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10875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北海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广西北海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1. 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银白色B. 导热性C. 延展性D. 易锈蚀【答案】D【解析】【详解】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易锈蚀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易锈蚀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2.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 水B. 铜C. 氢气D. 氯化

2、钠【答案】B【解析】【详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3. 2020年华为公司推出全球首款采用塑料制作柔性屏幕的5G折叠手机,塑料属于A. 天然材料B. 金属材料C. 合成材料D. 复合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故选C。4.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 食盐B. 面粉

3、C. 泥土D. 花生油【答案】A【解析】【详解】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选项正确;B、面粉不易溶于水,不会形成溶液,选项错误;C、泥土加入水中形成浊液,不稳定,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5. 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滴加液体B. 倾倒液体C. 取固体药品D. 量取液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示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倒入液

4、体,试管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未倒放,标签未朝向手心,瓶口未紧挨试管口,故图示操作错误;C、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不能用手直接拿,故图示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B.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 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D.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5、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选项说法正确;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选项说法正确;C、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气体,属于是混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D、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A. 水银HgB. 酒精C2H5OHC. 生石灰CaOD. 熟石灰CaCO3【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水银是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选项对应正确;B、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2H5OH,选项对应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

6、其化学式为CaO,选项对应正确;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H)2,选项对应不正确。故选D。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A. Ne:表示氖气B. C60:表示60个碳原子C. 2N:表示2个氮分子D. Fe3+:表示3个铁离子【答案】A【解析】【详解】A、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符号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Ne:表示氖气,正确;B、 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C60可以表示1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错误;C、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2N:表示2

7、个氮原子,错误;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在其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Fe3+可以表示1个铁离子带3个单为正电荷,错误。故选A。9.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 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 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D. 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答案】A【解析】【详解】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加空气的流动,提供充足的氧气,

8、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不符合题意;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跑离着火区域,不符合题意。故选A。10. 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 +2B. +3C. +4D. +5【答案】C【解析】【详解】钛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正二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 x +(-2)3=0,x=+4。故选C。11. 列有关碳和碳的

9、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 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D. 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选项说法不正确;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说法正确;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若燃烧不充分也会生成一氧化碳,选项说法不正确;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

10、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12.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一种名为绿原酸的物质,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绿原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B.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gC. 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答案】A【解析】【详解】A由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可知,绿原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B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18169=354,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

11、g”,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绿原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169)=32:3:24,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由绿原酸的化学式C16H18O9可知,绿原酸由绿原酸分子构成,每个绿原酸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H5.6的降雨称为酸雨B. 工业上,常用过滤法、沉淀法和中和法等方法处理污水C. 钾肥可以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D.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A、正常雨水是显酸性的,当pH7显碱性

12、,pH=7显中性,pHAD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C升温到t3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B【答案】 . ABD . 煮沸 . C . 50g . CD【解析】【详解】(1)A 全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利于保护水资源,正确;B 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正确;C 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生长,不利于水体净化,错误;D 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利于水资源保护,正确。故选ABD。(2)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杀菌、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煮沸。(3)由图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C。t3C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A 没

13、有明确A溶液状态,将A的溶液由t2C降温到t1C,不能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错误;B 在t3C时,溶解度A大于B大于C,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为A小于B小于C;降温到t1C,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质量不变,最多的是C溶液,错误;C t1C时,B、C溶解度均大于25g、A溶解度小于25g,则将A、B、C三种物质各5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B、C全部溶解得到不饱和溶液,A部分溶解得到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C=BA,正确;D A、B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将t2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得到t3A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各自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2时

14、溶解度B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析出晶体得到t3C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于t2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C;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正确。故选CD。2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根据所给信息按要求填空。(1)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它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2)写出8号元素的离子符号_。(3)写出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10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_(写名称)。(4)由原子序数为8、11、16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_(写化学式)。

15、【答案】 . 30.97 . 非金属 . O2- . 甲烷 . Na2SO4【解析】【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由“石”字旁可知,磷属于非金属元素;(2)8号元素是氧元素,氧离子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氧离子表示为:O2-;(3)由五个原子构成且含有10个质子的分子的物质是甲烷,每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构成,且每个分子含6+4=10个质子;(4)8号元素是氧元素,11号元素是钠元素,16号元素是硫元素,由原子序数为8、11、16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可以是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24. 在宏

16、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_(写物质名称),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_不同。(2)从微观角度分析,图3中过程表示_的过程,写出图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 石墨 . 排列方式 . 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原子 . 【解析】【详解】(1)图1和图2分别代表碳的两种单质,图2代表的物质是石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它们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由图可知,图3表示的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过程表示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的过程。25. 已知AG

17、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B中只含两种元素,D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各种物质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右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后回答:(1)物质D的名称是_。(2)DA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反应。(3)B-F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4)物质C所属物质类别是_。(5)写出GB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 水 . 化合 . 产生气泡 . 单质 . 【解析】【分析】已知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E属于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可推出D为水,A能

18、与D相互转化,A能与B反应,B能转化为D,B中只含两种元素,可推出B为盐酸,A为氢氧化钙,B能转化为E,E能与C反应,B能与C反应,可推出E为氯化铜,C为铁,C能与G反应,G能转化为B,可推出G为硫酸,B能与F反应,F能与A反应,可推出F为碳酸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详解】(1)由分析可知,D为水;(2)DA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3)B-F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产生气泡;(4)物质C可以是铁,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5)GB可以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简答

19、题(本大题共2小题,除每个化学方程式和27题第5问占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12分)26.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CO2的排放,目的是为减缓_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_。(2)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能做到的一种“低碳”行为:_。(3)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_的排放。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则需将灶具进风口_(填“调大”或“调小”)即可恢复正常的淡蓝色火焰。【答案】 . 温室 . 增大 . 乘坐公共交通上

20、学(合理即可) . 二氧化硫(或SO2) . 调大【解析】【分析】【详解】(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控制CO2的排放,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加压水洗法可捕集CO2,是因为压强增大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故填:温室;增大;(2)“低碳”即减少含碳物质的排放,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低碳”行为有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熄等,故填: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合理即可);(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利用天然气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其原因是氧气不足,液化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

21、气充分燃烧,故填:二氧化硫(或SO2);调大。27. 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加热室”发生的主要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写元素符号)。(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写化学式)。(4)写出氧化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取47.4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共收集到3.2g氧气。计算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计算结果保留到0.1%)。【答案】 . 物理变化 . Mn、H . KOH . . 36.2%【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二氧化锰和氢氧化钾通过

22、混合加热室后变成了二者的熔融物,该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电解室”反应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氢元素(反应前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0价)、锰元素(反应前锰酸钾中锰元素化合价是+6,反应后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7);(3)由流程图可得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KOH;(4)由图可知氧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化学方程式为;(5)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7.4g-3.2g=44.2g,则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

23、空1分,共16分)28.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标号仪器名称是_。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2)用装置F和装置_(填序号)收集并测量O2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F中的导管_(填“a”或“b”)端通入。(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若要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氨气,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填字母代号)。【答案】 . 酒精灯 . . 氧气不易溶于水 . 正 . I . b . AHE(或AHF)【解析】【详解】(1)图中标号仪器名称是

24、酒精灯。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且试管口没有一团棉花,故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2)氧气密度小于水,实验时氧气应从装满水装置F中的导管b端通入,水被排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氧气气体,测量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装置量筒I。(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A;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收集装置选择向下空气法装置E或万用瓶装置F(氨气短进长出,从b端进入)。若要制取并收集

25、于燥的氨气,氨气能和硫酸反应,不与碱石灰反应,故在制得氨气后应首先通过碱石灰干燥装置H干燥后再收集,故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AHE(或AHF)。29.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稀盐酸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物质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银溶液实验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能否反应能反应不能反应能反应能反应【提出问题】对于上述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设计实验】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小刚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

26、稀盐酸试管中,振荡溶液呈无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向步骤所得无色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分析讨论】小刚设计的实验方案_(填“可行”或“不可行”),说明理由:_。【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验证思路可以是:()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验证_是否消失。【拓展迁移】(1)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实质是_。写出另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可能有_种情况,具体的溶质组合情况分别是_(填化学式)。【答案】 . 可行 . 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

27、,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 反应物 .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 . 2NaOH+H2SO4=Na2SO4+2H2O . 3(或三) . NaCl或NaCl、NaOH或NaCl、HCl【解析】【分析】【详解】分析讨论: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会变为红色,但是加入稀盐酸反应后,再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不再含有氢氧化钠,证明氢氧化钠被消耗完毕,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故填:可行;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仍然为无色,说明溶液中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说明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总结提升: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

28、,验证思路可以是()验证生成物是否存在。()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故填:反应物;拓展迁移:(1)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也符合上述反应实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2NaOH+H2SO4=Na2SO4+2H2O;(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若氢氧化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若盐酸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填:

29、3(或三);NaCl或NaCl、NaOH或NaCl、HCl。五、计算题30. 现有一瓶部分变质为碳酸钠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10.00g上述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3.94g沉淀。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答案】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10.00g-2.12g+1.6g=9.48g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9.48g。【解析】【分析】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3.94g,然后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详解】(1)见答案。(2)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