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题目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1132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目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题目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题目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题目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题目四川省自贡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自贡市初2021届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一)化学1. 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市民更应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应投入印有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废弃塑料瓶、废旧报纸可回收利用,进行分析判断。【详解】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可回收加以再利用,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可投入可回收物标志的垃圾箱。故选:A。【点睛】2. 化学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果汁B. 医用酒精C. 水泥砂浆D. 冰水混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果汁中含有水和一些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A错误。B、医用酒

2、精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混合物,B错误。C、水泥砂浆含有水泥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错误。D、冰水混合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D正确。故选:D。3. 物质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单质:氢气、空气B. 酸:硝酸、柠檬酸C. 碱:氨水、硫酸铵D. 有机物:葡萄糖、碳酸氢铵【答案】B【解析】【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空气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硝酸、柠檬酸都属于酸,故B正确;C、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硫酸铵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错误;D、有机

3、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葡萄糖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铵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化学性质和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故D错误;故选B。4.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所以维持生命和健康,进食蛋白质必不可少,在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A. 米饭B. 鸡蛋C. 蔬菜D. 菜籽油【答案】B【解析】【详解】A、米饭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A错误;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B正确;C、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C错误;D、菜籽油中富含油脂,故D错误;故选B

4、。5.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熄灭酒精灯B. 称量氢氧化钠C. 滴加溶液D. 稀释浓硫酸【答案】D【解析】【详解】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会引起火灾,故A错误;B、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腐蚀性,应在小烧杯中称量,故B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滴加液体,故C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故D正确;故选D。6. 生活、工作场所常见到一些警示图标。下列图标放置地点错误的是A. 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B. 存放酒精

5、的试剂柜C. 面粉加工厂D. 城市居民住宅区【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标所表示的含义来考虑,并结合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B、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没有毒性,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C、面粉颗粒弥漫于空气中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居民住宅区禁止燃放鞭炮,故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相符的是A. 石墨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于制铅笔芯B. C60分子很稳

6、定,有超导性广泛用于超导领域C.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D. CO有还原性在冶金工业用于炼铁【答案】A【解析】【详解】A、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符合题意;B、C60分子很稳定,有超导性,故可广泛用于超导领域,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于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不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铁的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可用于工业炼铁,不符合题意。故选A。8.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工业上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是氨的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 反应前

7、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C. 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D.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该反应不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C、氨气是由N、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一氧化氮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共有两种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甲为氨气,氨气的相对分

8、子质量为:14+3=17,符合题意。故选D。9. 不久前,某国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引发国际争论。核废水中含有氚、锶、铯等放射性元素。已知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下列关于氚、氢两种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属于不同种元素B. 都有中子,但数目不同C.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 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氚原子和氢原子质子数都为1,属于同种元素,A错误。B、氢原子没有中子,氚原子中子数为2,B错误。C、氚原子和氢原子质子数都为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也为1,C正确。D、氢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氚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相对原子质量1+2=3,不相同,D错误。故选:C。1

9、0. 水是生命之源。成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B. 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C. 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D. 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答案】C【解析】【详解】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故选C。11. 我市

10、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轨道借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B. 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C. 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处锈蚀D. 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A、不锈钢是指含有铬、镍、锰等金属,具有抗自然腐蚀和酸碱腐蚀的合金钢,属于铁的合金,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轨因在钢中加入锰等合金元素,其机械性能明显得到改善,耐磨性、耐疲劳性、抗剥离性及其他综合使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涂油和上帽都可以隔绝氧气和水

11、与钢轨反应,防止钢轨生锈,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形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2. 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B. 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C. 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D. 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不

12、符合题意;B、植物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故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C、加大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碳中和”,符合题意;D、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B. 通过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C. 实验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D. 实验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

13、CuAg【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所以说法正确;B、通过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CuAg金属活动性,所以说法错误;C、若要用实验,X可以为Cu,Y为FeSO4溶液,铜能置换出硫酸铁中的铁,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说法正确;D、若要用实验,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所以说法正确。故选:B。14. 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

14、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选项实验设计实验目的A用pH试纸测试肥皂水的pH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氧气C将气体通过灼热铜丝网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将固体加水溶解,然后过滤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A、肥皂的原料中含有氢氧化钠,肥皂水呈碱性,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B、少量的氧气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不能和灼热的铜反应,

15、不能除去杂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钠中的硝酸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15. 某学习小组进行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验时,在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滴加X溶液,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盐酸B. 向a点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C. 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 c点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OH-【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一开始pH小于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故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稀盐酸中,故X是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B、a点时,

16、pH小于7,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加入硫酸铜溶液,不会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C、b点时,pH=7,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c点时,pH7,此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阴离子有氢氧根离子和氯离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食醋是生活中常用调味品,食醋中醋酸的化学式为_。(2)臭氧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的化学式为_。(3)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铁生锈过程中生成了FeO(OH),该化合物中铁的化合价为_价。(4)

17、在新冠疫情期间,采用喷洒次氯酸钠(NaClO)对环境进行消毒,其原因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了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则次氯酸的化学式为_。(5)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_。【答案】 (1). CH3COOH (2). O3 (3). +3 (4). HClO (5). 隔离可燃物【解析】【详解】(1)食醋中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故填:CH3COOH。(2)一个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臭氧的化学式为O3,故填:O3。(3)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x+(-2)+(-1)=0,x=+3,故填:+3。(4)次氯酸钠(NaClO),钠元素

18、+1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次氯酸根-1价,故次氯酸化学式HClO,故填:HClO。(5)发生森林火灾时,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一片树林,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1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_不同。(2)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是_相同。(3)画出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4)Y单质的化学式为_,(5)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_(填化学式)。【答案】 (1). 质子数 (2). 最外层电子数 (3). (4). Cl2 (5).

19、NaOH【解析】【详解】(1)不同种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2)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见答案;(4)Y的原子序数为17,则Y为氯元素,氯元素单质的化学式为Cl2;(5)原子序数分别为1、8、11的三种元素分别为氢、氧、钠,组成的碱是NaOH。18.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t2有固体析出是_。(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写出一种可采用的方法

20、_。(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4)t2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成分溶解再降温到t1后,烧杯中固体质量为_克。【答案】 (1). 丙 (2). 增加溶质 (3). 甲 (4). 20【解析】【详解】(1)t1时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当升高温度到t2时,甲、乙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有固体析出,丙的溶解度降低,有固体析出;(2)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将t1时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过量溶质或蒸发掉溶剂的方法;(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根据饱和溶液,可知在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21、,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有5g甲未溶解,降温到t1后,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即50g水最多溶解15g甲,有15g甲析出,故烧杯中固体质量为:15+5=20g。19. 自贡市素有“盐都”美誉,盐化工比较发达,烧碱、纯碱、氯化铵等为其主要产品。某化工厂使用食盐和其它原料、采用侯德榜先生的联合制碱法生成纯碱。其主要化工流程如下图:(1)操作的名称是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从上述化工流程中看出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答案】 (1). 过滤 (2). (3). CO2【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

22、操作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2)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由图可知,CO2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为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填大写字母),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应怎样改进_。(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填“m”或“n”)端进入。(5)E装置试管中的现象是_。F装置是将E装置实验后的试管加热,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6)实验室制

23、取气体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要考虑的是_(填大写字母)。A药品容易获得,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B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反应速率适中C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D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答案】 (1). 锥形瓶 (2). A (3).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 (5). m (6). 试液变红色 (7). (8). D【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图示,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2)因为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A。该装置有一不足之处,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氧气流进入导气管,改进措施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 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制取气

24、体,故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其反应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4)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m端进入,空气从n端排出。(5)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E装置试管中现象是:试液变红色。因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F装置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D。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该选择能生成所要制取的气体且容易获得的药品,不符合题意; B、如果反应条件不容易控制,就可能造成反应速率太快或太慢,甚至不能生成所需要的

25、气体。为了便于操作,反应速率要适中,不符合题意;C实验室制取气体,操作应该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节能环保,不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采用什么原理,选择什么药品,选择实验装置,不需要考虑所要制取气体的颜色和气味,符合题意。21. 在我市贡井区、大安区交界处有个地名叫“石灰窑”,生产生石灰有悠久的历史。某校化学实验室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如图),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对该生石灰取样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生石灰样品的成分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如

26、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热_(2)将(1)中液体过滤,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_溶液变红。有Ca(OH)2(3)取(2)中的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_有CaCO3【反思评价】(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理由是_。(5)通过小组合作,最后得出样品中肯定含有CaO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请写出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_。【应用交流】(6)生石灰要_保存。【拓展延伸】(7)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中连接上压强传感器如图一,测得实验

27、过程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情况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大写字母)。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Bbc段石灰石与盐酸脱离接触C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答案】 (1). 有CaO (2). 酚酞试液 (3). 有气泡产生 (4). 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显碱性 (5). Ca(OH)2+CO2=CaCO3+H2O (6). 密闭 (7). BC【解析】【分析】【详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烧杯壁发热,说明样品中含有氧化钙;(2)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可知滴入的是酚酞试液;(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28、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4)经过讨论,发现通过(2)不能得到样品中一定含有Ca(OH)2,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使溶液显碱性;(5)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生成CaCO3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6)生石灰易与水反应,要密闭保存;(7)实验室采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者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图一带有多孔隔板和活塞开关,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A、ab段压强增大,说明内部气体增多,此时关闭

29、活塞开关,液面开始下降,故A错误;B、bc段压强达到稳定,此时反应停止,固液分离,故B正确;C、c点之后压强减小,说明气体输出,因此c点对应操作就是打开弹簧夹,故C正确,故选BC。22. 在82.2g碳酸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盐酸,所加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滴加过程中先发生化学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试计算(不考虑气体的溶解和盐酸的挥发):(1)m的值为_。(2)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6.6g (2)解:设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x=11.7gy=9.125%设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z=11.7g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刚好不再产生气体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解析】【详解】(1)由图可知,滴入盐酸的质量为80g时,开始产生气体,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20g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4.4g,故每加入20g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故加入盐酸的质量为140g时,m的值为6.6g;(2)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