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毕设论文.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24904 上传时间:2024-10-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71.50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毕设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V 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以青岛AJ公司为例 摘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和至关重 要的资源。企业获取、创造、传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这就需要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企业战略、信息系统、和企业核心能力有机结合起 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我国的中小化工企业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 争。通过实施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知识创新,降低生产成 本,是我国中小化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必然 选择。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状况,然后分析了知识的分类、知识管 理的内涵、知识管理的过程、以及知识的转移模式和创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自己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型,该模型基本上包括三个模块:目标体系、知识挖 掘子系统和知识管理的支持子系统。知识挖掘的过程就是知识不断规划、组织、共 享、创造、识别和评价的过程。支持系统包括制度管理、企业文化、领导支持和信 息技术。其中制度管理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基础;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良好氛围, 是软力量;领导的重视和带头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特网和局域网等硬件是实 施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根据知识管理系统模型,本文以青岛AJ公司实施知识管理 为案例介绍了该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最后提出了中小化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 的关键因素、导入过程以及实施知识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准备实施知识管 理的中小化工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V Study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hemical Enterprises-Analysis to QingDao AJ Company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considered a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in which knowledge is the major producing ingredient and always taken as vital resources of enterprise.The capability of obtaining,creating,transmitting and using knowledge would be the key point to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which require enterprises to take knowledge management.With China joining WTO,small and medium sized chemical enterprises will face more fierce competition.To adapt to crucial outer environment and demands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the introduc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existence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hemical enterprises. Wit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t firs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knowledge;connot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and the transferring mode and creation process of knowledge, basing on which a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is born.This model contains three modules:target system,knowledge excavation subsystem and supporting subsystem to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excavation means programming, organizing,sharing,creating,identifying and evaluating knowledge continuously. Supporting system contains system management,company culture,support from leader and information technique.System management is the base of realiz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Company culture is fine atmosphere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 kind of soft power;Recognition and leading function from leaders are keys to success; Computer hardware,such as Internet and local area network,is physical base of implementation.Based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Qingdao AJ Company and at last shows us the key factor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chemical enterprises with medium and small sizes,guiding in proces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chemical enterprises which are ready to apply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 sized chemical enterprises,knowledge,knowledge management,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VI 目录 1绪论……………………………………………………………….................1 1.1论文的写作背景……………………………………………………….1 1.2知识管理现状综述…………………………………………………….1 1.2.1国外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现状……………………………………….2 1.2.2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现状……………………………………….3 1.2.3知识管理应用领域的现状…………….…………………………....5 1.3青岛AJ公司简介…………………………………………………….....6 2知识管理理论探讨………………………………………………………..…..7 2.1知识的内涵与分类…………………………………………………......7 2.1.1知识的内涵……………………………………………………….....7 2.1.2知识的分类……………………………………………………….....8 2.2知识管理的定义及内涵………………………………………………..9 2.3知识管理的过程……………………………………………………….10 2.4知识的转移模式和创造过程………………………………………….11 3企业知识管理系统……………………………………………………….....12 3.1企业战略目标…………………………………………………………...13 3.2企业知识挖掘子系统…………………………………………………...16 3.3企业知识管理支持子系统……………………………………………...20 3.3.1制度管理……………………………………………………………20 3.3.2企业文化……………………………………………………...…….20 3.3.3领导支持……………………………………………………………23 3.3.4信息技术……………………………………………………………24 4青岛AJ公司知识管理案例………………………………………………....26 4.1青岛AJ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26 4.2青岛AJ公司的知识需求………………………………………………..27 4.3青岛AJ公司知识管理的基本架构……………………………………..28 4.4青岛AJ公司知识管理团队的建设……………………………………..32 4.4.1设立首席知识官…………………………………………………….32 4.4.2知识管理部门的建设……………………………………………….33 4.5青岛AJ公司组织结构设计……………………………………………..33VII 4.6青岛AJ公司知识管理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中运用……………….34 4.6.1知识获取……………………………………………………………35 4.6.2知识移转……………………………………………………………35 4.6.3知识应用……………………………………………………………36 4.6.4知识的组织和积累…………………………………………………36 4.6.5知识传播……………………………………………………………37 4.7对青岛AJ公司知识管理研究的建议………………………………….38 4.7.1建立激励机制………………………………………………………38 4.7.2建立适合知识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38 5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38 5.1中小化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38 5.1.1中小化工企业的特征………………………………………………38 5.1.2中小化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39 5.2中小化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40 5.2.1企业高层的参与和支持…………………………………………...40 5.2.2员工对知识管理文化的理解……………………………………...41 5.2.3进行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41 5.2.4加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42 5.3中小化工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42 5.3.1知识审计…………………………………………………………...42 5.3.2建立知识管理团队………………………………………………...42 5.3.3知识管理系统的选择……………………………………………...43 5.3.4知识共享环境……………………………………………………...43 5.3.5组织学习…………………………………………………………...44 5.3.6知识管理的效果评价……………………………………………...45 6结束语……………………………………………………………………….46 参考文献………………………………………………………………………47 致谢…………………………………………………………………………….481 1绪论 1.1论文的写作背景 在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体现为知识的学习、 创造、流动与管理。信息化把知识转化为信息,通过光电技术进行传播,信息的受 众接收到信息后,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终用于物质与精神生产。在这个知识传 播和转化的过程中、在这个由大量不同角色和分工的人、各种信息传播与流通的技 术设施、信息流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如何有效地规划设计,以提高其间各个过程环 节的效率?是管理学面临的新挑战。 知识管理正是为解答这些问题而诞生出来的新的管理学分支。因此,自1997年 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并对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国内企业 因此纷纷开始注意并接受知识管理理论,且展开了实践。 理论界对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已有很多的著述,并且多以大型IT企业为案例 进行分析研究,但很少有针对中小化工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 入世六年来我国的化工市场已经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下,我国的中小化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企业的管理者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 了更深刻和更直观的认识,实施知识管理,充分挖掘职工的经验,吸收行业先进经 验,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员工素质,促进知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中小化 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必然选择。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在研究和探讨知识及知识管理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详细 的阐述了知识管理的意义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模 型。通过对青岛AJ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分析,进而研究探讨知识管理如何和 中小化工企业相结合。目的是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应用于我国中小化工企业,使企业 有效的应用知识以提升技术、产品、营销创新及组织整体对外的竞争力,促进组织 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成员获取知识的效率,有效的发挥组织内个体成员的知识能 力。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研究成果来指导我国中小化工企业有效的 实施知识管理,为企业创新服务,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服务。2 1.2知识管理现状综述 1.2.1国外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 世纪初泰勒模式的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 的产物。在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管理学家为知识管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们当中有人们熟知的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以及保罗·斯特阿斯 曼和彼得·圣吉。彼得·德鲁克和保罗·斯特阿斯曼强调了信息和隐含知识作为 企业资源的不断增长的重要性;彼得·圣吉则将重点放在“学习型组织”,即管理 知识的文化因素。哈佛商学院的切瑞斯·阿奇瑞斯、克里斯托福·巴斯莱特和多 萝西·莱昂纳多·巴斯顿则考察了管理知识的多个侧面。事实上,多萝西·莱昂 纳多·巴斯顿对Chaparral钢铁公司有名的案例研究激发了她创作《知识之源:建 立和维持创新之源》一书的灵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艾沃瑞特·荣格在斯坦福大学关于创新扩散的研究、 托马斯·艾伦在麻省理工学院关于信息和技术转移的研究也为我们理解组织内知识 是如何产生、利用和扩散做出了贡献。在80年代中期,尽管多数组织缺乏管理知 识的战略和方法,但知识作为竞争性资源的重要性已经明确化。其中一个值得注意 的范例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超媒体工具——知识管理系统产生,它比因特网早了10 年。在这一时期,我们也能看到依赖于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管理知识的系统的发 展,同时,该时期还给了我们诸如“知识获取”、“知识工程”、“以知识为基础的系 统”和“基于计算机的存在论”等观点。 为了给管理知识提供技术基础,一个美国企业社团在1989年启动了“管理知 识资产”的项目。同时有关知识管理的论文也开始在《斯隆管理评论》、《组织 科学》、《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其他刊物上出现。关于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第 一批专著也开始出版,如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和日本学者屋太一的《知 识价值的革命》。 到了1990年,许多管理咨询公司开始了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项目,而且美国、 欧洲和日本的一些著名企业也建立了重点知识管理项目。 1991年当汤姆斯·斯特瓦特在《财富》杂志发表了“智囊”文章后,知识3 管理进入了畅销书行列。 9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项目蓬勃发展,这种发展应该归功于国际互联网。国际 知识管理网络(IKMN)于1989年在欧洲创办,1994年上网,很快又吸收了位于美 国的“知识管理论坛”和其他与知识管理相关的团体和出版物。因为企业及组织为 取得竞争优势,开始重视管理和开发隐性和显性知识资源,所以有关知识管理的会 议和研究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1994年国际知识管理网络(IKMN)出版了对欧洲 企业开展的知识管理调查的结果,1995年欧共体开始通过ESPRIT计划为知识管理 的相关项目提供资助。另外,许多相关领域(如基准管理、最佳实践、风险管理和 变革管理)感兴趣的专业组织也正在探索知识管理与他们特殊的专家领域的关系, 这些组织有美国生产力和质量委员会(APQC)以及美国信息科学协会(ASIS)等。 1.2.2国内知识管理理论研究现状 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97年5月由国家科委 组织专家翻译出版的经合组织(DECD)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为我国了解知识经济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1998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大庆典演讲 中指出“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时知识经济在中国开始发育、成长。而1998年 则成为我国学术领域的“知识经济年”。进人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 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 知识管理等问题,企业界也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 战和大好机遇。1999年,许多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著作被翻译出版,国内不少学者 也敏捷地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学术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 科学部将“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研究”作为2000年的鼓励研究领域为标志,国内学 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并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了一个企业知识 管理实践的高潮。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和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 ①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该所是国内著名的从事知识管理研究和服务的商 业机构,提出了一个企业知识管理模型,该模型包括六方面的内容:知识管理方向 (价值体系);知识管理体系(方法和策略);促进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通畅的 知识管理途径;支持知识管理的设备和工具;知识的控制。此外还开设了专门的知 识管理网站,内容包括知识管理动态、知识管理案例、知识管理论坛等;与《科技4 日报》联合开办了“知识管理”专栏;翻译了大量的国外知识管理文献,组织了一 系列有关知识管理活动,出版了《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一书,为推动我国知 识管理研究发挥了相当的作用。 ②武汉大学传播与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点于1998年率先开设了知识管理研究方 向。 ③王如富等人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六种方法:知识编码化;应用信息技术;建立 学习型组织;设立知识主管;构建知识仓库;进行基准管理和最佳实践。还提出了 企业知识库的知识组成:即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组织结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基本流程的信息;知识资产的信息;顾客信息。 ④徐勇等人也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六种方法:设立知识主管;创建动态团体;建 立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建立企业内部网络、促进知识交流; 建立动态联盟、培养核心创新能力。 ⑤王德禄、刘志光教授提出了建立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观点,他们认为国家知 识基础设施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高素质、高技能的人,即知识工作者;知识机构; 知识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王德禄等人还提出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把握积累、共享 和交流三个原则。 ⑥李信忠提出了知识管理应注意四个基本原则:参与原则、解释原则、澄清原 则、知识资本化原则。 ⑦左美云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水平衡量的三维坐标,即用知识创新率(力)、 知识传播率(力)、知识应用率(力)来衡量,其中每个坐标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 的指标。 ⑧陈京民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新型组织结构具有 九大特点:有利于员工的相互影响、沟通和知识共享;有利于企业的知识更新的深 化;有利于企业集中资源完成知识的商品化;有利于企业掌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有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知识商品化过程中关键角色的明确和 确认,使其顺利地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而不仅仅是一个生产、 经营性的组织;是一种宽松的、民主的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知识主管。5 ⑨霍国庆对企业首席信息官进行了研究,归纳出三种最基本的首席信息官模 型:战略/战术模型。在这个经典模型中,一个公司总有两个或几个信息方面的主 管,其中一个负责战略事务,另一个或几个负责战术事务;内部/外部模型。在这 种模型中,有关职责被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一个信息技术经理可能管理内 部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基础设施和日常操作,另一个则追踪技术进展、商业机会 或研发活动。消亡模型。这种模型还没有流行,在这种模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 首席执行官日益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无需首席信息官在信息系统和业务战 略之间扮演重要角色,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由首席技术主管解决。 1.2.3知识管理应用领域的现状 在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咨询公司、IT企业的极力推动,以及一些 国际顶尖级企业在战略性知识管理和操作性知识管理方面的成功运作,使得它们在 知识管理的推广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大的“标杆效应”。一些企业,如瑞典的斯堪蒂亚 公司和道化学公司正开始寻找管理知识资产的可靠方法。一些管理咨询机构如麦肯 锡、阿瑟·安德森、安永、毕马威管理咨询公司等一直在关注国际知识管理问题并 提供知识管理的解决方案。现在,惠普公司、世界银行、微软、英特尔、通用、IBM、 西门子、诺基亚等公司也都在从事知识战略的研究,涉及的领域有传统的工业如石 油化工、电气电力、机械制造业等,也有服务行业如金融、管理咨询、传媒等,还 有新兴行业如软件业、制药业等。 一些知识管理软件开发企业也主要从技术层面对知识管理解决方案进行了研 究,并开发相关的软件。如微软公司通过整合其现有的如Exchange Server、 Backoffice Server等软件模块,提供了一个良好界面的知识管理桌面平台;莲花 公司开发的一个整合知识管理组件的开发代码“Raven”与其它软件产品不同的是, 作为一种知识管理的平台“Raven”充分利用了Domino电子邮件和协作系统的消息 处理和群件技术,不仅将恰当的信息在合适的时间传递给适当的人,并且能够创建 一个使员工在恰当的时间内共同工作的平台。此外,还有其他很多国内外软件企业 也提供此类知识管理软件,知识管理软件的开发也大大促进了知识管理的推广应用。 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2005年12月由《IT经理世界》、 《计算机世界》、《首席财务官》杂志、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与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 领头羊深圳蓝凌公司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05知识管理&创新高峰论坛”。此次论6 坛推出了“2005中国知识管理调查报告”,该报告历时半年,通过面向国内数千 家大型企业的调查和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份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呈现中国企业知识 管理应用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度报告。 根据该调查报告,机构组织在知识管理的关注和投入方面,有53%的机构组织 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增加;有25%的机构组织表示“关注和投入没有变化”;有 8%的机构组织表示“关注和投入在减少”。 就知识管理的关注度来说,11%的机构组织表示知识管理“在业务中被自如应 用”,24%的机构组织表示知识管理“是热点,得到战略关注”;32%的机构组织表 示知识管理“是热点,但没有处于战略高度”;28%的机构组织表示知识管理“没有 得到太多关注;而“从来没有开展知识管理活动”的比例只为5%。“在业务中被自 如应用”的公司有:埃森哲、Dell中国、神州数码等。而“是热点,得到战略关注 的公司”则有:中兴通讯、摩托罗拉中国技术公司、西门子、飞马通讯公司等。 从行业对比来看,“医药卫生”、“文教”、“IT业”、“电信业”相对领先; 而“能源产业”、“娱乐传媒”、“建筑房产”、“商贸”则水平相对滞后。 从机构类型对比来看,“合资/合作企业”和“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相对领先; 而“集体”、“国有”、“民营”企业则处于较低水平。 这说明知识管理首先在知识密集的高科技企业率先取得突破,随着理论界及企 业界对知识管理的认识的深入,知识管理必将在其它行业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1.3青岛AJ公司简介 青岛AJ公司是美国AJ集团在中国创办的独资企业,于1992年12月投资200 万美元青岛建厂,主要从事橡塑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AJ公司目前有员工50 余人,董事长是中国台湾人,台湾东吴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曾供职于著名的美国德 州仪器公司,其它员工均在青岛当地聘用。 青岛AJ公司创立之初,从台湾引进生产技术及设备,主要生产碳黑分散剂、白 炭黑分散剂和内加脱模剂三个产品,依靠着先进的配方和工艺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 市场。 随着中国国内需求市场的不断扩大,生产助剂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其依靠在7 产品成本方面的优势,占有了青岛AJ公司的部分市场,且产品亦处于成熟期,市场 竞争非常激烈。台湾方面又不肯降低新产品技术转让的费用,青岛AJ公司虽有研发 部门但一直以来并未将重点放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面,以致公司运营状况不佳。2003 年美国总公司派遣现任董事长担任青岛AJ公司总经理,为了谋求事业升级和转型, 提出了新的运营规划:实施知识管理、重点开发新产品、重新构建销售网络、开拓 国际市场等一连串的改革。 青岛AJ公司的知识管理在总经理的推动下,重点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 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新产品方面自主开发了模具清洗剂、喷霜抑制剂、综 合型促进剂、流动助剂、高效活性剂、均匀增粘剂、高分子改质剂等高科技含量的 新型橡塑加工助剂。并且在销售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2006年各种助剂年产总 量2000吨,销售额4000万元人民币,国内40几家大型轮胎橡胶企业,及上千家的 中小橡塑企业应经成为青岛AJ公司的客户,并且青岛AJ公司在沈阳、天津、无锡、 杭州、宁波、广州、成都等橡塑行业集中的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以服务中小客户。 AJ的产品已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30%,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也已经初见成效。 2知识管理理论探讨 2.1知识的内涵与分类 2.1.1知识的内涵 关于知识的内涵,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看法,对其进行过研究的学者不胜 枚举。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 ——这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 (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动的方式。” 野中郁次郎认为,所谓知识是一种有价值的智慧结晶、它常以信息、经验心得、 抽象观念、标准作业流程、系统化的文件、具体的技术等方式呈现。虽然知识呈现 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在本质上都必须具备创造附加值的效果,否则就不能被称为知 识。 美国学者达文波特和普鲁萨克给出的知识的定义是,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解和直觉的非固定混合体,它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 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所知者的头脑,并为之应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常常内 嵌在文件或存储库中,而且还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 以上列举了几个对知识进行定义的例子。实际上,人们所见到的知识定义远远 不只这些,随着知识研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特别是企业知识的内涵有了越来 越深刻的理解,因此对知识的定义也越来越纷繁复杂。 2.1.2知识的分类 信息、技术、知识三者之间是有差异的。一般而言,信息是知识的输入端,技 术是知识的输出端,但信息与技术的定义内容较明确清楚,而知识是需要经由客观 分析与主观确认形成,且与人相关,相对比较难系统化。近年来许多学者探讨并提 出了关于知识特性的许多观点,现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如下表: 9 2.2知识管理的定义及内涵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概念定义。知识管 理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研究领域,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 了探索,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对知识管理的实质的理解也有差异。2001年7月,在 知识管理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知识管理杂志评出了在知识管理领域五位最有代表性 的专家,下面是他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与研究。 ①被誉为“知识管理之父”的瑞典学者斯威比,认为知识资产评估方面的工作 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他从80年代开始研究生产知识产品的企业管理问题,进而系统 研究了企业的知识资本及其计量的问题。并提出核算知识资本的“不可见平衡表”, 开创了知识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②达文波特指出知识管理是对虚拟知识及其创造、收集、组织、传播、利用与 宣传等相关过程的系统管理,要求将个人知识转变为某个组织可以广泛共享与利用 的团体知识。他提出的“知识管理两阶段论”,为后来人们研究知识管理指明了思 路。 ③日本学者Hiroyuki在1980年前后研究了“不可见资产”对于企业的价值。 他的工作可能是关于无形资产或知识资本管理最早的系统性的工作。他指出知识的 价值是不可估计的,并强调知识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如何使用不可见的资产— —知识。 ④彼得·圣吉提出对知识管理主体——组织成员的研究。他首先系统阐述了学 习型组织的概念。借助于系统动力学的思想和方法考察组织,提出组织通过五项修炼构建学习型组织。他的研究侧重于知识管理过程,强调知识传播和共享过程中人 的积极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著名的知识管理研究机构IPG(Integral Performance Group)主席维娜·艾莉, 研究如何将知识流运用到企业战略中,其专著《知识的进化》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具 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其拥有的知识进行反 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组织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取知识 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根据前面知识管理专家的研究,结合本人对知识管理的认识,对知识管理给出 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知识管理是力图将知识最恰当地传播和共享,在最恰当的时间 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实现最大价值,并能创造 出新的知识。 2.3知识管理的过程 在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管理被看作是一个知识生产、知识确认、知识组织、 知识获取、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综合过程。并为支持实现知识管理综合过程的每 一个环节搭建系统的各层平台。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 支持都是不可缺少的。见下图:10 知识的生产是指所有使知识更新的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获取、综合、融合 和改编,目的是要搞清楚究竟知道什么,知识存在哪里。它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11 其中激励、鼓舞、试验和机遇起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新颖程度取决于它能否更熟 练和更有效地解决现有的问题,或在市场中导致创新。 知识的确认指在现有组织环境下考察知识并评价知识的有效性。因为随着组织 的不断成熟和不断发展,新的知识不断被创造和出现,需要对其进行确认和评估, 同时组织中原有的部分知识可能陈旧,需要重新调整和提炼。 知识组织指知识被创造并得到确认后,为了有效地存储与检索,需要对其进行 合理和有效地组织,并使之结构化,以便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存取、利用和管理。 知识获取指多策略、多模式、多方法、多层次地检索和获取知识。 知识传播指在检索和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后,需要在整个组织中传播和共享。组 织、人员和技术之间的互相作用对知识传播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实施知识的传 播和共享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更新知识、创新知识,有利于企业节约培训和技术改 造成本,减少研发费用,有利于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造,增强竞争力。内 部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重要的内容。因为企业内部蕴含着大量知 识,尤其是在企业员工中有大量的隐性知识。能否有效挖掘隐含在企业中的知识, 充分发挥这些知识的作用,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知识的运用,知识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创造价值,使知识的接受者把所获得的知 识运用到新的情况中,并创造新的知识。使知识被采用并变成组织的产品、过程和 服务,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 从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可知,知识运用是知识管理最终目的,知识生产是知识管 理目标和任务,知识传播和交流是生成新知识的必要前提,知识的组织和积累是知 识管理的基础。上述过程循环往复,相互协调,成为组织运转的重要能源和动力,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破裂则整个链就不能运作。 2.4知识的转移模式和创造过程 知识的生产和创造过程是与知识在内部的传递和分享过程紧密相连的。野中等 提出了组织创造动态理论,将组织中知识创造与传播过程划分为四种转化过程,即: ①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称为知识的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主要通 过对人脑中存在的隐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编码的方式表现出来。②显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知识扩散),称为知识的组合化(Combination), 主要是将现存的显性知识通过组合形成新的显性知识。 ③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称为知识的内在化(Internalization),主要通过 人在工作中运用显性知识的体验来形成。 ④隐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知识增值),称为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 主要通过企业文化氛围和有效的知识传递环境来实现。上述转化过程简称为SECI过 程。如图2-2所示12 图2-2所示为这四种转化形式的简单图示,四种转化是循环往复地进行的,因 此形成知识螺旋,推动知识由低级向高级阶段演变,不断创造新知识。 上面所说的知识演化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是与个体知识和组 织知识的转化结合在一起的。知识外在化过程即是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换的预备 过程,形成具有传播可能性的新概念;知识组合化是个体知识向组织知识转换的实 施过程,形成由组织成员共享的系统知识;知识内在化是组织知识向个体知识的转 化,通过行为体验使他人的言传知识变为个人的技能知识;知识社会化则是通过语 言、文字之外的影响力,靠个体与个体的日常接触,潜移默化地形成企业组织的文 化,形成企业组织独特的知识平台。 3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 美国亚瑟·安德森和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开发的知识管理评估工具(KMAT) 从系统的角度将组织的实体、过程和组织性等集于一体。此模型将支持组织创造的因素表示为两个动态的轨道。外面的轨道包括关键的组织可行条件,即那些促进知 识繁荣发展的技术文化,领导和测度因素。里面的轨道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