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
1.2项目概况 1
1.3结论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建设条件 4
3.1建设规模 4
3.2建设条件 4
第四章 总体规划方案 7
4.1设计依据 7
4.2设计目标 7
4.3规划原则 7
4.4规划理念 8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9
5.1总体建设方案 9
5.2建设范围 10
5.3建设内容 10
第六章 节能分析 21
6.1设计依据 21
6.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23
6.3节能分析 23
第七章 环境保护 25
7.1编制依据 25
7.2环境保护建设目标 25
7.3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26
7.4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26
7.5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28
第八章 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 29
8.1消防 29
8.2安全与卫生 29
第九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31
9.1编制依据 31
9.2风险调查 31
9.3风险识别 32
9.4风险估计 33
9.5风险因素分析 34
9.6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35
9.7风险等级及结论 41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 43
10.1项目组织 43
10.2部门职责 44
10.3人员培训 45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6
11.1项目实施内容 46
1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6
第十二章 工程招投标 48
12.1项目招标范围 48
12.2招标组织形式 49
12.3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49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1
13.1投资估算 51
13.2资金筹措 53
第十四章 生态评价 54
14.1生态评价 54
14.2生态效益 54
14.3节能效益 55
14.4项目建设资金 55
14.5效益评价结论 55
第十五章 社会评价 56
15.1主要利益相关群体 56
15.2社会影响分析 56
15.3评价结论 57
第十六章 建议与结论 58
16.1实施措施及建议 58
16.2结论 59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热浸镀锌扩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Ⅱ—03068
(报 批 稿)
**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2003年12月
目 录
1 总论 1
1.1 任务由来 1
1.2 编制依据 1
1.3 评价工作原则 3
1.4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3
1.5 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3
1.6 评价因子 4
1.7 评价标准 4
2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7
2.1 自然环境概况 7
2.2 社会环境概况 8
2.3 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9
2.4 选址可行性分析 9
3 建设项目概况 10
3.1 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及投资总额 10
3.2 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及厂区平面布置 10
3.3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10
3.4 工况 10
4工程分析 11
4.1现厂区概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1
4.2扩建厂区概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16
4.3 项目实施前后“三废”排放量对比 21
5 清洁生产分析 23
5.1 国家产业政策 23
5.2 生产工艺先进性分析 23
5.4 节能降耗措施分析 24
5.5 小结 24
6 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5
6.1 现有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5
6.2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评述 25
6.3 非正常排放废水处理措施分析 27
6.4 节水降耗措施评述 29
6.5 排污口规范化设置 29
6.6 环保投资概算及进度 30
7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31
7.1 建设项目扩建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 31
7.2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申报 31
7.3 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 32
8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33
8.1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 33
8.2 污染气象特征 35
8.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37
9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分析 42
9.1水环境质量现状 42
9.2 水环境影响评价 44
10 环境噪声现状及影响评价 48
10.1评价区声环境概况 48
10.3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49
10.4小结 52
1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3
11.1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53
11.2 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54
11.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5
11.4 施工垃圾的环境影响分析 56
11.5 施工期环境管理 56
12环境监控及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58
12.1 环境管理 58
12.2 环境监测计划 59
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1
13.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61
13.2 环境效益分析 61
14 公众参与 62
14.1 调查目的及意义 62
14.2 调查的内容及受访者基本情况 62
14.3 民意调查结果分析 64
15 结论和建议 65
15.1 结论 65
15.2 建议 68
****集团热浸镀锌扩建项目环评报告书(报批稿)
1 总论
1.1 任务由来
本项目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套电力、交通设施标准件热镀锌项目的扩建工程,位于**区**镇。目前生产规模热浸镀锌紧固件10000吨/年。随着****集团有限公司业务量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和镀件规格均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每年****集团有限公司需外协**市前洲镀锌厂热镀锌高杆灯架约2万吨。仅运费一项就需费用200万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前洲镀锌厂合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00万元购买土地、工厂基建,**市前洲镀锌厂出资250万元购买设备和技术对目前的热浸镀锌生产车间进行易地扩建。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的有关规定:“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市环科所),承担上述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了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根据工程项目有关资料以及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状况的有关资料编制本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本评价大纲报请环保部门审批后,将作为开展环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98—253号令);
(9)《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规定》;
(10)《**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
(11)《关于印发〈**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
(12)《**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95;
(14)《**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定》;
(15)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印发《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16)国经贸资源[2001]1017号文印发《关于工业节水“十五”规划》的通知;
(17)《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环控[1997]0232号;
(18)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0]124号文《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19)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2001]199号);
(20)****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市环科所关于热浸镀锌生
产车间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
(21)**县计经委《关于****集团有限公司扩建杆、塔热浸镀锌生产车间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计经[2002]38号)。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申报(登记)表。
1.3 评价工作原则
1.3.1 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以新带老”的原则。
1.3.2 认真做好工程分析,贯彻“清洁生产”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分析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分析其影响程度和范围。
1. 3.3充分利用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所在地取得的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成果,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4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控制污染目标为项目建成后污染物达标排放,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总量指标以内,排污口设置符合《**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
环境保护对象
环境保护目标
大气环境
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
根据**市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评价区属二类区,空气质量应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水环境
**河(**段)
水质应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声环境
厂界
厂界应达《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要求,环境噪声达《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
1.5 评价重点、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5.1 评价重点
建设项目属扩建项目,确定本次评价重点为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评述、水环境影响分析及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5.2 评价工作等级
(1)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建设工程废水排放量约为2.27m3/d。污水的受纳水体为**河(**段),水质要求达到Ⅲ类水标准。根据导则判定,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尚达不到三级,因此仅做环境影响分析。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考虑该项目大气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3)噪声影响评价等级
噪声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1.5.3 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2。
表1-2 评价范围表
评价范围
大气
以建设项目为中心,3×4平方公里范围内。
地面水
建设项目受纳水体**河(**段)排放口上游500m至下游1000m处
声环境
建设项目厂界
总量控制
在环保局批准的指标内调剂
1.6 评价因子
建设项目评价因子见表1-3
表1-3 评价因子确定表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
大气环境
SO2、TSP、硫酸雾
硫酸雾
硫酸雾
水环境
CODcr、石油类、
动植物油、SS、总Zn
CODcr、动植物油、石油类、总Zn
CODcr、总Zn
声环境
连续等效A声级
连续等效A声级
1.7 评价标准
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厂址周围环境特征,本评价采用以下评价标准。
1.7.1 排放标准
(1)废气。工艺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具体见表1-4。
(2)废水。建设项目废水处理后经雨水沟最终排入**河(**段),故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具体见表1-5。
(3)噪声。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Ⅱ类标准,具体见表1-6。
表1-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废气类型
污染物
浓度限值
(mg/Nm3)
排放高度
(m)
速率限值
(kg/h)
标准来源
锅炉烟气
SO2
900
GB13271—2001二级[Ⅱ时段]
TSP
200
酸洗废气
硫酸雾
45
20
3.9
GB16297—1996表2
表1-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项目
一级标准值(mg/L)
标准来源
PH
6~9
GB8978—1996表4
CODcr
≤100
动植物油
≤10
石油类
≤5
Zn2+
≤2
表1-6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类别
昼间
夜间
2类
60dB(A)
50dB(A)
1.7.2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按**市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划分及执行标准要求,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其值
详见表1-7。
表1-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mg/Nm3)
标准来源
SO2
日平均
0.15
GB3095—1996
1小时平均
0.50
NO2
日平均
0.12
1小时平均
0.24
TSP
日平均
0.30
(2)地表水
**河(**段)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见表1-8。
表1-8 地表水质标准
项目
标准值(mg/L)Ⅲ类
标准来源
PH
6~9
GB3838—2002表1
CODcr
≤20
石油类
≤0.05
总Zn
≤1.0
*:参照水利部标准
(3)声环境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2类标准,其值见表1-9。
表1-9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昼间
dB(A)
夜间
dB(A)
标准来源
60
50
GB3096—932类
60
50
GB12348—90中2级
2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热浸镀锌生产车间扩建工程项目位于**市**区**镇**村**集团铁塔制造厂北面,项目的东面、西面和北面是苗圃。该区域是规划中的工业小区,占地53亩。原车间位于**镇西北角**集团公司内,距扩建项目地址约1公里,见图2—1。**镇是**市的著名风景区,**镇南面是**公园、**镇有天然温泉群,在天然温泉群周围建设有高档的度假村。**镇辖区内是**市绿化苗圃基地。
2.1.2地形、地质、地貌
项目所在区域地形为丘陵地,原为一制砖厂和制砖厂取土区,场地内有废弃的砖窑和若干大小不等的取土坑。
场地标高在14—16米之间,地势较高,场地土层主要为黄土相沉积地层。
2.1.3气候与气象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本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降雨量四季分配不均。冬半年(10~3月)受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盛行偏北风,降雨较少;夏半年(4~9月)受热带或副热带海洋性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降水丰富。尤其在春夏之交的5月底至6月,由于“极峰”移至长江流域一线而多“梅雨”。夏末秋初,受沿西北向移动的台风影响而多台风雨,全年无霜期222~224天,年日照时数1987-2170小时。该地区主要的气象气候特征见表2—1。
表2—1主要气象气候特征
编号
项 目
数量及单位
(1)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5.4℃
历年平均最低气温
11.4℃
历年平均最高气温
20.3℃
极端最高气温
43.0℃
极端最低气温
-14.0℃
(2)
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年平均水气压
15.5mb
(3)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1041.7mm
年最小降水量
684.2mm
年最大降水量
1561mm
一日最大降水量
198.5mm
(4)
积雪
最大积雪深度
51cm
(5)
气压
年最高绝对气压
1046.9mb
年最低绝对气压
989.1mb
年平均气压
1015.5mb
(6)
风速
年平均风速
3.4m/s
30年一遇10分钟最大平均风速
25.2m/s
(7)
风向
主导风向 冬季:偏北风
夏季:偏南风
静风频率
22%
2.1.4河流水文特征
**区的河流以**为分水岭,**东南的河流进入长江,有**河、**河、**河。**西北和东北的河流进入**河,有**河、**河。
建设地点附近水体主要为**河,距离建设地点北面约4公里。由排水沟连接。该排水沟平时存水较少,下雨时成为雨水排放沟,途径苗木和水田地。**河(**段)呈西南至东北走向,最终进入长江。**河水质规划为Ⅲ类,河宽平均为35米,水深为3.2米,平均流量为0.5m3/s。
2.2 社会环境概况
项目所在地西北角是**镇的**村,是该镇较为富裕的行政村,住有农民40余户。**镇已经通过了省级新型小城镇的验收。**镇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在原**县乃至**市的乡镇建设中走在了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已经从小康向富裕迈进。
2.3 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集团公司的扩建项目所在地位于**镇东北面,周围只有中建**江标铁塔厂一家规模企业,产品结构与本扩建项目的生产结构基本相同。污染物排放情况如下:产生废水1640t/a,CODcr的排放量为0.24t/a,SS排放量为0.24t/a,氨氮排放量为0.04t/a,固废的产生量为15t/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防锈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挥发,为无组织排放。其它污染源主要是来自周边村民的生活用水。
2.4 选址可行性分析
**集团公司原车间位于**镇西北角**集团公司内,改造后的厂址位于一制砖厂和制砖厂取土区内,该制砖厂已于2000年底停产歇业,其土地功能性质未作改变,仍为建设项目用地。该扩建项目所在地区域是规划中的工业小区,占地53亩。
结合**区的整体规划和环保规划,本改造项目的选址是符合**镇的整体规划要求,也符合环保规划。
3 建设项目概况
3.1 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及投资总额
3.1.1建设项目名称:****集团有限公司扩建杆、塔热浸镀
锌生产车间技术改造项目。
3.1.2项目性质:扩建改造。
3.1.3建设地点:**区**镇
3.1.4投资总额:扩建改造工程总投资450万元人民币。
3.2 占地面积、职工人数及厂区平面布置
本建设项目占地10005m2,净用地8000m2。
新厂区定员50人。
建设生产区、生产管理区、原料库区和成品库区、污水处理区。厂区平面布置见图3—1。
3.3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年产镀锌钢杆、塔2.2万吨。
产品方案:企业产品结构重点在输电铁塔、钢管杆塔镀锌钢结构产品上,兼做电力、交通设施紧固标准件镀锌。
表3—1 新项目产品结构、产量规划
产品类别
产量
(t/a)
标准件
7000
角钢塔
5000
管塔
10000
合计
22000
3.4 工况
年工作日为300天,生产小时数为3000小时。
4工程分析
4.1现厂区概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老厂(**县镀锌厂)建于1999年,属集体福利企业。200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00万元,利税640万元。全厂现有职工180人。厂区占地面积14000m2。
表4—1现有生产产品结构
产品类别
产量(t/a)
标准件
6000
角钢塔
1000
管塔
10000
合计
17000
4.1.1 现有车间组成
现有车间及生产设备见表4—2。
表4—2车间组成及生产设备现状
车间
生产设备
热浸镀锌
镀锌炉2台(煤气发生炉)
酸洗槽1个
清洗、冷却槽各1个
机械复合镀锌
机械复合镀锌设备3台套
拉丝机1台、丙烷气切割头11个、钻空机3台、铣
削机1台、焊接机8台
4.1.2 公用工程
(1) 给排水
该公司现厂区的水量消耗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其中生产用
水用于除锈工段的酸洗漂洗、热镀锌后冷却等。
中和沉淀
除锈酸洗漂洗水
6000 6000
冷却水
7500 375 7125
生活用水
化粪池
1500 225 1275
新鲜水15000 排放14400
图4—1 水平衡图(单位:t/a)
(2) 动力和能耗
现厂区的动力消耗主要是钢结构件在生产和热镀过程中的运输,
通过行车进行。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安装电容量为1250KW,年耗电约300万kwh。
4.1.3 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集团原镀锌厂2001年生产各类塔产品9500吨,其中:8000吨的产品镀锌通过外协实现(6500吨送往**前洲镀锌厂加工,1500吨在**周边镀锌厂加工),本厂区的镀锌能力只有每年加工1500吨钢结构。主要原辅材料耗量见表4—3。
表4—3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项目
单位
用量
盐酸
t/a
80
氯化铵
t/a
9
硫酸
t/a
100
锌锭
t/a
40
铝锭
t/a
1
煤
t/a
60
水
m3/a
15000
电
万kwh/a
300
4.1.4 现厂区生产主要工艺流程
整形
除毛刺
焊接
铣削
切割
钢板原料
边角料
盐酸、硫酸 水 燃煤烟气
热镀锌
活化
清洗
除锈
钢结构件
酸雾 废水 燃煤加热
废水
整形
冷却
成品
图4—2 热镀锌生产主要流程
从以上生产工艺流程,备镀件经机械加工成型后采用盐酸、硫酸进行表面除锈,再用清水漂洗,而后活化,进入镀槽,燃煤加热镀锌,再放入冷水槽冷却,最后整形成品。
4.1.5 现有污染物排放情况
(1) 水污染物排放现状
现厂区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其中生产废水是酸除锈工段的漂洗废水和热镀锌后的冷却废水,除锈漂洗废水中污染物是PH、CODcr、SS,冷却废水中的污染物是CODcr、总Zn;生活废水中的污染物是CODcr、SS、动植物油。目前该厂对除锈漂洗废水采用中和法进行处理后沉淀,而后与生活废水一并排入污水管网。具体见表4—4。
表4—4现厂区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物来源
废水排
放量
(t/a)
污染物
处理前浓度
(mg/L)
处理后浓度
(mg/L)
排放量
(t/a)
排放
规律
除锈漂洗废水
6000
PH
4.5(无量纲)
7.3(无量纲)
—
间断
CODcr
150
100
0.6
石油类
20
5
0.03
冷却废水
7125
CODcr
150
150
1.07
间断
Zn
20
20
0.14
生活污水
1275
CODcr
300
200
0.26
连续
SS
200
100
0.13
动植物油
30
25
0.032
合计
14400
表4—5现厂区水污染物“三本账”统计
污染物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CODcr
2.35
0.42
1.93
SS
0.26
0.13
0.13
石油类
0.12
0.09
0.03
动植物油
0.038
0.006
0.032
Zn
0.14
0
0.14
(2) 废气污染物排放现状
现厂区安装有2台加热炉(煤气发生炉), 并有酸洗槽1个(用于除锈)。年耗煤(含硫率1%)60吨,消耗盐酸80吨、硫酸100吨。产生的燃煤烟气量为62.04×104Nm3/a,对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烟气,镀锌厂未采用除尘脱硫措施,仅使用15米烟气筒作排放。酸雾为无组织排放。
表4—6废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污染物来源
排气筒口径(m)
排气筒
高度
(m)
烟气量
(104m3/a)
污染物
处理前浓度
(mg/m3)
处理后浓度
(mg/m3)
排放量
煤气发生炉
0.20
15
62.04
SO2
1547
1547
0.96t/a
烟尘
2901
2901
1.8t/a
表4—7废气污染物“三本账”计算
污染物
污染物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SO2
0.96
0
0.96
烟尘
1.8
0
1.8
(3) 固体废弃物排放现状
现厂区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渣,废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沉淀污泥,以及钢结构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目前,镀锌厂对煤渣和沉淀污泥送往附近的砖瓦厂作砖瓦制作原料,对钢结构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边角料,全部卖给钢铁厂回炉。
表4—8固体废弃物统计
固废名称
编号
产生量
(t/a)
处置方式
锅炉煤渣
72
25
砖瓦厂
沉淀污泥
20
机械加工边角料
99
420
钢铁厂回炉
总计
465
表4—9固体废弃物“三本账”统计
固体废弃物
编号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机械加工边角料
99
420
420
0
沉淀污泥
20
20
0
锅炉煤渣
72
25
25
总计
465
465
0
(4)噪声
现厂区有下料切割机、制孔制弯机、铣削机等工具,生产加工
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级值一般在85dB(A)左右。由于生产车间距厂界约20米,因而到达厂界的距离自然衰减和车间墙体的隔声,噪声衰减量在25dB(A)以上。
4.1.6 主要环保问题
通过对现厂区的工程分析,现厂区存在以下问题。
对酸洗除锈工段产生的酸雾和燃煤产生的烟气,目前未采用措施处理即对外排放;排放的烟气中烟尘、SO2的浓度均不能达相应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酸洗除锈工段产生的盐酸雾、硫酸雾为无组织排放。
**集团镀锌厂目前对生活废水仅作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放,是不能达到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要求。
4.2扩建厂区概况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4.2.1 项目组成
扩建厂区位于距现厂区约1.5km处的东北部,南面是**集团铁塔厂,西北面80米处是**村的村民住宅,其它方向是苗圃和农作物地。扩建项目建成后,原厂区的热镀锌生产停止,仅进行钢结构件的机械加工。
扩建厂区的生产区包括主厂房2232m2、辅助用房600m2、露天场地5000m2。
表4—10扩建厂区生产主要设备
序号
装备名称
型号
数量(台)
1
煤气发生炉
1
2
双梁起重行车
3
3
除锈槽
1
4
镀锌炉
1
5
清洗槽
8
6
废水处理池
1
4.2.2 公用工程
(1)给排水
扩建厂区的水量消耗主要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其中生产用
水用于除锈工段的漂洗、热镀锌后冷却等。
除锈漂洗水
(27.3t/d)
410
中和沉淀
补充410
450
中和沉淀
冷却水
(30t/d)
补充450
化粪池
生活用水
800 120 680
补充新鲜水1660 排放680
图4—3 水平衡图(单位:t/a)
(2)动力和能耗
建设项目厂区的动力消耗主要是钢结构件在生产和热镀过程中
的运输,通过行车、吊车完成。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电,安装电容量为200KW,年耗电约50万kwh。煤气发生炉年消耗燃煤(含硫率1%)700吨。
4.2.3 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集团扩建厂区主要是进行钢结构件的热镀锌生产,年热镀各类塔产品的能力达22000吨。新厂区使用专用除锈剂代替盐酸和硫酸作为镀件的除锈清洗辅料。主要原辅材料耗量见表4—11。
表4—11主要原辅材料耗量
项目
单位
用量
除锈剂
t/a
350
锌锭
t/a
500
铝锭
t/a
5
煤
t/a
700
水
m3/a
1660
电
万kwh/a
50
4.2.4 建设项目生产主要工艺流程
除锈剂 水 烟气
漂洗
除锈
热镀锌
钢结构件
废水处理回用 煤气发生炉
废水处理回用
整形
冷却
成品
图4—4 扩建厂区热镀锌生产主要流程
扩建厂区热镀锌生产采用专用除锈剂代替盐酸和硫酸,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酸雾,因而在此生产工段基本不产生废气。
4.2.5 污染源排放分析
(1)废水排放状况
扩建项目废水来源有除锈漂洗废水、热镀锌冷却废水和生活污水,建设单位对除锈漂洗废水和冷却废水集中处理后作循环利用,对外零排放;对生活废水采取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达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后排放,通过排水沟最终排入**河(**段)。
建设单位采用物化法(中和法)按照一级排放标准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废水处理装置正常运行时,各种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状况见表4—12。
表4—12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统计
污染物来源
废水
产生量
(t/a)
污染物
处理前浓度
(mg/L)
处理后浓度
(mg/L)
排放量
(t/a)
备注
除锈漂洗废水
8200
PH
5.5(无量纲)
7.3(无量纲)
—
废水零外排,污泥送砖瓦厂
CODcr
150
100
—
石油类
20
5
—
冷却废水
8550
CODcr
150
100
—
Zn
20
2
—
生活污水
680
CODcr
300
100
0.068
连续
排放
SS
200
70
0.048
动植物油
30
10
0.0068
合计
17430
表4—13废水污染物“三本账”核算
污染物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CODcr
2.71
2.642
0.068
SS
0.136
0.088
0.048
石油类
0.164
0.164
0
动植物油
0.02
0.0132
0.0068
Zn
0.171
0.171
0
(2) 废气排放状况
建设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是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燃煤烟气,年耗燃煤量700吨,产生的烟气量为723.8×104Nm3/a,其中的污染物烟尘、的源强浓度分别为2901mg/m3、1547mg/m3,**集团对燃煤烟气拟采SO2用水幕脱硫除尘设备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烟尘的去除率在95%以上,对SO2的去除率在50%以上;除锈工段产生的酸雾很少,为无组织排放。
表4—14 废气污染物排放统计
污染物
来源
排放量
(104m3/a)
排气筒
口径(m)
排气筒
高度(m)
处理前浓度
(mg/m3)
处理后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煤气
发生炉
723.8
0.25
20
SO2
1547
773
5.6
烟尘
2901
145
1.05
表4—15废气污染物“三本账”核算
污染物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SO2
11.2
5.6
5.6
烟尘
21
19.95
1.05
(3)固体废弃物排放现状
扩建项目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渣,废水处理装置产生的沉淀污泥。**集团对煤渣和沉淀污泥送往附近的砖瓦厂作砖瓦制作原料。
表4—16固体废弃物统计
固废名称
编号
产生量
(t/a)
处置方式
锅炉煤渣
72
290
砖瓦厂
沉淀污泥
23
50
总计
340
表4—17固体废弃物“三本账”统计
固体废弃物
编号
产生量
(t/a)
削减量
(t/a)
排放量
(t/a)
沉淀污泥
23
50
50
0
锅炉煤渣
72
290
290
总计
340
340
0
(4)噪声
扩建项目内主要是电动行车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煤气发生炉鼓风机的噪声,噪声声级值一般在80dB(A)左右。由于生产车间距厂界约20米,因而到达厂界的距离自然衰减和车间墙体的隔声,噪声衰减值在25dB(A)以上。
4.2.6 非正常与事故状态污染物排放状况
从工程分析中得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及污染治理工程中,存在不正常排放的风险因素,主要表现在生产废水处理装置运行不正常时,其污染因子排放浓度较高;当水幕脱硫除尘设备工作不正常时,对外排放的烟气中SO2和烟尘浓度超标。
表4—18非正常与事故状态污染物排放状况
污染物
污染因子
产生浓度
(mg/L)
排放量
(t/a)
备注
废水
CODcr
180
2.71
非正常和事故时废水直排排水沟
石油类
20
0.164
SS
200
0.136
动植物油
30
0.02
Zn
20
0.171
废气
污染因子
产生浓度
(mg/m3)
排放量
(t/a)
SO2
1547
11.2
直排大气
烟尘
2601
21
在非正常与事故状态时,废水中污染物CODcr、石油类、SS、动植物油、Zn的超标倍数分别达1.8倍、4倍、2.86倍、3倍和10倍,尤其是Zn的超标倍数较大;废气中污染物SO2和烟尘的超标倍数分别达1.72倍、14.5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