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体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动工后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与人员是:都市规划部门(下属测量队)及施工单位测量人员(专业),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终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经纬仪”。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重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终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放线工
2、具为“经纬仪”。基础定位放线完毕后,由施工现场测量员及施工员根据定位轴线放出基础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也许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同步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施
3、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措施;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控制点或现场确定控制点,在要放线建筑物基础外四面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种大至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6、8、10m,这样比较精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面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后者假如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
4、简朴多了,只要根据图纸已知控制点或现场确定控制点,图纸上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详细位置。详细一点:1、一般状况下是在预先选好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以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告知楼层上人员定位。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互相垂直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点位差值,并告知楼上人员及时调钢丝线中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叠时,可告知上层定点。至于钢丝线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关键是在于楼层上放钢丝线绞线轮要通过特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以便了。
5、2、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合适,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个楼层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毕放线。3、 +-0.000如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即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基点,然后用铅垂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高层放线普遍用就是内控法详细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基点
6、,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例如你目前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位置了四、测量工作程序1、机构设置针对本工程建筑小区内地形复杂、占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特点,我企业在本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重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各区段两名技术人员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他人员配合。2、 职责划分2.1测量小组负责从规划部门接受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他重要部位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
7、器具管理、平常维护及检测。2.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控制线,梁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2.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2.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毕后,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施工测量成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承认后才能进行上部构造施工。五、基础施工测量5.1控制网建立5.1.1场区控制网因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行有效测量控制,动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导线控制网(场区四面围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
8、工程轴网设置根据,控制网用全站仪进行投测。5.1.2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地坪上;此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工程动工后,测量小组根据规划局给定坐标点以及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根据。由于两幢住宅楼及车库轴线关系较复杂,根据施工图设计主轴线,对车库桩基础,采用极坐标法放桩位,措施是,先按总图坐标,计算出各桩位在总图上坐标,再跟据点出坐标和测设场地控制网,将全站仪架在靠车库场地控制点上,定出各桩位坐标,同步建好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外围将控制轴线引出。运用
9、放出控制轴线对各桩位进行复核。对于车库,先用全站仪定出事先在总图上点出a轴上两个轴线交点,再用DJD2-1GJ激光经纬仪配合50钢卷尺定出各主控制线,并以主控制线为中心线,用50m钢卷尺分出其他各条轴线,作为下一步柱基开挖线放线根据。5.2控制桩设置方式所有位于土层上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不不小于500,做法如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若控制桩位于完整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完毕后必须在桩周围设置可靠、醒目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5.3基础施工测量基础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结合50m
10、钢卷尺根据控制桩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3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轻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六、 原则层施工测量1. 1原则层施工时控制网设定方式原则层施工轴线测量重要采用内控法对轴线进行传递和引测。在首层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并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点(控制网设定如下图示)。措施是:精确定出矩形控制网点(位置详下图),各点用10010010mm预埋钢板,表面用钢铳冲上原则点并作点号标识。2.2控制线引测进行上部构造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
11、观测孔。在进行上部构造轴线投测时,将北京博飞DJD2-1GJ天顶垂准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向上铅直投测至各构造施工层,然后用J2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投测。构造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互相比对方式。七、高程测量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上部构造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柱身上,随构造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有关构件上。上部构造施工时每个单体建筑物高程引测基点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三个,构造每施工五层,高程点由测
12、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构造施工中,应对建筑物主体倾斜率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公式为:i=tg=D /H式中:I主体倾斜率;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偏移值(m);H建筑物高度(m);倾斜角()。八、细部测量梁柱边线、控制线测量: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工程师将控制线、重要轴线施测完毕后,施工员着手根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墙柱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根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根据。十、沉降观测6.1 沉降点设置设置沉降观测点数目和详细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规定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
13、基础施工完毕后,根据实际地质状况深入细化沉降观测点设置位置。为很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水准基点应有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与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沉降点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角钢(如右图)。6.2 沉降点测量6.2.1测量工具: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6.2.2测量频次: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构造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构造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
14、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移交。6.2.3观测措施: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概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上午或傍晚。6.2.4观测记录整顿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查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初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状况标注清晰,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关系曲线图。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成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络,确定深入观测方案。十、施工测量精度规定见下表:单位工程
15、测距 测角 竖向传递轴线点1/0 5 4mm1/10000 10 3mm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从施工前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后来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怎样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考验和基本规定。一、做好动工前测量交底工程动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献基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测量标志,必须采用妥善保护措施。有关测量交底方面,需要强调是桩位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后来,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措施予以保护,以免丢失。这些桩一般在于
16、农田或居民区内,很轻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则既耽误施工,又要增长一定费用。二、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基础上,将道路中线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木桩将道路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行,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路基动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有关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距离、方向与否与图
17、纸相符;如一种工程项目有几种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中心与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 米;应注意与桥涵等构造物中心与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相对位置与图纸与否相符。假如发现问题及时联络设计单位查明原因。二是护桩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设置,是路基施工重要根据,不过在施工中这些桩又轻易被破坏,因此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常常要进行中线桩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精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本来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重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地方钉设某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朴措施(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本来桩点。
18、设置护桩应注意如下几种方面:在道路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虽然有一种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本来位置上;两方向线交角尽量靠近90,不应采用不不小于30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适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和观测。曲线段边桩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确实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花费时间较多,因此在一次精确放线后来,对曲线段边桩中有代表性桩位也应设置护桩,这样可减少反复测量工作,减少测量工作量。三是里程桩布设。中线桩定出后来,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好里程桩控制布设。里程桩布设原则是:在直线段,一般布设
19、在每隔100米整桩号横断面上,类似于公路施工常见百米桩布设;在曲线段桩位要合适加密,在曲线段起讫点、中点里程桩位必须布设;里程桩可采用大木桩,上面用油漆或墨汁标上里程桩号,打入道路两侧施工范围以外地上,最佳是每侧各打一种。在保证施工中不易被破坏状况下,离路基边线应尽量近某些,以以便使用,一般为12米。有关里程桩布设,在大部分施工手册测量放线章节中没有论述,在许多工地上不太重视。我在某些工地发现,有些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测量时,里程桩号确实定是从很远距离一尺一尺排过来,既挥霍时间又轻易出现累积误差。假如里程桩号定不准,那么标高、坡度质量控制也无从谈起。三、校对及增设水准点其一,使用设计单位设置
20、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闭合差不得超限,如超过容许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设计单位交付水准点一般是几种月前设置。这些点位处在野外很轻易被人为撞动或因地面自然沉陷而发生变化,因此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复核;其二,水准点增设原则:相隔距离一般为150200 米,以测高不加转站为原则。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交水准点闭合,如一种工程项目分几种标段,还要与相邻标段水准点闭合,闭合差不得超限。水准点位置,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牢固处。亦可设置于外加保护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上,并做出明显标志。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对怀疑被移动水准点应在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四、纵横断面测量通过中线复测
21、、边桩放线和水准点布设,就可进行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重要目是进行土方量计算,因此纵横断面测量结束后来,测量成果应与设计图纸查对。但凡与本来成果在容许偏差之内时,一律以原有成果为准,只有当与原有成果有较大差异时,才能报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改动。需要阐明是:该项工作,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假如实测土方量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核准时也应在施工前进行。有些工地路基开挖后来才向监理提出实际土方量与设计不符,规定增长签证,但最终监理拒签。因此一定要注意该项工作时效性。五、施工测量做好以上工作后来,就为施工中测量打下了良好基础。有关施工测量详细措施,有关测量书籍上讲得诸多,不须我多讲。只就此项工作提如下几点注意事
22、项:第一,应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规定及时将中线、边线撒灰线放出,假如被破坏掉时要及时恢复,应使施工一直能有“线”可依。道路构造层均为大放脚式,每层构造层宽度、边线与中线距离不一样,放出线后来又很轻易被施工材料覆盖或被施工机械碾压破坏掉,因此每道工序施工前应放出,假如被破坏应及时恢复。第二,每层构造层标高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推算出来,实践证明:这样做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有效防止测量出现错误。看图纸一定要细致,推算成果要注意复核。我在某些工地上见到,有些技术人员一边推算高程一边进行测量,工地上诸多机械、人员、材料都在等着,在这种比较急状况下,很轻易忙中出错。因此标高应提前推算。要尽量把可以做工作在施工前就做好。要勤测、勤量、勤校核,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