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4 2卷第 2期 2 0 1 1 年 2月 V0 1 4 2 No 2 F e b 2 Ol 1 建 筑 技 术 Ar c h i t e c t u r e T e c h n o l o g y 1 7 5 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模拟分析 雷自学,董三升 ( 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7 1 0 0 6 1 , 西安) 摘 要: 试件水平承载力随核心区纵筋面积 、 箍筋面积和核心区尺寸 的增大而线性递增 ; 极限位移角随箍筋 面积 的增加成正比增长 , 只在较适中的一定范围内, 核心纵筋面积的增大才会提高试件的极限位移 角, 而核心区 面积对试件极限位移角无显著影响 ; 试件的极限位移角随轴压比 的增大成 反比下降 , 而轴压比对试件水平承载 力无显著影响 。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 ; D D 芯柱 ; 模拟 ; 承载力 ; 极限位移 角; 延性 中图分 类 号 : T U 5 2 8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0 0 0 4 7 2 6 ( 2 0 1 1 ) 0 2 0 1 7 5 0 3 S I I ATI ON ANALYS I S OF S EI S M I C PERFORM ANCE OF m GH S TRENGTH CoNCRETE CoLI 厦NS W I TH CENTRAL RE oRCEM ENT L E I Z i x u e ,D0N G S a n s h e n g ( S c h o o l o f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a n g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7 1 0 0 6 1 , Xi a n,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h o riz o n t a l u l t i ma t e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 s p e c i me n i s i n d i r e c t p r o p o r t i o n t o t h e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a r e a a t t h e c o r e , a r e a o f t i e s a n d d i me n s i o n o f c o r e , b u t i n r e v e r s e p r o p o r t i o n t o t h e a x i a l c o mp r e s s i o n r a t i o ;t h e u l t i ma t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g l e o f t he s pe c i me n i n c r e a s e s p r o p o r t i o n a l l y w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e i n t h e a r e a o f t i e s ,a n d o n l y i n a r a n g e o f mo d e r a t e a mo u n t ,t h e l o n git u d i n al r e i nfo r c e me n t are a a t t h e c o r e C an i n c r e ase t h e u l t i ma t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g l e o f t h e s p e c i me n ;t h e d i me n s i o n o f c o r e h a s l i t t l e e ff e c t o n t h e d u c t i l i t y o f t h e s p e c i me n ,wh e r e a s t h e c o mp r e s s i o n r a t i o h as s l i g h t e ffe c t o n i t s h o riz o n t al c a p a c i t y Ke y wo r d s : h i g h s t r e n g t h c o n c r e t e ; c o l u mn wi t h c e n t r a l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 s i mu l a t i o n ; u l t i ma t e c a p a c i t y ; u l t i ma t e d i s p l a c e me n t a n g l e ;d u c t i l i t y 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 , 其抗震性能的优 劣将直接影响整个结构的工作性能 。 如何在保证承载 力 的前提下提高其抗 震延性 巳成 为土木工程领域 的 热 门课 题 。 一 些学 者对 普 通 混凝 土加 芯 框架 柱 的抗 震 性 能及 中心承 压 性能 进行 了试验 研 究 。结 果表 明 : C C R 柱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 核心配筋能 有效 提高普通钢 筋混凝 土柱 的中心受压承载力和弹性压 缩刚度 。 有效改善钢筋混凝土柱在高轴压比下的抗震 性 能 。 本文在文献4 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采用计算机模拟 其每个试件的试验过程 ,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 行对比 , 以验证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 改变 主要设计参数 ,研究其对高强混凝土加芯柱的强度和 延性 的影响 规律 。 1 分析模型 分析采用S e i s mo S t r u c t 有限元软件 , 它能预测空间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0 1 1 8 基金项 目: 陕 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2 0 0 7 E 2 2 0 ) 作 者 简 介 :雷 自学( 1 9 5 9 一) , 男 ,陕 西 大 荔 人 ,副 教 授 , e ma i l : t h u n d e de i z i x u e 1 2 6c o rn 框架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大变形工作性能 ,并可考虑 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 为了进行分析计算 , 首先确 定如下材料模型 。 1 1材料 模 型 主要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 实际材料性能如表1 所列 , 其理论模型如下。 表 1 试件设计参数 试件 井字复合 外围骨架 芯柱 纵筋配筋率 编号 箍 纵 筋 纵筋 边长 m m 核心纵筋 纵筋总和 L Cl 鹋 8 0 1 2 中1 0 钿b 2 0 8 O 201 3 5 2 L C一 2 q ) 8 1 l O 1 2 中l 0 4 虫2 0 8 0 2 Ol 35 2 L C一 3 中8 8 0 l 2 中1 0 4 口 2 5 8 O 3 1 4 4 6 5 L C_ 4 中8 8 0 1 2 中1 O 幻 ) 2 0 1 1 O 2 Ol 3 5 2 L C一 5 鹋 1 1 0 1 2 中1 0 4 虫2O 1 l O 2 01 3 5 2 L C一 6 中8 8 0 1 2 中l O 4 a 5 1 1 0 3 1 4 4 6 5 L C一 7 中8 1 1 0 1 2 中1 0 4 虫22 1 l O 2 4 3 3 9 4 1 1 1混 凝 土 模 型 混 凝 土 采 用 非 线 性 变 约 束 模 型 , 它 首 先 由 Ma d a s 在 编 程 中所 建 议 5 】 。 其 本 构 关 系 由Ma n d e r 等 1 7 6 建筑技术 第 4 2卷第 2期 提 出 6 1 , 反 复 加 载规 律 由Ma r t i n e z R u e d a及E l n a s h a i 提 出 , 变约 束算 法 由M a d a s及 E l n a s h a i 提 出s l 。在 每 一 步分析 , 根据横向约束钢筋的应变, 计算混凝土的横 向约束应 力 。 1 1 2钢 筋模型 钢筋 采用具有Mo n t i N u t i 塑性 屈 曲模 型 它首 先 由 Mo n t i 等人用于编程 , 以考虑进入塑性后钢筋的屈曲 效应。其应力一 应变关系Me n e g o t t o和 P i n t o 提出 并 结合F i l i p p o u 等人研究成果的各向同性硬化规 0 1 , 以 及Mo n t i和 N u t i 的屈 曲规 ” 1 。 而且 , 该 模型还 采用 了 F r a g i a d a k i s 等人建议的存储规律【 】 2 1 , 以保证在地震作用 下的高度数值稳定性和准确性。 1 2几 何尺寸 几何尺寸采用文献4 中的试件尺寸 , 由图1 和表1 给 出。 图 1 试件设计示意 ( a ) 立面 ; ( b ) 1 - 1 剖面 外 围骨 架纵筋 芯 柱纵 筋 井 字 复合箍 1 3试件模 型 建模时假定柱试件在基座顶面固结 ,根据试件尺 寸及其材料特性 , 可得其模型。 2 模拟结果及分析 2 1 模 拟结果 与实测结 果对 比 为进行分析比较 ,模拟了7 个试件的整个试验过 程 , 得 出各试件 的理 论极 限承 载力和极 限位移 角 。 并与 实测结果比较 , 汇总于表2 。从表2 可知, 模拟计算所得 承载力与实测值非常接近 , 平均误差仅为0 8 7 : 而最 大误差 也不超过2 1 6 ;极限位 移角平 均误 差为6 5 : 最大误差为1 4 3 ( 不排除实测误差较大的可能 ) 。而 当箍筋较密时, 误差很小; 当箍筋间距较大时 误差较 表 2 各试件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比较 水平极限承载力P Jk N 极限位移角 柱号 实测 理论 差值 实测 理论 差值 I 一1 1 7 0 2 l 71 9 1 0 0 1 4 6 1 4 4 4 5 L C一 2 1 6 3 7 1 6 3 8 0 0 6 1 4 5 1 5 1 一l 1 8 LC一 3 1 8l _ 2 l 8 2 7 0 8 3 1 4 0 1 4 4 - 9 1 LI: 一 4 l 8 O 9 1 8 3 8 1 6 o 1 4 2 1 4 4 - 4 5 LC 一5 1 75 3 1 7 57 O 2 3 I ,47 1 5 1 - 7 8 LC 一 6 l 9 9 3 2o 3 6 2 1 6 1 3 9 1 4 o -2 5 I 一 7 1 8 3 O 1 8 4 7 O 9 3 l 4 2 l 9 1 4 3 平 均 0 8 7 - 6 5 大 , 但一般都不超过1 0 。由此说明, 采用以上方法可 较准确地模拟实际柱的工作性能。 2 2主要影 响参数分 析 为定量 地研 究纵 筋面积 、 箍筋面 积 、 核心 区尺寸 及 轴压比对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 首 先在试件L C 一 1 的基础上, 只改变纵筋面积 , 并保持其 他因素不变 , 得到承载力和极限位移角的变化规律 , 分 别如图2 和图3 所示。从图2 可看出, 极限承载力随核心 纵筋配筋面积基本成正比增加。由图3 可见 , 当核心纵 筋较小和较大时 , 极限位移角基本保持不变 , 只有在较 小范围内,极限位移角会随核心纵筋的增加线性增加 (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极限位移角的倒数) 。但无论如何, 极 限位移角都不小于1 5 0 。说明当配置足够量的箍筋 后。 极限位移角总能满足规范要求。 1 1 I 至 1 1 1 1 1 51 图 2 极限水平力与核心区 图 3 极限位移角倒数与核心区 纵筋面积关系曲线 纵筋面积关 系曲线 为考察箍筋间距对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在试件 L C 一 1 的基础上, 仅改变箍筋间距, 其他保持不变 , 可得 出图4 和图5 关系曲线。 显然, 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位移角 都随箍筋间距的增大而下降 , 且下降规律呈线性关系。 由此说明, 箍筋的约束作用可提高混凝土的延性 忍时 也提高了纵筋的屈曲荷载 ,从而也提高了高强混凝土 加芯柱 的延性和承载力。 雷 自学 , 等 : 高 强 混凝 土 加 芯柱 抗 震 性能 模 拟分 析 图 4 极 限水平力与箍筋 间 距 关 系 曲线 8 1 O 1 2 1 4 Smm 图 5 极限位移角倒数与箍筋 间 距 关 系 曲 线 为研 究核 心区 面积 大小 的影响规 律 , 在 L C 一 1 的基 础上 , 仅 改变 核心 区尺 寸 , 得 到 图6 和 图7 关 系 曲线 。显 然 ,极 限 承 载力 与核 心 区尺 寸 几 乎成 正 比增 长 关 系 , 这是 因为 核 心 区面 积 越 大 , 纵 筋 的 力 臂 也越 大 , 从 而 抗 弯能 力也越 强 。 4 0 6 0 8 0 1 0 0 1 2 0 1 4 0 1 6 0 b cmm 图 6极 限 水 平 力 与 核 心 区 图 7极 限位 移 角 倒 数 与 尺寸关 系曲线 核 心区尺寸关 系曲线 从图7 可看出, 尽管极限位移角随核心区边长 的增 加有一定的增长趋势 , 但增值很小 。 因此 , 可以认为 : 改 变核心区大小基本不影响柱的延性 。 为了研 究轴 压 比 的影 响 规 律 。 在 L C 一 1 的基 础 上 , 仅改变竖向荷载大小 , 得到图8 和 图9 关系曲线 。 从中 可看 出 , 随着轴压比 的增大 , 承载力略 有减小 , 但 差 别很 小 , 可忽略 不计 。由图9 可见 , 轴 压比增大 明显降 低 了试 件的延性 ,因为极 限位 移角 随之增加成 正比下降 , 因此, 在设计中要严格控制轴压比 , 以保证柱有足够 的 延性 r 图 9 极限位移角倒数与 试验轴压 比关 系曲线 3结语 ( 1 )通过 正确模 拟混 凝土 和钢 筋的材料 性 能 , 如 混凝 土在 约束状 态下 的工作 性能 和钢 筋在塑 性阶 段 的 屈曲特性, 并采用适当算法 , 可得出与实测结果非常接 近的模拟结果。 ( 2 )试件的强度 随核心区纵筋面积成正比增长 ; 而仅在核心区纵筋面积适中的一较小范围内,其增长 会 导致极 限 位移 角线性 增长 ;而 当其量 值较 小或较 大 时, 其变化不会明显引起极限位移角的变化。 ( 3 )试件 的强度和极限位移角都随箍筋面积的增 长而线性增长 , 因此 , 增加箍筋面积是提高试件延性的 最 有效方 法 。 ( 4 )试件的强度 随核心区尺寸成正比增长 , 但其 值基本不影响试件的极限位移角 ,即核心区面积大小 对 柱延性 影 响很小 。 ( 5 )极限位移 角随轴压比的增大线性递减 , 但轴 压 比对承 载 力并 无显著 影响 。 参 考 文献 【 I 程丽荣 , 钱稼茹 , 范重 , 等 核心配筋柱中心受压试验研究们 工程力 学 , 2 0 0 0, 增Y l 3 0 ( 1 ) : 5 7 9 5 8 4 【 2 】 郭军庆 , 雷 自学 , 陈鹏 郎 , 等高轴压比下加芯混凝 土框架柱延性与 承载力试验研究J 】 建筑结构 学报, 2 0 0 8 , 2 9 ( 4 ) : 8 9 9 5 【 3 范 重 , 钱稼茹 , 吴学敏 核心配 筋柱 抗震性能试 验研究 J 】 建筑结 构学报 , 2 0 0 1 , 2 2 ( 1 ) : 1 4 1 9 【4 】 雷 自学 , 董 三升 , 郭军庆等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 震性能试验研究 J 建筑结构学报 , 2 0 1 0, 3 1 ( 1 2 ) : 8 4 9 2 【 5 P Ma d a s A d v a n c e d Mo d e l l i n g o f C o m p o s i t e F r a me s S u b j e c t e d t o E a r t h q ua k e L o a d i n g , P h D Th e s i s , I mp e ria l Co l l e g e , Un i v e r s i t y o f L o n d o n ,Lo n d o n ,UK , 1 9 9 3 【 6 】 Ma n d e r J B ,P r i e s fl e y MJ N ,P a r k R Th e o r e t i c a l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m o d e l f o r c o n f i n e d c o n c r e t e J 】 J o u mal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1 9 8 8 ,1 1 4 ( 8 ) : 1 8 0 4 - 1 8 2 6 【 7 】 Ma r t in e z R u e d a J E,E l n a s h ai AS C o n f i n e d c o n c r e t e mo d e l u n d e r c y c l i c l o a d J Ma t e ri a l s a n d S t ruc t u r e s ,1 9 9 7 ,3 0 ( 1 9 7 ) :1 3 9 1 4 7 【 8 】 Ma d a s P a n d E l n a s h ai AS A n e w p a s s i v e c o n f i n e me n t m ode l f o r t r ans i e n t ana l y s i s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uc t u res J 】 E a r t h q u a k e E n g i n e e rin g a nd S t r u c t u r al D y n a mi c s ,1 9 92 ,21 :4 0 9 - - 4 31 【 9 J Mo n t i ,G ,N u t i ,C ,S ant i n i , S C y c l i c R e s p o n s e o f U p g r a d e d S e e - t i o n s R R e por t N o 9 6 - 2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e t i ,I t a l y ,1 9 9 6 【 1 0 】 F i l i p pou F C ,P o pov E P B e r t e r o V V Mode l l i n g o f C j o i n t s u n d e r c y c l i c e x c i t a t i o n s J A S C E J o u mal o f S t r u c t u r al E n g i n e e r - i n g ,1 9 8 3 ,1 0 9 ( 1 1 ) : 2 6 6 6 - 2 6 8 4 1 1 Mo n t i G ,N u t i C No n l i n e ar c y c l i c b e h a v i o u r o f r e i nfo r c i n g b a r s i n c l u d i n g b u c k l i n g 【 J J o u r n a l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i n g ,1 9 9 2 , 1 1 8 ( 1 2 ) :3 2 6 8 - 3 2 8 4 【 1 2 F r a g i a d a k i s M , P a p a d r a k a k i s MMo d e l i n g , analy s i s and rel i a b i l i t y of s e i s mi c a l l y e x c i t e d s t ruc t u r e s( c o mp u t a t i o n a l i s s u e s )【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l J o u r n al o f C o m p u t a t i o n al Me t h ods 2 0 0 8 ,5 ( 4 ) :4 8 3 - 51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