情融于景(借景抒情) “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

46、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点评】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白话译文:早晨,阴云突然弥漫过来,车声辘辘如流逝的河水。遍地都是白草和黄沙,月光照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孤村。 看到大雁飞过,我愁肠百结,日夜不能断绝。眼看着离燕山越来越近,回首遥望故乡,(深叹以后)要想踏上归路便是难如登天。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 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 , 人间第一枝。【注】 (png):光润而美的样子。端须:只该。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