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1636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 分封制的崩溃B. 商鞅变法的作用C. 兼并战争的后果D. 百家争鸣的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

2、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 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A. 外戚干政B. 战乱频繁C. 皇权至高无上D. 地方权力削弱【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汉代陵阳县,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由此判断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有的“避讳”现象;结合所学

3、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避讳”的意思是在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所以“陵阳”避杜皇后名(杜陵阳)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杨广)讳改名南阳,这种“避讳”,体现皇权至高无上,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避讳”无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3. 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为此,太宗A. 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 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 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 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一国之主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

4、,一定要借助于忠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治国理政方面,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4.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C.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02年英国

5、泰晤士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由此判断这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了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在1895年;选项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后;选项D义和团在1900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5. 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A. 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B. 专门报道政治新闻C. 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D. 是革命派的机关报【

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创刊后,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内容丰富;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报道了中华民国的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不符合史实,因为申报创刊于1872年,处于洋务运动时期;选项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不正确,因为申报创刊后,紧密结合社会生活,报道大量的社会新闻;选项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不正确,因为辛亥革命的机关报是民报;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6. 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

7、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湖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A. 袁世凯独裁B. 北伐战争爆发C. 新文化运动D. 黄埔军校创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由此判断应该是1910192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可以看出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史实,也就是新文化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袁世凯独裁统治,没有真正建立,因为只有83天,就死掉了;选项B北伐战争爆发,是在1926年,属于20世纪第三个十年里;选项D黄埔军校创立,是在国共第

8、一次合作时期的1924年,属于20世纪第三个十年里;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所以“这一阵波潮”是指新文化运动,故选C。7. 新中国外交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下图中建交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 中日两国建交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改善D. 中国正式加人亚大经合组织【答案】D8. “我以我的信义宣暂,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哲。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 古代印度河流城B. 中世纪的欧洲C. 封建社会的日本D. 古代两河流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

9、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宣誓礼表示要忠诚于自己的封君,以他的朋友为朋友,以他的敌人为敌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君封臣制,其特点是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等级制度。西欧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中,公爵是贵族中的第一等级,公爵之后是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因此这一仪式应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古代印度河流域是种姓制度;选项C封建社会的日本是效仿中国隋唐制度;选项D古代两河流域,是西亚最早的文明,与题干材料不相符。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9. 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

10、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A.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 实现民族独立C.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D. 废除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后期的40年,也就是1760年后的40年中,整个大西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如1775年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它们“相同目标”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实现民族独立,只是美国;选项C君主立宪制度,是英国在17世纪确立的;选项D废除君主专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因此选项B

11、CD不符合题意。所以革命的“相同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10. 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A. 促进了贸易的发展B. 加剧了经济危机C. 打击了法西斯势力D. 改善了国际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第二年,美国率先提高了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做法纷纷采取报复措施,这样西方国家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大大下降,这种关税战造成资本

12、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混乱,使危机进一步恶化,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不符合史实,因为关税大战使国际贸易大大下降;选项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不符合史实,因为经济大危机使法西斯势力猖獗;选项D改善了国际关系,不符合史实,因为关税战造成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抓住关键的时间节点“1930年”,这是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第二年。因为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发生的,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的第二年,即1930年,美国胡佛政府为了转嫁和减少经济危机的损失,便采用了提高关税的办法。而这种办法很明显

13、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于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做法纷纷采取报复措施,即也是采取提高关税等措施。这些行为,不但没有减少经济危机带来的困难,而且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二、组合列举(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辉煌灿烂。(1)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是对毕昇发明的的称赞。(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对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答案】(1)齐民要术(2)活字印刷术(3)本草纲目【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农学

14、家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填写齐民要术。(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反映了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效率很高,速度很快,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北宋平民毕昇。因此填写活字印刷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医药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填写本草纲目。12. 改革往往是时代的诉求,历史的选择。(1)北魏孝文帝为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将都城从平城到。(2)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公年上书”轰动全国,揭开了运动的序幕。(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阶级,农民成为土地

15、的主人。【答案】(1)洛阳(2)维新变法(3)地主【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统一黄河流域后,主动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并将都城从平城到洛阳,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孝文帝迁都之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2)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98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这次上书轰动了全国,揭开了运动的序幕。(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16、所有制,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科学家概括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2)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3)以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4)我国著名化学家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答案】(1)牛顿(2)物种起源(3)内燃机(4)侯德榜【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家牛顿概括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

17、学理论体系。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填写牛顿。(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因此填写物种起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因此填写内燃机。(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欧美对碱业的垄断。因此填写侯德榜。三、辨析改错(8分)14.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古代希腊城邦雅典在屋大维主政时期,奴隶主民

18、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权利法案宣称了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启蒙思想家但丁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答案】(1)【错误】“屋大维”改为“伯利克里”(2)【错误】 “权利法案”改为“人权宣言”(3)【错误】 “但丁”改为“伏尔泰”(4)【正确】(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称了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因此是错误的,将“权利法案”改为“人权宣言”。(3)结合所

19、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而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因此是错误的,将“但丁”改为“伏尔泰”。(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是正确的。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夏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

20、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天朝上国的心态,维持皇威。(2)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洋务运动或答具体措施均可。(3)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

21、全关不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的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为“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认为同外国人交往,危及自身统治;天朝上国的心态,维持皇威。(2)根据材料二“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初掀起洋务运动。(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等。点睛:抓住题眼“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是解题关键;根据

22、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清朝对外政策由闭关锁国,到与西方接触,开展外交的;发生系列变化原因在于,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列强的要求和推动;中外联系的加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西学东渐等,于是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开始向西方学习。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1)“这本书”是指什么?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

23、大事件是什么?材料二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据周尚文、王斯德苏联兴亡史等(2)根据材料概括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材料三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毛泽东论新阶段(3)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例,阐释材料三的观点。

24、【答案】(1)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阻碍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吊致苏联解体。(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他如建立井冈山根据地、遵义会议、开展游击战争等言之成理亦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等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2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本书”是指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它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十月革命。(2)根据材料二“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种苏联模式对苏联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阻碍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后来的改革也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弊端的不断积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3)根据材料三“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26、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内容,“这本书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解题的切入点;因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该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而科学社会主义,鼓舞推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事件,是十月革命;因为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五、活动与探究(12分)17. 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图中A、B两处发生的事件分别是和,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图并结合

27、所学知识,分析亚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3)指出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图中所示地区政治局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九一八事变;珍珠港事件。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答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亦可);标志太平洋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协同作战。(3)示例: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影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变化:美国扶植日本。影响: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促进

28、了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说明:变化,影响,需答两点,。其他如两极格局形成,美国对新中国包围、敌视和封锁,朝鲜战争,亚洲国家独立与振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亚非会议召开等,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根据图中A、B两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A处是中国东北地区,1931年日本在中国沈阳发动侵华战争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B处是太平洋的珍珠港,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2)根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由于国共第二次合

29、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并协同作战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图中所示地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故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点睛:抓住题眼“指出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图中所示地区政治局势发生的变化及影响”,是解题的切入点;首先读图,这是亚太地区;二战后初期,这一地区政治局势发生的变化,如美国扶植日本。由于美国的扶持,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