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5155259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9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试题及解析一、诗歌鉴赏1(201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将卷读 , 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

2、报。(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D解析: (1)D(2)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

3、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D; 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

4、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1)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2) , 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

5、,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释】仲览:指李仲览,即作者友人李翔。坐见:空过了。再闰:历三年一闰,两闰为六年,作者自元丰二年贬黄州,元丰三年闰九月,六年闰六月,故云再闰。(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去黄移汝:离开黄州,改任汝州。移是量移,指被贬谪远方的臣子,遇赦酌情移近安置,并非平反复官。B.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C.社酒:原指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用的酒,此泛指酒。这里表现黄州的父老乡亲与作者聚会宴饮,互相劝酒的场面,体现

6、黄州的父老乡亲的淳朴热情以及与作者之间情谊的纯真。D.下片中“秋风洛水”引用西晋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故乡吴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苏轼在此表示退隐还乡之志。E.本词措辞直白,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直白又情真意切。(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E(2)思乡而不得归,时光易逝的感叹。词前三句表达自己想家却不能自由归去的的怅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加重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氛围。 宦途失意的苦闷。词下片前三句,向父老申诉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

7、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留恋黄州,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借用张翰的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来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解析】【分析】(1)B项,“仅仅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分析有误。首句“归去来兮”除了表达了作者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实现之时的欢畅之意,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无奈量移汝州市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他吟唱“归去来兮”是为表达欲归不得的怅恨。E项,“本词措辞直白”分析有误,本词措辞含蓄;“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

8、表达既直白又情真意切”理解有误,在表情达意上注重细节刻画,使情感表达既含蓄委婉又情真意切。故选BE两项。 (2)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感叹时光流逝,抒发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下片中“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表达了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感慨人生无常,抒发宦途失意的苦闷。“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运用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表达留恋黄州、向往闲适生活的想法。 故答案为:BE; 思乡而不得归,时光易逝的感叹。词前三句表达自己想家却不能自由归去的的怅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加重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情感氛围。宦途失意的苦闷。词下片前三

9、句,向父老申诉自己不得已去汝州的无奈,并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苦闷。留恋黄州,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词人借用张翰的典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晒渔蓑来表达自己对黄州的留恋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点评】该题为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熟能生巧。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枕上作陆游一室

10、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释】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由此产生深沉激烈的情感。B.颔联从听觉角度描写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C.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心理变化。D.尾联笔锋陡转,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

11、之情。(2)与陆游的另一首诗书愤后四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相比,两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D解析: (1)D(2)相同之处:两诗的颈联都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两句与本诗中“壮日自期”两句都以典故明志,表达年华老去,壮志难酬之情。不同之处:书愤尾联以诸葛亮的典故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而枕上作尾联则借景抒情,诗人表明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不得实现的无奈与愤慨。 【解析】【分析】(1)D项,“尾联笔锋陡转

12、,以豪放洒脱之词,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超脱豁达之情”说法错误,本诗尾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超脱,实则是激愤之词,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故选D。 (2)仔细阅读本诗和书愤后四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可发现本诗颈联(结合注释)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都是运用典故,表达年华老去,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诗颈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说自己早年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希望能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羡慕黄初平“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抒发了年华

13、老去,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而“塞上长城空自许”是运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抒发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两首诗虽然都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但也有不同之处,本诗,由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就在尾联“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借景抒情,表达了要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无奈。而书愤的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14、间”运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诗人这是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故答案为:D; 相同之处:两诗的颈联都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两句与本诗中“壮日自期”两句都以典故明志,表达年华老去,壮志难酬之情。不同之处:书愤尾联以

15、诸葛亮的典故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而枕上作尾联则借景抒情,诗人表明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不得实现的无奈与愤慨。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

16、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曾几相对真成泣楚囚,遂无末策到神州。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释】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典,慨叹白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

17、之情。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C解析: (1)C(2)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形势;“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解析】【分析】(1)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同样,尾联是承接颔联的。故选C。 (2) “江

18、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故答案为:C; 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

19、乱而让人心伤的形势;“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寄李儋元锡

20、(注)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释】唐德宗建中四年,韦应物到滁州任刺史。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此诗作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第二年春天,韦应物派人北上打探消息,探者还没有回滁州。李儋,字元锡,韦应物的诗交好友,曾托人问候。(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又”字说明与朋友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了,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B.作者“春愁黯黯独成眠”指作者满怀愁绪孤独入眠,而引起作者愁绪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即将逝去,表现了作者对

21、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C.“世事茫茫难自料”指国家的前途难以预料,也包含个人的前途渺茫。D.颈联写诗人因为多病使他想辞官归隐;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又不能一走了事的复杂心态。(2)在这首诗歌中,作者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B解析: (1)B(2)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因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黯淡;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感激友人的问候,亟盼他来访。 【解析】【分析】(1)B项,“引起作者愁绪的主要原因是春天即将逝去,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错误。“春愁黯黯独成眠”,是说诗人独处异地,与好友分别已一年

22、,满怀思念之情;又恰逢朝政不稳,时局不明,他担忧国事,所以满怀春愁,孤独入眠。故选B项。 (2)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意思是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感叹与朋友分别后时光易逝;“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意思是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诗人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意思是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这一联具体写诗人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

23、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抒发了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意思是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对友人的问候表达了感激之情,也表露出急切盼望友人来访的意思。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B; 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因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黯淡;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感激友人的问候,亟盼他来访。【点评】(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4、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其二)杜甫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注释】杜甫友人李固的弟弟擅画山水,曾任司马官职,故杜甫称其为“司马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

25、用浪漫笔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美景:海上仙山,山水相连,天台云烟,半隐半现。B.颔联写到画卷很美,但诗人认为自己年岁已老,不能亲身目睹实景,很是遗憾。C.前四句分用“浑”“总”“长”“恨”四个修饰性词语,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D.诗作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以画中之景,引诗人之情,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2)请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 (1)C(2)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都不能带我离开。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解析】【分析】(1)C

26、项,“浑总传达出观画的微妙感受”错,“浑”“总”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这两个字不是写观画的感受,而是描绘画面的。故选C。 (2)颈联是“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此二句用典,意思是“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故答案为:C; 颈联连用了两个典故。诗句说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太小,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

27、都不能带我离开。后两联集中表现了诗人老来只能与世浮沉、无法摆脱现实困境的无奈、悲凉之情。 【点评】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主旨情感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

28、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题目是分析颈联使用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释】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1)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苏武的典故写诗人晚年的困厄境况,十分准确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B.用张巡的典故是诗人以史明

29、志,写自己虽然被俘了,但是要坚持斗争永不屈服。C.“久”字写出了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字则突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D.连用两个典故紧承首联的自我描述,诗人情绪激昂、内心悲愤,照应了题目。(2)本诗颈联情景交融,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案:B解析: (1)B(2)借景抒情,“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出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色,令人十分伤感;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著名宫殿上林苑和洛阳宫写当前的皇宫,增加了历史的沧桑感;承上启下,既呼应了前文对自身惨境的描写,又对尾联抒发以身报国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解析】【分析】(1)B选项“写自己虽然被俘了,”错误,诗人此时没有被俘。故

30、选B。 (2)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雄本色。 故答案为:B; 借景抒情,“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出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色,令人十分伤感;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著名宫殿上林苑和洛阳宫写当前的皇宫,增加了历史的沧桑感;承上启下,既呼应了前文对自身惨境的描写,又对尾联抒发以身报国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点评】主要考核对诗歌的理解。选择题主要考查的内容是形象特点概括不准、语言鉴赏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或效果分析不当

31、、情感分析不当。此题注意审题,是对颔联的理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情感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题干中已经有了提示,应从情景交融角度来赏析。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 上寇 准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晚角数声起,交河冰未流。征人临迥碛 , 归雁别沧州。我欲思投笔,期封定远侯。【注释】碛(q):指沙漠。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封定远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写春到人间,边塞雪停;“方”字

32、突出边塞下雪持续时间之长。B.颈联写征人临边、归雁北飞,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C.诗人通过对春天塞雪、冰河、迥碛等的描写,突出了边地的荒凉、严寒。D.全诗结构严谨,描写客观,景象阔远,气势雄浑,语言质朴,情感沉郁。(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尾联运用典故,汉代班超出击匈奴,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实际上是说自己想要投笔从戎,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效力的雄心。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对戍边生活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思念”这一表述不当,脱离诗歌内容。故选B。 (2)本题中,尾联“我欲思投笔,期

33、封定远侯”的意思是:我准备扔掉笔参加,期望可以立下大军功。注:投笔,定远侯,化用了东汉班超投笔从戎立下军功被封为定远侯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雄心。 故答案为:B; 尾联运用典故,汉代班超出击匈奴,出使西域,建立功勋,被封为定远侯。实际上是说自己想要投笔从戎,希望像当年班超一样建功立业。表明了自己愿意为国效力的雄心。【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

34、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陆游今皇神武是周宣 , 谁赋南征北伐篇?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

35、虚捐少壮年!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注释】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时年59岁的陆游已退居于山家中。周宣:即西周周宣王,他任用贤臣仲山甫等人讨伐周边部族,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京洛:指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永昌陵:指宋太祖赵匡胤陵墓,在今河南省巩义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B.首联诗人把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赞美皇帝神武,只是遗憾当朝缺乏能征善战的贤臣。C.颔联写四海之内百郡山川为宋土,这是天命所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信心与期待。D.颈联写当权的大臣们拘守“合约”、不愿北伐,有

36、志报国之士宏愿落空、虚度年华。(2)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B解析: (1)B(2)本诗尾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解析】【分析】(1)B项,“赞美皇帝神武”错误。首联两句的意思是,希望孝宗皇帝能像周宣王一样任用贤才北伐,从而收复中原。不是赞美皇帝。故选B。 (2)本诗尾联的意思是,北宋都城汴京和洛阳冰雪消融,春意萌发,宋太祖陵墓上的草茂盛的生长。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大地回春,雪消草长,春草的茂盛象征着生机,

37、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传后世,千年以来,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 故答案为:B; 本诗尾联运用了寓情于景(象征)手法,表达了重振太祖雄风、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书愤尾联以诸葛亮自比,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诗人恢复中原之志无法实现的悲愤。【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

38、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手法、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唐 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释】本诗作于公元849年,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1) 请把首联翻译成现代汉语。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解析: (1)流莺到处漂泊游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

39、命运无法自己控制。(2)表现手法:本诗中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作者托物寓怀,借流莺暗喻自身,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的苦闷之情。 颔联中,诗人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以及远大的抱负,用“未必有佳期”表达自已不被重用和不被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解析】【分析】(1)本诗首联为“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流莺”,指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漂荡”,飘泊无定,流浪;“参差”,本是形容鸟儿飞翔时翅膀张敛振落的样子,这里指张翅飞翔;“陌”,阡陌;“流”,河流;“自持”,自主,自己掌握或处理,“不自持”,意思是不能自主,无法控制自己。因此首联翻译过来就是“流莺到处漂泊游

40、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己控制”。 (2)从全诗来看,李商隐的流莺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托物寓怀,寄托身世之感,借流莺暗喻自身,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虽有远大抱负但佳期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之情。可见诗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颔联为“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意思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佳期。流莺巧啭,是希望在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会,然而 “巧啭”中含有的“本意”却根本不被理解,不能盼来“佳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里诗人用“巧啭”来比喻自己的美妙歌吟,而其中的“本意”则是诗人的理想抱负;“佳期”象征理想抱负得以实现,而“未必有佳期”,则表明理

41、想抱负难以实现,表达出诗人不为人所理解的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故答案为:流莺到处漂泊游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己控制。 表现手法:本诗中主要运用象征的手法,作者托物寓怀,借流莺暗喻自身,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的苦闷之情。 颔联中,诗人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以及远大的抱负,用“未必有佳期”表达自已不被重用和不被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点评】此题考查翻译诗歌句子的能力。整体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各个句子,组织答案。译文: 流莺到处四荡惶然上下翻飞,飞过阡陌河流命运无法自持。 巧啭千声怎能没有真心本意?春日良辰未必就有所盼

42、佳期。 穿梭在风霜雨露早晚晴里,振翅在千门万户或开或闭时。 我苦于伤春那啼叫不忍再听,京城何处有它可栖息的花枝?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 (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B.雄奇瑰丽C.高亢豪放D.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

43、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C解析: (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 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 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

44、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这与尾联不合。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颔联“系马垂杨下,

45、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再次表达离别之情。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是展望美好前景,以“渌水”“青山”“天边”“海上”等壮阔之景来抒写送别时的洒脱。尾联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直抒胸臆,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表达离别时的洒脱之态。 故答案为:C;D; 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 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

46、不须因离别而醉酒, 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韵脚的基本能力。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本题考查题考查把握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洛中送杨处厚入关便游蜀刘禹锡洛阳秋日正凄凄,君去西秦更向西。旧学三冬今转富,曾伤六翻养初齐。王城晓入窥丹凤,蜀路晴来见碧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