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1424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真题试题1. 下图为自米水生产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清水池中的水是溶液 B. 过滤池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C. 消毒用的液氯是化合物 D. 供水系统流出的水是纯净物【答案】A【解析】A.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清水池中的水溶于可溶性物质,是溶液,正确;B. 通过过滤除去难溶性的固体物质,所以过滤池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错误;C. 消毒用的液氯是单质,错误;D. 供水系统流出的水中仍溶有物质,是混合物,错误。故选A。2. 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一步反应为:SiO2+2CS

2、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C. 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 D. 该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答案】A【解析】A.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B. 反应后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碳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C. 碳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错误;D. 该反应利用了C的还原性,错误。故选A。3. 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某同学利用动物肝脏研究酶的某些特点,实验记录如下表:试管实验材料及处理产生气泡快慢15毫升5%H2O2溶液+2滴蒸馏水,常温最慢25毫升5%H2O2

3、溶液+2滴3.5%FeCl3溶液,常温较快35毫升5%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常温最快45毫升5%H2O2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70水浴加热较慢分析实验结果,无法得出过氧化氢酶A. 具有专一性 B. 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C. 具有高效性 D. 活性受温度影响【答案】A【解析】A. 该实验中只是做了过氧化氢酶能否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没有与其它反应做对比实验,所以无法得出过氧化氢酶具有专一性,错误;B. 实验1与实验3对比,说明过氧化氢酶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正确;C. 实验1与实验3对比,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正确;D. 实验3与实验4对比,说明过氧化氢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正确。故选A。

4、4. 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A. FeFe2O3Fe(OH)3 B. CuOCuSO4CuCl2C. SSO2H2SO4 D. CO2Na2CO3NaOH【答案】D【解析】A、铁生锈生成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Fe2O3不能与水反应生成Fe(OH)3,不符合题意;B、CuO + H2SO4 =CuSO4 + H2O,CuSO4与稀盐酸不反应,不符合题意;C、S+O2SO2 ,SO2 + H2O= H2SO3,不符合题意;D、2NaOH + CO2= Na2CO3 + H2O,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符合题意。故选D。5. 某固体由Ba

5、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C. Cl-、CO32-、SO42- D. Na+、Ba2+、Cl-【答案】A【解析】含Cu2+的溶液是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

6、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中无Ba2+,固体中无Ba2+、Cu2+,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Cl-,所以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的离子是Na+、CO32-、SO42,故选A。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常见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6. 图甲是一个“火山爆发”模型。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C6H8O7)干粉倒入火山模型内,火山模型内没有动静,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3NaHC

7、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火山”就会爆发出来。(1)自然界中的火山是_变动的表现。(2)这个模拟实验为什么要加水呢?将碳酸氢钠干粉和柠檬酸干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如图乙),立即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没有熄灭。用棉花封住管口,静置约半小时后再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可见,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_。【答案】 (1). 地壳 (2). 使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加快反应速度【解析】(1)自然界中的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2)本模拟实验加水的目的是使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在溶液中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较大,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越快,所以水在本模拟实验中的作用是加快

8、反应速度。7. 草酸固体熔点较低,受热熔化后,迅速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1)草酸(H2C2O4)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2)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3)加热分解草酸固体,应选择图中的_装置。【答案】 (1). 1:1:2 (2). H2C2O4H2O+CO+CO2 (3). 丙【解析】(1)草酸(H2C2O4)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4=1:1:2。(2)因为草酸固体熔点较低,受热熔化后,迅速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以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H2O+CO+CO2 (3)甲:根据信息,草酸晶体熔点低加热易熔化,如试管口略

9、向下倾斜则会流出试管,不能完成实验,所以甲不正确;乙:草酸在加热时有水生成,如果用乙装置,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形成的水会倒流到试管中,所以乙不正确;丙:草酸的熔点较低,受热容易熔化,用c装置加热草酸时熔融的草酸不会流出试管,试管口冷凝的水也不会倒流,适宜用来加热草酸,正确。故选丙。8. 19世纪初,电灯尚未发明,煤矿工人在矿井中只能借助煤油灯照明。矿井中通常存在大量的甲烷气体,遇火极易发生爆炸。1815年,化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_

10、。(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_。【答案】 (1). 热量 (2). 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解析】(1)甲烷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是因为甲烷燃烧释放大量的热量。(2)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原因是金属网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9. 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与此类似,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但活泼金属形成的氧化物不与碳发生反应。如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但与氧化铝不反应。(1)判断C、Fe、Al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11、为_。(2)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各组物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是_A.碳与氧化铜 B.锌与稀硫酸 C.碳与氧化钙 D.银与硫酸铜【答案】 (1). Al、C、Fe (2). AB【解析】(1)碳在高温下,能置换出氧化铁中的铁,则活动性CFe,碳与氧化铝不反应,说明活动性AlC,所以C、Fe、Al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AlCFe。(2)A.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铜属于不活泼金属,所以碳与氧化铜能发生置换反应,正确;B.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锌位于氢前,故锌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正确;C.钙属于活泼金属,碳在高温下,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

12、出来,所以碳与氧化钙不能发生置换反应,错误;D.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银位于铜的后面,不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错误。故选AB。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就要熟练掌握并会应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10. 氨气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呈碱性,易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方案I:在两玻璃片上同时分别滴加少量相同体积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将2张湿润的pH试纸分别置于距玻璃片上方

13、15厘米处(如图甲),比较2张pH试纸变色的时间。方案II:将一支约35厘米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将一湿润的pH试纸置于玻璃管的中间。在玻璃管两端同时分别滴加2滴浓氨水和浓盐酸后,迅速塞上橡皮塞(如图乙),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1)方案I实验中,观察到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针对此现象,你的合理猜想是_。(2)请指出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_。(3)多次进行方案II的实验,均观察到试纸先变蓝色,得出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的结论。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_。【答案】 (1). 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 (2). 使用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或污染空气;在开

14、放的空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如空气流动等 (3). 其它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解析】(1)白烟是白色固体,两液滴间的上方出现白烟,说明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2)方案I的两点不足之处:使用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人体有害或污染空气;在开放的空间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易受环境影响,如空气流动等。(3)为使该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还应继续研究其它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防止实验的偶然性。11. 镉是重金属污染中最受关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华柳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和富集能力。为研究秋华柳受镉污染时,体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选取生长基本一致的

15、幼苗,在不同镉离子浓度的土壤中进行分组实验。18天后测量植株各部分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可知,秋华柳叶片铁元素含量与镉离子浓度的关系是_。(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_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3)对镉污染土壤进行治理可采用化学沉淀法,即将土壤溶液中的镉离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镉易溶于水,碳酸镉和氢氧化镉难溶于水。下列物质可用于处理土壤镉污染的是_。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钙 D.氯化钠【答案】 (1). 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叶片中的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下降;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 (2). 根中铁、镁、锌

16、金属元素的含量 (3). B【解析】(1)由图看出,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对叶片中的铁元素含量影响不明显;达到一定浓度时,铁元素含量明显下降;浓度继续升高,铁元素含量基本不变。(2)由实验结果可知,秋华柳根中铁、镁、锌金属元素的含量的变化可作为其受镉污染程度的指示。(3)A.氢氧化钠虽然能与氯化镉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镉沉淀而除去,但氢氧化钠碱性、腐蚀性强,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能与氯化镉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镉沉淀而除去,符合题意;C.碳酸钙不与氯化镉反应,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不与氯化镉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1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在6克以下。据调查,我国

17、成人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0.5克。(1)高盐饮食容易引发_。A.传染病 B.遗传病 C.心血管疾病(2)人体摄入食盐后,主要在_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3)某品牌低钠盐含氯化钠70%,氯化钾30%。若某人每天摄入食盐6克,现以该低钠盐代替食盐,则每天可减少_克钠元素的摄入?(结果精确到0.1)【答案】 (1). C (2). 小肠 (3). 0.7g【解析】(1)高盐饮食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2)人体摄入食盐后,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3)6克低钠盐比6g食盐减少的氯化钠的质量:6克30%=1.8g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100%39.3%每天可减少钠元素的摄入量:1.8g39.3

18、%0.7g13.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装入气球,将气球套在锥形瓶上。将药品全部倒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迅速胀大。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碳酸钠质量/克0.531.062.12反应前装置总质量/克66.3366.8667.92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克66.1966.6267.42(1)计算第1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2)分析数据发现每次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均不相等,请以第1次反应为例,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空气密度取1.3克/升,二氧化碳密度取2.0克/升,结果精确到0.01)【答案】 (1

19、). 0.22g (2). 符合【解析】(1)将0.53g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则碳酸钠完全反应,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106 440.53g x=,解得x=0.22g(2)第1次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减少的质量是:66.33克-66.19克=0.14克。因为装置减少的重力=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空gV排,所以装置减少的质量为:=空V排=空= 1.3克/升=0.143克0.14克,所以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点睛:该题是一个理化综合性的题,难度较大,先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实验1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利用浮力公式、密度公式,进行验证即可。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