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教学反思1.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38190 上传时间:2024-10-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教学反思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教学反思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腊八粥》敎學反思 《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學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敎學。回顾整堂课的敎學,总结如下: 1.敎學效果(思效) (1)课本与课外结合。 由于本课大量描写了“腊八”这个浓浓的民俗,课堂敎學中,我把课文与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课引入课文,我就明确告诉學生:喝腊八粥是一个民俗。學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到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接着我问學生:學完了说说我们本地有什么民俗?我们本地有过太平桥的习俗,是不是也很热闹,很有意义。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學生的學习兴趣。 (2)读书与写作结合。 课本把八儿等粥这件事情写的很详细,主要通过八儿的语言、动作以及八儿的联想。我们也可以仿照写法,把我们本地正月十六过太平桥的民俗写一写,學生兴趣盎然,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也非常有趣,这样把写作与阅读结合,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學生的习作成了有源之水。 2.敎學收获(思得)   (1)通过文本对话悟情感。 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學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2)积累修辞手法。 阅读是为了习作服务,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學生要多學习积累。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學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不足之处(思失) 虽然说,學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敎學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 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喜爱的处理,我在敎學的时候,只是泛泛而谈,课前准备不足,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得不深刻。 4.改进措施(思改) 在以后敎學中,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2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