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级单相远程费控外置智能电能表技术协议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5153923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8M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单相远程费控外置智能电能表技术协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级单相远程费控外置智能电能表技术协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级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 (485/开关外置) 技术规范书 甲方: 乙方: 1 总则 1.1甲方使用乙方生产的2级单相远程费控智能电能表(以下简称电能表),为督促乙方提高电能表产品质量,保证甲方在电能表使用期限内稳定、可靠运营,经双方协商一致,特制定本协议,共同遵守。 1.2本技术协议是针对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的。凡本技术协议中未规定,但在相关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国网公司公司标准或IEC标准中有规定的规范条文,乙方应按相应标准的条文进行电能表设计、制造、实验和安装。 1.3 本技术协议重要的技术依据为: Q/GDW 364-2023《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 Q/GDW 354-2023《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Q/GDW 355-2023《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 Q/GDW 365-2023《智能电能表信息互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1.4乙方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乙方应在全性能实验送样的同时,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中心提供下列有关图纸资料(一式三份)。 1.4.1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 1.4.2具有在有效期内的乙方最高计量标准的检定/校准证书(非考核证书)。 1.4.3中国国家强制认证(3C)证书(对于本地费控智能电能表)。 1.4.4国家电网计量中心出具的有效期内的符合国网公司智能电能表技术标准的全性能实验报告。 1.4.5 智能电能表有效期内的型式实验报告。 1.4.6基于元器件应力法的电能表可靠性预计报告, 应涉及电源、通信、计量、显示、控制、存储等模块的重要元器件。 1.4.7按照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专用部分填报重要元器件清单及照片,并提供CD。 1.4.8乙方年生产能力、生产设施、实验室检测设备的书面材料及照片。 2 技术规定 2.1 规格规定 2.1.1 标准的参比电压 标准的参比电压见表2-1。 表2-1 标准的参比电压 电能表接入线路方式 参比电压(V) 直接接入 220 2.1.2 标准的参比电流 标准的参比电流见表2-2。 表2-2 标准的参比电流 电能表接入方式 电流值(A) 直接接入 20(80),20(100) 经互感器接入 1.5(6) 2.1.3 标准的参比频率 参比频率的标准值为50Hz。 2.1.4 推荐电能表常数 推荐的电能表常数见表表2-3。 表2-3推荐的电能表常数   电压(V) 最大电流(A) 推荐常数(imp/kWh) 单相直通 220 20 3200 220 30 2400 220 40 1600 220 50 1600 单相直通 电压(V) 最大电流(A) 推荐常数(imp/kWh) 220 60 1200 220 80 800 220 100 800 220 120 600 单相经互感器 电压(V) 最大电流(A) 推荐常数(imp/kWh) 220 6 12023 2.1.5供货范围 货品名称 项目单位 数量(只) 2.2 环境规定 电能表的高温实验、低温实验、交变湿热实验、阳光辐射防护实验应符合GB/T 17215.211—2023的规定;每项气候影响实验后,电能表应无损坏,无信息改变并能对的地工作。 2.2.1 参比温度及参比相对湿度 参比温度为23℃,参比相对湿度为40%~60%。 2.2.2 工作温度范围 工作温度范围见表2-4,需求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温度范围提出特殊规定。 表2-4 工作温度范围表 规定的工作范围 --25℃~60℃ 极限工作范围 --40℃~70℃ 储存和运送极限范围 --40℃~70℃ 2.2.3 工作相对湿度 工作相对湿度不大于95%。 2.2.4 大气压力 大气压力在63.0kPa~106.0kPa(海拔4000m及以下),特殊订货规定除外。 2.3 显示功能 2.3.1 显示方式 信息采用LCD显示信息,液晶屏可视尺寸为60mm(长)×30mm(宽);数字不小于4mm(宽)×9mm(高);汉字不小于2.5mm(宽)×4mm(高);符号不小于2.5mm(宽)×3mm(高)。 a) 常温型LCD的性能应不低于FSTN类型的材质,其工作温度范围为-25 ℃~+80℃; b) LCD应具有高对比度; c) LCD应具有宽视角,即视线垂直于液晶屏正面,上下视角应不小于±60º; d) LCD的偏振片应具有防紫外线功能; e) LCD显示的显示内容参见图2-1,图中各图形、符号的说明参见表2-5;不同类型电能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显示内容。 图2-1 单相智能电能表LCD显示界面参考图 说明:LCD显示界面信息的排列位置为示意位置,可根据用户需要调整。 表2-5 单相智能电能表LCD各图形、符号说明 序号 LCD图形 说  明 1 汉字字符,可指示:  1)当前、上1月/次-上12月/次的用电量、累计电量  2)时间、时段  3)阶梯电价、电能量1234  4)赊、欠电能量事件记录  5) 剩余金额  6)常数、表号 2 数据显示及相应的单位符号 3 1) ①②代表第1、2套时段  2) 功率反向指示  3)电池欠压指示  4)红外、485通信中  5)载波通信中  5)允许编程状态指示  6)三次密码验证错误指示 4 1)IC卡"读卡中"提醒符  2) IC卡读卡"成功"提醒符  3)IC卡读卡"失败"提醒符  4) "请购电"剩余金额偏低时闪烁  5)继电器拉闸状态指示  6)透支状态指示  7)IC卡金额超过最大储值金额时的状态指示(囤积) 5 1)指示当前运营第"1、2、3、4"阶梯电价  2)指示当前费率状态(尖峰平谷)  3)" "指示当前使用第1、2套阶梯电价 2.3.2 显示规定 a) 应具有自动循环和按键显示两种方式,两种模式显示内容、显示时间间隔可设立,缺省情况下应为自动循环显示; b) 显示内容分为数值、代码和符号三种; c) 可显示电能量、时间等各类数值,数值显示位数不少于8位,显示小数位可以设立。其中,电能量显示6位整数,2位小数,只显示有效位。显示的数值单位应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kW、 kvar、 kWh、kvarh、V、A等; d) 显示代码参见《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附录B; e) 显示内容可通过编程进行设立,具体根据使用方供货规定设立; f) 应具有停电后唤醒显示的功能; 详见《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和《单相表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具体规定。 2.3.3 指示灯 电能表使用高亮、长寿命LED作为指示灯,各指示灯的布置位置参照《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附录中电能表外观简图,并规定如下: a) 脉冲指示灯:红色,平时灭,计量有功电能时闪烁; b) 报警指示灯:红色,正常时灭,报警时常亮。 c) 跳闸指示灯:黄色,负荷开关分断时亮,平时灭。 2.3.4 停电显示 a) 停电后,液晶显示7天后自动关闭,期间常显总电量; b) 液晶显示关闭后,可用按键或其他方式唤醒液晶显示;唤醒后如无操作,自动循环显示一遍后关闭显示;按键显示操作结束30秒后关闭显示。 2.4 外观结构和安装尺寸 电能表外观结构和安装尺寸除满足GB/Z 21192-2023规定外,还应当满足以下规定。 2.4.1 外观结构、安装尺寸图及颜色 a) 电能表外形尺寸:160mm(高)×112mm(宽)×58mm(厚); b) 电能表的外观尺寸与安装尺寸、端子座结构及尺寸、LCD结构及尺寸以及电压和电流接线端子、辅助端子定义应符合《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附录的规定; c) 电能表的卡槽、指示灯、按键的相对位置应符合附录的布置,其他部分可根据需要调整; d) 端子盖内侧的接线图应符合《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附录的规定; e) 电能表的表盖颜色:色卡号PANTONE:Cool Gray 1 U; f) 电能表的表座颜色:色卡号PANTONE:Cool Gray 4 U。 2.4.2 编程开关 编程开关采用按压形式,按压后按键能自动回位,并应能施加封印;具体结构及位置见《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附录。 2.4.3 条形码结构和尺寸规定 条形码结构、尺寸及相关规定应符合Q / GDW 205 - 2023执行;布置位置参见《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附录。具体规定在供货时明确。 2.5 材料及工艺规定 2.5.1 采样元件 a) 采样元件如采用精密互感器,应保证精密互感器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并用硬连接可靠地固定在端子上,或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线路板上;不应使用胶类物质或捆扎方式固定; b) 采样元件如采用锰铜分流器,锰铜片与铜支架应焊接良好、可靠,不应采用铆接工艺;锰铜分流器与其采样连接端子之间应采用电子束或钎焊,并充足考虑到锰铜阻值在大电流负载下温升对其的影响。 2.5.2 线路板及元器件 a) 线路板须用耐氧化、耐腐蚀的双面/多层敷铜环氧树脂板,并具有电能表生产厂家的标记; b) 线路板应符合CEPGC-32F中的相关规定; c) 线路板表面应清洗干净,不得有明显的污渍和焊迹,应做绝缘、防腐解决; d) 表内所有元器件均能防锈蚀、防氧化,紧固点牢固; e) 电子元器件(除电源器件外)宜使用贴片元件,使用表面贴装工艺生产; f) 线路板焊接应采用回流焊、波峰焊工艺; g) 电能表内部分流器、端钮螺钉、引线之间以及线路板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隙和安全距离; h) 线路板之间,线路板和电流、电压元件之间,显示单元和其他部分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导线焊接或可靠的接插件连接; i) 重要器件表面应印有生产厂家标志及产品批号。 2.5.3 表座 a) 采用嵌入式表座; b) 表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 c) 表座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变形; d) 采用嵌入式挂钩,并规定挂钩可以调节不同伸缩档位,应牢固、可靠,且防锈、防氧化。建议采用金属材质挂钩,默认情况调整至DD86安装尺寸位置。 2.5.4 表盖 a) 表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作; b) 表盖应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变形; c) 表盖的透明窗口应采用透明度好、阻燃、防紫外线的聚碳酸酯(PC)材料(不应使用再生材料);透明窗口与上盖应无缝紧密结合; d) 表盖上按钮的材料应与表盖一致。 2.5.5 端子座及接线端子 a) 端子座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规定有足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 b) 电压、电流端子应组装在端子座中;端子应采用HPb59-1铜或导电性能更好的材料,表面进行钝化、镀铬或镀镍解决;接线端子的截面积和载流量应满足1.2倍最大电流长期使用而温升不超过限定值; c) 端子座的电压电流接线端钮的孔径应能容纳至少18mm长去掉绝缘的导线;和螺钉的配合应能保证牢固固定最小2.5mm2的导线;固定方式应保证充足和持久的接触,以免松动和过度发热;在施加封印后,应不能触及接线端子;端子座内的端子部分采用嵌入式双螺钉旋紧; d) 电压、电流端子螺丝应使用防锈且导电性能好的一字、十字通用型螺丝,经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接线螺杆直径不小于M4,直接接入式电能表接线螺杆直径在Imax≤60A时,应不小于M5,Imax>60A时,应不小于M6,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e) 电压、电流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向6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 f) 辅助端子接线柱在受到轴内10N的压力时,接线柱不应内缩; g) RS485端子的孔径应能容纳2根0.75mm2的导线,规定孔径不小于3mm,建议孔径范围为3mm至3.5mm; h) 电能表端子座与电能表底座之间应有密封垫带,密封良好; i) 端子座内接线端子号应刻印,不易磨损。 2.5.6 封印、表壳螺丝及封印螺丝 a) 表壳螺丝及封印螺丝应采用HPb59-1铜或铁钝化、镀锌、镀铬或镀镍制成的十字、一字通用螺丝; b) 表壳和封印螺丝应采用防锈材料; c) 除接线端子盖的装表封印外,电能表还应具有出厂封印。封印结构能防止未授权人打开表盖而触及电能表内部。在安装运营状态,电能表封印状态应可在正面直接观测到。出厂封印为一次性编码封印; d) 封印线应不易拉断。 2.5.7 端子盖 a) 端子盖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环保材料制成,端子盖无色透明; b) 规定耐腐蚀、抗老化、有足够的硬度,上紧螺丝后,不应有变形现象; c) 在端子盖内侧刻印电能表电压接线端子、电流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等接线图;接线图应大小合适、清楚、永久不脱落; d) 端子盖采用与表壳连体方式;端子盖可以向上翻转并能可靠固定,翻转角度应大于150°。 2.5.8 铭牌 a) 铭牌材料采用铝板或阻燃复合材料,应具有耐高温、防紫外线功能。 b) 铭牌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铭牌标记清楚、不褪色,带有条形码位置。 c) 铭牌上应有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和制造标准的标记。 d) 铭牌布置参见《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附录及相关规定; e) 铭牌条码使用喷墨打印或者激光刻蚀方式。 2.5.9 ESAM模块(安全芯片) a) 费控电能表ESAM模块可采用DIP封装形式,宜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DIP封装形式如采用插接方式安装,需保证插接牢固。 b) ESAM模块尺寸说明及管脚定义参见 《单相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中附录F。 2.6 机械性能规定 电能表的机械和结构规定除应符合上述2.1至2.5条款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述条款的规定。对电能表的防尘和防水实验、弹簧锤实验、冲击实验、振动实验、耐热和阻燃实验应符合GB/T 17215.211—2023的规定。每项机械性能实验后,电能表应正常工作,无信息改变。 2.6.1 通用规定 电能表的设计和结构应能保证在额定条件下使用时不引起任何危险。 2.6.2 表壳 电能表应有能实行封印的表壳,只有破坏封印后才干触及表内部件。 2.6.3 表盖 密封防尘并有一定的强度,由能抗变形、抗腐蚀、抗老化及透明度高的阻燃、环保材料制成。 2.6.4 端子盖、端子座、表座 应使用绝缘、阻燃、防紫外线的材料制成,具有不燃性(端子座的热丝实验温度为:960℃±15℃,底壳、端子盖的热丝实验温度为:650℃±15℃)。 表座设计应考虑安装方便。 2.6.5 通信接口 a) 具有红外接口、RS485通信接口;各通信接口的物理层必须独立,一个通信接口的损坏不应影响其它接口; b) 通信波特率可设立,标准速率为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RS485接口设计的缺省波特率为2400bps;调制式红外通信接口的缺省波特率为1200 bps; c) 电能表通信协议应符合DL/T 645—2023及其备案文献; d) 红外通信接口通信距离:≥5m,通信角度:在中轴线的正上方、左面、右面|θ|≥30°,在中轴线的正下方,|θ|≥45°; e) RS485通信接口抗干扰性能应符合DL/T 614—2023的规定; f) RS485通信接口应与电能表内部电路实行有效的电气隔离,应有失效保护措施。 2.6.6 铭牌 标志应清楚,能防紫外线辐射,不褪色,并符合GB/T 17215.321—2023和GB/T 17215.323—2023的规定。条形码应符合Q/GDW 205-2023的规定。 2.6.7 按键 电能表应设立两类按键,即显示键和编程键。按键等应灵活可靠,无卡死或接触不良现象,各部件应紧固无松动;编程键应能施加封印,防止非授权人操作。 2.6.8 负荷开关 a) 经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或者最大电流大于60A的直接式电能表,负荷开关采用外置方式。采用外置负荷开关时,电能表应输出一组开关信号,开关节点容量为交流250V、2A。正常工作时,输出的开关信号应维持负荷开关合闸,允许用户用电;当满足控制条件时,输出的开关信号应驱动外置负荷开关动作,中断供电。 b) 负荷开关无论内置、外置,用户购电成功后都须通过本地方式由用户自行合闸。当负荷电流大于30A时,电能表需延时跳闸,假如延时达成24小时,可直接跳闸。 c) 考虑到外置负荷开关工作方式的问题,对于智能电能表的跳闸信号输出,规定具有“电平”输出和“脉冲”输出两种方式 ,出厂默认方式为“电平”输出,如有需要,两种方式都可以通过远程和本地进行设立。 “脉冲”输出方式时,规定其脉冲间隔为1分钟。 2.6.11 封印 电能表应有施加两个封印的位置。新出厂的电能表,两个封印都应完整;封印具有一次性防撬和防伪功能,并有生产厂家的标记。 2.6.12 接线图 电能表应采用激光蚀刻等非粘贴性方式在端子盖内侧刻印电能表电压接线端子、电流接线端子、辅助接线端子的接线图;接线图应清楚、永久不脱落。 2.6.13 表内配件 表内所有元器件均应通过防锈蚀、防氧化解决;内部连接线路如采用插接方式时,接插应紧固、牢固。 2.6.14 包装 应按照GB/T 15464—1995的规定进行产品包装。 2.6.15 电池 应采用绿色环保锂电池,电池容量≥1.2Ah,在电能表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断电后可维持内部时钟对的工作时间累计不少于5年。电池电压局限性时,电能表应自动提醒、报警。不规定支持停电抄表。 2.7 功能规定 单相电能表的功能应满足下述规定,其他功能规定参见《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 2.7.1 计量功能 a) 具有正向有功电能、反向有功电能计量功能,能存储其数据,并可以据此设立组合有功; b) 具有分时计量功能,有功电能量按相应的时段分别累计、存储总、尖、峰、平、谷电能量; c) 至少存储上12个月的总电能和各费率电能量;数据存储分界时刻为月末24时,或在每月1号至28号内的整点时刻。 2.7.2 费控功能 费控功能由远程售电系统通过RS485接口实现。 2.7.2.1远程费控电能表 电费计算在远程售电系统中完毕,表内不存储、显示与电费、电价相关信息。电能表接受远程售电系统下发的拉闸、允许合闸、ESAM数据抄读指令时,需通过严格的密码验证及安全认证。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通过虚拟介质对电能表内的用电参数进行设立。 2.7.2.2 安全认证规定 a) 通过虚拟介质对电能表进行参数设立、信息返写和下发远程控制命令操作时,需通过严格的密码验证或ESAM模块等安全认证,以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可靠。ESAM模块的加密算法应符合国家密码管理的有关政策,推荐使用SM1算法。电能表在全性能实验时,应通过四川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中心对电能表数据传输进行安全认证检查,检查依据《智能电能表信息互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 b) 第二类数据参见DL/T 645及其备案文献,可通过98级和02级方式设立。 2.7.3 测量及监测 能测量、记录、显示当前电能表的电压、电流(涉及零线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运营参数。测量误差(引用误差)不超过±1%。 2.7.4 事件记录 a) 永久记录电能表清零事件的发生时刻及清零时的电能量数据; b) 应记录编程总次数,最近10次编程的时刻、操作者代码、编程项的数据标记; c) 应记录校时总次数(不包含广播校时),最近10次校时的时刻、操作者代码; d) 应记录掉电的总次数,最近10次掉电发生及结束的时刻; e) 应记录最近10次远程控制拉闸和最近10次远程控制合闸事件,记录拉、合闸事件发生时刻和电能量等数据; f) 应记录开表盖总次数,最近10次开表盖事件的发生、结束时刻。 2.7.5 费率、时段 a) 具有两套费率时段表,可在约定的时刻自动转换;每套费率应至少支持4个费率; b) 应具有日历、时钟,全年应至少可设立2个时区,在24h内至少可以任意编程8个时段;时段的最小间隔为15min;时段可跨越零点设立; c) 应支持通过红外、RS485通信接口修改费率表、时段表,并应有防止非授权人操作的安全措施。 2.7.6 显示功能 见2.3条款。 2.7.7 报警功能 当出现下列故障或报警项时,LCD应立即停留在该代码上或报警提醒,且背光灯连续点亮; a) 当剩余电费小于报警电费时,提醒“请购电”,背光灯连续点亮1小时后熄灭。 b) 当电能表出现故障时,显示犯错信息码(用Err-XX表达): 1) Err-01 控制回路错误; 2) Err-02 ESAM错误; 3) Err-04 时钟电池电压低; 4) Err-08 时钟故障; 5) Err-10 认证错误; 6) Err-16 修改密钥错误。 2.7.8 冻结功能 定期冻结:按照约定的时间及间隔冻结电能量数据;每个冻结量至少应保存12次的正反有功总及各费率电能量、变量数据。 瞬时冻结:在非正常情况下,冻结当前的日历、时间、所有电能量和重要测量量的数据;瞬时冻结量应保存最后3次的数据。 约定冻结:在新老两套费率/时段转换、阶梯电价转换或电力公司认为有特殊需要时,冻结转换时刻的电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数据,保存最后2次冻结数据。 日冻结:存储天天零点时刻的正反向有功总及各费率电能量、变量数据,应可存储两个月的数据。 整点冻结:存储整点时刻或半点时刻的正反向有功总电能量,应可存储254数据。 停电跨过结算日不影响结算冻结,使用内部电池供电冻结。上电时不执行补冻结和数据存储。 冻结内容及相应的数据标记应符合DL/T 645—2023及其备案文献规定。 2.7.9 计时功能 应采用品有温度补偿功能的内置硬件时钟电路,具有日历、计时、闰年自动转换功能;内部时钟端子输出频率为1Hz。在-25~+60℃温度范围内,时钟准确度≤±1s/d;在参比温度(23℃)下,时钟准确度≤±0.5s/d。 电能表可接受的广播校时范围不得大于5min;广播校时无需编程键和通讯密码配合;天天只允许校对一次,且应避免在电能表执行冻结或结算数据转存操作前后5min内进行。 2.7.10 脉冲输出 电能表应具有与所计量的电能成正比的LED脉冲和电脉冲输出功能。光测试输出装置的特性应符合GB/T 17215.211—2023的规定。电测试输出装置的特性应符合GB/T 15284—2023的规定。 电能表应具有时钟信号输出端子。 2.8 电气性能规定 2.8.1 功率消耗 2.8.1.1 电压线路 在参比电压、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能表电压线路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消耗在非通信状态下不应大于1.5W、10VA;在通信状态下不应大于3W、12VA。 2.8.1.2 电流线路 在基本电流、参比温度和参比频率下,电能表电流线路的视在功率消耗不应大于1VA。 2.8.2 电源电压影响 2.8.2.1 电压范围 电压范围见表2-6。 表2-6 电 压 范 围 规定的工作范围 0.9Un~1.1Un 扩展的工作范围 0.8Un~1.15Un 极限工作范围 0.0Un~1.15Un a) 电压在规定工作范围内变化时引起的允许误差改变量极限应满足GB/T 17215.301—2023的相关规定; b) 电压在0.8Un~0.9Un和1.1Un~1.15Un范围内改变时引起的允许误差改变量,应不超过其规定工作范围内允许误差改变量极限值的3倍;当电压低于80%额定电压时,电能表的误差可在+10%~-100%的范围内变化。 2.8.2.2 短时过电压影响 电压线路施加380V交流电压1小时,电能表应无损坏,实验后电能表应能正常工作。 2.8.2.3 电源中断影响 电源中断对电能表无实质性影响。 2.8.3 短时过电流影响 a) 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经受30Imax(允差为+0~-10%)的短时过电流实验后,电能表应无损坏,正常工作,且误差改变量不超过±1.5%(I=Ib, cosj=1.0);施加时间为额定频率的半个周期; b) 互感器接入式电能表经受20Imax(允差为+0~-10%)的短时过电流实验后,电能表应无损坏,正常工作,且误差改变量不超过±1.5%(I=In, cosj=1.0);施加时间为0.5s。 2.8.4 自热影响 由自热引起的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表2-7的规定。 表2-7 自热引起的改变量 电流值 功率因数 电能表误差改变量极限(%) 2级表 Imax 1 0.7 0.5L 1.0 2.8.5 温升影响 在115%Un、120%Imax条件下,线路和绝缘体的温升不应达成影响电能表正常工作的温度。电能表任何一点的温升,在环境温度为40℃时不应超过25K。 2.8.6 绝缘规定 电能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足够的介电质量,要考虑到大气影响和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经受不同的电压。 2.8.7 脉冲电压 电能表应能承受规定的脉冲电压实验,且应满足GB/T 17215.211—2023中的规定。 2.8.8 交流电压 电能表应能承受规定的交流耐压实验,且应满足GB/T 17215.321—2023中的规定。 2.8.9 准确度规定 2.8.9.1 电流改变引起的误差极限 a) 全性能实验及验收误差极限 全性能实验及验收实验时,电能表在参比条件下,其百分数误差应控制在表2-8规定的误差限的60%范围内。 B) 检定误差极限 经验收实验合格的电能表方可进行检定。电能表检定应按照最新JJG596规定进行,其百分数误差不应超过本协议表2-8规定的误差限的60%。 c) 可靠性验证运营中误差极限 电能表在规定的参比条件下,其百分数误差不应超过表2-8的规定。 表2-8 百 分 数 误 差 限 负载电流 功率因数 电能表误差极限(%) 2级表 0.05Ib≤I<0.1Ib 1.0 ±1.5 0.1Ib≤I≤Imax ±1.0 0.1Ib≤I<0.2Ib 0.5L,0.8C ±1.5 0.2Ib≤I≤Imax ±1.0 2.8.9.2 剩余电量递减准确度 电能表累计用电能量增长数与计算剩余电能量减少数之差应不大于计度器的一个最小分辨率值的计量单位。在同一阶梯电量内,计算剩余电能量减少数由剩余金额减少数与当前电价相除得出。 2.8.9.3电价切换实验 在一个约定的用电结算周期内,某一分段电量的累计值超过阶梯电量一个最小分辨率值的计量单位时,切换到相应电价的另一分段计量用电量。 2.8.9.4 费率时段电能示值误差 按照GB/T 15284—2023中5.8.1规定执行。 2.8.9.5 计度示值组合误差 按照GB/T 15284—2023中5.8.2规定执行。 2.8.9.6 由其他影响量引起的误差改变极限 影响量相对于参比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附加的百分数误差改变不应超过表2-9规定的极限。 表2-9 影 响 量 影响量 电流值 功率因数 百分数误差改变极限% 2级表 电压改变±10%a Ib 1 0.5L 0.7 1.0 频率改变±2% Ib 1 0.5L 0.5 0.7 电压和电流线路中谐波分量 0.5Imax 1.0 0.8 交流线路中直流和偶次谐波 0.707Imax 1.0 3.0 交流线路中奇次谐波 0.5Ib 1.0 3.0 交流线路中次谐波 0.5Ib 1.0 3.0 外部0.5mT磁感强度 Ib 1.0 2.0 外部恒定电磁场 Ib 1 2.0 高频电磁场 Ib 1 2.0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 Ib 1 2.0 注:电压-30%~-10%和+10%~+30%,以百分数误差表达的改变量为本表规定值的3倍 2.8.9.7 环境温度影响 平均温度系数不应超过表2-10规定的极限。 表2-10 温 度 系 数 电流值 功率因数 电能表平均温度系数%/℃ 2级表 0.1Ib~Imax 1 0.05 0.2Ib~Imax 0.5L 0.07 2.8.9.8 起动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和cosj=1.0的条件下,负载电流升到0.004Ib后,电能表应有脉冲输出或代表电能输出的指示灯闪烁,启动时间不超过下述公式计算结果规定。 起动规定期间:min 式中C为脉冲常数,单位为imp/kWh;PQ为起动功率,单位为W。 2.8.9.9 潜动 当电能表施加参比电压的115%而电流线路无电流时,电能表测试输出不应产生多于一个的脉冲。 2.8.9.10 电能表常数 电能表测试输出与计度显示指示之间的关系应与铭牌标志一致。 在实验室条件下,电能表输出脉冲累计值n与计度显示累计值E应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 ΔE ——计度器示值误差; N ——计数器记录的累计电能表输出脉冲数; C ——电能表脉冲常数(imp/kWh); E ——电能电能表度累计值; a ——电能电能表度显示的小数位数。 2.8.9.11 日计时误差 按GB/T 15284—2023的规定实验,电能表的日计时误差不应超过0.5s/d。 2.8.9.12 环境温度对日计时误差的影响 按GB/T 15284—2023的规定实验,环境温度对日计时误差的影响不应超过0.1s/(d C)。 2.8.10 一致性规定 2.8.10.1 误差变差规定 对同一被试样品相同的测试点,在负荷电流为Ib、功率因数为1.0和0.5L的负载点进行反复测试,相邻测试结果间的最大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0.2%。 2.8.10.2 误差一致性 同一批次数只被试样品在同一测试点的测试误差与平均值间的偏差不能超过表2-11的限定值。 表2-11 误差一致性限值(%) 误差限值 Ib(Cosф=1.0、0.5L) 0.1Ib(Cosф=1.0) ±0.3 ±0.4 2.8.10.3 负载电流升降变差 电能表基本误差按照负载电流从小到大,然后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两次测试,记录负载点误差;在功率因数1.0、负荷电流0.01Ib~Imax变化范围内,同一只被试样品在相同负载点处的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0.25%。 2.8.10.4 电流过载 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Imax/Ib小于10时,应加载10Ib的连续过载电流15min,并在参比电压、功率因数为1.0以及电能表稳定的条件下测试误差,在此条件下,电能表的误差不应超过等级指数规定的2倍,恢复正常15min后,电能表在参比电压、基本电流、功率因数为1.0的条件下的误差应符合等级指数规定。 2.8.11 电磁兼容性 2.8.11.1 静电放电抗扰度实验 实验电压8kV,其他规定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2规定。 2.8.11.2 射频电磁场抗扰度实验 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3规定。 2.8.11.3 快速瞬变脉冲群实验 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4规定。 2.8.11.4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实验 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5规定。 2.8.11.5 浪涌抗扰度实验 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6规定。 2.8.11.6 衰减震荡波抗扰度实验 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7规定。 2.8.11.7 无线电干扰克制 符合GB/T 17215.211—2023 7.5.8规定。 2.9 软件规定 a) 电能表厂家应提供操作应用软件,并可通过红外接口或RS485等接口将电能表内部记录的信息下载到数据载体中。 b) 涉及计量准确性的软件设立功能应提供明确的说明资料,并经实验验证,保证其稳定可靠。 c) 表内软件和操作应用软件必须成熟、完整,表内软件出厂后不允许远程及现场升级更改;操作应用软件应满足用户规定。 d) 软件要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 e) 操作应用软件应采用权限和密码分级管理体系,应能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项目等信息,能备份被改写的内容。 2.10 元器件规定 乙方应提供基于元器件应力法的电能表可靠性预计报告;报告内容涉及电能表设计方案、选用的重要元器件性能、可靠性相关工艺控制措施、可靠性计算过程及结果等,保证电能表的设计满足本协议规定的可靠性规定。重要元器件至少应涉及计量专用芯片、CPU、液晶、电解电容、压敏电阻、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晶振、片式二极管、片式电阻、片式电容、光耦、电池等,元器件信息应包含:生产制造公司名称、产品型号、规格、重要性能、质量品级等。 2.11 可靠性规定 2.11.1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电能表的平均寿命不少于2023。 2.11.2 可靠性特性量 电能表产品的可靠性特性量规定为平均寿命(MTTF)。 电能表产品的可靠性特性量MTTF的值为:2023。 相相应的下限值m1为:2.19×104h。 注:居民用电平均电流值I / 基本电流Ib =1/4,24×365×10=87 600h,87 600/4=21 900h。 3 检查规则 3.1 出厂检查 乙方应对中标的每只电能表,按照本协议提供的实验方法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应施加出厂封印,并出具质量检查合格证,检查项目参照GB/T 17215.301—2023等相关标准规定。 3.2 型式检查 当乙方应技术等因素,需对电能表结构、工艺、重要材料(元器件)以及软件发生重大改变时,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实验方法和规定,应由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授权的单位或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的检查,并提供检查报告。 3.3 全性能实验 3.3.1按照本协议规定的实验项目、实验规定和实验方法开展检测,以拟定电能表规定的特性并证明其与本协议规定的符合性,实验项目参见Q/GDW364-2023《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附录。全性能实验由省公司计量中心负责组织实行,在电能表到货前进行,采用乙方送样和甲方抽样两种方式获得被试样品。抽样方案按照Q/GDW 206—2023有关规定执行。 3.3.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鉴定不合格: a) 依据乙方有效书面确认,对比电能表招标前全性能实验和电能表到货前全性能实验的样品,出现元器件不符、工艺简化、软件改动等情况; b) 依据本协议,实验出现电磁兼容、功能、通信测试不满足规定的样品; c) 依据本协议,实验检测结果不满足鉴定标准规定。 d) 智能电能表型号与制造单位该产品生产许可证(CMC)型号不一致。 3.3.3 初次全性能实验不合格的,需重新送样检测的,则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应的检测费用。 3.4 抽样验收实验 电能表到货后,由四川省电力公司电能计量中心按照Q/GDW 206—2023规定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和抽样验收实验;实验项目参见Q/GDW364-2023《单相智能电能表技术规范》附录。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鉴定验收不合格: a) 依据检测样品,未经招标方有效书面确认,出现元器件不符、工艺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合同范本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