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毕业论文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姓 名: 赵 德 品 学 号: 423091532 班 级: 船体3095 专 业: 船舶工程技术 指导老师: 李 金 时 间: 2012.5.20 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赵德品(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 船体3095)摘要:造船生产设计是船舶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实施现代造船模式的核心内容。在现代造船模式下,通过编制建造方针、进行分段划分原则论证以及考虑船台建造方式而对船体进行分段划分,并绘制搭载网络图、典型分段工作图和施工工艺,本文以45000吨自卸散货船为例,对该船进行了船体生产设计
2、。关键词:生产设计、建造方针、分段划分、船台建造方式。AbstractThe production design of ship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shipbuilding process. And itis also the core to carry out the modern shipbuilding construction. By organizing the building principles、demonstrating of the block division principles and considering the buil
3、d mode of shipway , We can carry out the block division、organize the erection program and draw the typical construction program. This paper takes the 45000T self-unloading cargo vessel for example to describe the production design.Keywords: production design、building principles、block division、buildi
4、ng mode of shipway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生产设计船体生产设计说明书1 生产设计的技术准备1.1 现代造船模式与生产设计1.1.1 造船模式的内涵 众所周知,造船有着不同的建造方式和方法。即使建造的船舶相同,在不同船厂鉴于技术水平与生产条件的不一,船舶建造的方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如若从建造的具体方式、方法上去理解,寻求一种规范各个船厂的造船标准形式,那是不可思议的。应该看到,尽管造船的方式、方法会有多种多样,且难求形式上的统一,但这并不影响寻求对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的统一。统一是指船舶建造用什么样的原则对其进行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以及分解后的产
5、品作业任务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其重新组合。造船模式的内涵就指组织造船生产的上述基本原则和方式。它既反映组织造船生产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这种分解原则和组合方式体现了设计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的结合。造船模式并不反映具体的造船方法。造船模式与造船方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1.1.2 现代造船模式的涵义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以统筹优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船体建造)、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完整理解现代造船模式,可简要归纳如下几个要点:(1)应用成组技术
6、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的统筹优化理论,是形成现代造船模式的理论基础。(2)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建立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生产作业体系,是现代造船模式的主要标志。(3)中间产品导向型的生产作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中间产品的生产任务包形式体现的。(4)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进行产品作业任务分解,以及应用相似性原理按作业性质(壳、舾、涂)、区域、阶段、类型分类成组,必须通过生产设计加以规划。其中按区域分类成组,建立区域造船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形成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和必要条件。(5)应用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是协调用成组技术原理建立起来的现代造船生产作业体系相互关系的准则。该准则形象
7、化地可概括为两个“一体化”。简言之,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区域造船(按区域/阶段/类型组织生产),目标则是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两个“一体化”区域造船,其主要基础则是生产设计和科学管理,它将犹如两个车轮推动着传统造船模式向现代造船模式的转变。1.1.3 现代造船模式与造船生产设计现代造船模式下的设计方式与传统造船模式下不同,其设计基本原则应在解决“造怎样的船”的同时,还解决“怎样造船”,乃是把“造怎样的船”与“怎样造船”融为一体,在解决“造怎样的船”的基础上,应用成组技术的制造原理和相似性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统筹优化理论,对“怎样造船”通过设计,进行合理规划,以适应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所形成的独特的
8、生产作业体系进行组织生产的要求。为此,船舶设计纳入了生产设计,并把它作为船舶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这是因为生产设计是针对解决“怎样造船”和“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其设计理论同样是运用成组技术原理和统筹优化理论。所以,推行生产设计不仅是船舶设计方法的改变,而且是体现现代造船模式在设计方式上改变的重要标志。造船生产设计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从施工的立场出发,通过设计形式,考虑高质量、高效率、短周期、并确保安全地解决怎样造船与怎样合理组织造船生产的一种设计。它的含义是,在船舶设计过程中,在确定船舶总的建造方针前提下,以详细设计为基础,根据船厂施工的具体条件,按工艺阶段、施工区域和单元绘制记
9、入各种工艺技术指示和各种管理数据的工作图表,以及提供生产信息文件的一种设计过程。生产设计的实质就是将整个造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人力、器材、设备、场地)通过设计的方式预先将以综合协调与优化,从而使由此提供的图表和文件能直接指示如何有效地进行造船,以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全面经济效益的目的,所以生产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科学造船的过程。1.2 45000吨自卸散货船概述1.2.1 主要技术参数、主要物量和技术特点(1) 本船主要尺度: 总 长: 199.99米 型 宽: 32.26米 型 深: 15.40米 结构吃水: 10.20米(2)甲板间高、梁拱、脊弧甲板间高:上甲板至A甲板(
10、船中线处,下同)3.100mA甲板至B甲板2.800mB甲板至C甲板2.800mC甲板至驾驶甲板2.800m驾驶甲板至罗经甲板2.800m上甲板至首楼甲板2.800m(#224)3.000m(F.P)梁拱:上甲板(折线)0.500m罗经甲板(折线)0.150m其它甲板0.000m(3)脊弧:上甲板0.000m首楼甲板0.000m(#228)0.200m(F.P)(4)肋距: 艉FR13: 600mm FR13FR228: 820mm FR228艏: 600mm1.2.2 技术特点该船设计为单壳、钢质材料、单甲板、尾机型、单机、单桨、单舵、航行于国内近海航区的散货船。适用于运输散装货物,包括煤、
11、铁矿石、谷物等。本船设计和建造成具有单层连续甲板,方尾并设艏楼,前倾首柱,带小球鼻艏。艉部设5层甲板室,包括驾驶室在内的整个居住处所和机器处所均位于艉部。本船设5个货舱,机舱,艏艉尖舱由7道水密舱壁分隔而成,不设首侧推,不设起货设备。货舱区域和机舱为单壳、双层底,舱口围板上设液压折叠式舱盖,船体结构按B级冰区进行加强。1.2.3 企业生产条件概述该船的生产企业拥有岸壁式舾装码头1630米(码头前沿水域深814米,主航道深30米);配有30吨、25吨门式起重机,1600吨、100吨、60吨浮吊;17万吨级、10万吨级、8万吨级、3万吨级的浮船坞各1座;5万吨级船台3座,并配有150吨、120吨、
12、40吨门式起重机及100吨龙门吊,以及完善的修造船配套设施。钢结构制造场地3.6万平方米,喷涂房9078平方米,并拥有精良的钢结构制造设备。2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2.1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内容与要求2.1.1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所谓船体建造方针,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建造船体的方法,包括船体建造阶段具体的划分,船体分段和总段的建造方法,以及船体在船台上的建造方法。从广义上来说,随着现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船体建造方针应是根据船体的特点和产品的要求(建造批量、交货时间、技术要求)结合工厂的生产条件,确定出多快好省地建造该产品的基本方案。2.1.2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一般要求船体建造方针在很大程度
13、上影响船舶的建造质量、建造成本及建造周期(特别是船台周期)。因此,在将设计好的船舶付诸生产时,选择合理的建造方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工厂组织产品生产的技术决策之一。对船体建造方针设计的一般要求是:(1)能适应工厂的具体生产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场地。(2)能保证工厂建造此种船舶的年度计划的完成。(3)能满足船舶结构及工艺上的合理性要求。(4)能获得最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包括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建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等。(5)能有利于合理组织劳动力和均衡生产节拍。(6)能有利于改善施工条件,减轻劳动强度。(7)能有利于扩大机械化、自动化生产。(8)能合理采用造船新工艺、新技术和现
14、代管理方法,促进造船水平的提高。2.2 船体建造方针设计2.2.1船体建造方针设计时考虑的因素(1)船厂的生产能力包括船体车间和舾装车间的加工能力、船台和车间的起重运输能力、装配焊接车间的生产面积等。当上述生产能力足够时,应该尽可能将平面分段预先组成立体分段或总段、扩大分段和总段的预装程度、采用上层建筑整体组装法等。起重运输能力是影响建造方针的重要因素。船台上船体建造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台起重能力。船台起重设备不足的工厂,只宜采用散装法或水平建造法。能否采用船台工作量最小的总段建造法和上层建筑整体组装后吊装,主要看船台起重能力(及水上起重能力)能否满足要求。(2)船厂的总布置及生产
15、场地包括船台和船坞的数量及尺寸、舾装码头线的长度、仓库及堆场面积、厂区水域宽度等。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考虑缩短船台周期和码头舾装周期,为此可采用总段建造法或串联式建造法,采用上层建造整体组装。当船台周期不是主要矛盾时,可充分利用船台作业较舾装码头有利的条件,尽量增加下水前的完工量,以利缩短船舶建造总周期。从施工条件、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看,内场装焊区的条件较船台和码头都有利。因此,在其它条件允许时,应尽量扩大平面作业,减少空间立体作业;扩大在胎架上的立体作业,减少船台和码头上的外场作业;扩大分段预装,减少船台上的现场舾装;扩大机械化焊接,减少手工焊接。(3)船厂劳动力负荷及劳动组织形式建造
16、方针的选择,要考虑劳动力负荷的均衡及工程的协调。当劳动力足够时,可扩大采用岛式建造法的范围;反之,当劳动力不足时,应考虑与其适应的其它的建造方法,如塔式建造法等。此外,还应注意分段制造和船台装配阶段的焊接。(4)船厂与其它厂的协作情况当船厂的外协作条件较好时,应尽量扩大船舶舾装件的外协作范围。当条件成熟时,还可实行设备单元舾装的外协作,从而进一步扩大预制预装的范围;也可将部分分段“扩散”到厂外制作”,以利提高本企业的总装程度。(5)船厂的技术的改造规划船体建造方针中目前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应尽可能与船厂技术改造的规划相适应。(6)所建船舶的类型、尺度和结构特点船长较大(例如超过120m)的船舶,
17、船体分段数量较多,为了扩大施工面,可以采用岛式建造法;船长较小的可采用塔式或总段建造法。(7)所建船舶的生产批量当定型或大批量建造船舶时,可增加必要的专用装备,组织专线生产或流水线生产。2.2.2 船体建造方针综上所述,在选择船体建造方针时,首先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充分熟悉设计图纸、船厂生产能力和设备状况,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方案的先进性和现实性、局部性和全局性等矛盾,求得合理的解决,使之符合提高工效、缩短周期、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总要求。因此,根据该船的特点以及制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设计该船采用岛式建造法,以411P分段为基准分段。3 船体分段划分与编码 3.1 船体分段划分的一般原
18、则(1)从结构特点和强度考虑 环形接缝应尽可能避免布置在船体总强度或局部强度的受力位置。如船舯、船梁剖面突变处,以及每一肋骨间距的中点。 结构应力集中的区域,如甲板大开口(货舱口)的角隅处、上层建筑的末端、主机基座纵桁末端、双层底向单底结构过渡的部位,应避免布置分段接缝。 对纵骨架式的船体,应尽可能减少横向分段接缝的数目;为保持一定的长度,必要时可将分段作纵向划分。对横骨架式的船体,一船则不宜作纵向划分,以减少横向接头。(2)从工艺和施工条件考虑 在一般情况下,底部分段的划分,大型船舶以重量为主要考虑因素,中、小型船舶以尺寸和形状为主要考虑因素;舷侧曲面分段则主要考虑尺寸和形状,同时也要考虑加
19、强和翻身吊运的方便性;首、尾总段则主要考虑重量,同时考虑翻身吊运的方便性。 分段应尽可能根据钢板的尺度(长度和宽度,但主要是长度)划分,以减少对接缝,提高钢材利用率。 底部、舷侧和甲板分段的端接缝,应尽可能置于同一横剖面内,形成整齐的环形接缝,以简化安装工艺,保证焊接质量。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装配和焊接的方便性。尽量在大接缝处创造比较良好的操作空间,同时还要照顾到分段的通风、透气、透光等条件。(3)从生产计划与劳动量来考虑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工厂的劳动组织及场地面积。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对生产条件变化的适应性。除了采用“组合分段”的划分方法外,还可借助板缝的布置,使分段扩大或缩小,以满足产品在不同地
20、区、不同设备条件下建造的需要,并且不必为改动图纸而增加准备工作量。此外,从适应多种造船方法的需要考虑,分段的端接缝宜在横向环形接缝。 分段的划分应考虑船台工作量的平衡。 采用岛式建造法时,应尽量减少船台安装工作的相互牵制,尽量创造封闭的安装区域。(4)从起重运输能力考虑工厂的起重运输能力是决定分段尺寸和重量的主要因素。所谓起重运输能力,是指船体装配焊接车间的起重能力、船台起重能力、车间运出分段时的输送条件和方法,以及分段翻身的条件和能力等。比较理想的分段重量,应接近车间和船台的最大起重量,且以能用一台起重机吊运为宜;分段尺寸则应在起重运输条件允许范围之内。3.2 船体分段的划分3.2.1 底部
21、分段的划分(1)分段长度根据船舶类型和目前使用的钢板规格,小型船舶可取1012m,中型船舶取1218m。在起重能力受限制时,中型船舶也可取9m左右。大型船舶可取69m;当采取纵向划分时,也可取1218m,最在不宜超过24m。(2)分段的纵向划分中、小型船舶不作纵向划分。大型船舶的底部当为纵骨架式时,可采用纵向划分,但对横骨架式,应尽量避免作纵向划分,以减少对接的工作量。分段纵向接缝的位置,当划为两个分段时,应在中桁材附近;当划为三个分段时,应在旁桁材附近;同时,接缝处的结构宜呈阶梯型布置。(3)分段的横向划分双层底一般均划成环形分段,两端应尽可能带有实肋板或水密肋板。对纵骨架式船底,其纵骨可在
22、水密肋板处切断。分段接缝的外板、内底板及骨架,通常以采用平断面形接头为宜。(4)分段高度的划分正造的双层底分段,其与舷侧分段的接缝位置,可高出下边仓肋板上端150180mm (当位于近首、尾部时),也可低于下边仓肋板上端约150180mm(当位于船舯部位时),以利舷侧分段的安装。反造的底部分段,则可排列在内底板以上200300mm处。单底分段的高度,一般不宜超过肋板上缘200300mm。3.2.3 甲板分段的划分(1)分段的长度根据钢板的规格,一般以1218m为宜,最大不超过24m。(2)分段的横向划分分段的端接缝应尽量避免位于舱口角隅或将舱口割开,而以形成“回”字形分段为宜。当舱口宽度大于船
23、宽一半,或舱口长度较大且舱口与舱口之间相隔距离很近时,按以上方法划分的分段其刚性很差。此时应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以保证舱口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分段的接缝应尽量布置在横舱壁附近,以利船台装配。分段接缝处的板和骨架的参差,可根据工艺上的考虑采用阶梯型或平断面型。(3)分段的纵向划分横骨架式的甲板结构,一般不宜作纵向划分,以避免将横梁切断。纵骨架式的甲板结构,必要时可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当划为三部分时, 其两边的甲板小分段可带入舷侧分段内,以简化甲板分段的对准工作。(4)分段高度的划分一般的甲板分段仅包括甲板骨架横梁、强横梁和甲板纵桁等。当纵骨架式的甲板纵桁和甲板纵骨贯穿横舱壁,或甲板分段的长度跨及两
24、道横舱壁时,则可将横舱壁的上部作为围槛板形式划入甲板分段。甲板间轻围壁的围槛板,也应划入甲板分段内。舱壁和轻围壁的围槛板的高度,一般约300mm,也可取为甲板纵桁或连接肘板的高度。3.2.4、舱壁分段的划分在多层甲板的船体中,一般应使舱壁在甲板处切断,而使甲板连续通过。甲板间的舱壁,原则上应保持一个完整的独立分段,不宜再作分割,以减少船台的对接工作量。但对薄板纵骨架式船舶,其边缘部分可作为边板分别划入甲板分段和舷侧分段,以利安装。若舷侧分段带有舱壁边板,则在双层底边角处尚可划出一小块舱壁板作为嵌补板,留在船台上散装,以简化装配工作,并可作为往来于两舱的出入口。对单底船,若舱壁(包括纵、横舱壁)
25、直接坐于底部外板上,且不位于底部分段间的连接处,则舱壁分段的下部可划入底部分段(可高出肋板约100 mm)。双层底船直接坐于底部外板上的舱壁(一般在双层底变高度处或消失处),也可作同样处理。3.2.6、上层建筑分段的划分上层建筑(包括甲板室)分段的高度均按甲板层划分,即为其本身的高度。由于其结构较弱,刚性不足,当长度较大时,可在横向分为若干段。上层建筑分段通常不作纵向划分。随着预制预装工艺的发展,当上层建筑单独完成后,可在平台区组成多层上层建筑的立体总段,以利进行上层建筑的整体预装。为此,上层建筑各层的横向接缝,最好布置于同一船体横剖面上。3.3 船体分段的编号3.3.1 船体分段编号的一般要
26、求(1)为了提高船舶设计的“三化”(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船体分段的编号方法应趋于统一,并与结构编码系统相一致。(2)分段的编码力求简单易记,含义明确。(3)分段的编号应便于号料书写。3.3.2、船体分段编号方法(1)总段的编号以一位数字表示,依次为第1总段、第2总段、,此编号适用于小船。(2)分段的编号分段的编号以三个数字组成。分段的类型代号如下:0总段或半立体分段;1底部分段;2,3左、右舷侧分段;4上甲板分段;5主甲板或第二甲板分段;6平台甲板(或第三甲板)分段;7、8主横舱壁分段;9上层建筑(包括甲板室)分段。3.3.3 该船的分段划分与编号 根据以上划分原则,并结合企业实际情
27、况,该船被划分为123个分段。(1)货舱双层底分段(43个):311P/S分段(FR35+200FR45-200) 312P/S分段(FR45-200FR55-200) 313P/S分段(FR55-200FR65-200) 313C分段(FR55-200FR65-200) 314P/S分段(FR65-200FR78+600) 314C分段(FR65-200FR78+600) 315P/S分段(FR78+600FR91+200) 315C分段(FR78+600FR91+200) 316P/S分段(FR91+200FR104-200) 316C分段(FR91+200FR104-200) 317P/
28、S分段(FR104-200FR117+600) 317C分段(FR104-200FR117+600) 411P/S分段(FR117+600FR130+200) 411C分段(FR117+600FR130+200) 412P/S分段(FR130+200FR143-200) 412C分段(FR130+200FR143-200) 413P/S分段(FR143-200FR156+600) 413C分段(FR143-200FR156+600) 414P/S分段(FR156+600FR169+200) 414C分段(FR156+600FR169+200)415P/S分段(FR169+200FR182-20
29、0) 415C分段(FR169+200FR182-200)416P/S分段(FR182-200FR194+600) 416C分段(FR182-200FR194+600)417P/S分段(FR194+600FR205+600)418P/S分段(FR205+600FR216+600)419P/S分段(FR216+600FR218-200)(2)货舱舷侧分段(32个):321P/S分段(FR35+200FR45-200) 322P/S分段(FR45-200FR55-200) 323P/S分段(FR55-200FR65-200) 324P/S分段(FR65-200FR78+600) 325P/S分段(
30、FR78+600FR91+200) 326P/S分段(FR91+200FR104-200)327P/S分段(FR104-200FR117+600) 421P/S分段(FR117+600FR130+200)422P/S分段(FR130+200FR143-200)423P/S分段(FR143-200FR156+600) 424P/S分段(FR156+600FR169+200)425P/S分段(FR169+200FR182-200)426P/S分段(FR182-200FR194+600)427P/S分段(FR194+600FR205+600)428P/S分段(FR205+600FR216+600)4
31、29P/S分段(FR216+600FR218-200)(3)甲板分段(5个) 331分段(FR35+200FR41) 332分段(FR67FR80) 333分段(FR106FR119) 334分段(FR145FR158) 335分段(FR184FR196)(3)艏舷墙分段(1个): 506分段(FR217艏)(4)艏部立体分段(6个): 501分段(FR228-200FR242-200) 502分段(FR242-200艏) 503分段(FR228-200FR242-200) 504分段(FR224-200艏) 505P/S分段(FR224-200艏)机舱和尾部分段分段(16个): 101P.C
32、/S分段(艉FR13+200) 102分段(艉FR13+200) 103P/S分段(艉FR13+200) 211分段(FR13+200FR35+200) 201P/S分段(FR13+200FR35+200) 202P/S分段(FR13+200FR35+200) 203P/S分段(FR13+200FR35+200) 231分段(FR13+200FR35) 232分段(FR33-100FR35+200) 233分段(FR21-100FR35-100)(6)其他分段(15个): 901905 舱口围分段 301 桅屋分段 601608 上建分段 701 烟囱分段(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见下面的
33、分段划分全图与局部图)20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全图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局部图之一45000吨散货船分段划分图-局部图之二总结生产设计是实现现代造船模式的核心内容。在造船生产之前,通过生产设计,实现图纸上的模拟造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主要针对45000自卸散货船的船体部分进行了生产设计。参考文献1、孟辉:现代造船工程,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8年。2、黄浩:船体建造工艺手册,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年。3、徐兆康:船舶建造工艺学,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4、杨永祥:船体制图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34、,1995年。5、翁德伟:造船成组技术 上海: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出版社,1990年。6、高介祜:造船生产设计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7、45000吨自卸散货船船体详细设计图。8、黄光茂:造船生产设计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9、蔡厚平:船舶设计基础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10、彭辉:船体CAD/CA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11、魏莉洁:船舶建造工艺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12、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S中国船级社 2002年。13、黄浩:船体工艺手册 M第一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9年。14、李忠林:船舶建
35、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15、曾平 :船舶材料与焊接,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年。1. 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36、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
37、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
38、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
39、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
40、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
41、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C/OS-的研究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
42、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92.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
43、设计95. 基于MSP430单片机具有数据存储与回放功能的嵌入式电子血压计的设计 96. 基于单片机的氨分解率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97. 锅炉的单片机控制系统 98.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磁振动式播种控制系统的设计 99. 基于单片机技术的WDR-01型聚氨酯导热系数测试仪的研制 100. 一种RISC结构8位单片机的设计与实现 101. 基于单片机的公寓用电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102.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控系统在温室大棚中的设计与实现103.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数字化超声电源的研制 104. 基于ADC841单片机的防爆软起动综合控制器的研究10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井下低爆综合保护系统的设计 106.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器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研究 107. 单片机实现的寻呼机编码器 108. 单片机实现的鲁棒MRACS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9. 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