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57703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现代文阅读答案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 孤灯小卷包利民 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 , 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

2、阅读。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

3、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近我心灵的东西。 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

4、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

5、影。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1)阅读全文,文章写了哪几个“孤灯”夜读的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结合划线词语,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3)文章第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人物形象。你有过与“我”类似的经历和感悟吗?试谈一谈。 【答案】 (1)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朋友在工地的大通铺借一点

6、灯光看书。(2)用“开出花来”极写“生动”,突出文字的优美,想象奇特,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孤灯下,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3)景物描写。用“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被阻挡”营造出静谧(宁静)幽暗的氛围,烘托我孤灯下读书的惬意、享受,为文章结尾作铺垫。(4)我是一个勤奋、孜孜不倦、有恒心的人,看书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鹜,是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正能量的人。 【解析】【分析】(1)结合“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概括得出: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结合

7、“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概括得出: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结合“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概括得出: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结合“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概括得出:朋友在工地的大通铺借一点灯光看

8、书。 (2)划线词“开出花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孤灯下,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分析。“开出花来”极写“生动”,突出文字的优美,想象奇特,用语新颖别致。表达了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 (3)结合划线句分析。“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被阻挡”营造出静谧(宁静)幽暗的氛围,烘托我孤灯下读书的惬意、享受,为文章结尾作铺垫。 (4)第一问: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结合“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

9、读书;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可以得出:我是一个勤奋、孜孜不倦、有恒心的人,看书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鹜的人。结合“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我是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正能量的人。 故答案为: 小时候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倚在枕上读书;大学时在宿舍后面的路灯下坐在台阶上读书;刚参加工作时在宿舍角落里床头台灯下读书;朋友在工地的大通铺借一点灯光看书。 用“开出花来”极写“生动”,突出文

10、字的优美,想象奇特,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孤灯下,书中文字对我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 景物描写。用“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被阻挡”营造出静谧(宁静)幽暗的氛围,烘托我孤灯下读书的惬意、享受,为文章结尾作铺垫。 我是一个勤奋、孜孜不倦、有恒心的人,看书时专心致志,心无旁鹜,是个能够给别人带来正能量的人。【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答题时应注意,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由于有字数限制,每个句子可以用动宾关系的短语进行概括,写出人物的主要活动。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考查点包

11、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本题考查分析景物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即内容和结构,内容上一是环境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结构上是对上下文作铺垫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探究启发。答题时应注意,准确理解文章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结合自己的体会谈感悟。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马雄风周涛 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

12、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

13、奔腾喧嚣的大河。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狮、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

14、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为骐骥、称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中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

15、被什么新鲜新意儿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

16、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有删改)【注】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1)第段“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3)理解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4)从文章构思的

17、角度简述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答案】 (1)雄浑的气势;奔腾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崇高的感情;力与美的巧妙结合。(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马驹跟着母马奔跑时的情状。(3)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素;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4)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取并概括第段的内容,第段写夏日一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马群奔跑的场面,那种雄浑的气势使我终生受用不

18、尽,第段用抒情的笔调写概括马具有奔腾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崇高的感情,还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据此答题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认真”“紧张”“老练”这些词语把小马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短暂暴雨的吆打下小马驹跟着母马奔跑时的情状。 (3)结合上文内容分析,作者在亲眼目睹了奔跑的场面后感受到天马奔腾的力量、进取的精、崇高的感情以及体现出的力与美的巧妙结合,这和平时状态下见到的天马的状态截然不同,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素;但一旦到关键时刻,它们就会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结

19、合上下文内容分析,上文写天马以及天马奔跑时体现出来的精神和气势,下文写马与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写龙马精神。据此可知这句话的作用是: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做铺垫。 故答案为: 雄浑的气势;奔腾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崇高的感情;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马驹跟着母马奔跑时的情状。 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假雕饰和我行我素;但它们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裔,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扬的生命气息。 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

20、做铺垫。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赏析散文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句子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分析出其深层内涵。 本题考查从构思角度分析句子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上下文内容的基础上再从构思角度分析其作用。3阅读下

21、文,回答问题。 美妙的羚羊峡谷 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有一个并不繁华的小镇,那里聚集了众多名声显赫的国家公园。而就在这个小镇东南不远处,有两段神秘的峡谷,当阳光照进幽深宁静的谷中,光与影的舞蹈便在这里释放魅力。这就是美妙的羚羊峡谷。 羚羊峡谷属于狭缝谷,深入谷底会发现它如同一个美妙的艺术宫殿。谷壁看似轻柔,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消,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阳光从峡谷顶部射入,幻化出奇幻的色彩,所以也有人说,羚羊峡谷是“被上帝抚摸过的地方”。 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 上峡谷只有180米长,谷底稍宽一些,但最宽的地方也不过5

22、米。走进上峡谷好像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神殿。头顶上射下来的阳光让曲折的峡谷时而暗影朦胧,时而红光沐浴。一道道层峦叠嶂的优美弧线背后不时透出柔和的彩光,神秘莫测,吸引着无数探奇的游人。 下峡谷是一条长800米,深约10米到20米的“地缝峡谷”。它像蛇一样蜿蜒在地下宽的地方只有两三米,狭窄处难有下脚的地方。谷底很平坦。两侧光溜溜的砂岩壁上呈现出各种曲线的三维组合,水平的波纹和纵向的波浪形曲面相交,凹凸有致。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

23、。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羚羊峡谷地处科罗拉多高原的中部,科罗拉多高原的降水多以集中的暴雨形式在夏季出现。暴雨造成的山洪水量大,水流急,常常沿地表的低洼缝隙急速流下。流水与其中裹挟的沙石块和树木一路撞击侵蚀河床,让它越来越深越来越宽,逐渐变成了宽大的峡谷。 科罗拉多河在日夜流淌,继续塑造着大峡谷。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

24、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那么到那时 , 如今的缝隙般的羚羊峡谷会不会被溪水开凿成新的大峡谷呢?(1)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羚羊峡谷的? (2)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阅读选文第段,请简要写出羚羊峡谷呈现美妙色彩的原因。 (4)请具体分析选文第段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原因。 (5)选文第段划线词“那时”指什么时候? 【答案】 (1)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2)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3)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4)第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段与第段一一对应。(

25、第段总写羚羊峡谷的特点,第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段与第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第段与第段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5)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的时候(“再过几百万年也可)。 【解析】【分析】(1)文章首先在段介绍了峡谷的位置在“美国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段写了峡谷的特点“谷壁看似轻柔,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消”,段写了峡谷的构成“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两段相隔的几公里之间都是平坦的沙漠”,段写了峡谷的成因“羚羊峡谷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最后段写了峡谷将来的发展趋势“科罗拉多高原上数不清的季节性河流也无定时地冲过羚羊峡谷之类的狭缝谷

26、,把它们不断地加深加宽”。据此理解作答。 (2) “谷壁看似轻柔,则非常坚硬,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消,如同一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一句采用了摹状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峡谷的特点。 (3)第段中写到了峡谷中呈现美丽色彩的原因“构成羚羊峡谷的岩石是红色的砂岩,它之所以显示出鲜艳的红色或橘红色,是因为铁元素以氧化物的形式同沙子一同沉淀下来,充当了红色的染色剂”,“阳光从头顶上的天缝里倾泻下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束,缓缓地扫过地缝。红色的砂岩就在光影里呈现出柔和的各种暖色色阶,从橙黄到赤紫,像火焰在舞蹈,像丝绸在飘动,也像涟漪在变幻”可见这种美丽的色彩是岩石的色

27、彩和阳关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概括作答。 (4)第段中“羚羊峡谷分上,下两段”是总说,段是分说,所以它们之间有总分的关系;同时段写的是上峡谷,段写的是下峡谷,这有照应了段总说的句子,所以不能调换。据此理解作答。 (5)联系上文,“那么到那时”一句中的“那时”应该是“再过几百万年,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位置、特点、构成、成因和发展。 摹状貌、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羚羊峡谷谷壁美妙的形态特点。 砂岩地层与阳光共同创造了这奇妙的峡谷。 第段整体说明羚羊峡谷的特点,第段说明上峡谷的特点,第段说明下峡谷的特点,第段与第段一一对应。(第段总写羚羊

28、峡谷的特点,第段分写上下峡谷的特点,第段与第段是由总写到分写的逻辑顺序,第段与第段对应。)所以此三段不能调换。 科罗拉多大峡谷将变得宽得望不到对岸,深得与海平面平齐的时候(“再过几百万年也可)。【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对文段的内容概括,结合文章的理解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方法的辨析和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关键语句的把握和理解,要从文中找到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顺序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段的内

29、容,注意文段间的关系,结合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 本题考查考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考生要结合语句,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4文本阅读 蓝色的蓝丁立梅 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

30、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

31、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 “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

32、来了。” 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

33、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1)文章、段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 “我们”“她”第段灰头土脸明媚精神第段_第段_(2)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 (3)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有什么作用? (4)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

34、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5)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答案】

35、(1)戒备少言;热情动人;囫囵上车;妆容精致(2)【示例1】保留好。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示例2】删好。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固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再写有啰嗦之感夸张失常 (3)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美之情。(4)她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她看淡

36、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更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5)【示例1】我同意观点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态度。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为一朵花停留,为一片水感动,灵魂安宁,岁月不惊,何其美好!更让人感叹的是义工生活,心怀仁爱,常存他人,何其难得! 所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示例2】我同意观点二,追求事业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追求、有担当,这是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时代的主旋律。在追求的过程中为挫折失败而难过,为胜利荣誉而喜悦,这是人之常情,并且这些也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有何不可?【示例3

37、】我反对观点三。事业和成就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主旋律,当人们为了得失名利玩命去争,甚至伤害家庭幸福和自身健康,那么也就失却了生命本真的意义。她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态的选择,以下可同“示例一”。【示例4】我反对观点四。前者是虚无主义,如果人人都把事业成就看成浮云,那么社会正气何在?积极进取何在?后者是享乐主义,如果人人都抱着娱乐至死享受生活的态度,那么社会进步何在?人类发展何来?【示例5】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事业追求,也需要清风明月的灵魂生活。所以我认为人应该既有所追求,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又应该于芜杂与烦躁中保有简单和明净,释放自己的心灵,体验生命的愉悦和美丽。【示例6】我认为事业

38、成就要追求,但得失名利要不得,我们要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古人说功成拂衣去何等洒脱!人生无事业不立,境界去功名更高。【示例7】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文中的她认为曾经错了,今日对了,这是她的选择;你也可以认为她过去不错,今天错了。多元的生活才构成世界的精彩。 【解析】【分析】(1)依据文章第4段中的“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这句话来概括“我们”和“她”的不同“我们”戒备少言;“她”热情活泼。文章第5段中的“

39、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来概括:“我们”囫囵上车;“她”妆容精致。据此理解作答。 (2)句子“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是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她”的外在形象,但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语句“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虽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一再写有罗嗦之感。作答时无论是选择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分析,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3)文章开头写“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结尾处又写到了“湖的蓝,天的蓝”,很明显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40、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处用“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来深化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赞美。据此理解作答。 (4)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有关“她”的描写,将她克服困难的行为加以归纳,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从文章可以看出,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她看淡了“得失名利”,悟出了人生的要义;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因此她没有被打败,战胜了你自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据此理解作答。 (5)作答本题时,可选择自己赞成或反

41、对的某人观点进行分析,也可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戒备少言;热情动人;囫囵上车;妆容精致 【示例1】保留好。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示例2】删好。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固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再写有啰嗦之感夸张失常 结构上首尾呼应,与文题相照应.内容上:开头交代了“惊讶”的原因;结尾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生命本是如此珍贵,理当爱惜”,表达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与赞

42、美之情。 她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她看淡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更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示例1】我同意观点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态度。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为一朵花停留,为一片水感动,灵魂安宁,岁月不惊,何其美好!更让人感叹的是义工生活,心怀仁爱,常存他人,何其难得! 所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示例2】我同意观点二,追求事业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追求、有担当,这是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时代的主旋律。在追求的过程中为挫折失败而难过,为

43、胜利荣誉而喜悦,这是人之常情,并且这些也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有何不可?【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要结合题干的提示,找准关键语句或词语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对语句的使用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在阐述时要注意言之有理。 本题考查语句的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考生要注意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具体的语段,抓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概括。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答题符

44、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45、。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

46、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叙写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语言朴实

47、,字里行间流露出他遭受不幸时的绝望和消沉,以及对生活不公的抱怨,反衬出母亲的坚强和乐观。B.第段写窗外树叶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也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铺垫。C.标题中的“秋天”与文中写人、记事、写景有关,“秋天”不仅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也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D.文中的母亲活得最苦,她不仅忍受“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还承受着儿子终生瘫痪的残酷现实和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C.因为“我”的命运和“花”的命运紧密相连。D.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