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2、三
2、后:三个君主或诸侯。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地支:子、丑、
3、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人定:是亥时。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10结发:束发。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11、罗敷:指古代美女的通名。12、床:是古代的坐具。13、城郭:古代内城叫做城;外城叫做郭。汉魏晋诗三首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_。2、河汉:银河。3、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
4、言。4、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5、杜康:相传古代发明造酒的人,后用作酒的代称。6、周公吐哺:周公:周武王之弟姬旦。相传周公求贤若渴,凡有士人来访,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7、双鲤鱼(鱼书):指代书信。古人常把两块刻有鲤鱼图形的木板合在一起制成木盒,中夹书信。故称鱼书。 必修二阿房宫赋1、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后指全国各地。赤壁赋1、既望:过了望日。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所以“既望”指小月十六,大月十七。2、美人:古人常用来指有才德的人。3、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
5、、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4、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项脊轩志1、先大母:已逝世的祖母。2、先妣:已逝世的母亲。3、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亲。 与妻书1、卿卿: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2、如晤:古代书信用语,如同面对面。3、司马青衫:白居易贬至至江州,其琵琶行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4、太上忘情:古人传说达到最高境界就能忘却人的情感。 消遥游1、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兰亭集序1、修禊: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古人习俗,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曹魏后固定在三月三日。2、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
6、谁就取来饮酒。 必修3 唐诗五首1、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包涵着窥视之义,是仿照女子“睥睨”之形态,在城墙上筑起的墙垛,所以后来便演变成一种建筑专用术语2、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蜀道难1、六龙:古代神话,羲和驾着六条龙所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2、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 琵琶行1、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实际上是闲职。2、善才:唐代元和年间,曹保的儿子曹善才精通琵琶,后变成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3、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是唐玄宗所作。4、
7、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5、秋娘:唐代歌伎常用的名字,有时用为善歌貌美的歌伎的通称6、缠头:本是古时歌舞的人把锦帛缠在头上作妆饰,古代歌舞艺人表演完毕,客以罗锦为赠,后来又作为赠送妓女财物的通称。7、长句: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8、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9、出官:(京官)外调。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宋词四首、诗词三首1、长亭:古时路旁亭舍,供人歇息,亦是送别的地方。2、经年:指经过一年或多年3、黍离:出自于
8、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元曲三首1、车驾:指皇帝的车辆。2、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显宗、肃宗等。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必修四林黛玉进贾府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季氏将伐颛臾1、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2、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
9、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3、国家: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4、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借指宫廷。 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4、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5、庠序:都指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6、孝悌:古代尊敬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7、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就是平民百姓。 师说1、巫
10、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2、句读:也称句逗,是句号和逗号的合称。句读在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过秦论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2、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3、合纵:又写作合从。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4、战国四公子: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
11、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5、至尊:最尊贵,最崇高。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至尊。6、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7、氓隶:犹贱民。旧时对劳动人民的贬称。8、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9、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10、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秦居雍州,加上
12、八州即九州。11、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晏子治东阿1、乞骸骨:告老还乡。2、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谏太宗十思疏1、神器:指帝位。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2、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3、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4、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5、无为: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其自然。6、上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必修五 鸿门宴1、左
13、司马:官名,职责是执行军法。2、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陈情表1、期功:在宗法制度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指关系近的亲属。期,周年,指穿一周年丧服的人。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的人。2、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荐孝顺父母,品行廉洁的人出来做官。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举行为。3、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后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4、郞中:秦汉时是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是尚书省的属官。5、洗马
14、:太子的侍从官,掌图藉,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6、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 段太尉逸事状1、逸事:世人不太知道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琐事。2、行状:称“状”,以后称之“行状”或“行述”(也谓之“事略”)。古代人死后,在写“墓志铭”或“传”之前,先写一篇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3、署:暂时代理。 游褒禅记1、浮图:梵语的音译,也作“浮屠”或“佛图”,有佛、佛教徒、佛塔的意义,也常指和尚。2、父(f):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15、3、临川王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写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来。 郑伯克段于鄢1、雉:古代度量名称,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2、都城大小:按古时制度,城市之大小,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 报任安书1、太史公:汉代史官太史令的通称。2、牛马走:旧时自谦之辞,指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3、足下:对人的敬称。4、轩辕:黄帝。传说中我国远古的君王,复姓公孙,因居住在轩辕,故名。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忘庵王先生传(清)汪琬 王先生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六世孙也。以诸生入太学,少时
16、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自读书赋诗外,若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方,无不通究,而尤长于画,素擅鉴赏。 家本饶裕,而王先生雅不事生产,数为徭赋所困,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计一岁所入,辄缘手尽,以是其家遂落。甫壮,乃屏绝诸好,独以高洁醖藉自持。 家既益落,而所作画益工。前太常王翁烟客亦善画,尤亟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当在妙品中。”于是其声誉大噪,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寸缣尺素,流传远近,莫不郑重藏弆,甚有作赝笔以售者。京师贵人争慕王先生名,出兼金访求其画,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
17、。尝语人曰:“古之善画者,莫一非高人杰士以文行著者也。有如文恪公诸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之属,其人皆能为画重,不则画岂能重人乎?”盖晚而自号忘庵,或征其说,王先生告之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其寓意超卓如此。年仅五十有九,卒于家。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居平善病,晚岁病屡发,不复多作画。故人有贫乏者,辄强之使作,王先生欣然执笔曰:“愿以佐吾子晨夕需。”族父年老,有孙女不能嫁,王先生复力疾为作数幅,俾鬻以治奁具。客有以病谏者,王先生曰:“吾财不足而力有余,敢自爱耶?”先是积藏诸名迹
18、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疾既革,又命诸子尽出箧衍中所余,赠遗诸亲故,无复存者。琬闻其讣,为之潸然出涕曰:“此吾吴之老成典型也。自今以往,吴中岂复有斯人比乎?”盖一时钜公胜流俱推重王先生画,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盖有古达人遗风焉,故愿为之传。(汪琬全集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先生雅不事生产 雅:非常B.尤亟称之曰 亟:多次C.四方士大夫走书币造请者日夕相属 属:接连、连续D.居平善病 善:多(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武不屑举业,不事生产,其家遂落,但其所作之画却
19、更为精工。B.王武以画得誉,但并不以画攀附权贵,保持了高洁的品行。C.王武晚年自号“忘庵”,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D.文章叙议结合,选择了王武的典型言行,生动塑造了一个操守高尚的人物形象。(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人孝友恺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先是积藏诸名迹及他玩好甚夥,中岁斥以易薪粟几罄矣。(4)作者“独爱慕其为人”,请概括王武为人的特点。 【答案】 (1)A(2)C(3)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也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
20、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尽。(4)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乐于助人、平易近人,持重老成。 【解析】【分析】(1)A项,句意:王武却向来不从事生产。“雅”解释为“非常”有误,应解释为“向来”。故选A。 (2)C项,“他彻底超越了世俗功利,忘却了人间烟火”表述错误,推断过于绝对。王武晚年自号“忘庵”是因为“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今予之补劓息机于此也,世忘予乎?予忘世乎?两相忘,则去道也近矣。”故选C。 (3)本题中“孝悌”,“孝”指孝敬父母,“悌”指敬爱兄长;“所遇”,遇到的人;“率”,都;“委曲”,迁就屈从;“款洽”,亲密,亲切。中“先是”,在此之前;“积藏”,积存储藏;“中岁”
21、,中年;“易”,交换;“罄”,尽,完。 (4)据原文“少时风流傥爽,不屑意举子业”可概括出,他不屑于功名,淡泊名利;据原文“又性好施予,亲故间或有负之者,亦概置不问”可知,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乐善好施;据原文“内阁宋文恪公,即王先生姊婿也,方贵显于朝,移书招王先生入京师,先生笑而不应”可知,他是一个不攀附权贵之人;据原文“为人孝悌,与人交,不设城府,所遇无贵贱长少,率委曲相款洽”可知,他是一个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之人,与人交往,毫无城府;据原文“而琬独爱慕其为人,以为王先生素行匪特长者也”可知,作者认为他是一个持重老成之人。 故答案为:A;C; 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也毫无城府,
22、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尽。 淡泊名利、不攀附权贵、乐于助人、平易近人,持重老成。【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
23、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王武,字勤中,明太傅文恪公的六世孙,凭借诸生的身份进入太学。年少时风流洒脱,不屑于举业,除了读书赋诗外,像投壶、蹴鞠、豢鱼、笼禽之类,无不通晓,特别擅长
24、绘画,也擅长鉴赏。 家里本来富裕,而王武却向来不从事生产,多次被徭赋所困。他本性喜好施舍给予,亲戚朋友中有人欠他钱,他也一概置之不问。一年的收入,也随手花费殆尽,因此,家族败落。刚一成年,他便摒弃各种爱好,单单凭借高洁宽和的品格自守。 家族愈加没落,但王武所作之画却更为精工。前太常王烟客也擅长绘画,多次地称赞说:“近代的写生家多有画院气,唯独王勤中的作品,神韵生动,当为妙品。”因此,王武声名大噪。四方士大夫送来书信聘金,登门造访的人也日夜相连。他的书画,远近流传,没有谁不郑重保藏,甚至有人做赝品出售。京师中的贵人争相仰慕王武之名,拿出大量的金钱求其画,却不能得。内阁宋文恪公,是王武的姊婿,正在
25、朝中显贵,写信招王武入京师,王武笑而不应。他曾对人说:“古代擅长绘画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以写文章而闻名的高人杰士,就像文恪公的几位门客沈征君、唐解元、文待诏等,那些人都能因为他们的画而重,画难道能因为人而贵重吗?晚年自号忘庵,有人想要知道此号的缘由,王武告诉他说:“鱼在宽阔的江湖中会忘掉自己的本性,而人有了一些本事便会忘乎所以。我在这里恢复本来的面目,息灭机心,世俗忘记我了吗?我忘记了世俗了吗?彼此相忘,那便是接近于道了。忘庵的寓意超然卓绝。年仅五十岁,死于家中。 王武为人孝顺友爱,和乐平易,与人交往,毫无城府,遇到人不论高贵低贱,年岁大小,均能迁就屈从,彼此亲切。王武平素多病,晚年时经常发病,
26、不再作画。有贫穷的故友,勉强让他作画,王武便欣然执笔,说:“愿用我的画帮助你一日的需要。”族父年老,有孙女无法出嫁,王武强忍疾病,作画数幅,把画变卖了作为出嫁的嫁妆。有人以生病为缘由规劝他,他说:“我家财虽不足,但还有余力,怎敢自爱?”在此之前,积存储藏的各种名家手迹和各类奇珍异宝十分多,中年的时候多用来交换木柴、大米,几乎耗尽。病危时,他又命诸子把竹箱中所剩下的物品全部拿出来赠给各个亲友,一点也没有留存。我听闻他的死讯,为他潸然落泪,说:“这是我们吴地老成的典型,自今往后,吴地难道还会有人能够比得上他吗?因此,一时之间,王公大臣和名流们都推崇王武的画,而我却只敬慕他的为人,认为王先生平素的行
27、为老成持重,有古代贤达之人的遗风,因此我愿意为他作传。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 , 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偃穷诎,服罪当死。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
28、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繙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匈奴 , 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石前行。驾下不匀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 , 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
29、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终军列传)【注】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B.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C.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D.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
30、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矫制,指假托帝王的命令,出于歹意假托帝王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B.春秋,我国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C.匈奴,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游牧民族,其最高首领被称作“单于”。D.和亲,指与敌议和,用婚姻关系来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受命审问徐偃,令其服罪。徐偃独断专行,对张汤的弹劾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驳斥了徐偃,使徐偃理屈词穷,接受法律的审判。B.终军前往京城谒见,踌躇满志。终军去京城谒见博士,过关时拒绝接受凭证,认为自己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最终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奉
31、使巡视郡国。C.终军力争出使匈奴,欲建功业。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当好使者的助手,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D.终军请缨前往南越,为国捐躯。终军争取到出使南越的任务,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归附,结果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二十多岁的终军为国捐躯。(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上甚说。【答案】 (1)A(2)A(3)C(4)终军辞别太守赴京,到长安上书言事。皇帝认为终军的文辞与众不同,就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终军巡视郡国,遇见适宜的事情就上书报告朝廷。出使回
32、来后向皇帝汇报,皇帝听了很高兴。 【解析】【分析】(1)本题中,“少好学/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土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的意思是:年轻时爱好学习,因为善辩博闻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被选举为博士弟子。选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报到时,太守听说终军才能出众,就召见了他。其中,“以辩博能属丈闻于郡中”主谓宾俱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年十八”是时间状语,此处应断开,排除D;“博土弟子”为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故选A。(2)A项,“出于歹意假托帝王的命令行事者才会获罪”错误,从文中信息“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可知,徐偃
33、是根据春秋的道义,才假托帝王的命令行事,所以并不是出于“歹意”。A错误。故选A。(3)C项,“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与原文不符,原文没有“此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的信息。故选C。(4)本题中,第一句,“揖”,辞别;“异”,认为不同;“拜”,授予官职。第二句中,“便宜”,适宜的事情;“闻”,使皇上听见;“说”,通“悦”,高兴。故答案为:A;A;C;终军辞别太守赴京,到长安上书言事。皇帝认为终军的文辞与众不同,就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终军巡视郡国,遇见适宜的事情就上书报告朝廷。出使回来后向皇帝汇报,皇帝听了很高兴。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
34、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
35、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附参考译文】 终军,字子云,济南郡人。年轻时爱好学习,因为善辩博闻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被选举为博士弟子。选送他去京城,到太守府报到时,太守听说终军才能出众,就召见了他。认为他很奇异,就和他结为好友。终军辞别太守赴京,到长安上书言事。皇帝认为终军的文辞与众不同,就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元鼎年间,博士徐偃奉命出使巡视郡国的风俗教化。徐偃假托朝廷命令行事,让胶东国、鲁国铸铁晒盐,回京后,汇报了所做的事,调任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托朝廷命令行事,是国家的大害,依照法律应该处死。徐偃认为根据春
36、秋的道义,大夫出了疆界,遇有能够安定社稷、抚慰万民的事情,可以专断处理。张汤只能根据法律判定徐偃的罪名,却不能驳倒他用来辩护的春秋的道义,皇帝下诏命终军审问案情,终军诘问徐偃,徐偃词穷理屈,服罪而死。当初,终军从济南赴京城谒见博士时,步行通过函谷关,守关的官吏交给终军一块用帛制成的凭证。终军问:“用这干什么?”官吏回答说:“回来时作凭证,经过这里拿它合符。”终军说:“大丈夫西游,终不需凭它作回来的凭证。”扔下帛制的凭证走了。终军被任命为谒者后,奉使巡视郡国,执持符节出函谷关东巡,守关的官吏记得他,说:“这位使者就是以前抛弃帛制符信的儒生。”终军巡视郡国,遇见适宜的事情就上书报告朝廷。出使回来后
37、向皇帝汇报,皇帝听了很高兴。当时朝廷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自己请求出使说:“我连使草倒伏的功劳都没有,得以列为宿卫之臣,拿了五年俸禄。边境不时有战乱的警报,我应该披坚甲执锐器,面对矢石箭雨,开路前行。可是我不熟悉冲锋陷阵的事,现在听说准备派使者出使匈奴,我愿意竭尽精力激励气势,辅助贤明的使者,在匈奴单于面前筹划吉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下,不能在外任官捍卫边境,不足以独当一面,私下感到烦闷难禁。”皇帝下诏询问终军要求出使匈奴筹划吉凶的内容,皇帝认为终军的回答非同一般,提拔他为谏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于是皇帝派终军出使南越,游说南越王,让他入京朝见,待遇比照内地的诸侯王。终军自告奋勇说:“希望陛下给我一
38、条长缨,我一定缚住南越王把他带到宫中。”终军就前往南越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了并同意终军的话,率领全部南越人归附汉朝。皇帝非常高兴赐给南越大臣印绶,让南越统一使用汉朝的法令制度,来改变南越人的风俗习惯,令使者终军留下来安定抚慰南越。南越丞相吕嘉不愿意归附汉朝,发兵攻打南越王和汉朝使者终军等人,他们全都被杀死了。终军死的时候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都叫他“终童”。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
39、, 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想见”之说讳言建储徳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礁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帝滋
40、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遏事侃侃,藏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 , 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节选自明史)(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B.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
41、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C.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D.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考试在春天,又叫“春闱”。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由隋朝开始设置,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
42、翰林,是非常荣耀的。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为人正直,曾跟从王守仁学习,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他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并无阿识之意。B.欧阳德学问渊博,皇帝诏令选择有学问和德行的读书人为翰林,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C.欧阳德讲求孝道,他曾被召入京做太仆少卿,但是为了便于奉养父母,他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后仍留在家中奉养母亲。D.欧阳德敢于直谏,欧阳德曾认为裕王不应出京,并给皇帝上疏,
43、皇帝没有同意他的建议欧阳德就继续上奏,皇帝虽不高兴,也原谅了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答案】 (1)B(2)B(3)B(4)(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解。 【解析】【分析】(1)本题断句,只有首句和尾句不同,中间答案一致,故可以采用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如“恳请”是一个人的动作行为,发出这个行为的是欧阳德,故“德恳请”不该断开,可以排除A、C。“母忧归服未阕”大意是“母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未满”,从语法角度,“
44、未阕”前应该有个主语。排除D。故选B。(2)B项解说错误,“军令”属于“兵部”。故选B。(3)B项,“欧阳德改任为编修,他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讲学论道。”分析错误,原文“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说明欧阳德是在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时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故选B。(4)本题翻译特别注意得分点:“甫”解释为“刚刚”、“冠”译为“二十岁”、“举”译为“中举”、“之”译为“到”。“务”译为“讲究”、“尚”译为“崇尚”、“见”表被动、“知”为“了解”之意。故答案为:B;B;B; (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去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很晚才被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