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安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5158750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9.88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西安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1.读句子,看拼音,写生字。 (1)茂盛的róng( )树,碧绿的湖水,清新的空气,这lí( )明时的一切都让人心kuàng( )神yí( )。 (2)展lǎn( )会展出了许多shè( )影作品,这些作品各具风格。 (3)他是一位极有qián( )力获得guàn( )军的选手。 2.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没想到李老师刚走出教室,李明和许刚就放肆地大声喊叫起来。 B.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C.奶奶一生勤劳,不愿意养尊处优,现在每天还收拾收拾自己的小菜园。 D.小强因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坐在位子上一声不坑,一幅悠然自得的样子。 3.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4.下列四句句子中,没有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A.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B.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C.男孩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这只鞋当摇篮。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这学期,她订阅了《美文》《读者》《小学生周报》等杂志。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不一会儿,大家终于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D.他身材魁梧,仪表威严,然而,他有两个令人遗憾的缺陷。 6.“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这句话写出了夏夜美景变化。发挥想象,照样子仿写:夏天最美是荷花。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先生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鹰华试翼,_______________。”而作为新一代小学生,我们要好好读书,做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陆游临终前的一种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是林升触景生情的焦虑,“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还是龚自珍发自肺腑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谚语,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俗语,等等。 11、上述材料中出现的节气有: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谷雨有食香椿的习俗,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 (2)谷雨节气都是在每年的4月20日。( ) (3)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13、概括写出“材料二”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写的是__________节气。你还知道哪些与节气有关的诗句、谚语或俗语?选一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5、下列带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卖) B.物莫能陷也(刺破)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16、根据《自相矛盾》一文,完成下列思维导图。(用文中原句填写) 17、下列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 B.这个楚国人之所以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口才不好,说不过其他人。 C.本文的寓意是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D.这个故事是成语“自相矛盾”的典故,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18、下列词语中不能与“自相矛盾”构成反义的是(               ) A.言行一致 B.表里如一 C.漏洞百出 D.自圆其说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减声,响起爸爸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疏于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9、“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文中指(       ) A.美国智力超常儿童 B.泛指晚辈(包括我) C.王勃 20、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 A.“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B.“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21、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我”再举第三个事例,你认为选哪个事例合适(   ) A.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父亲的樱桃树,勇敢地向父亲承认错误。 B.曹操得巨象,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一筹莫展,七岁的曹冲用石头巧妙称象。 C.九岁的黄香体谅父亲的辛苦,夏天帮爸爸赶走蚊虫,扇凉父亲的席子。 23、找出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用“ ”画下来。 24.习作展示台。 题目: ,我想对您(你)说 要求:写出自己的真心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句通顺,字体工整,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     榕     黎     旷     怡     览     摄     潜     冠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在解此道题目时,首先要读拼音,然后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最后再检查一遍,看是否正确。 第一步:注意难写的字,如:黎明、展览、摄影、冠军,我们尤其要注意“冠”字的结构,是上下结构。 第二步:注意书写时的偏旁和结构 第三步:注意汉字的美观,要书写有力,美观端正。 2.D 解析:D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A、B、C选项正确; D.有误,悠然自得:悠然: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小强考试成绩不理想,“悠然自得”不符合语境,改成“愁眉苦脸”。 3.B 解析:B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补充。 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结合句子“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可以想到这是欣赏画面的景色,可填入“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结合“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这是写听到的,故填入“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结合“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这是写闻到的花香,故填入“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结合“品评自娱,把玩深尝”,写品尝的内容,故可填入“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4.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将“磨刀石”比作了“月牙”,属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从“一转眼”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鞋子睡不下一个孩子,句中要将鞋子给孩子当摇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说明鞋子的温暖舒服。 D出自李白的诗句,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可以看出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 5.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语病的辨析,仔细分析四个选项进行分析选出没有语病的即可。 在本题中没有语病的是D项。 A项:这句话中毛病在于用词不当,《美文》《读者》是杂志,而《小学生周报》属报纸。 B项:本句话的问题是搭配不当,前半句用了两面词“能否”,但后半句只是一个肯定句,所以搭配不当。 C项:本句话的问题搭配不当,前面说不一会,后面又说终于是不合适的。应该改为不一会儿,大家就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6.一池池荷花竞相开放,一阵风吹来,荷花仙子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结合题目中的“翩翩起舞”可知是动态的变化,可以想象一下画面。开头已经给出,“夏天最美是荷花”,可以从荷花的数量,和荷花的动态描写来仿写句子。 7.     姑苏城外寒山寺     百兽震惶     风尘翕张     不耻下问     王师北定中原日     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华试翼,风尘翕张。意思:;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3)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林升的《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1、     冬至     春分     霜降 12、     √     ×     √ 13、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 14、     白露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分析】 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仔细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内容,从“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和“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谚语,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俗语,等等。”可知冬至、春分、霜降三个节气。 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1)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谷雨有食香椿的习俗。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可知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2)仔细观材料一图片,从“每年4月20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可知谷雨节气不是都在每年的4月20日。 (3)仔细阅读材料三,结合内容“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知正确。 1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从“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可知主要讲述了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 14、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节气和课外搜集与积累。 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 关于节气的诗句: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关于节气的谚语俗语: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C 解析: 15、C 16、①物莫能陷也 ②于物无不陷也 ③弗能应也 17、B 18、C 【分析】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15、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词解释。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学会翻译文言文句子,要识记常见文言文字词的字音及一些常见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要联系上下文。 “吾矛之利”的意思是“我的矛锋利极了”,“利”的意思是“锋利”。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 通过分析可知,“物莫能陷也”体现了“盾的坚固”;“于物无不陷也”体现了“矛的锋利”。对于“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章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这个楚国人之所以无法自圆其说,是因为他说的话自相矛盾,根本不符合客观事实。 1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解释及反义词。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词语解释及反义词相关方面的知识。 通过分析可知,自相矛盾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难一》。该成语比喻行事或言语先后不相应、互相抵触。在句中常用作谓语、定语,不能用于两方以上,只能用于单方自我抵触。 A言行一致,汉语成语,意思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出自《屈原》。 B表里如一,汉语成语,表:外表;里:指内心。意思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出自《文心雕龙·附会》。 C漏洞百出,汉语词语,意思是形容作文、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出自《序》。 D自圆其说,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没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出自清·方玉润《星烈日记》七十。 B 解析:19、B 20、A 21、     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     旧金山公立学校,推行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     王勃写《滕王阁序》 22、B 23、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解析】 19、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注意结合课文,①结合句子“是啊!疏于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可知是我和弟弟这样的晚辈,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句子“是啊!疏于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可知“后生可畏”是因为我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故选“A”。 21、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注意结合相关句子“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可知答案。 2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短文写了爸爸刚送走客人,批评我们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举了旧金山公立学校,推行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例子来说明后生可畏的道理。本文的观点主要体现的是“后生可畏”就是小时候很有才能,结合分析,故选B。 23、本题考查关键句。短文写了爸爸刚送走客人,批评我们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举了旧金山公立学校,推行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例子来说明后生可畏的道理。前后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分别是:第一段“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第四段“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24.范文:                                                                         妈妈,我想对您说         在你蹒跚学步时,是谁手把手地教你?在你遇到困难时,是谁语重心长地鼓励你?在你取得优异成绩时,是谁在高兴地默默为你流泪?是妈妈!今天,我想对你说说心里话!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逛街。街上车水马龙,当我正要横穿马路时,突然感觉有人紧紧地拉住了我的手,让我很不自在。我不高兴得回头一看:是妈妈。当时,妈妈没有觉察到我的表情,她正神情焦虑地环顾左右来往的车辆。我甩开妈妈的手,冷冷地说:“您这是干什么呀?”。妈妈好像明白了什么似得,慢慢地松开了我的手。我边走边想,眼前掠过一副儿时的场景:小时候,我和妈妈每次上街,妈妈不都是这样紧紧地拉着我的小手吗?我像一只小鸟,一天天在妈妈的庇护下长大。而今,我已经是十三岁的小伙子了,可在妈妈眼里,我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像以上的例子举不胜举。妈妈,我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希望在您对我呵护的同时也给我一个自由的空间。           最后,我想对您说:花朵歌唱阳光、小草歌唱春天,我要对您歌唱——我伟大的母亲!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题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 ,我想对您(你)说”为题,将自己想对某人说的心里话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诉说的对象是谁?可以是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选择一个补充题目再写下来。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清楚自己想对谁说,想说的是什么。 正文:说的过程中,可加入具体的事例,使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更真切,要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写清楚来龙去脉,要突出重点。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