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玉林市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反映的史实出现于( )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西晋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朝统一文字。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
【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故选:C。
2.“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 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 D.“以德化民”
【分析】本题以“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为依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尊儒术以约束官吏”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儒家思想;“效法家而严惩贪官”说明汉武帝治国运用法家思想。“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儒法并用。
故选:B。
3.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触。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分析】本题以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触为依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触。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潮流,社会矛盾威胁北魏的统治,为此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措施,实行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触。
故选:D。
4.右边示意图中的“?”应填入( )
A.兴办新式学校
B.翻译外国书籍
C.裁撤冗官冗员
D.开办民用企业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发动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故选:D。
5.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证实在大连庄河海域的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北洋水师的“经远舰”。据此可以判断,该舰参与了( )
A.甲午中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护国战争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以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证实在大连庄河海域的沉船就是124年前中弹沉没的北洋水师的“经远舰”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经远舰”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殉国沉没的。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战役中,中国海军的“致远舰”、“经远舰”被日军击中沉没。
故选:A。
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某事件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该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分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某事件一百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为切入点,考查五四运动。
【解答】2019年是五四运动一百周年,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抗议等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因此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故选:C。
7.井冈山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在这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
A.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C.领导红军开始了空前的战略大转移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分析】本题以井冈山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为切入点,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927年在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起义队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故选:B。
8.1938年到1940年底,广西出现了外省工厂迁入的高潮。据此可知( )
A.豫湘桂战役引发了工厂迁桂 B.广西完全没有受到日军侵扰
C.广西近代工业发展基础较好 D.工厂迁桂适应了抗战的需要
【分析】本题以1938年到1940年底,广西出现了外省工厂迁入的高潮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国民政府组织了工业的搬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为后来中国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服务于持久抗战的战略需要,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右图中,中美贸易额发生变化的关键是( )
A.美国需要中国产品
B.中国消费能力提高
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D.中美分歧已经消除
【分析】本题以中美贸易额发生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中美建交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中美贸易统计图”可知,中美贸易额从80年代呈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化。
故选:C。
10.1956年,毛泽东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下列人物,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屠呦呦
【分析】本题考查了邓稼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解答】1956年,毛泽东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邓稼先。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被誉为“两弹元勋”。
故选:A。
11.有学者指出:“这是一场新文化运动,反对神权至上和封建君主制度,是一股让欧洲焕然一新的力量。”其评述的事件是( )
A.垦殖运动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开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据“这是一场新文化运动,反对神权至上和封建君主制度,是一股让欧洲焕然一新的力量。”及所学知识可知,其评述的事件是文艺复兴。
故选:B。
12.被誉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革命”的是( )
A.法国大革命 B.彼得一世改革 C.“光荣革命” D.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革命”为切入点,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最典型、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被誉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故选:A。
13.理论界认为,出版于19世纪40年代的某著作的核心思想包括五个方面:阶级斗争思想、“两个必然”思想、“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及“全球化”思想。据此判断,该著作是( )
A.《权利法案》 B.《战争与和平》 C.《物种起源》 D.《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理论界认为,出版于19世纪40年代的某著作的核心思想包括五个方面:阶级斗争思想、“两个必然”思想、“消灭私有制”和“两个决裂”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以及“全球化”思想。据此判断,该著作是《共产党宣言》。
故选:D。
14.下列史实,最能够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进步性的是( )
A.地主利益得到保护 B.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C.保留沙皇专制统治 D.农奴可以赎买土地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据所学知,最能够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具有进步性的是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这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明提供了自由劳动力。ACD都是其局限性。
故选:B。
15.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坚信人类治理能力
【分析】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1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还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人类还面临着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严重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问题,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公共问题,是人类在全球化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因而要注意趋利避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快速发发展的做法不值得提倡。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8分,17题8分,18题14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该著作成书于西汉时期,主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裁,其中本纪记述历代帝王的事迹;表是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的大事记;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
迹;列传记述各种重要人物的事迹。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该著作继承了以往历史著作的传统,把几千年间零碎散乱的历史资料,加以整理、审核、排比;在整理历史材料时,作者“采经摭传”“涉猎者广博”,有书本的,有档案的,有自己采访的,对这些丰富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选择和考订。该著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造了纪传体的形式,成为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判断指出该著作的名称及作者。(4分)
(2)根据材料一,指出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集中记录在哪种体裁之中?(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著作的历史贡献。(2分)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等相关史实。“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解答】(1)根据材料一、二中内容,可知指出该著作的名称是《史记》,其作者是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根据材料一“书记述天文、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情况”,可知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事迹集中记录在书的体裁之中。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著作的历史贡献体现在《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故答案为:
(1)著作:《史记》;作者:司马迁。
(2)体裁:书。
(3)历史贡献:《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史记》中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地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这场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1787年5月,各州派代表齐聚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争论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中央与州权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三类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之间的矛盾问题。在经过4个月的不断争论与妥协后,制宪会议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制定出了宪法草案,随后提交各州制宪会议审议通过。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到需要成文宪法来巩固其成果的历史阶段了。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
(1)根据材料,判断指出“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制定该宪法的必要性。(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争论的第二类问题最后是通过确立什么原则来解决的?(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这部宪法的重要意义。(2分)
【分析】本题以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中的一段材料为背景,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这场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可知,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2)由材料“战后成立的邦联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邦联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可知,战后成立的联邦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联邦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际安振全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所以需要制定一部宪法。
(3)由材料“第二类是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可知,美国通过分权制衡的原则解决了中央行政、立法、司法三大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
(4)据材料“该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次创举,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已经成熟到需要成文宪法来巩固其成果的历史阶段了”并结合所学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答案为:
(1)战争:独立战争。
(2)必要性:战后成立的联邦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联邦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际安振全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3)原则:分权制衡。
(4)重要意义: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兴国强国部分史实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土地改革 ④西藏和平解放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⑥“一五”计划 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⑧“求同存异” ⑨十一届三中全会 ⑩“一国两制” “九二共识” 瑢香港、澳门回归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中共十七大 中共十八大 “四个全面” 中共十九大
材料二 五年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足进展;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1)请从材料一中选择四个史实,并将其序号分别填入以下相应位置。(4分)
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A ;
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事件是B ;
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C ;
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会议是D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的特点,(2分)并简要分析取得这
些成就的主要原因。(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说明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4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三大改造、一国两制、中共十九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成就的特点及主要原因、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9年12月20日,我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故填②;B: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故填⑤;C:有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故填⑩;D: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十九大,故填⑱。
(2)据材料一“新中国兴国强国部分史实”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制度、科技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是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不会走从前一些大国崛起走过的道路,即一个国家的崛起对现存世界权力分配格局构成冲击,从而导入不稳定因素,甚至催生冲突与战争,“和平崛起”表示中国要寻求一条不同的崛起道路,即和平的道路。中国崛起之后要在维持世界的和平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个层面讲的是中国对自己未来作为一个大国角色的认同,表明自己有责任维持世界的和平。
故答案为:
(1)A:②;B:⑤;C:⑩;D:⑱。
(2)特点:在经济、政治、制度、科技等方面取得全面的发展。(符合题意即可)主要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出其中2点即可)
(3)中国角度:中国不会走从前一些大国崛起走过的道路,即一个国家的崛起对现存世界权力分配格局构成冲击,从而导入不稳定因素,甚至催生冲突与战争,“和平崛起”表示中国要寻求一条不同的崛起道路,即和平的道路。(符合题意即可)世界角度:中国崛起之后要在维持世界的和平方面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个层面讲的是中国对自己未来作为一个大国角色的认同,表明自己有责任维持世界的和平。(符合题意即可)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