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1377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湖州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有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3分)某考古团队在发掘被火山灰覆盖的绘画时,用激光设备打碎其表面附着的极小的石灰岩,这个过程会释放出钙离子,钙离子与火山灰周围的氟离子结合形成氟化钙(CaF2)。氟化钙在物质分类上属于()A酸B碱C盐D氧化物【分析】根据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CaF2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物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3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

2、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C.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可见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B.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因此碳元素与硫元素均显+4价,选项说法正

3、确;C.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选项说法错误;D.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微观示意图中信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3分)工业炼铁的部分反应如下所示,则()O2CO2COFeAX可以是木炭BX与CO都具有氧化性C反应后的尾气可直接排放DY中铁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

4、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可以是木炭,故选项说法正确。B、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X是碳,碳与CO都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C、是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反应后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D、Y是氧化铁,铁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铁的冶炼原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3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做了“开门大吉”的游戏,其规则是:每把钥匙代表一种试剂,每扇门

5、代表需要鉴别的两种溶液,见如图。如果钥匙代表的试剂能够鉴别出门上代表的两种溶液,钥匙就能把门打开(每把钥匙只能使用一次),下列能够依次将四扇门打开的钥匙顺序是()ABCD【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解答】解: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时,不能用指示剂,检验碳酸根的存在,利用提示的试剂可选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有沉淀生成,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或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生成,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鉴别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可选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鉴别氢氧化钙和氯化钙,只能选择二氧

6、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与氯化钙不反应);鉴别盐酸和硫酸只能选择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有沉淀生成,与盐酸不反应);综上所述,顺序为。故选:B。【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二、填空题(本题有2小题3空格,每空格2分,共6分。)5(4分)如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柱等景观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是:Ca(HCO3)2CaCO3+CO2+H2O,其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

7、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Ca(HCO3)2CaCO3+CO2+H2O,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分解反应。【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4分)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

8、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物理(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分析】根据题意,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析出晶体前,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则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此过程海水发生的

9、变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变大;物理。【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蒸发前后溶液组成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第7小题8分,第8小题6分,共15分。)7(7分)小明在冬天输液时发现护士在输液管上加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护士告诉他这是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可以消除药液温度与体温的差异。加热棒里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呢?科学研究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发现:一次性输液加热棒内的主要成分是还原性铁粉、炭粉和氯化钠等物质。该加热棒内是否真的含有这几种物质呢?科学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1)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氯化钠

10、将加热棒内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填写正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证明滤液中含有Cl。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滤液中还含有Na+,从而确定含有氯化钠。(2)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铁粉小明用磁铁靠近滤渣,发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但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也有可能是四氧化三铁。小明通过如图装置探究黑色物质是否含有四氧化三铁,该物质鉴定的原理是:Fe3O4+4H23Fe+4H2O。当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这一现象时,排除了四氧化三铁存在的可能性。小英同学认为这还不能

11、确定铁粉的存在,因为除了四氧化三铁外,钴粉、镍粉也是能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研究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如下实验:取适量被吸引的黑色物质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然后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证明溶液中有Fe2+,得出加热棒中含有铁粉这一结论。(3)探究加热棒内是否含有炭粉点燃不能被吸引的黑色粉末,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得出加热棒内含有炭粉这一结论。请写出此操作过程中确认炭粉存在的化学方程式:C+O2CO2、CO2+Ca(OH)2CaCO3+H2O。综合上述实验,小明验证了加

12、热棒内的主要成分。加热棒为什么能够起到加热作用呢?小明还将进一步探究。【分析】(1)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的产物进行分析;(3)根据碳粉的燃烧、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书写方程式。【解答】解:(1)要证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取适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排出硫酸根离子的干扰后,滴入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的沉淀即氯化银,说明滤液中含有氯离子,故填: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根据Fe3O4+4H23Fe+4H2O,氢气还原四氧化三铁的产物为铁和水,若黑色固体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则通入干燥的氢气后会有水和铁生成,但生成铁粉和四氧化三铁均

13、为黑色,无明显现象,生成的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黑色粉末中无四氧化三铁,则无水硫酸铜不变蓝,故填:无水硫酸铜粉末不变蓝;(3)若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碳粉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C+O2CO2;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O2;CO2+Ca(OH)2CaCO3+H2O。【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只是阅读量较大,解题时需要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找出解题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8(8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

14、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1)18O和16O互为同位素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2)该实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3)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选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机械能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18O和16O的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原子,故填:同位素;(2)该实验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水水,故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故填:有光;(3)制

15、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故填:无机盐。【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制备到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四、解答题(本题有1小题,第9小题9分,共9分。)9(9分)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性质一:2NaHCO3Na2CO3+H2O+CO2(NaHCO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性质二:NaHCO3+HClNaCl+H2O+CO2(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

16、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二(选填“一”或“二”),理由是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或人体内有盐酸。(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序号反应前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01010101010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100.0101.1102.2103.3104.4105.0(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

17、结果将会偏大(选填“偏大”或“偏小”)。【分析】(1)根据题目中所给的信息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分析;(2)根据图中的实验过程。A装置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溶液增加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3)根据装置的作用分析。【解答】解:(1)因为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所以他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不是受热分解,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为中有盐酸,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喝入无汽苏打水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填:二,人体内不能达到50的温度或人体内有盐酸;(2)由题意得

18、: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5.0g100.0g5.0g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168 88x 5.0gx9.55g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5.5%99%,因此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答:包装袋上的标注不准确;(3)根据图中的实验过程。A装置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B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C装置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因此C装置中溶液增加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如果去掉装置B,则水蒸气也进入C装置,导致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计算所得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增大,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填:偏大。【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