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CSF 076-2023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5433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SF 076-2023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T_CSF 076-2023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T_CSF 076-2023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T_CSF 076-2023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T_CSF 076-2023 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CCS B66CSF团体标准T/CSF 0762023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 on Carbon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of Non-wood ProductForest2023-00-00 发布2023-00-00 实施中国林学会发 布T/CSF 0762023I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14.1保守性.14.2透明性.14.3确定性.15碳计量方法.15.1碳计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内容.25.1.1碳计量内容.25.1.2温室气体排放源计量内容.2

2、5.2碳计量边界.25.3碳层划分.25.4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变化量的计算方法.25.4.1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25.4.2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35.5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变化量的计算方法.45.5.1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45.5.2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45.6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及变化量计算方法.55.6.1土壤有机质碳储量计算方法.55.6.2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65.7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65.7.1施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65.7.2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75.7.3森林火灾引起

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85.8碳汇量计量.86监测方法.96.1监测频率.96.2监测样地设置.96.2.1样地数量.96.2.2样地规格.96.2.3样地设置.96.2.4样地调查.96.3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测算方法.96.4精度控制.9附录 A(资料性)参数参考值.11T/CSF 0762023II附录 B(规范性)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17附录 C(资料性)经济林树种的生物量方程.19附录 D(资料性)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测算方法.22D.1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测算方法.22D.1.1计算样地内各树种的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22D.1.2计算 t 时边界范围的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总碳储

4、量.22D.1.3计算边界范围内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22D.2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测算方法.22D.2.1计算某一样地内灌木经济树种的单位面积生物量.22D.2.2计算 t 时边界范围内的灌木经济树种总生物质碳储量.23D.2.3计算边界范围内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23D.3土壤有机质碳储量测算方法.23参考文献.24T/CSF 0762023I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林学会提出。本文件由中国林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红杉天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佳木斯市林业和

5、草原局、佳木斯市林业产业服务站、桦川县林业和草原局、鹤岗市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科霖环境咨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朴依彤、李哲、王睿、王赛怡、胡玥、张丽、孔凡荣、张梨、陈洁、李海涛、林喜。T/CSF 07620231经济林碳计量与监测技术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经济林碳计量和监测方法,包括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乔木、灌木经济林和土壤有机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和监测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境内经济林碳计量与碳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6、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 36197土壤质量土壤采样技术指南LY/T 2253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LY/T 2736经济林名词术语LY/T 298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LY/T 3317竹林低碳经营与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LY/T 3330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请选择适当的引导语3.1经济林 non-wood forests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乔木和灌木。来源:LY/T 27362016,2.13.2经济林树种 non-wood forest species指生产木材以外的

7、林产品的树种。来源:LY/T 27362016,2.23.3碳计量 carbon accounting对经济林栽培活动产生的碳汇量进行核算和监测。4基本原则4.1保守性使用保守的假定、数值和程序,以确保不高估项目产生的碳汇量。4.2透明性碳汇量计算中使用的数据、资料有来源且可核查,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做出决策。4.3确定性选择的核算方法和参数来源可靠,确保计量和监测的准确性与精度。5碳计量方法T/CSF 076202325.1碳计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内容5.1.1碳计量内容只选择项目活动边界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质3个主要碳计量内容。枯落物、枯死木的监测和计量较为复杂,根

8、据保守性原则,忽略枯落物、枯死木碳库。5.1.2温室气体排放源计量内容只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而引起的N2O和CH4排放、施用肥料引起的N2O排放和使用机械引起的CO2排放。5.2碳计量边界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林地一张图或经营规划图确定经济林栽培活动的地理边界。5.3碳层划分基线情景碳层可根据植被类型、植被冠层盖度和(或)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项目情景碳层主要根据项目设计的栽培计划(如树种、栽培时间等)和未来经营管理计划(修剪、疏果和施肥等)进行划分。5.4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变化量的计算方法5.4.1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通过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含碳率

9、将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转化为碳含量,再利用CO2与C的分子量(44/12)比将碳含量(t C)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t CO2-e),由此计算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4412=1,?(1)式中:,t 时,第 i 层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t 时,第 i 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树种 j 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生物量(t C(t d.m.)-1);i1,2,3,碳层;j树种;4412CO2与 C 的分子量之比。选择采用其中的一个方法来估算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方法:生物量-树高胸径方程法,=1,2,

10、3,1+,(2)式中:,t 时,第 i 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f1,2,3,将 t 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测树因子(x1,x2,x3,)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测树因子(x1,x2,x3,)可以是胸径、树高等,单位为吨生物量每株(t d.m株-1);,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T/CSF 07620233,t 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a-1);边界范围内第 i 碳层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i1,2,3,碳层;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方法:生物量扩展因子法

11、通过乔木经济树种的胸径(DBH)和(或)树高(H),查材积表或运用材积公式转化成乔木树干材积;利用基本木材密度(D)和生物量扩展因子(BEF)将乔木经济树种树干材积转化为乔木地上生物量;再利用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比值(R)将地下生物量转化为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1+,(3)式中:,t 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t 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材积,是通过胸径和(或)树高数据查材积表或将数据代入材积方程计算得来,单位为立方米每株(m3株-1);,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基本木材密度(带皮),单位为吨生物量每立方米(t d

12、.mm3);,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树干材积转化为乔木经济树种 j 地上生物量,无量纲;,乔木经济树种 j 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无量纲;,t 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 j 的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a-1);边界范围内第 i 碳层的面积,单位为公顷(ha);i1,2,3,碳层;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5.4.2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假定一段时间内(t1至t2)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单位时间内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计算如下:,=1?,=1,2,121?(4)式中:,t 时,边界范围内乔木经济树种

13、生物质碳储量的单位时间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t 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T/CSF 07620234i1,2,3,碳层;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5.5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变化量的计算方法5.5.1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计算方法通过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含碳率将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转化为碳含量,再利用CO2与C的分子量(44/12)比将碳含量(t C)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t CO2-e),由此计算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4412=1,?(5)式中:,t 时,第 i

14、碳层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t 时,第 i 碳层灌木经济树种 j 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灌木经济树种 j 生物量的含碳率,单位为吨碳每吨生物量(t C(t d.m.)-1);i1,2,3,碳层;j树种;4412CO2与 C 的分子量之比;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通过利用生物量-测树因子方程法来计量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计量方法如下:,=1,2,3,1+,(6)式中:,t时,第i碳层灌木经济树种j的生物量,单位为吨生物量(t d.m.);f 1,2,3,将 t 时第 i 碳层灌木经济树种 j 的测树因子(x1

15、,x2,x3,)转化为地上生物量的回归方程。测树因子(x1,x2,x3,)可以是基径、株高等,单位为吨生物量每株(t d.m株-1);,灌木经济树种 j 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单位无量纲;,t 时,第 i 碳层灌木经济树种 j 的株数,单位为株每公顷(株ha-1);边界范围内第 i 碳层的面积,公顷(ha);i1,2,3,碳层;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5.5.2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根据划分的碳层,计算各碳层的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之和,假定一段时间内(t1至t2)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变化是线性的,单位时间内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计算

16、如下:,=1,2,121?(7)式中:T/CSF 07620235,t 时,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t 时,第 i 碳层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的碳储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i1,2,3,碳层;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5.6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及变化量计算方法5.6.1土壤有机质碳储量计算方法根据划分的碳层,按照下述测量方法计算土壤有机碳储量,为了测定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需要采用国家标准(如土壤采样标准)方法对土壤进行采样、处理和储存、测定和质量控制。,=1,?(8),=1,1,?+=1,2,?/(9),1

17、,=,1,1,1 1 ,1,100(10),2,=,2,2,2 1 ,2,100(11)式中:,t 时,边界范围内土壤碳库的总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1,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0-20cm 土壤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Cha-1);,2,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20-40cm 土壤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Cha-1);,1,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0-20cm 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单位为克碳每 1000克土壤(gC/1000g 土壤);,2,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20-40cm 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单位为

18、克碳每 1000克土壤(gC/1000g 土壤);,1,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0-20cm 土壤的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2,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20-40cm 土壤的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1土壤深度(0-20cm),耕作层,单位为厘米(cm);2表层土壤深度(20-40cm),心土层,单位为厘米(cm);,1,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0-20cm 土壤的直径大于 2mm 的砾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为百分比(%);,2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20-40cm 土壤的直径大于 2m

19、m 的砾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为百分比(%);i1,2,3,碳层;s代表监测样点;T/CSF 07620236100单位转换系数;,t 时,第 i 碳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C ha-1);S第 i 碳层监测样点总数;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5.6.2土壤有机质碳储量变化量计算方法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质碳储量的变化量(,)计算如下:,=,?4412(12)式中:,t 时,边界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t 时,边界范围内土壤碳库的总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C);第 i 碳层的总面积;,上次碳计量时,第

20、 i 碳层的土壤碳储量,单位为吨碳每公顷(t C ha-1);T两次计量之间的时间间隔。5.7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由森林火灾、施肥和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三部分构成,按公式(13)计算。,=+2,+,(13)式中:,第 t 年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时,火灾引起林木和灌木生物质燃烧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2,第 t 年时,由于施肥引起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a-1);,第 t 年时,使用机械导致化石燃料和电力损耗造成

21、的 CO2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a-1);t1,2,3,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5.7.1施肥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假定施用肥料引起的N2O排放全部发生在施用当年。采用以下公式计算:2,=,+,14428 2(14),=1,?1 (15),=1,?1 (16)式中:2,第 t 年时,活动边界内施肥造成的 N2O 直接排放,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T/CSF 07620237,扣除以 NH3和 NOx形式挥发的 N 以外,第 t 年合成氮肥施用量,t-N;,扣除以 NH3和 NOx形式挥发的 N 以外,第 t 年有机氮肥施用量,t-N;1肥料的 N2

22、O 排放因子,tN2O-N/施入的 t-N;2N2O 的增温潜势,298;,第 t 年时,合成氮肥施用量,单位为吨(t);,第 t 年时,有机肥施用量,单位为吨(t);合成氮肥类型 i 的含氮量,t-N/t有机肥类型 i 的含氮量,t-N/t合成氮肥以 NH3和 NOx 形式挥发的比例,默认值为 0.1;有机肥以 NH3和 NOx 形式挥发的比例,默认值为 0.2;i合成氮肥类型;j有机肥类型。5.7.2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根据经济林栽培活动中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根据机械设备的类型,记录各种活动的耗电量、耗油种类和耗油量,采用公式(17)(19)计算机械使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23、+,(17),=1=1,2,?(18),=0.001(19)式中:,第 t 年,使用机械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使用机械产生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第 t 年,使用机械电力使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CO2-ea-1);,使用机械类型 l 时消耗的燃料类型 k 的量,重量或者体积;2,燃料类型 k 的排放因子,单位为吨碳每消耗的燃料类型 k 的量(tCO2/GJ);燃料类型 k 的净热值,GJ/重量或体积;电力排放因子,kg CO2kWh-1第 t 年,机械使

24、用的耗电量,kWh0.001将 kg 转换成 t 的常数k燃料类型;K使用的燃料类型数量;l机械类型;T/CSF 07620238L机械类型数量。5.7.3森林火灾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量森林火灾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采用公式(20)。,=0.001=1,4,4+2,2?(20)式中:_,第 t 年时,活动边界内由于森林火灾引起林木地上生物质燃烧造成的非 CO2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时,项目第 i 层发生燃烧的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ha);,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 tL年)第 i 层的林木地上生物量,如果只是发生地表火

25、,即林木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烧,则 BTREE,i,t设定为 0,单位为吨生物量每公顷(t d.mha-1);,火灾发生前,项目最近一次核查时(第 tL年)第 i 层的灌木地上生物量,如果只是发生地表火,即林木地上生物量未被燃烧,则 BTREE,i,t设定为 0,单位为吨生物量每公顷(t d.mha-1);项目第 i 层的燃烧指数(针对每个植被类型),单位无量纲;4,项目第 i 层的 CH4排放指数,单位为 g CH4(kg 燃烧的干物质 d.m.)-1;2,项目第 i 层的 N2O 排放指数,单位为 g N2O(kg 燃烧的干物质 d.m.)-1;4CH4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 CH4转换成 C

26、O2当量,缺省值为 25;2N2O 的全球增温潜势,用于将 N2O 转换成 CO2当量,缺省值为 298;i1,2,3,项目第 i 碳层,根据第 tL年核查时的分层确定;t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0.001将 kg 转换成 t 的常数。5.8碳汇量计量经济林栽培活动碳汇量计量按公式(21)计算。=,+,+,(21)式中:第 t 年时,活动边界内的碳汇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时,第 i 碳层乔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时,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

27、年(t CO2-ea-1);,第 t 年时,边界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第 t 年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t CO2-ea-1);T/CSF 07620239t1,2,3,自项目开始以来的年数。6监测方法6.1监测频率监测频率为每3-10年一次,监测应在采伐收获前进行。6.2监测样地设置6.2.1样地数量样地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样地数量根据分层和各层面积确定,具体参见 LY/T 33172022;b)每个碳层的样地数量至少 3 个。6.2.2样地规格样地规格应满足以下要求:a)样地形状为圆形或矩形;b)样

28、地大小为 0.02hm20.06hm2。6.2.3样地设置样地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在各碳层样地的空间分配采用系统布点的布设方案;b)样地边缘应离地块边界至少 10m 以上;c)样地的四个角采用 GPS 或罗盘仪引线定位,埋设地下标桩;d)固定样地复位率需达 100%,检尺样木复位率98%。6.2.4样地调查样地调查应满足以下要求:a)调查样地内每株活立木和灌木的信息,记录胸径、林龄、基径、冠幅等信息。b)每木调查具体方法参见 GB/T 26424。c)通过实地采样,测定并记录样地内土壤容重、含碳量等信息。d)土壤采样调查具体方法参见 GB/T 36197。e)根据不同碳层内各样地计算结果,

29、取平均值得到该碳层林木和土壤的基本信息,以此作为碳计量及后续监测的依据。6.3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测算方法乔木、灌木经济树种生物质碳储量及土壤有机质碳储量测算方法参见附录D。6.4精度控制本文件仅要求对乔木和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精度进行控制,要求在90%可靠性水平下,达到90%的精度。如果不确定性U10%,可增加监测样地数量或估算碳储量变化时予以扣减,扣减方法见公式(22)、公式(23)。,=1,2 1 (22),=1,2 1+(23)式中:1,2在前次监测时间 t1和后次监测时间 t2之间,项目边界内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 CO2-e);扣减率,单位为百分比(%

30、);T/CSF 076202310t1,2,3,自项目活动开始以来的年数。扣减率(DR)见表 1。表 1扣减率相对误差范围扣减率(DR)小于或等于 10%0%大于 10%但小于或等于 20%6%大于 20%但小于或等于 30%11%大于 30%须额外增加样地数量,从而使测定结果达到精度要求T/CSF 076202311附录A(资料性)参数参考值本标准所需参数参考值见表A.1-A.8。表 A.1 经济林乔木树种生物量含碳率(CF)数据/参数CFTREE单位t C(t d.m.)-1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描述各树种乔木生物量含碳率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选择次序为:(1)实际测定的当地相关树种的参数(需

31、提供透明和可核实的资料来证明)(2)现有的、当地的或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基于树种或树种组的数据;树种全树 CF 值树种全树 CF 值苹果0.465南酸枣0.456杜仲0.454碧桃0.485侧柏0.501金银木0.480柽柳0.415连翘0.497胡桃楸0.451荚蒾0.486橡胶树0.459野樱桃0.461银杏(北)0.466杜英0.447银杏(贵)0.455珍珠梅0.498蒙古栎0.481忍冬0.479注:数据来源见参考文献123。(3)林业行业标准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中的数据;树种全树 CF 值树种全树 CF 值油松0.5165栎树0.4802云杉0.4900桦树0.4872冷杉0.4

32、962木荷0.4706柳杉0.5137枫香0.4668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立木生物量模型与碳计量参数(4)国家级的数据(如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树种(组)全树 CFj树种(组)全树 CFj椴树0.439其它杉类0.510枫香0.497其它松类0.511红松0.511桐类0.470泡桐0.470栎类0.500楝树0.485硬阔类0.497紫杉0.510软阔类0.485木麻黄0.498阔叶混0.490油松0.521针阔混0.498相思0.485针叶混0.510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测定步骤(如果有)不适用说明T/CSF

33、 076202312表 A.2 乔木经济树种生物量方程数据/参数 1,2,3,单位t d.m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2)、公式(6)描述乔木、灌木地上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冠幅、基径等测树因子的相关方程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选择次序为:(1)现有的、当地的或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基于树种或树种组的数据(详见附录 C);(2)林业行业标准立木生物量模型与碳计量参数树种适用范围一元模型B=aDBHb二元模型B=aDBHbHcababc油松总体0.0861122.461570.0677652.180500.43610湿地松总体0.0838892.440910.0474402.103590.63108云南松总体0.09

34、49222.356670.0702312.103920.41120冷杉黑吉0.0908802.417620.0694502.057530.50839冷杉甘青和新疆天山林区0.0975102.428780.0745102.057530.50839冷杉川0.0848602.409850.0648402.057530.50839冷杉滇0.0801802.410490.0612702.057530.50839冷杉藏0.0811602.424110.0620202.057530.50839柳杉总体0.1548302.171000.0931101.811740.60677栎树黑吉辽与内蒙东部0.09135

35、02.489540.0614902.143800.58390栎树豫晋冀陕青甘宁0.0939302.546080.0750902.326370.33015栎树川滇藏0.1152002.424240.0780602.063210.57393栎树鄂湘赣皖浙渝黔0.2136002.304160.1318801.828920.71119桦树黑吉和内蒙东部的白桦林0.1029802.440220.0680702.108500.52019桦树黑吉和内蒙东部的其他桦树0.0958802.425640.0633802.108500.52019桦树冀蒙晋陕青甘宁新0.1114602.429830.0736702.

36、108500.52019桦树川滇0.0961502.418610.0635602.108500.52019枫香总体0.1061502.466500.0890902.255640.30414(3)省级基于树种的数据(如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林业规划设计调查或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的数据);测定步骤(如果有)不适用说明所选用的方程须证明其适用性。可采用 CDM 造林再造林活动估算乔木生物量所采用的生物量方程的适用性论证工具(V1.0.0,EB65)来进行论证。T/CSF 076202313表 A.3 乔木经济树种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值(R)参数数据/参数RTREE单位无量纲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

37、2)、公式(3)描述乔木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之比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选择次序为:(1)现有的、当地的或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基于树种或树种组的数据;(2)省级基于树种或树种组的数据(如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中的数据);(3)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树种(组)R树种(组)R椴树0.201泡桐0.247枫香0.398桦木0.248红松0.221桐类0.269冷杉0.174栎类0.292楝树0.289其它杉类0.277柳杉0.267其它松类0.206云杉0.224软阔类0.289木麻黄0.213硬阔类0.261紫杉0.277阔叶混0.262相思0.207针阔混0.248油松0.251针叶混0.267数据来源:中国

38、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1)若无数据则采用缺省值 0.236测定步骤(如果有)不适用说明T/CSF 076202314表 A.4 木材基本密度(D)数据/参数DTREE单位t d.mm-3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3)描述乔木木材密度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选择次序为:(1)现有的、当地的或相似生态条件下的基于树种或树种组的数据;(2)林业行业标准立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中的数据;树种(组)DTREE,j树种(组)DTREE,j油松0.4243栎树0.5762云杉0.3730桦树0.4848冷杉0.3464木荷0.5563柳杉0.3493枫香0.5035(3)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

39、:树种(组)DTREE,j树种(组)DTREE,j椴树0.420泡桐0.239枫香0.598相思0.443红松0.396桐类0.239桦木0.541栎类0.676冷杉0.366其它杉类0.359楝树0.443其它松类0.424柳杉0.294硬阔类0.598木麻黄0.443软阔类0.443水杉0.278阔叶混0.482油松0.360针阔混0.486云杉0.342针叶混0.405紫杉0.359数据来源:中国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1)若无数据则采用缺省值 0.462测定步骤(如果有)不适用说明T/CSF 076202315表 A.5 生物量扩展因子数据/参数BEFTREE

40、数据单位无量纲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3)描述用于将树干生物量转换为地上生物量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顺序:(1)实际测定的当地相关树种的参数(需提供透明和可核实的资料来证明);(2)现有的、公开发表的、当地的或相似生态条件下的数据;(3)省级的数据(如省级温室气体清单);(4)从下表中选择缺省值:优势树种(组)BEF优势树种(组)BEF优势树种(组)BEF椴树1.4071楝树1.586栎类1.355枫香1.765柳杉2.593其它杉类1.667红松1.510木麻黄1.505其它松类1.631桦木1.424泡桐1.833硬阔类1.674阔叶混1.514云杉1.734软阔类1.586冷杉1.316相思1.4

41、79针阔混1.656油松1.589油松1.589针叶混1.587紫杉1.667桐类1.92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温室气体清单”(2013)(5)若无数据则可使用缺省值 1.451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如果没有,可采用公开出版的相关技术手册或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SOPs 程序。说明BEF 值通常适用于郁闭森林。当用于生长于开阔地带的单木时所选 BEF 值应增 30%(即乘以 1.3 倍)。T/CSF 076202316表 A.6 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含碳率数据/参数CFSHRU

42、B数据单位t C(t d.m)-1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5)描述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中的含碳率,用于将灌木经济树种生物量转换为碳含量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顺序:(a)实施区当地的调查数据;(b)相邻地区相似条件下的调查数据;(c)省级或国家水平的适用于实施区的数据;(d)默认值 0.47。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如果没有,可采用公开出版的相关技术手册或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SOPs 程序。说明表 A.7 灌木经济树种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值参数数据/参数RSHRUB数据单位无量纲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6)描述灌木的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

43、之比,用于将灌木地上生物量转换为全株生物量数据源数据源优先顺序:(a)实施区当地的调查数据;(b)相邻地区相似条件下的调查数据;(c)省级或国家水平的适用于实施区的数据;(d)默认值 0.40。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规程(SOPs)。如果没有,可采用公开出版的相关技术手册或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SOPs 程序。说明表 A.8 土壤有机碳密度数据/参数CSOC,i数据单位tC ha-1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8)描述第 i 碳层 30 厘米土壤表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数据源实验室检测测定步骤在每个抽样点采集 3 个样品并将样品送至有检验资质的实验室,以

44、分析 CSOC,i数值。在计量期及之后的 2 年内进行电子存档。说明T/CSF 076202317附录B(规范性)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表 B.1 调查测树因子数据/参数x1,x2,x3,单位以长度为单位(如 cm)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2)、公式(6)描述测树因子。乔木通常为胸径(DBH)和树高(H),灌木通常为基径、高、冠幅、灌径等。数据源野外测定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QA/QC 程序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如果没有,可采用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QA/

45、QC 程序说明样地位置应用 GPS 或 Compass 记录且在图上标出。表 B.2 碳层面积因子数据/参数Ai单位ha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2)、公式(3)、公式(6)、公式(8)、公式(12)描述第 i 碳层的面积数据源野外测定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QA/QC 程序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如果没有,可采用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QA/QC 程序说明用 A,i表示表 B.3 材积因子数据/参数VTREE,i,t单位m3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3)描述使用材积

46、表或材积方程所得出的 t 时第 i 碳层的树干材积数据源野外测定如胸径 DBH、树高 H 等测定步骤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标准操作程序(SOP)。QA/QC 程序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林业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如果没有,可采用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QA/QC 程序说明采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使用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如果没有,可采用 IPCC GPG LULUCF 2003 中说明的 QA/QC 程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程序。T/CSF 076202318表 B.

47、4 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参数SOCi,s,t单位gC/1000g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0)、公式(11)描述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30cm 土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数据源实验室检测测定步骤在每个抽样点采集 3 个样品并将样品送至有检验资质的实验室,以分析 SOCi,s,t数值。在计量期及之后的 2 年内进行电子存档。QA/QC 程序专家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采集土壤样品并由有资质的实验室测量有机碳含量。监测设备总碳分析仪表 B.5 土壤容重数据/参数BDi,s,t单位g cm-3应用的公式编号公式(10)、公式(11)描述t 时,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30cm 土壤的土壤容重数

48、据源实验室检测测定步骤在每个抽样点采集 3 个样品并将样品送至有检验资质的实验室,以分析 BDi,s,t数值。在计量期及之后的 2 年内进行电子存档。QA/QC 程序专家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采集土壤样品并由有资质的实验室测量土壤容重。监测设备环刀、烘箱和天平表 B.6 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数据/参数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30cm 土壤的直径大于 2mm 的砾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单位实验室检测应用的公式编号在每个抽样点采集 3 个样品并将样品送至有检验资质的实验室,以分析 FCi,s,t数值。在计量期及之后的 2 年内进行电子存档。描述专家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负责采集土壤样品

49、并由有资质的实验室测量。数据源2mm 直径筛网测定步骤第 i 碳层样地 s 表层 30cm 土壤的直径大于 2mm 的砾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所占的百分比QA/QC 程序实验室检测监测设备在每个抽样点采集 3 个样品并将样品送至有检验资质的实验室,以分析 FCi,s,t数值。在计量期及之后的 2 年内进行电子存档。计算方法用直径大于 2mm 的岩石、根茎和其他枯木残余物的重量除以总土壤重T/CSF 076202319附录C(资料性)经济林树种的生物量方程表 C.1 经济林树种的生物量方程乔木生物量模型乔木生物量模型树种树种部位部位方程形式方程形式(B=乔木单株生物量,乔木单株生物量,kg d

50、.m.)参数值参数值样本数样本数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建模建模地点地点文献来源文献来源abc胸径胸径DBH(cm)树高树高H(m)林龄林龄(年年)凹叶厚朴整株Y=a(D2H)b0.03801.0952102.09.02.97.512湖南刘煊章和康文星,1993c整株Y=a+b(D2H)0.68700.0460地上Y=a(D2H)b0.2820.9682地上Y=aDb0.54651.4905地下Y=a+b(D2H)0.62300.0120地下Y=a(D2H)b0.1231.0257杜仲整株lg(Y)=a+blg(D2H)-0.81140.8007402.513.03.914.127湖南周政贤和谢双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