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1
广州市有关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
(向社会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党十九大有关“加紧建设制造强国,加紧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关精神,深入实行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规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发言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规定,贯彻国家和省发展工业互联网决策布署,以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支撑“广州制造2025战略”、制造强市和网络强市建设为目,着力建设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标识解析体系,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同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汇聚工业互联网资源,增进行业应用创新,加紧形成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进本市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重要目。
到,率先形成国内领先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加紧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成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建设一批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及如下其他服务节点。
——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引进和壮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龙头企业,培育形成5家左右具有较强实力、国内领先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50家技术和模式领先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推进2千家工业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带动4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工业互联网处理方案和工业APP 。
——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机制,全面贯彻企业内网络安全主体责任。
到2025年,力争培育1家到达国际水准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行业性功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基本建立较为完备可靠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加紧汇聚工业互联网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将本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和具有全球影响力工业互联网生态枢纽。
二、重点任务
(一)网络基础设施改造行动。
行动内容:
1、升级建设工业企业外部网络。推进基础电信运行商加紧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扩大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通过改造已经有网络、建设新型网络等方式,建设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可定制工业互联网企业外网络。加紧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窄带物联网(NB—IoT)、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虚拟化(NFV)等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布署。鼓励重点工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中国电信广州分企业、中国移动广东有限企业广州分企业、中国联通广州分企业负责,列在首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紧企业内网络建设改造。支持企业内部网络进行IP化、光网化、无线化、扁平化和柔性化改造。加紧时间敏感网络(TSN)互换机、工业互联网网关等新技术关键设备应用推广,开展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设备、软件和处理方案应用布署。加强工业互联网领域无线电频谱等关键资源保障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中国电信广州分企业、中国移动广东有限企业广州分企业、中国联通广州分企业负责)
3、推进网络提质降费。鼓励基础电信运行商减少企业专线和数据流量资费,在广东省网络减少资费原则基础上,为本市工业企业再减免费用或免费提供网络保障增值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中国电信广州分企业、中国移动广东有限企业广州分企业、中国联通广州分企业负责)
4、加紧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布署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设公共标识解析服务平台,形成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立案、认证等公共服务能力。在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都市消费工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行业,建设和运行一批标识解析二级及如下其他服务节点,开展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标识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负责)
时间节点:到,基本建成满足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及业务发展需要企业外部网络;完毕一批重点企业内部网络改造;建成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建设和运行5个左右标识解析二级服务节点。
(二)平台体系培育行动。
行动内容:
5、加紧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广州落地建设。支持制造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运行商、自动化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协同合作,建设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一批面向特定行业、垂直领域行业性功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平台不停扩大终端设备接入规模。支持平台加大研发投入,不停完善平台功能,加紧面向不一样行业和场景开发提供即插即用、低成本、易推广应用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6、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 贯彻全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有关扶持措施。推进企业使用公有云平台提供计算、存储、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企业关键业务系统,以及生产设备和产品“上云上平台”,实现生产资源优化配置、制造能力精确交易,增进供应链企业高效协同。推进基础电信运行商与各类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加强合作,推出满足不一样场景、不一样业务云网套餐,减少企业上云上平台成本。鼓励各区通过财税支持、购置服务等方式,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 (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负责)
时间节点:到,培育5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多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2千家工业企业依托平台实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带动4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产业支撑强化行动。
行动内容:
7、加紧关键技术研发。实行“重大科技专题”,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面向未来应用需求,开展时间敏感网络、确定性网络、低功耗工业无线网络等新型网络互联技术研究,加紧可视化编程、复杂系统建模、工业APP开发工具等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推进边缘计算、深度学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应用研究。加紧高性能网络设备、工业芯片与智能模块、工业互联网网关、智能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工业互联网软硬件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关键技术和产品。(市科技创新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知识产权局,各区政府负责)
8、推进测试验证平台建设。依托信通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联合测试试验室,加紧试验验证环境建设、仿真与测试工具开发,免费提供有关技术、产品测试验证服务;建设多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测试环境和测试床,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测试验证服务。鼓励领先企业结合优势技术领域制定工业互联网基础共性和行业应用原则,推进优秀企业原则向行业原则、国标和国际原则转化。支持当地企业开展原则试验验证、原则专题申报、原则应用布署。(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质监局,各区政府负责)
9、培育一批工业APP。支持工业企业与软件企业、科研院所合作,面向重点行业以及“工业四基”等重点领域,覆盖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特定场景,培育一批普适性强、推广价值高、带动作用强工业APP。支持研发设计工具和运行管理软件加速云化改造,支持先进制造技术、知识、经验、能力软件化应用和平台化共享。推进工业APP向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10、扶持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围绕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都市消费工业等优势行业,打造软硬兼备工业互联网处理方案,培育集聚一批以工业互联网集成方案、征询服务、数据服务等为重要业务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建设广州市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需求库和工业互联网能力供应库,不定期举行全市各行业领域制造业企业、IT企业、征询企业间交流互动和精确对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时间节点:到,建立2-3个技术原则与试验验证系统。培育50家技术和模式领先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培育一批工业APP,推出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和软硬件产品。
(四)应用创新试点示范培育行动。
行动内容:
11、开展大企业创新应用示范。支持龙头企业加紧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开展大数据智能管理,鼓励构建跨工厂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APP,打造互联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鼓励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众包、众创、众享等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创立“双创”平台,推进发展高效协同研发、质量精细管理、协同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新业务新模式,实现内部孵化、裂变能力,形成新竞争优势。(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12、加紧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支持云化软件应用,鼓励各类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积极对接中小企业,开展供需对接、软件租赁、能力开放、众包众创、云制造、电子商务等创新型应用,推进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布署实行。(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负责)
13、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以广州开发区建设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为关键,在海珠琶洲互联网价值创新园、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等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基础好、制造业实力强园区,结合产业特色与基础优势,形成一批以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应用为特色示范园区,积极推进广州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基地多园区”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负责)
时间节点:到,重点打造50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和试点项目,形成具有示范和推广价值经典经验和通用处理方案。
(五)产业生态融通发展行动。
行动内容:
14、增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进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能力和共享资源,通过资源出租、服务提供、产融结合等方式,向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数据入口,实现数据信息、计算能力、创新资源共享,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应用创新。鼓励大中小企业跨界融合、优势互补,实现多维度、深层次、嵌合式融通发展,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15、打造开源开放共享生态。充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政府与工业领域数据对接,丰富政府数据来源。推进政府数据清洗与脱敏,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分级分域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推进形成工业互联网企业参与、利益共享、鼓励创新公共数据生态,充足挖掘数字经济红利。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开展开源小区、开发者平台和开放技术网络建设,提供开发环境、工具和工业数据,广泛汇聚第三方开发者,举行面向工业APP开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开发者大会、应用创新竞赛等活动。(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16、构建创新服务生态。引进和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建设各类工业互联网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协同研发、测试验证、数据运用、交流合作、征询评估、创业孵化等公共创新服务载体,推进多领域融合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在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指导下,组建市级联盟,增进不一样领域企业深入合作,设置工业互联网专家智库,开展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熟度评价,定期评估本市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并公布评估成果。(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时间节点:到,创立一批工业互联网新型研发机构,每年举行一次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竞赛。
(六)安全保障行动。
行动内容:
17、建立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覆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打造以关键基础安全产品、新兴领域安全技术研发创新及产业化为关键、高端可信计算系统等自主网络与信息安全生态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评测平台,大力发展有关技术和产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实现自主、安全、可控。(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18、建立安全评估与监督机制。建立信息保护、数据流通、数据公开、安全责任等有关制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常运行监测工作。完善安全、可信、公正、透明、专业工业互联网规则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设备、网络和平台安全评估与监督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网信办,各区政府负责)
19、提高安全服务能力。推进工业互联网数据接入安全、平台安全、访问安全等有关关键技术,增进工业防火墙、工业网闸、加密隧道传播、平台入侵实时监测、网络威胁防护等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增进安全征询、运维、技术研发等有关服务企业形成产业规模。引导安全可靠自主可控软硬件厂商在穗落地,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厂商集聚,建立当地化服务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负责)
时间节点:到,推进工业互联网信息和数据安全保障产品大范围应用,培育形成2-3家俱有关键竞争力当地安全企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在广州市IAB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题工作小组,研究推进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协调处理政策贯彻、重大工程建设、资金安排等工作。搭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规划指导、研发设计、融资服务、管理征询、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支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市财政局、质监局、知识产权局、金融工作局,各区政府负责)
(二)加大资金扶持。
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广州市科技创新发展专题资金、广州市专利资助资金等市级财政资金重点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工业互联网研发、发明专利、产业化、推广应用等项目。鼓励各区设置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题资金。(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知识产权局,各区政府负责)
(三)创新金融服务。
充足运用既有政府投资基金,设置百亿级广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投资,支持符合条件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境内外各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鼓励各区根据各自产业特色,设置工业互联网有关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开展基于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服务租赁业务新型金融服务,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资金风险,处理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现实状况。(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金融工作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区政府负责)
(四)强化人才培育。
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加紧集聚产业领军人才政策,推进引资引技引智,用好各类引才平台,引进工业互联网高水平研究型科学家和具有产业经验高层次领军人才,建立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推进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培养IT(信息技术)、IE(工业工程)、IOT(物联网)和AI(人工智能)等多类学科相结合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形成全日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等多层次发展气氛。支持在穗高校将工业互联网有关学科专业纳入重点发展学科专业。支持创新中心、产业联盟、协会等机构,采用会议、专题讲座、慕课、微课等方式培训企业人员,共同打造本市工业互联网人才培育体系。(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各区政府负责)
(五)加强合作交流。
每年在广州召开具有全国影响力工业互联网大会,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域广州品牌。加强与国内外工业互联网有关机构和实体在技术、应用、管理、安全等方面开展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工业互联网原则体系制定。鼓励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突破关键技术,开展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支持当地高校与国外高校开展工业互联网有关科研交流,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强化有关学科基础,深入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商务委、质监局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