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二体育《耐久跑》教学设计
项目
构 思 设 计
指导
思想
以“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引领,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
学情
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对体育与健康课有浓厚的兴趣,课上好动,愿意比赛和游戏,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新异的动作和练习方法有很大的兴趣。
教材
分析
耐久跑是人体在氧气供应充足情况下长时间跑步的能力。练习耐久跑能使心脏收缩力加强,提高心脏供血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还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因此,健身长跑是走向终身体育的较好方法。通过耐久跑,发展有氧耐力,促进身心发展;抓住耐久跑教材特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动作
要领
腿摆协调,步均匀;
摆臂自然,稳重心;
跑步节奏,分配好;
两步、三步一呼吸
重、
难点
重点:掌握合理的呼吸节奏、发展跑的能力
难点:克服“极点”现象
创新
思路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理念为依据,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本次课的设计上本着求实、拓宽、探索、创新的思路展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矿泉水瓶(瓶中沙)分散学生注意力,从准备部分的“随机应变”持瓶、摆瓶、绕瓶、收瓶过程发展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为后面基本部分埋下伏笔,循序渐进地利用手中的瓶子设计出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定时跑来达到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整个过程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即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的体育道德作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渗透德育,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学习
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耐久跑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
2.提高对身体控制、调节过度、判断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创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
教学
方法
教学:示范讲解法、语言激励法、游戏法、区别对待等
学法:实践、合作、探究
教学
过程
一、开始部分(四路横队,用时2-3分钟)
1.课堂常规
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和目标。
二、准备部分(用时6-8分钟)
1.“随机应变”----持瓶、摆瓶、绕瓶、收瓶
师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的了解的耐久跑的技术方法,还记得吗?”
学言:……………
师言:“今天我们利用手中自制的沙瓶来发展巩固耐久跑技术、发展跑的能力,挑战自我,行吗?”
学言:……………
师言:“边跑边摆瓶,随机应变,看看最终会摆成什么图形,听到哨音统一收瓶,收瓶后跑成以我为中心的一个圆。注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看看谁最灵敏,大家开始吧!”
2.自编瓶操(圆形)
3.复习摆臂和呼吸节奏(圆形)
[设计意图]:
1、师生互动,鼓舞士气;
2.利用瓶分散注意力,“随机应变”激发兴趣,为后埋下伏笔;
3.沙粒节奏调动课堂,练习摆臂感知节奏。
三、基本部分(用时28—29分钟)
1. 巩固耐久跑的呼吸节奏---摆图、跑图(定时3-4分钟跑),用时6-8分钟
师言:“分四组,每一组半个篮球场,大家集思广益,利用手中的矿泉水瓶子在这区域内设计图形,看看那组设计的最快最好?然后在设计图进行3-4分钟定时跑,跑时注意两步、三步一呼一吸。”
1) 学生分4组讨论摆图形(要求:互相讨论,快、准、好)
2) 图形跑,定时3-4分钟跑(要求:循序渐进巩固耐久跑的呼吸,在跑时可以选择不同的领跑者,互相带动,教师参与其中并用语言激励)
3) 定时跑结束用放松走的方式调整到老师身边展示评价(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快乐)
2. 提高耐久跑的呼吸节奏---换图跑(定时3-4分钟跑),用时6-8分钟
师言:“同学们已熟悉了跑的节奏,在自己组的设计的图形中表现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将换图跑,大家讨论后统一意见选择,定时跑3-4分钟,开始吧!”
1) 分4组选图(要求:统一意见,选择别组图形跑)
2) 图形跑,定时3-4分钟跑(要求:学生适应新环境能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发展跑的能力,教师提醒呼吸节奏和摆臂,对于跟不上的同学给与鼓励)
3) 定时跑结束后收瓶,用放松走的方式调整到老师身边展示评价(要求:大家畅所欲言,谈谈感受)
3. 超越自我(定时3-4分钟跑+放松跑1-2分钟),用时10-12分钟
师言:“大家跑后的感觉如何?”
学言:……………
师言:“那我们如何克服极点,进行第二次呼吸?
学言:……………(讨论)
师言:“同学们,今天到我们最后环节---超越自我。男生一边,女生一边,篮球场中间设计了不同面积的长方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持瓶或不持瓶跑,甚至可以选择里面小的面积跑,希望大家诚实守信,认真评价自己,比比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跑多少圈?”
1)男、女各一组定时跑记圈数(要求:跑节奏和体能,时刻评价自己的体能)
2)1-2分钟自由放松跑(要求:放松、身心调节)
3)评价
[设计意图]
1、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巩固提高耐久跑的呼吸节奏和跑的能力,使学生玩中跑,跑中乐;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创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
3、区别对待,让每位学生感受成功快乐。
四、放松小结(用时3-4分钟)
1、放松身心(音伴)
师导言:“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们的课接近尾声了,让我们用手中的沙瓶跟着老师,合着音乐拍打起来,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吧!(师生一起放松)
2、小结
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和需要努力的地方,说说别人的优点。老师归纳总结。
师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这沙瓶带来了无求的快乐,只要大家善于发现,变废为宝,创造锻炼的价值。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也一定能互相协作、积极创新、挑战自我。”
3、布置作业
课后加强练习
4、师生道别
宣布下课,师生道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节课。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计划
水平 四 教学单元(模块): 耐久跑 ;课次:第 2 课时
执教老师: 班级: 初二(10) 班;人数: 56 人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耐久跑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
2.提高对身体控制、调节过度、判断能力,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创新、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优良品质。
场地
器材
场地:篮球场2块
器材:人手两沙瓶
录音机一台
教学内容
耐久跑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合理的呼吸节奏、发展跑的能力
难点:克服“极点”现象
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随机应变”、自编瓶操—复习摆臂、呼吸节奏—巩固、提高、超越自我—拍打放松操—小结
部分
时间
学习内容
组织与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次数
开 始
2
分
钟
1. 课堂常规
2. 师生问好
3. 宣布本节课内容
4. 安排见习生
组织形式:
★
要求:服装统一,精神饱满
1.接受体委报告并向学生问好;
2.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1.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到达指定地方集合,体委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
2.明确本节课内容和目标。
1
准 备
6
分
钟
1. “随机应变”----持瓶、摆瓶、绕瓶、收瓶
组织形式:
1.师生互动后领带学生进行“随机应变”,强调安全,并提醒学生跑的呼吸和节奏;
2.用语言鼓励学生参与。
1.明确教师练习 方法,按口令参与其中。
1
2.自编瓶操
3.复习摆臂和呼吸节奏
组织形式:
1.教师领带,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下完成准备活动。
1.学生细心观察并参与练习。
1
部分
时间
学习内容
组织与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次数
基 本
28
分
钟
1. 巩固耐久跑的呼吸节奏---摆图、跑图(定时3-4分钟跑)
组织形式:
要求:思维敏捷,团结协作,巩固耐久跑的呼吸节奏
1.组织分四组,利用手中的瓶子讨论在半个篮球用最快的速度摆出图形,进行3-4分钟跑,跑时可以更换领跑者;
2.练习中及时提醒学生跑的节奏、呼吸和身体姿势;
3边8 .教师参与其中并用语言鼓励学生;
4.定时跑结束后放松走集合于老师身边,互评。
1.学生认真听清楚规则;
2.由小组长负责安排,其他同学必须团结协作,以积极饱满的精神参与其中,体会团队快乐;
3.听到哨声结束到指定地点集合。
1
2. 提高耐久跑的呼吸节奏---换图跑(定时3-4分钟跑)
组织形式:
同上,图形由学生自由选择
要求:积极参与,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提升耐久跑呼吸节奏,发展跑的能力
1. 分四组选其它组图形进行3-4分钟定时跑;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呼吸节奏和摆臂,鼓励学生齐心协力,互帮互助,教师对于跟不上的同学给与鼓励;
3.定时跑结束后组织学生收瓶放松走于老师身边集合,互评。
1.学生认真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努力迎接第二次的挑战;
2.团结、协作完成练习,体会练习后的感受与同伴一起分享;
3.听到练习完哨声后收拾好矿泉水瓶子到指定地点集合。
1
3.超越自我(定时3-4分钟跑+放松跑1-2分钟)
组织形式:
要求:实事求是,克服“极点”,战胜自我
1.教师调查学生的状况,提出如何克服“极点”方法;
2.男、女生各一个篮球场,中间设计了不同面积的长方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持瓶或不持瓶跑,甚至可以选择里面小的面积跑,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能跑多少圈?”关注个体差异,时刻鼓励学生超越自我;
3.教师参与、互评。
1.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克服“极点”,积极参与,男女比赛、同性别的比赛,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
2.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学会自己我评价;
3.学生定时跑后进行1-2分钟放松到指定的地点集合;
4.练习时认真参与。
1
结 束
4
分
钟
1. 集合放松
2. 互评、总评
3. 宣布课后练习
4. 收好器材
5. 宣布下课
组织形式:
1. 教师领带拍打放松操;
2. 教师总评,学生的肯定并提出希望;
3. 课后加强耐久跑练习;
4. 师生再见。
1. 学生认真参与,踊跃回答问题;
2. 收好器材;
3. 与老师再见。
1
预计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 168 次/分
练习密度: 50 %±5
运
动
负
荷
表
征
1.脸红( √ )
2.出汗( √ )
3.气喘( √ )
4肌肉疼痛( √ )
教师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