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1220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 C-12 0-16 Na-23 Mg-24 Cl-35.5 Ca-40 Fe-56 Cu-64 2n-65 Ag-108 Ba-137一、选择题1.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A. 二氧化碳 B. 单质碳 C. 碳元素 D. 所有含碳化合物【答案】A【解析】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选A。2. 下列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的概念是溶解度 元素 溶质质量分数 有机物 溶液A. B. C.

2、D. 【答案】B【解析】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一种尺度,不符合题意;元素组成物质,能反映物质的组成,符合题意;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多少的一种尺度,符合题意;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符合题意;溶液由溶质与溶剂组成,能够反映物质组成,符合题意。故选B。3.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 B. C. D.

3、 【答案】B【解析】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4. 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一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 B. C. D. 【答案】A【解析】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水的气化和氦气的

4、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5. 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滴水成冰;死灰复燃;木已成舟;火烧赤壁;沙里淘金;火上浇油;百炼成钢;花香四溢;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 C. D. 【答案】D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6. 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 B. C. D. 【答案】C【解析】

5、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故选C。7. 材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B. 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C. 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 D. 铝镁合金属于复合材料【答案】D【解析】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正确;B. 玻璃属于硅酸盐材料,正确;C. 制造芯片的硅属于非金属材料,正确;D. 铝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D。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

6、识,合理的是A. 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B. 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C. 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D. 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答案】C【解析】A. 化学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错误;B. 应合理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错误;C. 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正确;D. 化工生产处理得当也不会导致环境污染,错误。故选C。9.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C. 向一定质量分

7、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D.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答案】D【解析】A. 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产生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错误;B. 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所以开始不产生气体,当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再滴加稀盐酸才产生气体,错误;C. 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碱性减弱,但不会变成酸性,错误;D. 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相等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与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铁生成的氢气多,正确。故选D。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

8、是否正确。10.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b进入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答案】B【解析】A. 装置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正确;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

9、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临时存放,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部分11. 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 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

10、、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_中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_。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11、 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15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如图所示),四个圈层经过漫长演化,既相对稳定、动态平衡,又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不停循环,这些循环既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有关,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通过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现。【答案】 (1). 电子 (2). 原子不可再分 (3).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4). 推理 (5). 模型【解析】(1)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12、电子构成的。(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12. 内涵决定身份物质的组成与分类(l)用化学符号填空: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_。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_。(2)按要求填表:物质所属圈层物质名称物质的化学式用符号表示构成物质的微粒物质类别生物圈蔗糖_大气圈氩气_水圈氢氧化钙_岩石圈_Na+、SiO32-_【答案】 (1). Al (2). N2 (3). O (4). P (5)

13、. C12H22O11 (6). C12H22O11 (7). 有机物 (8). Ar (9). Ar (10). 单质 (11). Ca(OH)2 (12). Ca2+、OH- (13). 碱 (14). 硅酸钠 (15). Na2SiO3 (16). 盐【解析】(1)岩石圈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大气圈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N2。水圈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土壤中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的元素是P。(2)蔗糖的化学式是C12H22O11,蔗糖由 C12H22O11分子构成,蔗糖属于有机物。氩气是稀有气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Ar,氩气由氩原子构成,Ar可表示一个氩原子,氩气属于单质。

14、氢氧化钙的化学式是Ca(OH)2,氢氧化钙由Ca2+、OH-构成,氢氧化钙属于碱。Na+、SiO32-构成硅酸钠,硅酸钠的化学式是Na2SiO3,硅酸钠属于盐。13. 甲烷小分子,大作为在图1的四大圈层中,有下列6种物质:甲烷;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氧气。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虽然简单,但这些物质有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有的是物质循环关键物质,有的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必需的物质。请回答:(1)在这6种物质中,元素种类共有_种,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有(填化学式,下同)_,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_,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_。(2)甲烷是最重要的基础有机物之一,不仅可做燃料,还能发生

15、如下反应:在隔绝空气和10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炭黑和氢气;在隔绝空气和1500条件下,甲烷分解产生乙炔和氢气;在1400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在800和催化剂条件下,适当比例的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试写出上述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3)在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有_。在反应和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_。和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_。在实际生产中,反应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_。【答案】 (1). 3 (2). H2O、O2

16、 (3). CO2、H2O、O2 (4). CO、CO2 (5). 2CH4 C2H2+3H2 (6). 2CH4+O24H2 +2CO (7). CH4+ CO2 2H2 +2CO (8). (9). 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 (10). 反应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11). 在1400时,超量的氧气能与生成物(或氢气、一氧化碳)反应【解析】(1)甲烷、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氧气6种物质中,共有碳、氢、氧3种元素。H2O、O2是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植物生长必需的物质有CO2、H2O、O2,元素种类完全相同的物质是CO、CO2。(2)根据提供的信息,反应的化学方

17、程式为:2CH4 C2H2+3H2。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4+O24H2 +2CO 根据题给信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 CO2 2H2 +2CO。(3)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所以反应是置换反应。在反应和中,反应物相同,而生成物不同,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条件不同导致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和两个反应的反应物不同,但生成物相同,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其原因是反应物的组成元素相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实际生产中,反应需要按比例控制氧气不能超量,从物质性质的角度看,原因是在1400时,超量的氧气能与生成物(或氢气、一氧化

18、碳)反应。14. 柔之力神奇的水溶液水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广泛。岩石圈约有四分之三被水覆盖,其中的某些物质被水溶解,其随水的天然循环在水圈中富集,富集后的物质可能再次沉积到岩石圈。下图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青海湖区的人们有一种经验,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指纯碱,盐指氯化钠,他们所依据的原理是_。(2)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仅用物理方法从盐湖中“捞碱”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工业上主要利用从水圈中获得的食盐来制备纯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3)为确定某白色固体是碳酸钠还是氯化钠,在20时,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

19、拌后现象如图3所示,则固体粉末是_。若将该溶液升温到40时,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答案】 (1). 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夏天温度高,加快水分蒸发,氯化钠容易结晶析出。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易结晶析出。 (2). NaCl+NH3 +CO2+H2O=NaHCO3+NH4Cl (3). 2 NaHCO3 Na2CO3+ CO2+H2O (4). Na2CO3 (5). 20%【解析】(1)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所依据的原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夏天温度高,加快水分蒸发,氯化钠容易结晶析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小,易

20、结晶析出。(2) 食盐制备纯碱的化学方程式:NaCl+NH3 +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 CO2+H2O。(3)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21.5g,则该温度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5g,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3g,则10g水最多能溶解3.63g,现在取2.5g样品加入盛有10g水的烧杯中,有部分固体物质没有溶解,说明该物质是碳酸钠。4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49g,则10g水中最多能溶解4.9g碳酸钠,所以2.5g样品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15. 金属工业的脊梁金属及合金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航天军工。资

21、料:水圈和岩石圈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工业生产中,可用菱镁矿做原科制备金属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l)已知和属于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和_。(2)通过化学反应,以岩石圈的矿石为原料还可以制备很多其他金属,请举一例说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备原理)_。(3)下图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镁化学性质活泼,原因是_。四大圈层中含有下列物质:硫酸铜;氯化钠;硫酸;氢氧化钙;氧气。其中能和铁反应的物质有(填序号)_。(4)小梅同学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瓶壁上有黑色物质生成,她认为这种黑色物质是碳单质。在上述过程中,小梅运用的科学方法有_。【答案】

22、 (1). MgCO3MgO+ CO2 (2). MgC12 Mg+C12 (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或四氧化三铁),或电解氧化铝的方程式 (4).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5). (6). 实验、观察、推理【解析】(l)根据题意,碳酸镁在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MgO+ CO2,氯化镁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镁和氯气,MgC12 Mg+C12。(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把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Fe2O3+3CO 2Fe+3CO2 (3)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23、中易失电子,所以镁化学性质活泼。铁位于铜的前面,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反应;氯化钠不与铁反应;硫酸能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钙不能与铁反应;氧气能与铁反应。故选。(4)小梅同学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看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运用的科学方法是实验,瓶壁上有黑色物质生成,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观察,她认为这种黑色物质是碳单质,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推理。16. 某纯碱厂生产的某批次碳酸钠产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杂质。定性检验(1)要确定该产品中是否含有杂质氯化钠,你的方法是_。定量测定:(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确定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假设你

24、取样的质量为m1,根据你确定的反应原理,你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沉淀(填化学式)_的质量(假设你测得的沉淀的质量为m2)。(4)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获得数据m1、m2,把方案填在下表中。适用的仪器名称实验步骤_(5)数据处理:请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分析讨论:(6)要测定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可通过化学方法将不易测定的物质转化为易测量的物质。除沉淀法外,还可依据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答案】 (1). 取药品,溶解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钙溶液,Ca(NO3)2 + Na2CO3 = CaCO3+ 2NaNO3,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

25、酸银溶液,再滴入稀硝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NaCl+ AgNO3=AgCl+ NaNO3,则样品中混入了氯化钠。 (2). Na2CO3+BaCl2=BaCO3+2NaCl (3). BaCO3 (或CaCO3) (4).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托盘天平(或电子秤)、(洗瓶、干燥仪器) (5). 称量样品的质量溶解;加试剂(需指明试剂过量或足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 (6). 100% (7).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2NaOH + CO2= Na2CO3 + H2O【解析】(1)取药品,溶解于水,加入足量的硝酸

26、钙溶液,Ca(NO3)2 + Na2CO3 = CaCO3+ 2NaNO3,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再滴入稀硝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NaCl+ AgNO3=AgCl+ NaNO3,则样品中混入了氯化钠。(2)若利用沉淀法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钡或碳酸钙沉淀。(3)称量出沉淀质量,然后由沉淀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先称量样品的质量、溶解、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沉淀、干燥沉淀、称量沉淀的质量,所以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滴管、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洗瓶、干燥器。(5)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BaCl2

27、 + Na2CO3 = BaCO3+ 2NaCl 106 197 x m2=,解得x=,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0%。(6)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测定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定混合物中碳酸盐的质量,往往是将碳酸盐转化为沉淀或气体,然后根据沉淀或气体的质量进行有关的计算。17. 向20g,铜锌合金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l)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 (1). 32.5% (2). 12.2%Zn + 2HCl= ZnCl2 + H265 73 6.5g 60gx=,解得x1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图像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图像获取有用的化学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