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59200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部编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部编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有删改)闫晗 近两年,博物学突然火起来,选带着各色识图软件,不知道花的名手不要紧,手机拍下一张照片,上传至软件,立即就合由现其学名,时代在进步,技术带来诸多使利。可怎样才算真的认识一来花呢? 现在是个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的时代,有人替你读书,替你思考,把简单粗暴的结果告诉你。读了某篇书评,你就以为了解了整本书;听了几分钟电影解析,就有了与人聊天的谈资;别人的观点很新奇,你现被投喂得心满意足。可是,你真的承它们建立连接,拥有它们了吗?(A) 植物和人一样,你记使一个人的名字就算了解他

2、了吗?哪怕是生活在周围的熟人,有些也不过是点头之交。他们的个性、喜好、热气腾腾的生活或是完解和苏且,我们都一无所知,有的只是相适时无关紧要的一句末破。(B) 那些写植物写得好的文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的故事,吴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们,跟它们拥有了一段与众不同的关系。写美食的文章也一样,通过一种食物,我们想看到的往往是金、温暖、慰籍和自己的人生。(C) 大数据带给我们很多信息,众多人的爱好、品位在商家那里有了判断,你被大多数人代表和选择了。小学生都可以用大数据分析苏轼了,看上去根新潮。可没有人能代替你的感受,个人的记忆

3、博物馆是无法故平地、被量化的。(D) 就像你与那些植物的关联,你与身边一个义一个人交换过的能量、拥有的故事、经历过的陪伴一样。有无限的细节和微妙的感受,藏在某个地方。可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你知道,它们真实存在着,而且无比重奏。(1)结合第段内容说说你对“二手知识胶囊”的理解。 (2)根据要求答题。 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以下材料放在哪一处最合适?(填字母)为什么?材料:那些电影被剥离了配乐、光影的魔术,只第下一个同举的故事框架;那些名著的细节、人物对白你看不到,只有别人的印象和评价,而缺乏自己感性的、直观的经验。说说本文第段在说明方法上的特点及其作用。(3)怎样才算认识一朵花?阅读文章后用自己的话

4、回答这一问题。 【答案】 (1)“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2)由身边事说起增强趣味性和亲切感;引出说明的话题。放在A处。因为这一段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了“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现象,并在结尾设问,材料正好与前文呼应。作者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形象而鲜明地说明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了解一朵花。(3)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胶囊是药学概念,

5、”知识胶囊“是由此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从第二段中的语句意思可以概括出”二手知识胶囊指借别人的理解而获得对知识的一定了解,并不是自己去直接学习思考而获得。 (2)考查考生对文段在文章机构上的作用的理解能力。第一段的内容是讲述我们每个人身边的事情,增强亲切感,同时也引出了说明的对象。材料以观影和读书为例,说明了“流行二手知识胶囊”现象,所以应放在A处。从“植物和人一样”可以判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说明了记住花的名字并不能算了解一朵花。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考生要仔细阅读文本后,联系文本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回答。如第四段中“那些写植

6、物写得好的文章,大都掺杂着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有一些私人的故事,吴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这样才算认识和了解它们。”归纳出答案: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 故答案为:“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知识胶囊”,由药学概念演变而来,指用胶囊包装的知识。二手知识胶囊是指借别人的分析理解文章获得对某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直接获得。 只有认识和了解了花里掺杂的人生体验和领

7、悟,作者与那些花草背后关于童年、故乡、城市、风土人情,甚至友情和爱情的故事,才算认识一朵花。【点评】考生对文本要认真阅读,对文本语言要善于归纳。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知识点的积累,掌握说明方法的种类,并且能够联系具体的语句阐述其作用。 考生要注意联系文本,根据问题在文本中找到答案。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

8、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

9、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

10、,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

11、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1)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 (

12、2)第段中划线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B.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D.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像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答案】 (1)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2)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说法过

13、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举例子。列举了我国发行的邮折上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全息立体照片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进而说明了全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4)C 【解析】【分析】说明文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第一段内容可知,本文开头从“科幻电影”说起,首先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正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所以也有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答题时首

14、先明确观点:不能去掉,“目前”限制了时间,表明全息摄影术当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果去掉以后,就变成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符合原意;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先辨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结合划线语句内容可知,列举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明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使说明更加清楚明白,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A项有误,文中第

15、二段介绍的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 故答案为: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息技术。 不能删去。“目前”表“时间限制”,如果删去就成了“在任何时候全息摄影术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说法过于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举例子。列举了我国发行的邮折上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全息立体照片的事例,具体明确地说明了全息照片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的特点,进而说明了全息技术越来越成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点评】本题考查分析开头段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说明文开头段一般在结构上概括全文,起

16、总起的作用,在内容上做好铺垫,引出下文,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答题时应注意,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答题,比较二者的区别,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判断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

17、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 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18、,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

19、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B.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C.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D.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列数字 作诠释A.B.C.D.(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

20、文语言的准确性。B.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C.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D.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答案】 (1)B(2)D(3)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判断错误,高层大气密度小。(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

21、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说明方法的种类即可。D项正确,选文段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的说明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章重在介绍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故答案为:(1)B;(2)D;(3)B【点评】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常见说明方法的特征及其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

22、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

23、,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蝙蝠鼠中仙秦自民 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

24、,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

25、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

26、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

27、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_,_。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

28、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29、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简析选文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3)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答案】 (1)

30、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2)B(3)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史料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选文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题考查学生

31、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中并没有介绍蝙蝠的药效。(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选文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

32、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可以补写为: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故答案为:(1)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2)B(3)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点评】(1)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或交待)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 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

33、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说明对蝙蝠评价差别之大,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这是一道信息筛选提取的题目,也是概括说明内容。本文主要说明蝙蝠给人的印象,生活习性、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一句是说蝙蝠的药用价值,显然不相符。(3)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

34、体介绍知识的作用。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12段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4)9段“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等句子,说明蝙蝠听觉好的特点。10段说明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因此,开头一句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概括为: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按照

35、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说文解字里说:“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 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途-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

36、照44年(公元1705年)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就是由13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 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果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形等,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凭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莱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平原上、

37、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果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55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来标识!(选自科学24小时2017年12期有改动)(1)文章第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文章第段文字采用了哪些

38、说明方法?请分别列举说明。 (3)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4)一座桥,一个传奇;一座桥,一段历史。正如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说:“没有中国侨是欠美的,并且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请结合文本,概括中国桥梁的美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每空不超过七个字) 【答案】 (1)准确性(严谨性),第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2)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3)逻辑顺序。第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

39、:第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4)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 【解析】【分析】“按照科学定义,桥是-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为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果,以木跨水,今之桥也”为引用的说明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丹昆特大桥长达165千米多”“长达55千米”等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运用了典型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2段说明桥梁的实用性;第3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4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所以属于逻辑顺序。用逻辑顺序便于说明得清楚明白。通读全文,整体

40、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第2段说明桥梁的建筑美;第3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美;第4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美。故答案为:准确性(严谨性),第段通过下定义、引用的说明方法,准确指出“桥”的特征,增强了说服力。列数字。运用具体的数字对大桥长度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加精准、严密。举例子。通过列举中国著名的大桥,有力证明了中国在桥梁建筑上创造的奇迹。逻辑顺序。第段通过介绍史料记载的各种桥梁,突出桥梁的实用性:第段侧重表现桥梁建造的艺术性:第段介绍了古桥蕴含的人文精神。由实到虚,层层递进。建筑美;艺术美;人文美。【点评】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应注意,解释词语的意思,对比说明删

41、去此词前后句子的意思的变化,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对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本题考查本文说明顺序。答题时应注意,本文事物说明文,提取文中说明特点、原理、功能、作用的词语归纳,这几段按照逻辑顺序说明。本题考查归纳说明对象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提取出来做答。6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朋友圈”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实际上,“朋友

42、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一位名叫

43、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

44、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

45、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 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2)文章介绍了朋友圈“前世”的两种形式,分别是_和_。 (3)阅读

46、第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 , 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4)第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朋友圈由古至今的变化过程,亲切自然,既是说明的对象,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2)纸书;题诗刻字(3)“老祖宗”原意为祖先,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朋友书”是今天各种社交媒体的最早表现形式,突出其历史之久。(4)举例子、引资料,有力地说明为“朋友圈”点赞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存在,并非今人的创造。 【解析】【分析】(1)此文标题中的“前世今生”点明了说明对象“朋友圈”的历史和今天,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根据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文章内容,仔细梳理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如“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提取两种形式“纸书、题诗刻字”。 (3)“老祖宗”本义指祖先,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说明了“朋友书”的历史悠久。 (4)句中引用传说,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崔颢题写赞语的例子,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和引资料,结合整个句子来看,来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第段的中心句:人旅游途中还喜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报告文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